分享

“主体”结合“主导”,课堂索求高效

 随缘1972 2013-09-16
“主体”结合“主导”,课堂索求高效

                                                        作者:曾聪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不断推向深入,我们广大的教育工作者也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需要高效课堂、新课程实施需要高效课堂、教师由教书匠向研究型教师转变需要高效课堂、促使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改变也需要高效课堂的实现。

     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摆正教与学的关系,把握教与学之间的辩证关系,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是课堂追求效率永恒不变的旋律。

     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在教学活动中常常是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相互排斥,相互制约,甚至相互抵消……因此,要使课堂教育教学效果有效,取得高效,就必须要处理好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做到“主体”和“主导”的有机统一与结合。那么怎样才能达到这样的境界,从而求得课堂教学的高效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一、       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建立是实现主体和主导最佳结合的前提

平等、民主、合作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学生主体精神的发挥、主体人格

的丰富完善以及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的调动。在得到教师充分尊重、信任和理解的情况下,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最易于激发出来,学生的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的信念最容易树立起来,学生的无限发展的潜力最容易挖掘出来,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就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同时,学生对教师的理解、尊重、爱戴也容易加强教师教的主动性、针对性、诱导性和实效性,容易激起教师的讲授激情。因此,要实现“主体”与“主导”的最佳结合就必须首先建立平等、民主、合作的师生关系。

二、       教学目标的一致性是实现“主体”与“主导”最佳结合的基本原

传统的教学观念,往往以统一的模型化目标要求学生,这就从根本上

否定了学生主体的独立性和独特性,要实现主体与主导的最佳结合,就必须确立多层次、多维度师生一致的教学目标。学生是一个有自己独立思想、情感和个性的有血有肉的人,教师不可能根据一个标准,一种模型把学生塑造成完全符合教师自己意愿的标准产品。产行统一化,模型化的教学目标,只能给学生个性及主体精神带来极大地摧残。现实的教学目标只能是多层次的。教学目标只有高低之分,没有性质上的正误之别。在达到最基本的统一标准的前提下,学生愿意向那个方向发展就让他们向那个方向发展。适合在那个方面发展就让他们在那个方面发展。只有如此,“主体”与“主导”的最佳结合才能得以实现。

三、       教学评价的统一性是实现“主体”与“主导”最佳结合的杠杆

教学评价的统一,首先是外在价值和内在价值的统一。所谓外在价值

也称社会指向价值或功利性价值,主要指教学在促进社会进步与发展方面的价值。所谓内在价值或称非功利性价值,则是指教学在形成一个人完美的内在性格和高尚精神世界方面的价值。长期以来,由于只重视教学的功利性价值,教学过程基本上成为一种强迫的外在过程,个人的能动、自主完全隶属于外在的社会状态下,学生主体性发展受限制。因此,必须确立教学的外在价值与内在价值相统一的双重价值观,即在承认教学的社会价值的同时,更要承认教学在满足个人丰富的精神需要和完善个人独立性方面所具有的巨大塑造力,承认教学不仅是一个促进社会化的过程,更是一个促进个人进化的过程。

此外,要做到教学评价的统一,还必须摒弃“唯书、唯智、唯分”的狭隘的价值观,确立全面发展的价值观。只有教学评价的统一,学生的个性才能得到体现,教师才能尊重学生的主体个性,并引导正确发展。

说教育评价是实现“主体”与“主导”最佳结合的杠杆,就是指当“主体”与“主导”相悖时通过评价的手段来进行调节,以保持二者在教学过程中的动态平衡。

四、       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是实现“主体”与“主导”最佳结合的主要

途径

处在同一年龄段得学生的生理特征及感知、记忆、思维、兴趣等心理特

点,有着大致相同的发展规律,而另一方面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其发展速度与水平又不完全一致,有的甚至悬殊很大。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既要根据国家统一规定的教学目的、教学计划,同时又要根据学生年龄特点、个性差异和实际文化知识基础、思想状况进行教学。只有这样,才能在体现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保证学生主体的发展。因此,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都是“主体”与“主导”在教学实践操作上的出发点,是实现“主体”与“主导”最佳结合的重要途径。

五、       教学过程中师生同步是实现“主体”与“主导”最佳结合的显著

标志、

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其实就是教师“教什么”,学生“怎

样学”,教师导之以理,授之以法;学生积极动脑、动口、动手。这二者的协调同步,就是“主体”与“主导”的最佳结合。此外,我们通常讲的备、教、改、导、考、析,实际上就是教的过程,而不是学的过程,学生学的过程应该是预习、听讲、复习、练习、应试、小结。要使教与学协调,必须使教与学的过程契合,必须谋求教与学的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师生心理的同步。体现在课堂教学的“设疑”和“解惑”上,则是教师启发生疑----鼓励质疑----引导解疑;学生思考求疑---大胆质疑---创造性解疑。这种契合与同步,正是“主体”与“主导”最佳结合的生动体现和显著标志。

“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是教育世界里一种永恒的法则。在教学

实际活动中,“主体”与“主导”结合的契机是普遍存在的,只要我们抓住这些契机,搞好“主体”与“主导”的最佳结合,就一定会带来生动活泼的教学新局面,最终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