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重拾故事

 丁香花749 2013-09-21

    提起讲故事,有的老师会认为这是“不务正业”,正经的教学任务都完不成,还讲什么故事?还有的老师认为,故事可有可无,与其讲故事,不如让学生多做两道题。故事究竟能给孩子带来什么?或许,看完下面的文字,你会有所收获。

一、故事使学生注意力有效集中。

老师,小雄没交作业。”

“老师,上自习的时候小雄起来跑,还乱叫。”

小雄,一个来自单亲家庭的孩子,能坚持上学,语文成绩还行,数学方面属学困生;好动,有意注意时间短,有多动倾向;每次作业要么乱作一通,要么能拖就拖;违反纪律是家常便饭,班委无法管,很让我头疼——批评他,他表现出痛苦、难过、对抗性;不管吧,一是失职,二是学生认为老师偏心。对于他,我还真有一种“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感觉。

那天,我给学生订正数学练习。开始,学生很专心。后来,我捕捉到几个飘忽不定的眼神——显然,学生开始走神(小雄也是其中之一)。我平静的对学生说:“同学们,老师给你们讲个故事!”一听说讲故事,学生一下子来了精神。我给学生讲起了《小猫钓鱼》的故事。讲完故事,我让学生说说“你明白了什么?”学生争着说:“做事情不能三心二意!”听完故事,很快,练习就订正完了。我让学生完成相关练习。教师里很安静。这次作业,小雄竟第一次没有把作业拖到最后,还主动把作业送到我身边让我给他批改。——这真是难得。

思考:洛克说:教员的巨大技巧在于集中学生注意。故事的魅力正在于此。讲一个鲜为人知、充满悬念而又扣人心弦、富于哲理的故事,会令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神奇而曲折的故事情节中去,这样既能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能启迪学生的心智,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欣赏力。生动形象的语言可以唤起学生的注意,比教师枯燥的“专心听”、“坐端正”、“看黑板”有效得多。

二、故事拓展学生思维,丰富学生的知识。

曾经在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检测卷上看到这样一个题目——看图写几句话。图如下:

批阅试卷时,学生写话的内容可谓五花八门:

——不少的学生写:小兔在路上见到一个蛋,小兔在吃蛋。

——有的学生写:小兔在路上看见一个蛋,它把蛋拿回家。小兔想,过几天妈妈要生宝宝了,等妈妈生宝宝时给妈妈吃。

——甚至有学生写:小兔子吃石头。

——有一个学生这样写:有一天,小兔出去玩,在路上捡到一个蛋,小兔就把蛋拿回家给妈妈。妈妈告诉它,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能要。

当时,可谓“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无独有偶,第二年,我教的就是二年级。在期末复习中,这份检测卷又作为模拟检测卷与我不期而遇。这次学生的写话内容,给我带来了惊喜,有一个学生这样写:小兔出去玩,在路上看见一个蛋。这个蛋白白的,真可爱!小兔想:这是谁丢的蛋呢?小兔等了很长时间也没人来领蛋。小兔就写了一个牌子:“谁丢了蛋,快到小兔家来认领!”写完,小兔拿着蛋回家了。

后来,我特意问了写小兔捡蛋找失主的学生。他告诉我,父母给他买过磁带,他听过故事《鸭妈妈找蛋》和《第三十一个蛋》。

思考:虽说是写话,却反映出学生的学识与品德,写兔子吃蛋、吃石头,未免有点滑稽;写兔子想把蛋留给妈妈吃,透露出学生对妈妈的关心。学生的想法虽说天真可爱,可是,兔子不吃蛋——这是最起码的常识。这些写法或多或少折射出学生对小动物生活习性的不了解。写兔妈妈告诉小兔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能要,透露出孩子的妈妈注重对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听过故事的孩子,写话也与众不同。故事不仅仅是故事,它包含智慧、经验,它是一个个人生的浓缩版。它在教我们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它在指导我们前进的道路与方向,它在影响我们做事的行为与准则,它就象老师一样指点着我们,他就象朋友一样伴随孩子一起在成长。

三、故事,让“忽悠”不在。

前不久,我看到一个教学案例,一位二年级语文老师上《蚂蚁和蝈蝈》(苏教版)时这样导入新课:今天老师在上班的路上,遇到了电视台的叔叔阿姨,他们扛着摄像机正在紧张的工作,听说我要到××小学给你们上课,他们很感兴趣,他们正在录制一期儿童节目,今天这节课上咱们班谁读得好,演得好就可以被老师推荐到电视台去录节目……你们想去吗?学生异口同声想!(学生个个面露喜色,异常兴奋,似乎马上就可以成为小演员)好,我们现在准备开始上课,记住表现最优秀的孩子才有机会哟!”学个个腰板挺得直直的,做好了当小演员的准备。

看完这案例,我想起了自己上过的一节语文课。那是一个炎热的下午,为了按进度结束课程,我把早上没完成的任务安排在下午学习。开始学生兴致很高,后来指导书写生字时,学生露出了疲倦的神情——有的学生趴在桌上,有的学生无精打采。我说:“同学们,你们想听故事吗?”学生一下子来了精神:“想!”我说:“写完生字,老师就给你们讲故事,好吗?”又是一声响亮的回答:“好!”等学生写好生字,我给他们讲了唐代书法家张旭的故事——《老翁告状》。

  思考去电视台录制节目,学校挑选主持人,旅行社招聘小导游……在日常教学中,我们经常能听到这样的导课语,学生在上课之初确实很容易被老师的情趣感染,也很容易进入课堂教学情境,这样的导课似乎我们也听得习以为常,因为它确实发挥了一定的功效。但是细细思考,这样的导课会带来什么不好的后果?其实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学生失去了对老师的信任!因为这样的话语总是在忽悠学生,当下课铃响起的时候,没有老师会兑现他们开课时的承诺(也无法兑现),因为对教师而言,那样的话语只是为了调动情绪,根本就没准备去兑现!当我们很好地进入课堂教学情境时,完全忽略了它可能产生的负面效应!但是这种负面效应对学生的伤害却无法弥补,久而久之,学生会渐渐模糊老师的话语,因为他们总有长大的一天!他们会发现这些话全是假的,并不可信,连老师都会说假话,学生怎么可能轻易相信别人呢?叶澜教授曾经说过:再好的教学方法,一旦脱离了它正确的教育思想,就可能会异化为驯兽式教育的工具。老师,大可不必为了创设某种情境这样忽悠学生尝试许诺给学生讲故事或用故事导入,同样也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能让学生集中精力学习。

故事是儿童认识世界的门户,它对孩子的魅力是无穷的。于永正老师在《给新教师的二十条贴心建议》中说:“老师肚子里要有几个故事和笑话,找机会说给学生听小学语文新课标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新课标要求“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因为“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在与传统教学比较的基础上,新课标确定了小学语文教育的明确目标。按照新课标的要求,结合自己近几年来的语文教学经历,在教学中恰当运用故事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思考、进行主动学习,更有利于达到预定目标。因此,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有必要重拾故事。

参考文献:

程惠萍《老师,您在“忽悠”学生吗?

吴庆东巧用故事为小学语文教学润色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