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 阿嫣是公司资深督导。 为期一周的店长集训就设在阿嫣负责的店面,而且由阿嫣亲自培训教导店长。这一周的集训可谓是紧张有序,跌宕起伏。时间安排得非常紧密,每个人每天都是在销售—反思—总结—提高中度过的,几乎没有多少空余的时间。每个人虽然都会有压力,但每天却又总感受到实实在在的收获与提升,更重要的是从阿嫣身上学到了很多的团队管理的方法。 每天晚上都会安排总结会。总结会上,大家可以将自己的收获及困惑畅所欲言,要么让阿嫣解答,要么大家共同探讨。 这天晚上的总结会,有一个店长提了这么个问题,引起了大家的共鸣:“阿嫣,我有一个问题很好奇,一直想问的。你对我们要求很高,也很严格。但相比较于你对你自己的店长,对我们已经是很客气的了。我听说,你对他们更严格,有时火气上来了,甚至会骂他们,这是真的吗?” 阿嫣点点头:“是真的。你对这个感到很奇怪,是吧?” 这个店长继续问道:“不是的,我奇怪的是,你虽然骂他们,但我们感觉到他们对你依然很亲近,很钦佩你!我想问,你是怎么做到这一点的?为什么我在我们店不敢用?有时别说骂了,就是稍微批评一下,员工都受不了。” 阿嫣笑了:“首先,我想澄清一点,我脾气不好,经常对我的店长做的不好的地方加以批评甚至训斥,但从来没有用脏话侮辱过他们,因为我很爱他们。正是因为有爱,所以就有更多的期盼,期盼他们能够更快更好的成长。当看到他们松懈或出错时,我就会有种恨铁不成钢的念头,于是言语就重了。大家一说到‘骂’,不是真骂,而是说的言语重了一些而已。同时他们都知道我的意图是为了他们好,所以他们有时就理解了。 其次,我想再澄清一点,不是因为我的这种‘骂’让他们愿意跟随我,所以希望大家千万别学我这种‘骂人’的管理方式,这不是最好的方式。 最后,我想说是大家只看到了表面,却不知道我在背后对我的这些店长们付出了多少。当他们业绩不好时,我陪他们一起帮销、冲业绩;当他们在管理上失去信心时,我手把手地教他们;当他们盘点时,我跟他们一同熬夜;当他们成功时,我会流下兴奋的泪水……正是有了我的付出,也正是有了我对他们这种成长的关注,才让他们能够信服我,愿意跟随我。试想,如果我在背后什么都没做,而直接上来就指手划脚的评点时,他们愿意跟随我吗?而对店员,即店长的下属,我就不敢‘骂’了,还是因为我对他们直接关注度不够,还没到什么都可以批评指点的程度,所以对我的下属的下属,我还是说话比较谨慎的。” 【感悟】 上司对下属要尽“养育之恩”。 想一想,从小到大,谁对自己打骂最多?父母!从小到大,自己对谁感恩最多?还是父母?为什么父母对自己打骂,而子女却始终不离不弃? 有人说是,是因为子女的身体里流淌着父母的血液,父母给了子女生命,所以子女注定一生感恩父母。但为什么有的孩子宁愿离家出走,还有孩子宁愿与养父母一起生活而不愿与亲生父母在一起? 究其原因,是因为父母对子女有养育之恩,导致子女对父母始终不离不弃。 养,即物质供给,父母尽自己最大的能力为子女提供生活、学习、成长的各种条件,父母为了子女,任何掉面子的工作都愿意去干;为了子女,再苦再累都心甘。但真正让子女感恩的不是父母提供的这些实际的物质或金钱,而是父母竭尽全力的尽自己最大能力去为子女拼搏的精神,更能感动与激励子女。如果从市场经济角度上看,父母给子女的经济利益,等子女长大后会轻而易举的还清,但父母对子女付出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情义,却是永远还不清的。 育,即是教育、教导。父母的职责不仅仅让子女在体格上健康的活着,更重要的是让子女在精神上活得健康。所以父母无时无刻不在尽自己的能力教育着孩子,让孩子从小就知道如何保护好自己,如何在这个社会中走好每一步。不管理教育的效果如何,但每个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朴实积极的愿望都是一样的。也正是这种发自内心的、真诚的教育,才让子女有了感恩之心,这种感恩之心也是永生还不完的。 正因为父母对子女有了这样的“养育之恩”,所以即使父母“打骂”孩子,孩子也不会轻易离家而去的。子女知道,这种打骂,实际上就是也是“养育”的一种,也是需要感恩的。 总对言之,正是有了父母对子女的那份坦诚的、无私的爱,才会有了子女的感恩回报之心。 与父母相比较,管理者需要反思,自己对下属有没有做到发自内心的“养育之恩”。如果真正能做到这一点了,相信自己的下属都会像子女对父母一样,不会轻易相离而去的。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团队,应该就如同家庭一样,是积极向上、充满爱而又不乏严格要求的。而团伙,则只是表面一团和气,实质上却是一盘散沙,一有风吹草动就会分崩离析,树倒猢狲散,谈不上凝聚、相互扶持与相互指正。 一个管理者,如果真正能做到像父母那样,发自内心的真正为下属的物质利益而倾尽全力,比如全力以赴的与全体员工一起拼业绩,让员工对工资较满意,那么员工就会爱戴他。有时,当管理者拼尽全力了,却最终没能从物质上达到员工想要的水平,但员工依然爱戴他。这是因为员工愿不愿意跟随一个人,不是看对方能给自己多少物质利益,而是看其是否尽心尽力了。 试想,一个能够给你很多钱的人,却整天对你颐指气使、呼三喝四,你会跟随他吗? 一个管理者如果真正做到像父母那样,发自内心的去教育下属,让下属在思想上、精神上能够健康成长,即使方式方法上有所偏颇,但下属因为上司的赤诚无私的心,而依然感动不已的。 下属最不喜欢上司虚情假意、耍小聪明、说一套做一套、心口不一,如果父母也这样,子女也会离其而去的。下属跟随上司,很多时候不一定要有大富大贵,但要求上司要积极、正直、尽心尽力。面对这样的上司即使能力弱一点,大家依然会愿意跟随的。刘邦曾说自己文不如萧何、智不如张良、武不如樊哙,而这些人为什么都愿意跟随刘邦,原因就在于刘邦能用一颗父母的“养育”之心对待下属,下属自然会忠心耿耿。 如果我们不敢对下属言语重了,说明我们还没有对下属尽到“养育”之恩。关注我们是否真的将对下属的“生”与“育”放在心上了。心到了,自然会感动别人。
(王小郭 新浪博客) |
|
来自: 联合参谋学院 > 《管理水平&领导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