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4、《伤寒论》成书的学术背景

 常乐斋52 2013-10-20

在汉代以前,医学著作分了两大门类,一类是"医经",就是基础理论著作;一类是"经方",这里所说的经方就是经验用方。

在班固所写的《汉书艺文志》里,记载了东汉以前的医学著作。有医经7家,有经方11家。医经7家包括了《黄帝内经》、《黄帝外经》、《扁鹊内经》、《扁鹊外经》、《白氏内经》、《白氏外经》、还有《(白氏)旁经》。从流传到今天的《黄帝内经》这一部书来看,它完全是阐述人体的生理,病理,人和自然的关系,基本的治疗原则,基本的治疗大法的这样一个中医学基础理论的著作。所以"医经"是基础理论。

"经方",班固《汉书艺文志》里所说的"经方"不是我们今天所说的"经方",而是指的古代医生凭自己的经验给病人开的方,而且在经过验证是有效的。其实古代的医生在看病的时候,有些类似于我们现在的农村的一些基层医生。你让他讲理论他说不出来。我曾经在一个很偏僻的农村,看一个医生,这个医生呢他给别人看病的时候,他的疗效还不错,就是凭一种感觉。病人来了之后,头疼,身上疼,发烧,没有汗,他就给你写上麻黄呀,杏仁啊等等一些药。有些药就是当地的一些药,既不见于药典,也不见于中药书。我说老先生,你为什么开这些药呀?他说我的感觉开这些药它就可以,他开的方子留下来了,过几天这个病人来了,病人说哎呀,大夫,吃了您的药,汗一出好了,然后他就把这个方子放在这,方子是经过临床检验而有效的。又如来一个病人,水肿,憋气,心慌心跳,头晕头痛,然后他又开个方子,开个利尿的方子,过了几天,家属来告诉他,说"大夫呀,吃了您的药,一点也没有好,病人后来死了",这时他这个方子就不留着啦。过了几天这边攒得多了,他就都烧掉了。这边攒得多了,他就订成本,留传到后来就是经验用方。所以经验用方是古人凭自己的一种感觉开的一些方,有没有理论指导?没有更多的理论指导。从今天我们看到的甘肃出土的《五十二病方》和马王堆汉墓出土的《治百病方》来看,那都是西汉早期,或者西汉的一些东西。那些就是"经方",就是经验用方,什么症状用什么方,或者什么病用什么方,谈不上理论指导,又谈不上系统。这些经验用方,有11家,其中在这11家中包括了伊尹的《汤液经》。

张仲景就把这两家结合起来,他熔"经方""医经"两家为一炉,创立了理法方药相结合的,有理论、有治则治法、有方子、有药物组成辨证论治体系。这就是他的学术背景。张仲景把汉代以前的"医经""经方"两家熔为一炉,创立了理法方药相结合的辨证论治体系,从而就为中医临床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