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0-23 22:00:58 干炒牛河是我的最爱,去餐馆吃饭,只要看菜单上有这个,一般是必点,吃的多了,经常遇到做得很差的,有的油汪汪令人反胃,有的牛肉根本嚼不烂,做得好的通常还是港式茶餐厅或粤菜饭馆,大多是酱色明亮,看着干爽利落,令人很有食欲,但可别着急上来就吃,肯定烫嘴——这也是干炒牛河的功夫所在。 干炒牛河在老版经典广东菜谱上并未现身,现在的我不知道有没有,在90年代的《中国小吃集锦》里也没有,记得在80年代某期《中国烹饪》好像见过介绍沙县河粉的,不知道当地的朋友在记忆中吃干炒牛河有多少个年头了。虽然只是不见经传的小吃,但是很受食客吹捧,比如蔡澜,网上某个大师傅炒牛河的视频里面就说,他们这家的干炒牛河是蔡澜最喜欢的,当然,视频里人家师傅的手艺是真棒! 喜欢吃的想自己学这个菜并非难事,网上很多视频,炒得好的不少,勺子打着炒锅叮叮当当,看起来煞是过瘾!电影《满汉全席》里的镜头就很经典。这个东西步骤简单,看着好像很容易操作——结果小伙伴儿们很可能就做成烩面了……人家电影里说了,厨房有两样克星,一个干炒牛河,一个菠萝古老肉
小伙伴儿一问:为什么我做成烩面了?答:河粉没处理好,发的太软,下锅炒的又不痛快,时间又长,自然就粘连了,跟着菜和肉出汤,就成烩面了。 小伙伴儿二问:不一定非得跟大师傅一样翻勺耍帅,炒的那么快干吗?我慢慢炒同样能熟。答:慢炒会造成河粉断开散烂,豆芽又软又水,整个菜炒的不干爽,而干爽恰恰是干炒牛河的特点。 小伙伴儿三问:为什么要用油“涮”一遍锅,再下油炒?答:这个过程叫“阴锅”,也有的叫“搪镬”(1980年9月《广东菜》),为的是热锅不粘锅,凉油下料不糊——再问为什么热锅凉油就不粘锅了?答:道理讲起来显得复杂又没意义,经验活儿吧,记住就得了。 小伙伴儿四问:油太大啦!答:我听这个问题真是已经够烦的了好吗?真的没想象中那么多油,而且这个干炒牛河必须这么做,用油把整个锅“润滑”起来,食材在里面不粘连,大火高温使其迅速成熟,并激发出特别的香气,大概就是粤菜传说中的“锅气”“镬气”。 主料:河粉、牛肉(后腿),配料:豆芽、洋葱、韭黄、香葱,调料:生抽、老抽、料酒、盐。 准备: 河粉一小把,以温水泡6-8小时,备用; 我用这款河粉,据店家介绍是“严格按照高档餐厅要求,而特别定制的正宗高品质河粉”,总之,买回来用,果然劲道有韧劲儿,不易断裂。
牛肉切片,以盐、料酒、生抽、水淀粉、蛋清、香油码好,冷藏备用; 豆芽掐去头尾,广东菜里面叫“银针”;
洋葱切丝,韭黄和香葱切段;
步骤: 煮河粉:锅烧热水,下河粉,关火,温煮,以筷子拨着没有硬心了,立即倒入漏勺,过凉水冲,见没有白色米汤了即可,控净水分备用(下锅前最好不时看一下、抓一抓,还是很可能又粘到一起);
牛肉滑油:锅中多倒一点油,烧热,下牛肉(洋葱丝一起下),滑油,捞出控油;
炒河粉:锅洗净,烧热(要很热,普通铁锅可见锅底发白),下一大勺油,在锅中转满转匀,倒出来(前面的问题二),下一点底油(最好是猪油),下豆芽,翻炒两下,下河粉和牛肉,下盐和生抽(生抽要溅着锅边下),翻勺炒匀,下韭黄和香葱,再溅入少许老抽,翻炒几下,炒匀颜色即可。
河粉油润不粘,吃完盘底干净,没有汤,没有油,不粘酱色,只剩还未满足的食欲…… 家里火小锅小,技术也有限,我觉得自己已经做的还行,甚至锅里都带出火苗了,但是还是有些湿,锅底虽然不粘,但还是不够干爽。
有两个难点,一个是牛肉的处理,怎么保持滑嫩,炒出来不老;一个是如何炒的干爽,又能不粘锅,河粉不烂掉。 附赠的彩蛋来啦!!!关于牛肉,尤其是炒牛肉,以前我的处理也似是而非,最近几次做干炒牛河,认真做了几次,效果都很好,办法就是——(此处应有3分钟掌声): 牛肉断纹切片,以小苏打水泡一会儿,清水洗净;
以少许盐、少许料酒、生抽(喜欢颜色的就加一点老抽)、淀粉抓匀,抓出来不要太干,看着要水分饱满的样子,再打入半个蛋清,抓匀,淋上少许芝麻油,封上保鲜膜冰鲜冷藏几个小时——这个时间还是比较灵活,现用现处理效果也不错。
下锅前,抓匀,倒出多余的水分,先温油滑油,再下锅烹调,时间都要短。 关于如何炒的干爽,就比较麻烦了,比如用油把锅“涮”一遍——很多人嫌油大!比如要会翻勺(广东菜里叫“抛锅”,可以看见师傅们是一边抛锅,一边用勺子打河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