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太极拳前辈的无形无象

 隐士的书屋 2013-11-03


太极拳前辈的无形无象
  一夏
  有些人,只要见一次就受益终身。
  蒋锡荣先生如是也。
  蒋先生的住所位于浦东金桥一条闹中取静的清幽小路,其时正是一个夏日的午后,燥热逐渐消退。他推门进来,清瘦白皙,一身白衣白裤,穿着一双运动鞋,戴着一副眼镜,拉着一根拐杖,随意找了一个座位。他安静坐在那里,静静微笑倾听,间或夹杂一两句观感,气定神闲,谦和冲淡。只是偶尔在谈话的间隙,刹那间犀利的眼神,迅捷的行动,隐含了一丝当今太极拳泰斗的锋芒。
  蒋先生1925年3月出生于浙江海盐,这里隶属于嘉兴。1928年,南京中央国术馆体育传习所成立。中央国术馆提出“术德并重、文武兼修;强种救国、御侮图存”的口号,广设武术技术课。其中教务处附设了学生武术训练班,向全国各地的中小学派驻武术老师。在救亡图存的民族危机下,当时国内赫赫有名的武术名家几乎齐聚国术馆——孙禄堂教形意拳,杨澄甫教杨式太极拳,龚润田教吴式太极拳,陈子荣教陈式太极拳。自古书香之地的东南佳处,从此也开始了大面积习武的风潮。早在蒋先生入学接受正规武术基本功训练前,他的哥哥放学回家后就已经充当起小老师教导弟弟妹妹们。
  蒋先生正式走上谋生之路那年,正是18岁。当时他虽然3年没能跟随老师习武,但他仍每天坚持自己练习基本功。可能其时中华大地国人皆一心抗战杀敌,武学氛围浓厚,当时上海民间高人济济一堂。蒋老师宿舍楼内的邻居季允卿先生就会打太极拳,而且每天都在公园里教人练拳。出于对武学的热爱,蒋先生正式拜季允卿先生为师。
  有句俗语“拳不离手,曲不离口”,蒋先生旦夕不辍苦练。在蒋先生24岁那年,眼看徒弟拳艺日渐专精,拳理上也多有会心之处,季允卿师傅欣慰之际也深感自己武学之道有限。便推荐蒋先生随当时的武当太极拳社叶敏之先生学练太极拳。
  叶敏之是太极拳一代宗师叶大密的大弟子,当时属于代师授拳。1952年,蒋先生正式拜入叶大密先生门下,其时他27岁。跟随叶大密先生习武,蒋先生对太极拳的理解有如醍醐灌顶,自此勇猛精进,日趋纯熟。一次,他随叶大密先生在公园习练拳术,叶先生初时只凝神看蒋先生练习,良久,突然言到:“小蒋已领悟,心意专,意昧三,精愈坚,气愈定,神愈适,浑然一体。”据悉,当年上海武术界将蒋锡荣先生与金仁霖先生、曹树伟先生及叶大密老先生早年的弟子濮冰如,合称为“叶传拳的一大三小”。从其主要履历也可一窥蒋先生当时在全国武术界的地位。
  有人曾回忆,上世纪60年代初一个春节,他们拜访蒋先生,想即兴试试他的功夫。蒋先生背墙而立,三个20多岁的年轻小伙,最前一个掐着蒋先生的脖子,其余两个叠罗汉一样抱着前方一人的腰。三人齐心协力向前压……蒋先生脖子和脸上青筋“刷”地暴涨起来。说时迟那时快,蒋先生双手左右相合成抱球状,接着由背而腰而臀前后方向“S”形迅速地抖了一下,在一股强劲的暗波冲击下,三个年轻人瞬间脚跟不稳,倒退数步仰身倒地。跟随叶大密先生几十年,蒋先生不仅学到了太极拳精要,更理解了太极拳蕴含的武学真谛——以武入道。
  今天他教弟子,从来不讲搏斗,不讲如何击人。他教拳先明理,像当年叶老师传授他一样,告诫弟子心正才能拳正。所以,他只讲身法,看似不动,已破坏对方的平衡,使对方自己跌将下去。
  他说,这是人不知我,我独知人,无形无象。“太极拳是一种技艺,只要你深入去探究它,就会从中领悟到人生的哲理和无穷的乐趣。”靠坐在窗前盆栽前,蒋先生一派儒者风度,一如睿智的长者。今时今日,太极拳所追求的平和、温柔、敦厚,处处讲究与人为善的境界,早就浸润到他生活的每一个细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