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对拳论“人刚我柔谓之走,我顺人背谓之粘”的理解。

 隐士的书屋 2013-11-27
      

有一位习拳多年的的拳友,非常喜欢推手。到处找人切磋,有次他要和我“研究,研究”两人搭手后其双手被我封住,正欲施以按劲,然而他既不掤化,也不转身撤步化解,而是两手垂下放在裤缝边,门户大开。身躯来回晃动旋转。见其如此我惊讶地问:“这是干什么”?他得意地回答说:这就是拳论里说的“人刚我柔谓之走”的走劲。你按不着我。此时我的双手正在他的胸口上,右手以凤眼拳抵在其胸口的穴位上问“你知道后果吗?”他刚才的狂妄神情消失了,额上沁出了汗珠。

类似这位拳友对拳论误解;曲解的人不少。“······随屈就伸,无过不及。人刚我柔谓之走,我顺人背谓之粘,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

语出王宗岳先生的《太极拳论》第一段。前面几句王先生以宋朝理学家周敦颐的《太极图说》为依据阐述了太极拳的拳理。而这几句则是运用骈体文的修辞方法概括性地议论了太极拳应敌时的技巧和方法,(论是一种文体,以议论事或人物的,如韩愈著有《争臣论》苏撤著有《六国论》等,先生是以骈文体写的)。“随屈就伸,无过不及。”是指应敌时,要以太极图式的螺旋劲沾粘对方;连随对方之劲力。使其在螺旋劲的缠绕旋转作用下失衡;失控。“人刚我柔谓之走,我顺人背谓之粘。”则是承上面两句进一步议论解释。(句中的背字是转过身;掉过头之意,。粘是胶合;粘结之意。走是滚动;移动之意)对方以刚直的劲力冲击我,我以螺旋劲圆转运化叫做“走”对方在我的螺旋劲的作用下失衡旋转而出,我顺其离心力方向与其劲粘结,形成合力使彼加速跌出,(即‘四两拨千斤。借力打人’)称为“粘”“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是针对“无过不及”而言。我以螺旋劲沾住对方肢体随其劲力大小;刚柔;动作速度的快慢作出相应的变化,不自作主张,即李亦畲先生所说的,“须向不顶不丢中讨消息”。这是我对这几句拳论的理解。

拳论是太极拳前辈练习的体会和心得。是经过实战检验的。由于时代的变迁,现在实战的机会是很少,而由文言文撰写的拳论现代人读起来理解又有困难。再说现在流传的太极拳已经面目皆非。有些拳友阅读拳论后,以望文生义的理解;曲解,运用于练拳实践或实战以致闹出不少笑话。前面所说的那位拳友就典型的例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