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6.其他(1-37篇)

 名天 2013-12-05

大鼠糖尿病心血管病变相关新基因的筛选

及其结构/功能分析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瑞金医院  上海市内分泌代谢病研究所

上海市内分泌代谢病临床医学中心

张芳林  张迪  周文中  刘优萍  杨架林  陈述林  尹晓  李果  罗敏

目的:从建立糖尿病性心血管病变的大鼠模型入手,以荧光标记的mRNA差异显示技术筛选病变早期差异表达基因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心血管病变相关新基因的结构及功能预测将为药物靶点的选择提供线索。

方法1)高热量饮食结合小剂量STZ15 mg/kg)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后半个月、1.5-2个月、6个月取大鼠心肌及主动脉进行电镜观察及胰岛素-葡萄糖耐量试验、胰岛免疫组化和其它糖代谢相关指标的检测。2)基于上述模型,抽提大鼠心肌及主动脉总RNA进行荧光标记的mRNA差异显示分析,Northern blotting证实候选基因的差异表达。3)应用生物信息学对新基因2ass-bnip3进行同源性分析、亚细胞定位、一二级结构及功能预测。

结果1)所建立的大鼠模型具有外周胰岛素抵抗和胰岛功能仅轻微受损等特征,电镜观察证实包括线粒体的数量和质量、细胞间质在内的心肌超微结构改变,主动脉内皮损伤和平滑肌增殖等表现,心血管病变随着病程延长而加重,与人类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相似。2荧光标记的mRNA差异显示分析显示从5000多个序列中选择分离并克隆得到63个差异表达的序列,其中已知基因32个,已知EST 10个,新序列 21个,部分新EST及新基因已提交并被GenBank接受。筛选得到功能较为明确的差异表达基因涉及细胞信号转导、细胞凋亡、离子通道和运输、能量代谢、蛋白翻译和合成等。3)电子克隆获得全长1594bp的新基因2ass-bnip3,提交GenBank登录号为AY095482Northern blotting证实其mRNA表达水平在病变早期已增高。对2ass-bnip3编码的具187个氨基酸的蛋白进行同源性分析和结构/功能预测,提示它定位于胞浆,可能具有调节钙浓度及促进凋亡的功能。另外在新基因非编码区发现若干转录调控基序,可以设想通过调控序列的干预调节进一步探讨该基因在糖尿病心肌病调控网络的大背景下所发挥的作用。

结论应用荧光标记的mRNA差异显示分析技术筛选大鼠糖尿病心血管病变相关基因,获得的基因表达谱涉及细胞凋亡、钙离子浓度调节、能量代谢等通路,为糖尿病心血管病变发病机理的探讨提供了新的思路,由电子克隆获得的新基因2ass-bnip3有望成为糖尿病心血管病变的治疗靶点,这些都为后续工作奠定基础。

隐匿性胰岛素瘤一例与文献复习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内分泌科  殳雪怡  高鑫

病历摘要

患者男性,25岁,因“大汗淋漓、意识模糊,反复发作3年,加重2天,于200195日入住本院。

3年前,患者在无明显诱因的情况下,清晨出现大汗淋漓,意识模糊,父母唤之不醒,无四肢抽搐,无大小便失禁,尽力唤醒后,意识清楚,出汗也明显好转,无明显不适主诉。一年前,有过类似发作,清晨唤之不醒,伴大汗淋漓,醒后一切正常。入院前半年,发作频繁,每周1-2次,发作情景相似,同时,午后2-3时反复发生头晕,食用水果后可以缓解,外院曾拟诊为“癫痫”,给予抗癫痫治疗,无效停药。入院前二天,再次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大汗淋漓、意识模糊等上述类似情况,由家人送本院急症,急测血糖2.1mmol/L, 肾功能及电介质,头颅MRI、脑电图、腹部B超等均正常。给予10%静滴葡萄糖治疗后,症状逐渐缓解。

入院后查体,血压135/80mmHg, 心率 70/分,中等身材,身高176cm, 体重70kg,发育良好,甲状腺未扪及明显肿大,肝脾肋下未及,余无明显异常。

实验室检查:血、尿、粪常规、肝肾功能、甲状腺功能均在正常范围,血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及皮质醇节律无明显异常。75克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示:0’ 1.0mmol/L, 30’ 1.1mmol/L, 60’ 3.2mmol/L120’ 5.2 mmol/L, 180’ 2.3mmol/L

胰岛素及C肽释放试验:

胰岛素: 0’ 9.6uI/L 30’ 32.8 uI/L 60’27.6 uI/L120’29 uI/L, 180’ 10.5 uI/L

C肽: 0’ 3.8ng/mL30’ 9.6ng/mL60’ 7.7ng/mL120’ 8.4 ng/mL180’ 5.4 ng/mL

特殊检查:

EKG、全胸片:心肺未见异常,2B超:肝、胆、脾、胰、肾、肾上腺、前列腺未见异常。

内窥镜超声:胰头和体尾部未见明显异常占位,胰管无扩张。

2次腹部CT: 未见异常

螺旋CT:胰尾部局部向下外突出,考虑先天性可能性大

脑电图:未见异常;全消化道GI:十二指肠球炎

胰岛素释放指数增加为0.53,大于0.3,考虑为胰岛细胞瘤,但3次腹部CT胰腺未见异常,入院后排除甲状腺疾病、垂体疾病及其它部位的肿瘤。住院期间嘱其进餐,曾用10%葡萄糖静脉维持,患者未再出现意识丧失。

经皮经肝门静脉、脾静脉、肠系膜上静脉分段取血测胰岛素(附图):

                        1   2   3   4   5   6   7   8    

胰岛素IU/ml    400    194    74.2   43.5   18.1   54.3   11.4   44.5

Cng/ml        19.1   12.5   8.7     6.6     6.0     7.5     5.2     6.6

BG mmol/L       4.7     4.8     4.7     5.8     6.8     5.2     9.1     5.2

 

手术探查胰体尾部、胰头未扪及肿块,根据门静脉穿刺测定胰岛素含量的结果,行胰体尾部切除。在胰尾部发现1.2 cm直径的肿块,似有包膜,暗红色,病理检查证实为胰岛素瘤。术后1h .2h.. 4h. 5h 测血糖分别为4.5mmol/L.5.8mmol/L.11mmol/L.12.7mmol/L,术后二周,OGTT0’ 5.8mmol/L, 30’ 8.8mmol/L, 60’ 8.4 mmol/L120’ 7.5 mmol/L, 180’ 5.2 mmol/L

胰岛素及C肽释放试验:

胰岛素: 0’ 2.0 ng/mL30’ 40.7 ng/mL60’ 22.1 ng/mL120’ 22.7 ng/mL180’ 5.9 ng/mL

C肽: 0’ 1.1uI/L 30’ 6.6uI/L 60’7.1 uI/L120’6.1 uI/L, 180’ 2.7 uI/L

胰岛素释放指数增加为0.02,小于0.3

讨论:

    胰岛素瘤是胰腺B细胞瘤,是最常见的胰腺内分泌肿瘤,是内源性高胰岛素血症引起的最常见的低血糖的原因。几乎所有的胰岛素瘤病人都有低血糖引起的症状。大多数是神经性低血糖的表现,出现唤之不醒,乏力,头晕,头痛,视物模糊,严重的可出现意识不清、昏迷。低血糖也可引起儿茶酚胺的释放,交感神经兴奋,病人出现焦虑、出汗、心悸、面色苍白、四肢发冷、饥饿无力等表现。

早期患者症状不典型或表现为神经精神方面的症状,易被误诊为神经官能症、癫痫等,延误诊断。文献报道,从发病到确诊平均时间为二年[2],协和医院报道最长一例为十年[9]。本例患者从第一次发病到确诊约有3年。

   1938Whipple提出胰岛素瘤的三联症[3],即低血糖发作的症状、发作时血糖低于2.8mmoI/L50mg/dL)、摄入葡萄糖可使症状迅速缓解。测定病人空腹血免疫反应性胰岛素,其水平升高是诊断胰岛素瘤的直接依据,正常人胰岛素免疫活性与血糖的比值<0.3,胰岛素瘤患者>0.3,胰岛素瘤患者C肽含量亦明显增加。

    确诊胰岛素瘤的患者应进行术前定位检查,了解肿瘤的大小、位置和数目。术前定位可分为非介入的影像学和有创性的检查。大多数情况下,胰岛素瘤是容易被诊断、定位、和手术切除,从而完全缓解低血糖所引起的症状。但也有一部分病人,虽有典型的临床症状和阳性的实验室检查,了解可能存在胰岛素瘤,但影像学诊断不能提供依据,使术前定位困难。

本例患者临床表现、多次血糖、胰岛素C肽测定以及胰岛素和血糖的比值均符合胰岛素瘤的诊断,但2次腹部B超、3次腹部CT(包括薄层、螺旋CT)、经食道超声均未见明显异常。最后经皮经肝门静脉分段取血测胰岛素(PTPC, 根据脾静脉处胰岛素和C肽含量明显升高,考虑肿瘤在胰体尾部。

许多影像学检查用来术前定位,但特异性并不高。由于胰腺内分泌肿瘤的密度与正常胰腺相差不大,使腹部CTB超检查不够敏感,Rothmund报道腹部CTB超对胰腺内分泌肿瘤的阳性率为40%-90%[4],也有文献报道,CTB超只能定位17-26%的胰岛素瘤[1],诊断价值有限,但CT用来确定转移瘤和较大的原发肿瘤是很有帮助的。B超虽然对小于1cm的肿瘤确认率不高,但它毕竟经济、方便而无创伤性,可多次重复检查,可作为常规。内窥镜超声也是一种较好术前定位方法,但是需要操作者具有较高的专业水平[5]。经皮经肝门静脉分段取血测胰岛素(PTPC),是一种侵入性的操作,一般不作为首选的检查。但对小的隐匿性的肿瘤诊断帮助很大[6]。此方法的敏感性平均为82%70-95%),主要有肿瘤的位置而不是其大小决定[7-8]。其操作方法类似经皮肝穿胆管置管术。因胰腺体尾部静脉血回流到脾静脉、头部的静脉血回流到门静脉或肠系膜上静脉,如胰内存在胰岛素瘤,且不断释放胰岛素,回流的静脉血内应含有大量的胰岛素,而且回流血中的胰岛素含量与距胰岛素瘤的部位有关,如离肿瘤部位较远,由于血流的稀释,胰岛素含量渐降低[9]。因此,在高峰值的部位即可能是胰岛素瘤的部位。本例患者手术探查时在胰腺表面没能发现肿瘤,根据PTPC胰岛素峰值而作了胰体尾部切除,找到肿瘤证实与峰值相符。文献报道,根据PTPC胰岛素峰值进行手术探查发现的肿瘤最小的直径只有0.2cm[8]

因此,对于CTB超未能定位的临床上高度可疑的胰岛细胞瘤,应积极进行PTPC检查,为外科手术提供依据。

体外培养人成骨细胞Ⅰ型胶原表达的增龄改变

1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2复旦大学放射医学研究所200032

于明香1  王洪复2  金慰芳2  顾淑珠2

目的: 随着骨质疏松症发病率的日趋增加,对骨质疏松症发病机制及其防治药物的研究日益引起关注,已知成骨细胞骨形成功能的衰老退行性改变是老年性骨质疏松症发生的关键因素,而Ⅰ型胶原是由成骨细胞分泌的重要骨基质成分,其分泌减少与结构异常无疑将影响骨的结构与弹性,最终可导致骨质疏松。本文拟探讨体外培养不同年龄组人成骨细胞Ⅰ型胶原表达情况,以期了解成骨细胞功能衰老退行性改变的规律与可能机制。

方法:选择≤5岁(7例,男性3例,女性4例),30-40岁(10例,男性7例,女性3例),50-60岁(12例,男性7例,女性5例)和≥70岁(14例,男性5例,女性9例)四个年龄组的松质骨,采用骨组织爬行生长法获取成骨细胞,用1:1DMEM-Ham F-12培养液进行培养。第2代细胞培养至7d13d分别定量留取培养48h的条件培养液以检测PICP分泌量,第2代细胞一部分经抗坏血酸和β-甘油磷酸钠诱导培养至14d送电镜观察,另一部分培养至14dTRIzol一步法抽提细胞内总RNA,用RT-PCR方法半定量检测Ⅰ型胶原mRNA表达,并进行各年龄组之间比较。

结果:成骨细胞经体外诱导培养后透射电镜下观察,细胞外基质中可见大量原胶原;细胞培养至7d13d PICP检测值均随年龄增长逐渐降低,PICP检测值与年龄之间呈明显负相关(P<0.010.05);各年龄组成骨细胞均检测到Ⅰ型胶原基因mRNA表达,Ⅰ型胶原mRNA表达量于幼年组较低,30-40岁最高,之后随年龄增长逐渐降低,其表达量和年龄明显相关(男性r2=0.331,女性r2 = 0.327P<0.05),性别之间差异无显著性。

结论:体外培养人成骨细胞可表达原胶原,成骨细胞PICP分泌量随增龄而降低,不同年龄组人成骨细胞均表达Ⅰ型胶原mRNA,Ⅰ型胶原mRNA表达量随年龄增长而降低。

神经性厌食症继发严重骨质疏松症一例报道

上海长宁区中心医院 内分泌科(200336)

杨宇红   张如根   邵 侃   黄珊

 

    患者女性,29岁、3年前因失恋受精神刺激,长期以来食欲逐渐减退,且常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由于长期摄入不足,以后逐渐呈进行性消瘦,体重持续下降(由6025公斤)。此期间曾在外院确诊为神经性厌食症。由于患者长期不接受合理治疗,遂发生营养不良、低白蛋白血症、近年来闭经。本次入院体检:极度消瘦体型,体重指数(BMI)=8.66、胸围82cm、腰围56cm、两肺(—)、心率 110/分、律齐、双下肢浮肿(+++)。实验室检查:乳酸脱氢酶 525IU/L↑(正常值:230460 IU/L),肌酸激酶 387 IU/L↑(正常值:56244 IU/L),SGPT ( 68 ), 肾功能正常。雌激素:8.11pg/ml↓(正常值:55211pg/ml),孕酮:0.27ng/ml↓(正常值:4.4428.03 ng/ml),卵泡刺激素:5.51mIU/ml(正常值:1.59.1 mIU/ml),黄体生成素:2.02mIU/ml↓(正常值:7.39.36 mIU/ml),胰岛素:1.86uIU/ml↓(正常值:1.923uIU/ml),游离T32.73pg/ml(正常值:2.34.2pg/ml),游离T40.98ng/dl(正常值:0.891.8ng/dl),TSH 2.69uIU/ml(正常值:0.355.5 uIU/ml)。骨盆平片(见附图)示:双侧耻骨、骨盆骨质破坏,结构模糊,骨质疏松2级。Qcuba Clinic超声骨密度仪示:超声衰减数:39dB/MHZ ,相当于同龄人的50%T-Score(与同龄年轻人比):-3.31SD Z-Score(与同龄人比):-3.24SD,提示;严重骨质疏松。

讨论:本病病因系精神与心理紊乱。通过本例病史、体征及实验检查结果符合;神经性厌食症(Anorexia Nervosa)继发骨质疏松症(Secondary Osteoporosis)的诊断。近年来AN Osteoporosis国外报道不少,其患病情况基本为年轻女性,其主要原因长期摄入不足(Eating disorders)及雌激素缺乏,临床骨矿含量测定以单、双光子X ray及超声骨密度仪测定确认。以往AN在临床上常遇见,但往往忽视骨矿含量测定,本例由于精神与心理障碍以致长期摄入不足,导致机体各脏器严重营养不良,尤其机体的内分泌腺体代谢障碍,多腺体的逐渐萎缩以致激素水平急剧下降,从而造成机体钙磷代谢失衡,导致骨质疏松的形成。通过本例的病情演变,临床应引起重视两者疾病共存的前后相互影响,对疾病早期要注意健康教育及基础护理,在营养支持治疗同时应酌情给予雌激素的替代及多种元素补充,有机钙的摄入通常2000mg左右、V i T D 0400iu/每天。Grinspoon 等采用IGF-1与避孕药治疗近期看到明显改善骨密度,长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男性老年性骨质疏松患者血清IGF-I测定及临床意义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内分泌科,200040;*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老年科,200040;

丛丽  俞茂华  叶红英  孙小丰*

目的 骨质疏松是严重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对其进行早期诊治尤为重要。骨骼中含有丰富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IGF- I),且IGF-I与骨质形成密切相关。为此,本研究探讨IGF-I与男性老年性骨质疏松的关系。方法 本研究对象为40名老年男性,采用美国Norland公司XR-36型双能X线骨密度仪,对受试者腰椎及股骨颈进行骨矿物质含量测定。根据骨密度测定结果分为:(1)老年性骨质疏松组:20名,平均年龄76.35±6.01岁(61~87岁)。除外肝、肾疾患及糖尿病、甲状腺疾病、甲状旁腺疾病等内分泌性疾病。原发疾病中冠心病14例,原发性高血压6例。(2)对照组:20名,平均年龄75.40±7.60岁(53~85岁)。其中冠心病12例,原发性高血压8例,无肝、肾及内分泌疾病。研究对象禁食10小时后空腹采血,用包被放免法(IRMA)检测血清IGF-I水平。同时测定血清钙、磷、碱性磷酸酶(ALP)及空腹血糖水平。结果 1)老年性骨质疏松组腰椎骨密度为0.82±0.17g/cm2,左股骨颈骨密度为0.60±0.11g/cm2;对照组腰椎骨密度为1.12±0.01g/cm2,左股骨颈骨密度为0.87±0.01g/cm2,两组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1P<0.001)。(2)老年性骨质疏松组血清IGF-I水平(79.44±19.12 ng/mL)明显低于对照组(157.30±31.30 ng/mL),P<0.001;而血钙、血磷、ALP和血糖水平在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3)对照组和老年性骨质疏松组腰椎、左股骨颈骨密度均与血清IGF-I水平高度相关(对照组:r腰椎=0.7008, P<0.01r左股骨颈=0.6789, P<0.01;骨质疏松组:r腰椎=0.6493, P<0.01r=左股骨颈0.6711, P<0.01),而与血钙、血磷、ALP和血糖水平无关(P>0.05)。结论 与同年龄非骨质疏松者相比,男性老年性骨质疏松患者血清IGF-I水平明显下降。由于血清IGF-I水平与骨质含量具有良好的相关性,而双能X线吸收仪测定的骨密度是反映骨质疏松最好的指标,提示血清IGF-I水平测定可作为诊断男性老年性骨质疏松的一项指标。骨骼中IGF-I具有促进骨形成和抑制骨胶原的降解的作用,所以应用IGF-I可能对骨质疏松具有一定的治疗价值。

非胰岛细胞肿瘤性低血糖的临床和分子生物学研究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瑞金医院内分泌代谢科  上海市内分泌代谢病研究所

上海市内分泌代谢病临床医学中心

陆洁莉  赵咏桔  王颖  唐金凤  王卫庆

张炜  顾燕芸  刘建民  张翼飞  罗邦尧  宁光

目的:非胰岛细胞肿瘤性低血糖(NICTH)可能与肿瘤组织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I IGF-II)自分泌产物有关。NICTH病例较少,国内报道不多,更缺乏有关IGF-IINICTH发病机制的相关研究,本研究旨在初步探讨NICTH中循环GH-IGF轴的改变及其分子生物学意义,为NICTH的临床诊断提供一定的实验室基础。

方法:1)收集我院新近诊断的2NICTH 患者各项临床资料。1例为间质来源的胸膜孤立性纤维瘤(SFTP),另一例为上皮来源的转移性肝癌。

2)取患者手术前后的空腹血清标本,另取年龄匹配的正常人血清标本20份,运用放射免疫测定法(RIA)、免疫放射测定法(IRMA),测定血清GH、胰岛素、IGF-IIGF-IIIGFBP-3

3)取SFTP患者术后肿瘤组织标本,采用放射免疫分析(IRMA)、半定量逆转录PCRRT-PCR)、Northern blotWestern blot技术测定肿瘤组织中IGF-IImRNA和蛋白质水平的表达。

结果:1SFTP致的NICTH患者术前血清GH1.2 ng/mL(正常对照3.6±3.0 ng/mL)胰岛素<0.1μIU/ml正常对照6.5±3.9μIU/ml),IGF-II水平为907.10 ng/mL (正常对照633.08±112.50ng/mL)血清IGF-I53.9 ng/mL (正常对照153.7±49.3ng/mL)IGFBP-32552.5 ng/mL正常对照3152.0±497.0),IGF-II/IGF-I比值增至17.00正常对照4.17±2.31。术后3月血清GH 1.3 ng/mL,胰岛素为2.3 μIU/mlIGF-II水平降为593.69 ng/mLIGF-I IGFBP-3水平分别增至145.82 4758.9 ng/mL,总IGF-II/IGF-I比值恢复至正常范围(4.13)。术后随访1年,无殊。

2)转移性肝癌所致的NICTH患者血清GH1.0 ng/Ml,胰岛素为0.3μIU/mlIGF-II水平为1024.60 ng/mLIGF-I28.4ng/mLIGFBP-32869.9 ng/mL,总IGF-II/IGF-I36.10。因肿瘤广泛转移,失去手术时机,入院后2周,因上消化道出血死亡。

3)半定量PCR结果显示,IGF-II在成人胸膜、肝脏、胎盘、肾上腺、肺、纤维瘤等组织中均存在表达,但患者肿瘤组织中IGF-II mRNA表达明显高于无低血糖的胸膜纤维瘤以及IGF-II高度表达的肝脏、胎盘等组织(P<0.001)。Northern blot结果显示NICTH肿瘤组织中IGF-II mRNA信号强,存在4个大小不同的基因转录本,分别为6.0, 5.3,5.0,4.8 kb,与胎盘中的转录方式类似,而成人肝脏中检测到IGF-II mRNA单一转录本。Western blot结果显示,肿瘤组织中存在大量不成熟形式(>7.5KD)的IGF-II

结论:本研究表明循环GH-IGF轴改变对非胰岛细胞肿瘤性低血糖具有重要诊断价值,主要表现为血清IGF-II水平显著增高,而血清GH、胰岛素、IGF-IIGFBP-3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IGF-II/IGF-I比值异常增高在NICTH的诊断中敏感性较高。本研究还初步证实肿瘤组织内IGF-II基因和蛋白水平的高表达对肿瘤源性低血糖的发生具重要意义。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中枢性尿崩症(ADNDl)致病基因的研究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瑞金医院内分泌代谢科上海市内分泌代谢病研究所

上海市内分泌代谢病临床医学中心

陈瑛  叶蕾  刘建民  张连珍  毕宇芳  王卫庆  赵咏桔  宁光

目的:寻找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中枢性尿崩症(ADNDI)新的致病基因及突变位点,研究ADNDI的确切发病机制,探讨ADNDI表型异质的原因,更深入阐述机体水代谢的生理病理过程,以早期及时的诊断治疗水代谢及其相关疾病

方法:1 .根据临床表现及尿量、尿比重、尿渗透压和禁饮加压素试验等实验室检查诊断中枢性尿崩症。2. PCR扩增测序文献报道的ADNDI高度连锁基因——精氨酸加压素(AVP)前体基因全长,寻找该ADNDI家系的致病基因及突变位点。3.运用人类基因组中的微卫星标记通过genotyping技术进行该ADNDI家系的基因连锁定位分析。

结果: 本家系3代共11人,其中5人幼年时即出现不同程度的多尿、烦渴,多饮,在不限制摄水的情况下,24小时尿量超过45ml/kg体重,尿比重<1.010,尿渗透压<300mOsm/kg,禁饮加压素试验:患者禁饮后尿比重及渗透压无明显升高,随后肌肉注射AVP水剂5U,患者尿量明显减少,尿比重及渗透压均明显升高,故临床确诊为中枢性尿崩症。又因3代中均有病人,本家系确定为ADNDI

PCR扩增测序AVP前体基因三个外显子全长未发现任何基因突变,在AVP前体基因附近选择D20S103D20S117D20S199D20S906四个微卫星标记,连锁分析显示该家系致病基因与AVP前体基因位点并不连锁。

结论: 由于体内影响AVP正常转录、翻译、加工分泌的因素很多,虽然目前的研究均认为ADNDI的致病基因位于20号染色体AVP前体基因,但本研究结果显示ADNDI有可能存在新的致病基因,说明还有其他因素参与了ADNDI的发病过程,但由于家系大小的限制,进行全基因组连锁定位分析存在一定困难。发现更多的ADNDI致病基因和基因突变,阐明其确切的发病机制以及临床表型异质的原因,对于全面深入理解机体水代谢的生理病理过程,早期及时的诊断治疗水代谢及其相关疾病,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神经性厌食的临床特点及内分泌功能改变

(附28例病例分析)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瑞金医院内分泌代谢科  上海市内分泌代谢病研究所

上海市内分泌代谢病临床医学中心

陆洁莉  赵咏桔  唐金凤   杨颖  刘建民  罗邦尧

目的:回顾性和前瞻性分析AN患者的临床特点、内分泌功能改变及其预后,提高临床医师对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归的认识。

方法:本组收集28AN患者(男:2,女:26),分析其发病时诱因、症状等临床特点;进行内分泌功能评价,包括性激素水平(FSHLHPRL)、甲状腺激素水平(FT3FT4TSHrT3)、肾上腺皮质激素水平(血F24h尿F)、生长激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GH/IGF)轴功能测定;测定9例新诊断的AN患者血清瘦素,治疗半年后重复测定。另设26例年龄匹配的正常人为对照。所有患者经综合治疗和随访后(4个月~7年),以L?we等的标准评估预后,并与L?we等的长期大规模临床随访结果比较。

结果:1)大多数患者为年轻女性(92.9%26/28),发病年龄19.4±3.8岁,病程4个月~7年;患者多存在一定的精神因素,其中自觉肥胖而节食10(35.7%),服用减肥药5(17.8%),学习过度紧张8例(28.8%),工作压力大3(10.7%),其它(17.9%);

2)临床特点主要为厌食、消瘦。入院时患者BMI(13.61±3.48)kg/m2,体重较前下降(22.40±8.42) 其中自觉进食后腹胀23例(82.1%),腹痛6例(21.4%),呕吐6例(21.4%),浮肿8例(28.6%),便秘16例(57.2%),胸痛4例(14.3%),头痛3例(10.7%),失眠5例(17.9%)。26名女性患者中有24人继发性闭经,其它2人月经未来潮(年龄分别为1516岁);

324例继发性闭经的女性患者下丘脑-垂体-性腺轴(HPG)功能显著下降,血清FSH1.68±2.12U/LLH1.34±0.68U/L,均显著降低,其中5例患者FSHLH低于0.01 U/L,无法测定。 12例患者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PA)功能亢进,9例患者甲状腺功能减退;

410例患者测定基础血清GH8例正常2.33±4.66μg/L3例显著升高分别为21.621.465.2 μg/L,且不能被100g葡萄糖GH抑制试验所抑制,10例患者测定血清IGF-I其中8例低于正常范围(70.64±16.70μg/L

5AN患者n=9血清瘦素水平较正常对照组(n=26)显著降低(1.21±0.36 vs. 7.70±4.15 μg/L, p<0.001)AN瘦素水平与BMI、体脂含量呈正相关(分别为R=0.789p=0.041R= 0.803p=0.001),与年龄、体重无相关性。AN患者经治疗症状改善后,瘦素水平有不同程度上升(n=4)。即使在调整BMI和体脂后,AN组的血清瘦素仍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01)。

6)随访中,由于AN直接引起的死亡1例(死亡率3.5%),死亡原因为恶病质并发感染。另21例患者中,9例完全恢复(40.9%),5例部分恢复(22.3%),7例无好转(31.8%),其中2例治疗半年后转变为神经性贪食(9.1%)该结果经Mann-Whitney检验,与L?we等的随访结果无统计学差异(Z-1.880p0.060)。

结论:神经性厌食患者的主要临床特征是体重明显下降和闭经,同时伴有严重的下丘脑-垂体功能紊乱。随访中,40.9%的患者痊愈,其它患者迁延多年不愈,甚至死亡。早期识别和干预有可能改善预后,因此有必要提高临床医师对AN的认识。

一例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患者及其家系的基因突变分析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瑞金医院内分泌代谢科   上海市内分泌代谢病研究所

上海市内分泌代谢病临床医学中心

张毅  汤正义  张炜  王卫庆  赵咏桔  宁光

目的: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ALD)是一种X连锁隐性遗传性疾病,其发病机制是由于患者体内ABCD1 的基因缺陷,引起极长链饱和脂肪酸(VLCFA)在过氧化物酶体的β氧化发生障碍,从而过度蓄积于脑白质,肾上腺皮质,导致神经系统脱髓鞘改变和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的一种疾病。

本文分析1例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患者及其家系成员的临床与ABCD1基因,探讨该病的诊断与基因改变。

 病例资料:患者是一名13岁儿童,分别在5月内两次出现晕厥,意识丧失,并有听力、视力的一度下降。影像学检查发现脑胼胝体压部及附近大面积脱髓鞘改变。ACTH兴奋试验除血皮质醇第一天兴奋后为基础1倍,后两天不能兴奋。患者有一哥哥,于6岁时曾出现过类似症状,诊断为脑白质脱髓鞘病,后发展为昏迷而死亡。患者外婆共有二子一女,家系中除患者及其亡兄外,没有其他人有类似临床表现。

方法:对包括患者在内家系中6名成员与3名正常人进行ABCD1基因筛查,通过PCR扩增技术, ALD基因的10个外显子分成12个片段扩增(外显子1分成3部分),然后进行测序。并将所有人的基因序列与文献报道和GenBank数据库序列进行比对验证。

结果:患者的影像学及生化试验检查可明确诊断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通过对基因学的进一步检查发现在患者的ABCD1基因第266位密码子处(位于外显子1-3)发生了CGGG→AGG的改变(反义链为CCT→CCC),使原来的甘氨酸被精氨酸所替换。而患者的母亲是AG的杂合子突变(反义链为TC的杂合子突变),而其他人包括患者的外婆均是G的纯合子。

结论:患者的疾病系其母亲遗传所得,其母亲是该基因位点的首发突变者,其已故兄弟也可能是该位点突变后的“受害者”。而其家族中其他人不会因该位点突变而受累。此结果符合X染色体性连锁疾病的遗传规律。

一例糖原累积症患者及其家系的基因突变分析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瑞金医院内分泌代谢科  上海市内分泌代谢病研究所

上海市内分泌代谢病临床医学中心

顾卫琼  孙首悦  洪洁张翼飞  陈钦达  汤正义  赵咏桔  宁光

目的:糖原累积症(GSD)Ia型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是由于患者肝内葡萄糖-6-磷酸酶(G6Pc)的基因缺陷而引起G6Pc活性减低使葡萄糖不能进行磷酸化,既不能合成肝糖原和肌糖原,糖异生通路也被阻断。临床上有低血糖、肝脏肿大、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等表现。本文分析1例糖原累积症患者的临床与病理学表现及G6Pc基因,探讨该病的诊断与基因改变。

病例资料:患者女,25岁,未婚。因月经不调6年,双踝关节,右手掌指关节肿痛2年于2002927日入我院诊治。病史中有早产儿史,出生体重1730克。生长发育一直略迟于正常同龄儿。文化程度初中。父母非近亲,无特殊家族史。现身高146公分,体重40公斤。肝肋下两指,质中。双踝关节,右手食指掌指关节肿胀明显,伴压痛。NS-)。常规生化检查表现为多种代谢异常。主要有: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高乳酸血症和较低的空腹血糖水平。胰高糖素试验表现为血糖上升不明显,但乳酸上升5mmol/L,强烈提示糖原分解障碍。肝穿刺活检提示肝细胞核内有大量糖原沉积。

方法:对患者进行位于17q21染色体上的G6Pc基因筛查,通过PCR扩增技术, 将该基因的5个外显子进行扩增,然后进行割胶纯化测序。并将所有基因序列与文献报道和GenBank数据库序列进行比对验证。

结果:患者的生化检查和病理表现可明确诊断为糖原累积症1a型。通过对基因学的进一步检查发现在患者的G6Pc基因第727位碱基处(位于外显子5)发生了g→t的突变。根据文献报道,该位点突变可造成了第5号外显子内的错义剪切。而患者的父母亲是gt的杂合子突变,其弟则是g的纯合子。

结论:轻型的糖原累积症成活至成年后,因症状不典型往往会被漏诊。鉴于肝G6Pc的取材不易和测定方法不常规,在生化检查基础上的病理学诊断、分子生物学诊断完全可作该疾病的确诊。

嗜铬细胞瘤的临床和基础研究*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瑞金医院内分泌代谢科  上海市内分泌代谢病研究所

上海市内分泌代谢病临床医学中心

宁光  王卫庆  苏为  杨义生

    目的:回顾分析、总结嗜铬细胞瘤的临床表现、生化检查、影像学诊断和病理学诊断,从而对嗜铬细胞瘤的临床诊断做出评价。探讨嗜铬细胞瘤的发病机理。

    方法:瑞金医院1998年到2002年上半年度的所有出院诊断为嗜铬细胞瘤的病人病历,对生化检查、影像学诊断及病理学诊断之间的符合率进行分析总结。以表达序列标签(EST)策略建立嗜铬细胞瘤和正常肾上腺组织基因表达谱。具体步骤:收集组织标本,构建cDNA文库,大规模测序,生物信息学分析及统计学处理。

    结果:入选病例83例。具有典型三联症状之一的有54例,占651%,表现为头痛的有37<638%):心悸:28<483%);出汗:17(293%)  三种典型症状均出现的有6(103%)  本研究中有63例进行了24小时尿儿茶酚胺检查,发现45例异常(714%);具有典型三联的病例中有42例进行了该项检查,其中30例异常,占714%。有血压变化的50例患者中,37(492%)尿儿茶酚胺异常。在影像学诊断方面,45例进行了B超检查,仅有1例末发现肾上腺占位,阳性率为9778%:而CT检查的53例中仅有2例未见异常,阳性率为9623%27例进行了MIBG检查,异常为24例,阳性率8889%,这些病人中有18例具有典型的临床表现,25例有血压变化。这些患者进行手术的有72例,占867%,生化检查阳性的有26(361%)MIBG阳性的有19(264%)。嗜铬细胞瘤文库(cdA)和肾上腺文库中分别获取有效序列4115条和8114条。在~dA文库中,已知基因、已知ESTs、全新ESTs分别占545%355%10%。已知基因分类显示:G1G2G3G4G5G6G7G8分别占68%177%71%83%47%107%155%295%341个基因在嗜铬细胞瘤与正常肾上腺间呈差异表达。有趣的是,其中有16个与细胞分裂或凋亡相关基因呈显著差异表达。从cdA文库中克隆新的全长基因24条,其中有5个在嗜铬细胞瘤文库中呈上调表达。

    结论:铬细胞瘤的诊断最终需病理证实。目前的生化符合率比较低,如果使用新的生化诊断方法,能提高生化检出率。部分新基因以及与细胞分裂或凋亡相关基因可能在散发性嗜铬细胞瘤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散发性嗜铬细胞瘤基因表达谱的建立和新基因的克隆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瑞金医院内分泌代谢科  上海市内分泌代谢病研究所

上海市内分泌代谢病临床医学中心

杨义生  宋怀东  彭永德  宁光  陈家伦

目的:建立散发性嗜铬细胞瘤基因表达谱,并从中克隆新基因,探讨嗜铬细胞瘤的发病机理。

方法:以表达序列标签(EST)策略建立嗜铬细胞瘤和正常肾上腺组织基因表达谱。具体步骤:收集组织标本,构建cDNA文库,大规模测序,生物信息学分析及统计学处理。

结果:嗜铬细胞瘤文库(cdA)和肾上腺文库中分别获取有效序列4115条和8114条。在cdA文库中,已知基因、已知ESTs、全新ESTs分别占54.5%,35.5%和10%。已知基因分类显示:G1, G2, G3, G4, G5, G6, G7G8 分别占 6.8%, 17.7%, 7.1%, 8.3%, 4.7%, 10.7%, 15.5% 29.5%341个基因在嗜铬细胞瘤与正常肾上腺间呈差异表达。有趣的是,其中有16个与细胞分裂或凋亡相关基因呈显著差异表达。从cdA文库中克隆新的全长基因24条,其中有5个在嗜铬细胞瘤文库中呈上调表达。

结论:部分新基因以及与细胞分裂或凋亡相关基因可能在散发性嗜铬细胞瘤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RET原癌基因点突变所致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2B型

的家系研究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瑞金医院内分泌代谢科  上海市内分泌代谢病研究所

上海市内分泌代谢病临床医学中心

张翼飞  洪洁  赵咏桔  宋怀东  杨秀英  宁光  许曼音  陈家伦

目的:研究一中国家系中RET 原癌基因点突变与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2B 型(MEN-2B)发病的相互关系及其遗传特征。

方法:收集一例MEN-2B患者术后甲状腺髓样癌肿瘤组织和外周血DNA标本及其父母外周血DNA标本。运用逆转录和聚合酶链反应技术以及直接基因测序技术对上述标本中RET原癌基因16号外显子区域进行分子检测。

结果:在患者肿瘤组织(c)DNA及其外周血DNA中均检测到RET原癌基因16号外显子918密码子处基因点突变,即:918Met(ATG)Thr(ACG)。且由基因测序图示,该突变为杂合子错义突变。而患者父母外周血DNA样本中均未发现上述RET原癌基因点突变。

结论:与国外报道相似,在中国汉族人中,RET原癌基因16号外显子基因点突变918Met(ATG)Thr(ACG)MEN-2B发病的分子基础。虽然其发病具有遗传倾向,但同样存在散发病例。MEN-2B发病的基因检测为该病的诊断治疗以及患者一级亲属的早期诊断和临床干预提供了依据。

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2型6个家系的

RET原癌基因研究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瑞金医院内分泌代谢科   上海市内分泌代谢病研究所

上海市内分泌代谢病临床医学中心

顾丽群  马晓英  姜晓华  赵咏桔  宁光

目的:本研究主要观察中国人群中6个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2型(MEN 2)家系的RET原癌基因突变情况。

方法:提取20007月至200212月瑞金医院6个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家系的外周血,用标准的酚/氯仿抽提法提取人血白细胞基因组DNA,对RET原癌基因第101116外显子进行聚合酶链反应(PCR)和直接基因测序。

结果:发现6个家系的RET原癌基因均存在杂合子错义突变:2个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2B型(MEN2B)家系存在第16外显子918密码子ATG/ACG突变,致使编码的氨基酸由Met(蛋氨酸)变为Thr(苏氨酸);3个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2AMEN2A)家系存在第11外显子634密码子TGC/TAC突变,编码的氨基酸由Cys(半胱氨酸)变为Tyr(酪氨酸);1个家族性甲状腺髓样癌(FMTC)存在第11外显子634密码子TGC/CGC突变,编码的氨基酸由Cys(半胱氨酸)变为Arg(精氨酸)。

结论: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2型是一种单基因显性遗传性疾病,该病的形成与RET原癌基因突变密切相关,但目前基因治疗尚有很大的难度。目前治疗仍以早期发现,早期诊断,采用手术治疗为主。因此临床上对有家族史的患者都应该进行RET原癌基因突变检测,并对家族成员进行基因突变的筛查,以有利于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大大提高疾病的预后。


库欣综合症近5年临床表现与诊断特点的变化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瑞金医院内分泌代谢科  上海市内分泌代谢病研究所

上海市内分泌代谢病临床医学中心

汤正义  张毅  张炜  黄叻  赵咏桔  胡仁明  宁光  罗邦尧  许曼音  陈家伦

目的:观察库欣综合症临床表现近年来的变化与各种诊断方法的作用。

方法:收集我院近28年符合以下五项指标中四项,即库欣临床表现、血皮质醇昼夜节律消失、24小时尿游离皮质醇升高、小剂量地塞米松抑制试验不抑制、手术病理证实的库欣病人共355例,其中手术病例257例,比较近5年病人临床表现与以前情况,诊断库欣综合症的实验室指标前后准确性变化。

结果:5年库欣综合症病人总的临床表现有一些变化,主要的临床表现中,向心性肥胖(95.1% vs 94.3%)、多毛(77.9% vs 76.1%)、痤疮(76.1% vs 77.3%)、色素沉着(46.0% vs 46.8%)无明显差别,而月经紊乱(76.7% vs  96.9%χ219.214P=0.000)、多血质(80.4% vs 91.3%χ271.113P=0.000)、高血压(89.0% vs 92.4%χ232.714P=0.000),背痛(20.4% vs 43.8%χ220.375P=0.000),此外,近5年骨质疏松普遍(91.2%),很多病人有一定的精神抑郁症状(病史记录的达20.4%,并有3名病人自杀)

诊断用的实验室指标中,近5年与以前比较,血皮质醇昼夜节律消失(92.9% vs 94.6%),午夜血皮质醇浓度升高大于7.5μg/dl (100% vs 100%)24小时尿游离皮质醇升高(100% vs 100%)无明显变化;1mg地塞米松抑制试验前后变化不明显(如手术病人中,肾上腺腺瘤病人的不抑制率95.5% vs 97.0%);明确库欣诊断病人中,2mg地塞米松抑制试验不抑制率有提高(如库欣病病人,79.6%  vs  87.3%χ267.437P=0.000)8mg地塞米松抑制试验的不抑制率也有提高(如手术病人中,肾上腺腺瘤病人的不抑制率93.9%96.2%χ215.836P=0.000)

所统计病例中,B超,CTMRI仅能发现66.5%的病人肿瘤或病因定位;近10年增加了MRI检查的普及、CRH兴奋试验,岩下窦采血与肾上腺引流静脉采血测定激素检查,这些检查对部分疑难病例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手术明确的库欣的病因中,近5年以前173例中,库欣病66.5%,肾上腺腺瘤31.2%,肾上腺腺癌0.6%,异位ACTH综合症1.2%,其它0.5%;近584例是库欣病60.7%,肾上腺腺瘤22.6%,肾上腺癌4.8%,异位ACTH综合症7.1%,其它4.8%,构成比已有差别2143.125P=0.000)。另外,临床库欣诊断明确,病因不明病人,构成比差别更大。

结论:库欣综合症总的临床表现中,有些临床表现在现代库欣病人中逐渐突出如骨质疏松、精神抑郁。库欣的诊断中,经典的方法是能够解决约90%以上的病人诊断问题,新的检查方法不能代替经典的检查方法,可以在诊断有困难时作参考。内分泌专科强的医院内,库欣病因的构成比已有改变。

六例胸腺类癌-异位ACTH综合征的临床和病因研究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瑞金医院内分泌代谢科  上海市内分泌代谢病研究所

上海市内分泌代谢病临床医学中心

王卫庆  叶蕾  赵红燕  陈瑛  孙首悦  毕宇芳  刘建民  赵咏桔  姚晓虹

方文强  陈中元  陈克敏  金晓龙  宁光

目的:总结胸腺类癌-异位ACTH综合征临床表现,提高此综合征的诊断率。同时在基因水平,探讨其发病机制。

方法:分析六例病人的临床表现,尤其是非典型胸腺类癌-异位ACTH综合征的症状和体征、实验室相关测定值以及影像学表现。同时比较正常胸腺组织、非内分泌性胸腺类癌和胸腺类癌-异位ACTH综合征的POMC启动子区域CpG岛的甲基化情况。

结果:6例患者年龄在22-40岁,4男、2女,所有患者均在典型柯兴综合症表现基础上,具异位ACTH特征,皆有面部皮肤色素沉着、低血钾碱中毒的倾向,平均血钾为2.29±0.02 mmol/L、血pH值为 7.44±0.022mg地塞米松和8mg地塞米松抑制试验均不被抑制;4例患者以浮肿、蛋白尿就诊。6例皆行垂体MRI,诊为垂体微腺瘤者3例(占50%),仅2例肾上腺CT扫描示双侧肾上腺增生,6例常规胸片,3例发现纵膈增宽,但胸部CT全部显示“前纵膈占位”。所有6例前纵隔肿瘤切除后病理证实皆为“胸腺类癌”,且免疫组化显示NSEACTH阳性。同时发现胸腺类癌-异位ACTH综合症与非异位ACTH患者,其组织内POMC启动子区域的甲基化程度明显不同。

结论:有明确柯兴氏综合征临床表现,而未发现垂体瘤或肾上腺腺瘤,或即便有垂体微腺以及肾上腺增生,但伴有低血钾,浮肿,蛋白尿且出现不能解释的大剂量地赛米松抑制试验结果,均应考虑异位ACTH综合征。本研究在国内外首次证实发生胸腺类癌-异位ACTH综合症的原因与组织内POMC启动子区域去甲基化有一定关系。


591例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临床报道及原发性醛固酮

增多症中肾上腺腺瘤与增生多种鉴别诊断方法比较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瑞金医院内分泌代谢科  上海市内分泌代谢病研究所

上海市内分泌代谢病临床医学中心

张炜  汤正义  宁光  赵咏桔  方文强  吴瑜璇  罗邦尧  许曼音  陈家伦

目的:总结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临床特点,评价原醛症中肾上腺腺瘤(APA)和增生(BAH)多种临床试验方法的诊断效率。

方法:回顾性总结我院1957-2002591例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将体位激发试验、赛庚啶试验、肾上腺静脉插管采血的临床试验结果与影像学检查、术后病理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原醛患者591例,包括APA患者526例(474例手术),BAH患者59例(31例手术);其中3例无高血压,52例血钾不低;APABAH男女构成比分为1:1.54207/319)与1.36:134/25); APA血钾较BAH低(2.72±0.32 vs 3.12±0.36 mmol/LP=0.0000),血尿醛固酮则高(32.34±7.23 vs 28.67±6.84 ng/dLP=0.035215.98±5.53 vs 13.20±4.56μg/24hP=0.0394)。252例病理诊断为腺瘤的患者术前CT检出肿瘤者为199例(78.97%),42例病理诊断为增生的患者术前CT检查符合率为16.67%7/42)。22APA7BAH血醛固酮动态试验结果:APA中血醛固酮升幅小于30%者有7例,较试验前下降者有3例,升幅大于30%12例;BAH中有4例升幅大于30%26BAH40APA行赛庚啶试验,BAH中反应者占69.23%18/26),APA中反应者占50%20/40)。⑤15APA8BAH行肾上腺静脉插管检查,结果13APA插管结果与术后病理结果相符,另2例插管结果醛固酮不呈一侧优势分泌,8BAH插管结果与影像学检查结果相符,其中有2例患者术前诊断APA,插管诊断BAH,术后病理结果与插管结果相符,有1例术前诊断无功能肾上腺占位,插管诊断APA,术后病理与插管结果相符。

结论:典型原醛症患者有低血钾、高尿钾、高血尿醛固酮、低血浆肾素活性且不易被激发,但不典型病人临床可缺乏上述部分症状。动态试验结果在APABAH中有相当一部分重叠。肾上腺的影像学检查是目前原醛症患者术前鉴别诊断的主要手段,但准确性仍不够。影像学未能发现明显占位性病变者可进行肾上腺静脉插管检查,可以帮助明确诊断。


嗜铬细胞瘤83例临床分析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瑞金医院内分泌代谢科  上海市内分泌代谢病研究所

上海市内分泌代谢病临床医学中心

苏颇为  王卫庆  关黎清  姜蕾  宁光

目的:回顾分析、总结嗜铬细胞瘤的临床表现、生化检查、影像学诊断和病理学诊断,从而对嗜铬细胞瘤的临床诊断做出评价。

方法:瑞金医院1998年到2002年上半年度的所有出院诊断为嗜铬细胞瘤的病人病历,对生化检查、影像学诊断及病理学诊断之间的符合率进行分析总结。  

结果:共入选病例83例。年龄(岁):43.5±12.6。其中女性病例46,年龄(岁):42.5±11.4;男性病例37,年龄(岁):44.8±13.7

具有典型三联症状之一的有54例,占65.1%,表现为头痛的有37例(63.8%);心悸:28例(48.3%);出汗:17例(29.3%)。 三种典型症状均出现的有6例(10.3%)。 表现为其中两种症状的17例(29.3%)。有29例没有典型症状(34.9%)。这些患者中64例有血压变化,占77.1%,其中37例表现为极不稳定高血压,27例为难治性高血压,19例没有发现高血压。

本研究中有63例进行了24小时尿儿茶酚胺检查,发现45例异常(71.4%);具有典型三联的病例中有42例进行了该项检查,其中30例异常,占71.4%。有血压变化的50例患者中,37例(49.2%)尿儿茶酚胺异常。

在影像学诊断方面,45例进行了B超检查,仅有1例未发现肾上腺占位,阳性率为97.78%;而CT检查的53例中仅有2例未见异常,阳性率为96.23%27例进行了MIBG检查,异常为24例,阳性率88.89%,这些病人中有18例具有典型的临床表现,25例有血压变化。

本研究中诊断为复发性嗜铬细胞瘤的有3例,均为异位复发,腹主动脉旁嗜铬细胞瘤。另有4例为原发于腹主动脉旁的嗜铬细胞瘤,目前随访中;有3例为双侧肾上腺嗜铬细胞瘤;38例为右侧肾上腺嗜铬细胞瘤,31例为左侧肾上腺嗜铬细胞瘤。4例生化检查符合嗜铬细胞瘤诊断但未发现病变部位。

另外,这些患者进行手术的有72例,占86.7%,生化检查阳性的有26例(36.1%),MIBG阳性的有19例(26.4%)。

肿瘤大小与症状、体征、生化检查、影像学检查的关系

肿瘤大小

病例数

三联症状

血压变化

生化检查*

MIBG*

φ<2cm

1

0

1

1/1/100%

1/1/100%

2cm≤φ<5cm

23

17

19

13/19/68.4%

8/10/80%

5cm≤φ<10cm

38

24

27

18/26/69.2%

9/9/100%

10cm≤φ

7

4

4

3/5/60%

2/2/100%

*:检查阳性数/进行检查的例数/阳性率

结论:嗜铬细胞瘤的诊断最终需病理证实。目前的生化符合率比较低,如果使用新的生化诊断方法,能提高生化检出率,例如:血、尿间羟肾上腺素诊断嗜铬细胞瘤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达到90%以上,从而提高诊断的可靠性,有利于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并且可作为一个随访指标。

1166例肾上腺肿瘤和瘤样病变病理分析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瑞金医院病理科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瑞金医院内分泌代谢科

上海市内分泌代谢病研究所  上海市内分泌代谢病临床医学中心

金晓龙  袁菲  蔚青  肖家诚  宁光

目的:研究肾上腺手术标本的组织学类型和病理诊断的主要问题。

材料与方法:收集上海瑞金医院病理科1980~2002年间全部肾上腺手术标本进行病理分析。

结果:肾上腺病变共1166例,其中肿瘤913例(78.3%),非肿瘤性病变253例(21.7%)。肿瘤中良性882例(96.5%),恶性32例(3.5%)。良性肿瘤前三位依次是肾上腺皮质腺瘤634例(71.88%);嗜铬细胞瘤196例(22.22%)和髓性脂肪瘤30例(3.4%)。恶性肿瘤32例中肾上腺皮质癌22例(68.75%; 恶性嗜铬细胞瘤5 (15.62%)。非肿瘤性病变中肾上腺皮质增生206例(91.6%),皮质萎缩13; 原发性色素性结节状肾上腺皮质病7例。肾上腺髓质增生8例。皮质醇增多症中约66%为肾上腺皮质增生,而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中90%为皮质腺瘤

结论:1)肾上腺病变占外检标本的0.32%,其发生率近年来呈上升趋势。(2)肾上腺皮质病变的主要组织学类型为皮质腺瘤(54.4%)和皮质增生(17.67%);(3)髓质病变中93.8%为嗜铬细胞瘤。(4)肾上腺间质病变以髓性脂肪瘤最常见。(5)肾上腺恶性肿瘤非常少见,主要为皮质癌。因此,外科病理中的主要问题是皮质腺瘤与皮质结节状增生的鉴别和如何掌握Weiss’s皮质癌组织学诊断标准。

45,XO/46,XY Turner综合征合并神经性厌食一例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瑞金医院内分泌代谢科  上海市内分泌代谢病研究所

上海市内分泌代谢病临床医学中心

孙首悦  陆洁莉  赵咏桔  罗邦尧

病史:患者,女性,27岁。因月经不来潮、反复乏力怕冷、消瘦10月余,034月就诊于我院内分泌科。患者为足月顺产,母乳喂养,出生后身高、体重均低于同龄人,学习成绩一般,青春期无第二性征出现,乳房不发育,月经不来潮。01年行人工周期,曾有阴道少量出血,停药后阴道出血停止。0210月起,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反复乏力怕冷、纳差、腹胀、体重下降10余斤。为进一步诊治门诊拟“原发性闭经、神经性厌食”收治入院。家族史无殊。

入院体检:身高135 cm,体重24.5 kgBMI12.9kg/m2,后发际不低,无颈蹼及肘外翻,全身皮肤可见多颗散在色素痔。盾状胸,乳头小,乳间距宽,乳房未发育,心肺无异常。外生殖器为女性幼稚型,无阴毛及腋毛。神经系统无异常。智力较差。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Hgb 61 g/LWBC 7.0×109/L,血小板638×109/L,尿、粪常规正常,肝功前白蛋白75 mg/l蛋白46 mg/l白蛋白13 mg/l白球比例0.39GPT15 IU/LGOT12 IU/L,血沉:43N:<20mm/1h)。口服糖耐量+胰岛素释放试验:血糖(单位:mmol/L 0’4.2030’8.9060’9.00120’9.50180’8.80;胰岛素(单位:μIU/ml 0’2.030’5.460’6.9120’14.9180’13.3。血F26.9(8AM)15.8(4PM)23.7(12PM)N:7-22μg/dl),尿F72.8μg/24hN20-90μg/24h),ACTH78.2pg/mlN12-78pg/ml),T30.05 pmol/lT4:50.9 pmol/lLeptin1.86ng/mlN:2.67-13.66 ng/mlGH12.4ng/ml(N:0~10ng/mL)IGF-I53.902ng/ml(N:153.7±49.3ng/mL)性激素:FSH98.1 U/LLH:6.3 U/LPRL:34.3 nmol/LE2:16 pg/ml P:0.5 pg/mlT:0.01 pg/ml。血清铁4.4(N:9.0-30.0μmol/L),血清总铁结合力:67.6(N:54.0-77.0μmol/L),铁饱和度6.5(N:20-50%)CEA:9(N:<15μg/ml)AFP:<10 (N:<10μg/ml)CA199:7(N:<30U/ml)CA125:28(N:<34U/ml)头颅MR:垂体未见异常、蝶窦炎,X线:骨龄1617岁,左手第一掌骨明显变短,腰椎未见骨质异常,左下肺感染。甲状腺、肾上腺、肾、肝、胆、脾、胰B超除脂肪肝外无特殊,脑电图正常,生殖器 B超示痕迹子宫。细胞遗传学检查: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标本经G显带分析,染色体核型为45XO/46XY

讨论:Turner综合征患者神经性厌食的发病率可能较正常人群高,且常与雌激素的使用有关。患者的自我调节能力严重下降,口头表达和动手能力差,而这由与社会调整和认知功能紊乱相关,是神经性厌食的危险因素之一。神经性厌食的发病高峰是在青春期,当青春期需要进行人工诱导时,良好的精神支持可预防这类自我评价相当低的青少年患者出现神经性厌食。雌激素的使用可能影响食欲和体重增加。本例患者主要表现为身材矮小、厌食消瘦、无第二性征发育及月经来潮,无典型的Turner 综合征的特殊面容和身体畸形,生长激素水平增高,IGF-ILeptin水平降低,如不行染色体核型分析,易漏诊Turner综合症。通过染色体核型分析,最后确诊该患者为Turner综合征合并神经性厌食。


探讨应用蛋白质双向电泳技术研究动脉血管病变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瑞金医院   上海市内分泌代谢病研究所

上海市内分泌代谢病临床医学中心

陈述林  罗敏

目的:探讨血管组织蛋白质双向电泳的有关技术,证明该技术用于研究不同血管病变发病机制的可行性,总结有关技术参数,为在蛋白质表达水平研究血管病变提供参考。

方法:选择糖尿病、高血压、脂质代谢异常、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和对照组外科择期手术病人,在手术切除的病变器官上采集不同部位动脉血管组织,提取蛋白质并进行双向电泳,用PDQEST软件分析差异表达的蛋白质;改变蛋白质提取方法,计算不同方法的蛋白质得量(x±s),观察这些方法对等电聚焦的影响,对组间差异进行t检验,最后结合双向电泳结果,确定最佳蛋白质提取方法和双向电泳条件。

结果:1. 蛋白质匀浆缓冲液基本成分:8M 尿素(7尿素加2M 硫脲)4%CHAPS50mM DTT 和两性电解液(Biolyte),在此基础上改变两性电解液(Biolyte)浓度蛋白质得量不同,当两性电解液浓度为2%时蛋白质得量最高且不影响等电聚焦过程。2. 在等电聚焦过程中延长除盐时间、分步升高电压有利于达到理想电压,对于17cm预制胶条(PH310PH58)6000v以上的电压进行等电聚焦达6000080000vhours即可获得良好效果。3. PDQUEST软件分析显示:17cm PH310预制胶条蛋白质双向电泳可获得18002000个蛋白点,17cm PH58预制胶条蛋白质双向电泳可获得10001200个蛋白点,不同病变血管的差异表达蛋白质点是80100个。

结论:蛋白质双向电泳技术可以用于不同疾病的血管病变研究,通过筛选差异表达的蛋白质并结合蛋白质谱分析有助于在蛋白质水平阐述血管病变的发病机制。但是蛋白质双向电泳结果的重复性较差,必须从蛋白质的提取、定量、水化上样和电泳过程各方面减少误差才能得到理想结果。

前列腺癌致异位ACTH综合征一例

复旦大学附属金山医院内分泌科  200540  任凤东  周湘兰

    患者,男性,75岁。因四肢乏力二月余,加重三周入院。患者2月前无明显诱因下渐起四肢乏力,下肢浮肿,血压明显升高,尿量增多至每日4000ml以上。因血压不易控制及顽固性低血钾来我院诊治。既往有前列腺腺癌病史4年,在外院行内分泌治疗3年余,并行睾丸切除术及seeds治疗。

    入院体检:体温正常血压200/100mmHg(1mmHg=0133Kpa),皮肤菲薄,满月脸皮肤未见紫纹,甲状腺不大,颈、腋淋巴结未及。双肺呼吸音粗,无罗音。心(-)、肝、脾肋下未及。双下肢轻度浮肿。

    实验室及辅助检查:血常规正常;尿PH55,比重1010;血钾22-285mmol/L(正常35-55mmol/L):血钠141-144mmol/L(正常135145mmol/L);血PH 7451(正常735-745);空腹血糖475-112mmol/L;肾功能正常;肝功能谷丙氨酸转氨酶(ALr)、谷草转氨酶(AST)正常,碱性磷酸酶(AKP)、乳酸脱氢酶(LDH)轻度升高:24小时尿钾1461mmol/L(正常小于125mol/L)PSA226(正常<4ng/ml:;血清LHFSHTPPRL正常,E2大于500ng/L;肾素水平卧位01(正常042±0.3);醛固酮水平卧位581-138pg/L(正常1291-36968pg/L):血浆ACTH259pg/ml(正常小于46pg/m1);血皮质醇明显升高,早上8563ug/L,下午4526ug/L(正常值早上850-250ug/L,下午420-80ug/L)24小时尿游离皮质醇>250ug(正常值75-1-16);过夜及小剂量、大剂量的塞米松抑制试验均不被抑制。垂体CT未见异常,左肾上腺增厚,胸CT少量胸腔积液,肝脏CT有低密度影考虑肿瘤转移灶。鉴于上述特点诊断为异位ACTH综合征,予补钾14g/日,络活喜、洛汀新、安体舒通等治疗,血钾仍在3mmol/L以下,血压维持在200/100mmg。后改为补钾21g/日,并用胰岛素控制血糖,酮康唑08/日治疗,血糖、血压、血钾接近正常水平。

    讨论:异位ACTH综合征是垂体以外肿瘤组织分泌有生物活性的ACTH,使肾上腺皮质增生,,临床上表现为顽固性低血钾、浮肿、尿量增加、血压升高、  代谢性碱中毒、血皮质醇、ACTH浓度明显升高,皮质醇昼夜节律消失、血醛固  酮水平正常、血浆肾素活性正常或轻度升高,发生上述表现的原因是由于高水平的皮质醇及其盐皮质激素样作用。异位ACTH综合征的肿瘤来源主要为神经内分泌细胞,其中小细胞肺癌占45%,胸腺类癌占15%,支气管类癌占10%,胰岛细胞癌占10%,其它类癌肿瘤占5%,嗜铬细胞癌占2%,卵巢腺癌占1%,少见鼻咽癌、宫颈小细胞癌、硬脊膜脂肪瘤(1),也有报告黑色素细胞瘤所致(2)。前列腺癌引起的实属罕见,国内外报告较少(3)。因免疫化学染色法发现大多数前列腺癌细胞中存在神经内分泌分化,局灶性神经内分泌分化腺癌是其中一个类型,前列腺癌伴灶性神经内分泌分化组织中可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4)。神经内分泌分化与前列腺癌恶化进展有关(5),前列腺癌播散常由神经外缘侵入神经束,癌细胞沿神经侵入其它组织,可使神经内分泌分化加强,血液中神经内分泌标志物异常升高,而表现出相应症状。本例患者确诊前列腺腺癌4年后出现ACTH异常分泌升高,说明原发病进一步恶化,神经内分泌分化加强,与我们同时发现有肝脏,胸腔转移相符。

参考文献

1.彭依群,廖二元。异源性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综合征。廖二元,楚超声,内分泌学,人民卫生出版社,l20011358-1359

2.傅世华,全会标,陈道雄。异位ACTH综合征二例.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0319(2)154

3Rickman TGarmany R,Doherty TBenson D,Okusa MD Am J. Kidney Res200137(4) 838-846

4.董杰昌,夏同礼,前列腺癌神经内分泌分化,夏同礼,前列腺癌的基础与临床,科学出版社,12000143147

老年无预警症状低血糖31例临床分析

浦东新区公利医院内分泌科  200135  朱鸿玲  刘惠英

目的: 探讨老年无预警症状低血糖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检测血糖。结果:31例老年无预警症状低血糖患者中,21例为药物性低血糖,10例为慢性器质性疾病引起。

结论:老年,合并糖尿病或慢性器质性疾病,血糖下降速度,个体差异为发生无预警症状低血糖的相关因素。

自身免疫性疾病内源性自身抗体的研究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瑞金医院  上海市内分泌代谢病研究所

上海市内分泌代谢病医学中心

刘优萍  陈淑贤  谢小燕  江凌  邱宏霞  张芳林  张迪  周文忠  罗敏

目的:已知糖尿病与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之间有一定的关联。本实验主要探讨自身免疫性疾病内源性自身抗体的共存性。研究I型糖尿病、II型糖尿病患者甲状腺自身抗体的发生率。

方法:根据WHO的糖尿病的诊断标准,从瑞金医院门诊及住院病人中随机选择I型糖尿病患者30例,女性 15 , 男性 15 ,年龄13-60 30I型糖尿病患者中GAD-Ab 全部阳性,IA2-Ab  阳性3 , ICA-Ab 阳性5, IAA-Ab 阳性3例。空腹血糖 >9 mmol/LII型非肥胖型糖尿病患者30 ,女性15 , 男性 15 , 年龄27-71 岁。空腹血糖 >9 mmol/L,对照组30人,一般体检无异常 ,体重指数 <25kg/m2,空腹血糖 <6 mmol/L。女性15, 男性15人,年龄45-70岁。各实验组全部进行甲状腺自身抗体的筛选,检测TPOAb,  TGAb. 

结果:I型糖尿病患者TGAb的检出率20%6/30 ),女4例、男2例;TPOAb 检出率23%7/30 ),女5例、男2例;TGAb TPOAb 双阳性6%4/30)女3例、男1例。II型非肥胖型糖尿病患者TGAb 检出率3%1/30)男1例,TPOAb检出率6%2/30),女1例、男1例。对照组检出率3%1/30)女1例。无TGAb TPOAb 双阳性者。

结论:研究结果显示甲状腺自身抗体在I型糖尿病患者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 甲状腺自身抗体在I型糖尿病患者的发生率女性高于男性。II型非肥胖型糖尿病患者甲状腺自身抗体的发生率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没有明显差异。因此对I型糖尿病患者进行甲状腺自身抗体的检测是必要的,特别对新诊断的I型糖尿病患者尤为重要。对于TPOAb阳性的患者应进一步进行甲状腺功能检查。

活体细胞内蛋白激酶A对人类甾体生成因子-1

亚核分布模式的影响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仁济医院内分泌科1,日本国九州大学医学部第三内科2

范吴强1,2  刘伟1  任颖1  吴培红1  柳濑敏彦2

    目的:通过观察活体细胞内甾体生成因子-1(SF-1steroidogenic factor-1,以下统称SF-1) 的亚核分布模式,分析蛋白激酶A (以下统称PKA)SF-1的亚核分布模式的影响,从而探索目前未知的关于PKA如何增强SF-1转激活能力的机制。方法:克隆全长野生型以及G35E突变型人SF-1 cDNA,并将他们与绿色荧光蛋白(以下统称GFP)融合。在确认融合后,将GFP-SF-1融合质粒转染到细胞内,并用激光共聚焦荧光显微镜来观察GFP-SF-1的亚细胞分布模式,探查PKA对后者的影响。 结果:SF-1相比较, GFP-SF-1融合蛋白的转激活能力得到高度保留。在没有PKA激活的条件下GFP-SF-1呈均匀弥散状分布在细胞核内,但有PKA激活时,GFP-SF-1聚集成小点(以下统称foci)状分布。突变型GFP-SF-1G35E)无论PKA是否被激活,均呈弥散状分布于核浆内(nucleoplasma),但我们意外地发现G35E突变型SF-1在核仁内有斑点状聚集现象。结论:GFP在激光的激发下能发出肉眼可见的荧光,把核内受体蛋白与GFP融合后再给予激光激发即可直接在显微镜下观察到受体。这是目前研究核内受体功能的重要方法。我们作了GFP与野生型SF-1的融合蛋白GFP-SF-1-WT以及GFP与突变型(G35ESF-1的融合蛋白GFP-SF-1-M,并观察了他们的亚核分布,发现PKA可以诱导GFP-SF-1-WT重组其核内分布模式而形成foci(注:foci形成是普通核内受体(如AR)被配体激活(如DHT for AR)时在核内的常见分布模式)。


在甲状腺髓样癌和嗜铬细胞瘤患者中通过

检测RET原癌基因筛查MEN2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瑞金医院内分泌代谢科  上海市内分泌代谢病研究所

上海市内分泌代谢病临床医学中心

赵咏桔  顾丽群  马晓英  赵红燕  宁光

目的:对手术病理证实的甲状腺髓样癌及嗜铬细胞瘤患者进行RET原癌基因突变检测,从而查找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2型(MEN2)患者及其家系。

方法:12例手术病理证实的甲状腺髓样癌患者和3例手术病理证实的嗜铬细胞瘤患者外周血基因组DNARET原癌基因第101116外显子进行PCR和直接基因测序;对RET基因突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进行家系调查。

结果:12例甲状腺髓样癌患者中8例存在RET原癌基因突变,其中2例为第16号外显子918密码子(ATG-ACG)突变,临床特征为发病年龄小(确诊时年龄分别为1113岁),均伴有双唇及舌尖结节性病灶,病理证实为“黏膜神经瘤”,临床诊断为MEN2B。家系调查未发现类似病史,2例患者父母外周血DNA样本中未发现RET原癌基因的突变。1例患者存在11外显子634密码子(TGC-CGC)突变,其肾上腺及甲状旁腺的生化和影象学检查无异常。家系调查发现患者父亲死于甲状腺肿瘤,姐姐患甲状腺肿瘤已手术切除,病理证实为甲状腺髓样癌。对其家系6个成员进行外周血DNARET检测,发现患者及其患病姐姐存在第11号外显子634密码子(TGC-CGC)突变,临床诊断为家族性甲状腺髓样癌。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嗜铬细胞瘤中1例同时,2例先后发生双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RET基因检测1例为11外显子634TGC-CGC)突变,2例为634TGC-TAC)突变,对3例患者的甲状腺和甲状旁腺生化和影象学检查,发现634TGC-CGC)突变者合并甲状腺髓样癌及甲状旁腺腺瘤,另2634TGC-TAC)突变者血降钙素水平增高,甲状腺B超显示甲状腺多发性占位,其中1例后经手术病理证实为甲状腺髓样癌,1例尚未手术,该3例患者临床均符合MEN2A的诊断。对3例患者的家系调查发现2634TGC-TAC)突变家系中有类似病症发现,其中1例家系的11个家族成员中3例存在RET基因突变,另1家系中亦有2个成员存在相同的基因突变。

结论:本研究显示在甲状腺髓样癌及嗜铬细胞瘤中进行RET原癌基因检测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可筛查出MEN2型患者并发现MEN2家系,有利于本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以改善疾病的预后。


影响绝经前和绝经后妇女骨密度以及

骨质疏松危险性的多候选基因研究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瑞金医院内分泌代谢科   上海市内分泌代谢病研究所

上海市内分泌代谢病临床医学中心

赵红燕  刘建民  宁光  赵咏桔  张连珍  宋怀东  陈瑛  江凌

戴蒙  许曼音  陈家伦

    目的:骨质疏松是一种以骨密度(BMD)降低为特征的疾病,BMD的变异80%受遗传控制,是一种多基因遗传疾病。本研究的目的是在绝经前和绝经后妇女中检测6个与骨代谢有关的候选基因,以寻找可用于中国人群中骨质疏松研究的遗传标志。6个候选基因如下:骨保护素基因(OPG)、甲状旁腺激素基因(PTH)、降钙素受体基因(CTR)、骨钙素基因(BOP)、瘦素基因(OB)以及瘦素受体基因(LEPR)

    方法282名绝经前和205名绝经后妇女(包括骨质疏松患者65名和对照组140)参与本研究。采用直接测序法检测OPG基因多态性。采用多聚酶链反应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检测另5个基因多态性。PTHCTRBGPLEPR多态性分别用BstBIAluIHindIIIMspI限制性内切酶来分型。OB基因多态性采用PCR和琼脂糖凝胶电泳分型。同时采用放免法(RIA)检测血清骨钙素(BGP)ELISA法检测尿I型胶原交联N端肽(NTx)。

    结果:在绝经前妇女,仅PTH基因的bb型有较高的股骨颈BMD(P=004),其余5个候选基因不同基因型之间BMD无明显差异。OPGPTHCTR基因与绝经后妇女腰椎或股骨颈BMD之间存在一定关联。OPG基因的CC(P=003)PTH基因(P=002)bb型有较高的腰椎BMD,而CTR基因CC型的股骨颈BMD较高(P=002)BOPOBLEPR基因和绝经后妇女BMD之间无关联。多元回归分析发现单独OPG基因可解释绝经后妇女腰椎BMD75%的变异,单独PTH基因可解释股骨颈BMD63%的变异。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OPG基因是绝经后妇女发生骨质疏松的独立风险因子(P=0019)GG型的妇女发生骨质疏松的危险性是CC型的356(P<005),同时骨质疏松组的OPG基因的C等位基因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169vs 311%,P<005)。但无论绝经前还是绝经后妇女,不同基因型之间的骨生化指标无明显差异。

    结论:这6个候选基因不是决定绝经前妇女BMD的主要因素。但在绝经后妇女中,OPG基因和PTH基因与BMD存在一定的关联,OPG基因可能是影响绝经后妇女BMD变化或发生骨质疏松危险的有用的遗传学标志。

20-75岁妇女血清0PG、RANKL的变化与年龄、停经、

骨生化指标和骨密度的关系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瑞金医院内分泌代谢科  上海市内分泌代谢病研究所

上海市内分泌代谢病临床医学中心

刘建民  赵红燕  宁光  赵咏桔  陈瑛  张连珍  许曼音  陈家伦

目的:研究血清OPGRANKL同年龄、停经、骨生化指标和骨密度的关系,了解影响血清OPGRANKL的因素。

方法:50420-75岁的绝经前和绝经后妇女中,以DEXA测定腰椎和股骨各处骨密度。按WHO标准,将绝经后妇女分为骨量正常、骨量减少和骨质疏松3组。测定血清BGP、尿NTx、血清OPGRANKL,计算RANKL/OPG比值。

结果:年龄与血清OPG正相关(r=0.442,p<0.001),与血清RANKL与负相关(r=-0.263,p<0.001)。绝经后妇女的血清OPG明显高于绝经前(107.6±3.0 vs 72.0±1.8 pg/ml,p<0.001),而血清RANKL(4.7±0.4 vs 5.8±0.3 pg/ml, p<0.001)RANKL/OPG显著低于绝经前(0.045±0.004 vs 0.099±0.008)。校正年龄和停经因素后,血清OPGRANKLRANKL/PG与腰椎和股骨各处骨密度无相关性。血清OPG与尿NTx正相关(r0.1453p0.006);血清RANKL与血清BGP负相关(r-0.1928p<0.001);RANKL/PGBGP有显著负相关关系(r-0.1303p0.013)。血清OPGRANKLRANKL/OPG比值在绝经后骨质疏松组、骨量减少组和正常骨量组之间并无差异。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停经(r20.181)、年龄(r20.023)和尿NTxr20.016)是决定OPG的独立因素(R20.214);年龄(r20.069)和血清BGPr20.036)是决定RANKL的独立因素(R20.106);年龄(r20.201)、血清BGPr20.011)和尿NTxr20.012)是决定RANKL/OPG的独立因素(R20.224)。

结论:年龄和停经是影响OPG-RANKL系统的主要因素,随年龄而升高的血清OPG可能是人体对抗绝经后骨吸收加快的一个代偿性反映,随年龄而下降的血清RANKL可能有益于恢复骨形成。


高血压的表现类型及临床特征分析

李青  包玉倩  陈蕾  陆俊茜  吴元民  姜素英  项坤三

    目的:高血压和糖尿病均可引起心、脑、肾和眼底等靶器官损害,流行病学研究证实,高血压常与高血糖合并出现,且致动脉硬化的危险性明显增高。本研究旨在了解社区人群高血压的患病情况及不同类型的高血压临床特征,为有效防治高血压和并发症提供依据。

    方法:562820岁以上的上海社区人群进行血压、体重指数、血糖、血脂、胰岛素等测定,调查人群中共有高血压2173例,其中既往有明确高血压史者1456例,新发高血压者717例,后者根据收缩压和舒张压值被分为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组(1SH)、单纯舒张期高血压组(1DH)及收缩期高血压合并舒张期高血压组(SH+DH);然后根据血糖值进一步将新发的高血压人群分成正常血糖组(NGT)、糖调节受损组(1GR)及糖尿病组(DM)

    结果1.被调查人群中高血压2173例,高血压的患病率为3861%。新发高血压者占高血压总人群的3300%。新发高血压人群中ISH2622%IDH4170%SH+DH3208%,其中以IDH最多见。2.高血压各亚组的体重指数、腰围、腰臀比、甘油三酯、糖负荷后2h血糖均较正常血压组显著升高。3.新发高血压者中ISH者年龄大,餐后血糖较高,但胰岛素抵抗较轻:IDH者年龄轻,较肥胖,胰岛素抵抗较重;而SH+DH者兼有年龄大,肥胖(腹型肥胖)及胰岛素抵抗更为严重等特点.4.对不同糖代谢者的血压表现类型比较见到,在NGT组中,以IDH为最多见,占4657%,其次为SH+DH(3044%)ISH最低(2298%),在IGRDM组中,ISH所占比例分别为3089%1 3673%,较之NGT组的2298%,显著增加(趋势分析P=0002)IDH所占比例分别为3415%2653%,较之NGT组的4657%,显著降低(趋势分析P<0001)   

    结论:1.总体脂含量、体脂分布、血糖、血胰岛素、血脂是高血压发生的影响因素。2.收缩期高血压老年组发生率高,舒张期高血压是中青年高血压的重要类型。

糖皮质激素受体基础及临床研究

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内分泌科, 上海200003

徐洁  张慧  石勇铨  许金廉  兰厚平  田文

赵瑛  顾明君  沈玉美  李军  张海波  刘志民

糖皮质激素在临床应用十分广泛。自从20世纪70年代发现糖皮质激素抵抗症后,糖皮质激素受体(GR)及其基因的研究取得很大进展,但GR在某些生理及病理情况下的改变还未完全清楚。本文总结了近年来GR研究所取得的进展,提出GR检测用于临床诊断、指导治疗及判断预后具有一定价值。

一、应用放射配体结合法证明人外周血单个核及多形核白细胞均存在糖皮质激素受体(GR),为临床上研究GC的作用机制及GR改变奠定了基础,并为其临床应用开辟了一条新路。并建立外周血白细胞GR效应指标,进一步对GR结构以及GR基因克隆进行研究。此外还发现GR存在昼夜节律,峰值在8:00,谷值在0:00。采用Boyden小室法证明,白细胞对GC的反应性同样出现昼夜节律性的波动,表明GR的昼夜节律具有生理学意义。

二、老年人GR的改变

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老年人GR降低,GR随年龄增长有下降趋势,尤以40岁以后变化明显,对于从受体角度研究衰老及抗衰老的机理具有重要意义。

三、病理情况下GR的改变

库欣病和库欣综合征患者的GR最大结合容量(Bmax)为(8937±2542)(位点/细胞),对照组为(6921±1762)(位点/细胞),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且GR的升高伴有其效应指标;神经性厌食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白细胞的GR Bmax明显低于对照组,且早晚差异消失;缺血性脑卒中:皮层损害者,皮质醇和GR Bmax节律存在,而底节区损害者,皮质醇及GR Bmax节律消失;失血性休克时GR减少,用GR阻断剂RU486进一步阻断GR后,白细胞粘附明显增强;慢性支气管炎伴或不伴慢性呼吸衰竭的两组患者GR均较健康对照组明显降低,呼吸衰竭组又较无呼吸衰竭组低,而GRKd和皮质醇浓度无显著性差异;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患者白细胞GR明显低于正常人,血浆中PTH明显高于正常人,GR数量与血浆中PTH浓度有明显相关关系;老年多脏器衰竭患者单个核白细胞的GR结合容量明显降低,而皮质醇升高,单一器官衰竭时,其GR也下降,但幅度较多脏器衰竭时小;1型和2型糖尿病患者白细胞GRBmax均明显降低,且亲和力也降低;甲亢患者白细胞GR结合容量明显降低,并伴有效应指标的改变,表明其改变具临床意义。

性激素受体基础与临床研究

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内分泌科

邹俊杰  赵瑛  石勇铨  顾明君  辜荣飞  沈玉美  林朗  刘志民

性激素的生理作用主要为促进性器官的生长发育,促进蛋白质的合成等,其通过性激素受体来介导。我们以外周血白细胞为研究样本,对健康人及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性激素受体进行了较广泛的探讨。

首先应用放射配体结合法证实人外周血白细胞存在雄激素受体(AR),表明外周血白细胞是T作用的靶细胞,为研究AR的生理功能及病理情况下的作用打下坚实基础。进而应用Northern Blot RT-PCR分子生物学方法证实白细胞ARmRNA表达,对研究雄激素及AR的作用机制及病理意义有着很重要的价值。本课题组进一步观察免疫抑制剂对AR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发现DexCyA使ER降低,AR无明显改变,CTX使ERAR结合量均降低,三药合用使ER降低更明显,AR无明显改变。提示免疫抑制剂对ARER有一定影响,免疫抑制剂抑制自身免疫的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ARER表达有关。此外还发现老年人AR降低;SLE、类风关、慢性肾炎等自身免疫性疾病,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其共性的病理改变为ER-ARˉER/AR-,提示ER升高与其疾病发生可能有一定联系;Graves’ 病患者血雌激素(E2)和白细胞ER均显著增加,而雄激素(T)及AR无明显变化;E2ER的增加可能与Graves’ 病的起病因素有关;桥本甲状腺炎患者外周血白细胞ER明显升高,AR轻度下降;ER升高使E2刺激B淋巴细胞生成抗体能力加强。AR降低,使T的免疫抑制作用不能发挥,使ER作用更强,故可能产生大量针对甲状腺组织细胞的抗体,促使本病的发生;糖尿病患者E2明显下降,ER也显著下降,因而女性患者可有性欲减退、月经紊乱和闭经,DM患者AR也明显降低;男性乳房发育患者外周血白细胞AR较对照组显著下降,而ER则有相反的变化,结合容量明显增加,ER/AR比值则随之上升,推测其改变可能与男性乳房发育的发病机制有关。

生长抑素类似物对Graves眼病治疗作用的meta分析

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内分泌

李翔  顾明君

目的: 研究生长抑素类似物能否有效治疗Graves眼病,并比较其与糖皮质激素的疗效。

方法: 研究选择  检索MEDLINE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收录的199011日至2002630日发表的有关生长抑素类似物治疗Graves眼病的对照研究,并辅以手工检索查阅所有检出文献的参考文献作为补充性研究。纳入标准 (一)有对照组和治疗组的平行设计的对照研究,对照组给予除生长抑素类似物外的其它药物、安慰剂或不予干预治疗,治疗组给予生长抑素类似物。(二)所有受试者在治疗前及治疗过程中甲状腺功能保持正常。(三)所有受试者在接受治疗前未经其它方法治疗眼病。(四)所有受试者均通过典型临床症状或影像学检查发现眼外肌增粗确诊患有Graves眼病。(五)文献给出了治疗前后眼部症状、体征、辅助检查结果和患者主观感受中的一项或多项。发表偏倚 考虑到本文仅收集了已发表的文献,因此可能存在发表偏倚(publication bias),在估计发表偏倚对P=0.05水平有统计学意义的合并效应量的影响时,我们采用了Rosenthald的“研究抽屉”方法,并定义了失效安全数(failsafe N)。敏感性分析 由于纳入分析的各项试验的质量存在一定的差别,为检验治疗组与对照组合并效应量的可靠性,我们采用了不同的统计学模型(固定效应模型和随机效应模型)分别进行了meta分析,为检验生长抑素类似物组与安慰剂组合并效应量的可靠性,我们还进一步采用逐一剔除1项研究后对剩余2项研究重新进行meta分析的方法做了敏感性分析(sensitivity analysis)以判断哪项研究对合并结果的影响更明显。分析均采用Review Manager4.1中的meta View

结果 :检索结果  我们共收集了符合纳入标准的5项随机对照试验,5项试验的样本量1020不等,共纳入受试者80名,其中治疗组44名,对照组36名。治疗组与对照组的男女比例分别为19/2517/19,所有受试者的平均年龄为54.9岁。研究中奥曲肽的治疗量为150μg/d300μg/d,兰瑞肽的治疗量为3040mg/2w36名对照组患者中13名患者接受安慰剂治疗,4名患者没有接受治疗,19名患者接受糖皮质激素治疗。meta分析结果  纳入的研究中生长抑素类似物治疗Graves眼病的总体有效率为58%~100%,生长抑素类似物治疗Graves眼病明显优于安慰剂,3项研究的合并效应即合并ORTMHOR=0.0495CI[0.010.26] P=0.0007。生长抑素类似物与糖皮质激素治疗Graves眼病的总体有效率相当,2项研究的合并效应即合并ORTMHOR=0.9595CI[0.243.72] P=0.9。生长抑素类似物还能改善突眼程度,2项研究的合并效应即合并均数差T=-1.4795CI[-2.10,-0.84],与安慰剂对照组相比也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异,P=0.00001

淫羊藿总黄酮对体外培养骨细胞功能影响

(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内分泌科,上海  200065)

张秀珍  韩峻峰  杨黎娟  钱国锋

目的:观察淫羊藿总黄酮(Herba EpimediiHEF)对体外培养成骨细胞(0steoblast,佃)以及破骨细胞(OsteoclastOC)功能的影响。方法:分别用酶消化法和体外机械分离获得新生SD大鼠oBOC,在培养液中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淫羊藿总黄酮,观察0B的增殖功能(gTT比色法),分化功能(碱性磷酸酶活性ALP)和矿化功能(矿化结节面积/)。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染色观察0C数目、形态,Image-ProPlus图像软件分析骨片上骨吸收陷窝的数目和面积。结果:增殖率测定淫羊藿总黄酮从10-10mol/lOD值均较对照组增加,且呈剂量依赖关系。但仅有浓度为10-4mo1/l时差异方有显著性(P=00003)ALP活性从10-10mol/1起均较对照组增加,也呈剂量依赖关系,且浓度≥10-8mol/1差异有显著性:矿化结节面积/HEFl0-10mol/l组为对照组的2073(P=0008)10-10mol/l组为对照组的3147(P=00001)。高和低浓度用药组0C数目均较对照组减少,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骨片培养3天,吸收陷窝计数的结果显示,各浓度对0C吸收功能有抑制作用,并呈剂量相关性,10-4mol/l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陷窝面积10-10mol/1组为对照组的8077%(P=06885)10-4mol/l组为对照组的4415%(P=02686)结论:淫羊藿总黄酮可以通过影响佃增殖、分化、矿化促进骨形成;而且在体外减少OC数目,减弱OC吸收功能。

CT对体外培养破骨细胞功能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

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 内分泌科,上海  200065

张秀珍  韩峻峰  钱国峰

降钙素(calcitoninCT)自1984年被FDA批准用于治疗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以来,现已广泛地应用于临床。除MoskildeWronski等用鲑鱼降钙素(salmon calcitoninSCT)对去卵巢鼠(OVX)和肝素、强的松制剂诱导OP动物模型骨组织计量学、骨密度等较全面地研究外,目前尚未见有对体外培养细胞模型的功能、形态、分化、增殖及矿化等全面研究的报道。

为进一步揭示CT的临床应用疗效和机理,我们观察了降钙素对体外培养成骨细胞(Osteoblast,OB)上骨保护素(Osteoprotegrin,OPG)、细胞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基(receptor activator of NF-κB Ligand,RANKL)的表达以及破骨细胞(Osteoclast,OC)功能的影响,以探讨CT对破骨细胞的作用机制。我们分别用酶消化法和体外机械分离法获得新生SD大鼠OBOC,在培养液中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CT,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染色观察OC数目、形态,Image-Pro Plus图像软件分析骨片上骨吸收陷窝的数目和面积,RT-PCR方法观察OBOPGRANKL的表达。

结果显示,各组OC数目随着CT浓度增加而减少(P<0.05)。骨片培养3天后,计数吸收陷窝,结果显示,CT浓度在10-14mol/l以上对OC吸收功能有明显抑制作用,并呈剂量依赖性,10-8mol/l时的抑制作用高达90%,陷窝面积10-12mol/l组为对照组的49.16%P=0.002),10-8mol/l组为对照组的30.32%P=0.001)。CT组细胞因子OPGmRNA表达较对照组升高,RANKL降低,两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

本研究表明CT可以直接作用CTR以及通过调节OPGRANKLRANK三者之间的关系降低骨吸收,增加骨量,这为临床上治疗骨质疏松提供了实验依据。目前国内外许多学者正在致力于研究开发新型的CT类药物,包括同一基因表达的不同产物,如Amylin,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 Gene-related Peptide,CGRP)以及提取分离不同动物体内的CT,改变用药途径,将为这类药物的广泛应用开辟了新的前景。

绝经后妇女雌激素受体基因多态性与脂代谢的相关研究

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 内分泌科,上海  200065

张秀珍    钱国锋  彭文芳

绝经期妇女,由于卵巢功能下降,雌激素水平降低,脂代谢紊乱及冠心病发病率上升,已明确为是心血管疾病(CVD)一个独立危险因素。而事实上在除去其它危险因素的基础上,并非所有的绝经期妇女都会发生CVD或发生者其发病年龄、病变程度并非与雌激素的水平绝对负平行相关。为了进一步明确绝经期妇女CVD的发病机理,我们选择了57例已排除影响脂代谢疾病的绝经后妇女,进行了外周血PCR-RFLP法,对雌激素受体(ER)基因多态性及脂代谢的相关性进行检测分析。结果显示:PvuIIXbaI两个限制性内切酶位点分别为ppPpPP分布频率为26.3%50.8%22.8%xxXxXX分布频率为50.8%42.5%7.1%xx基因组妇女体重偏高,但体重指数各组无明显差异(P>0.05),apoA1apoA1/ apoBxxXxXX三组呈递增,各组间差异显著(P<0.05),而ppPpPP三组间无明显差异,但TGLDL在三组间逐渐增加,P值分别为0.120.22。我们认为:ER基因XbaI-RFLP是绝经后脂代谢紊乱的一个影响因素,x等位基因与低apoA1apoA1/ apoB有关。

本究结果显示XbaI基因型可能对apoA1apoB的代谢有一定影响。因此,XbaI多态性可能影响ER的表达,进而影响载脂蛋白的代谢,造成绝经后脂代谢明显的异常。目前与此项研究内容相关的只有2000Rikuchi-T研究了ER多态性与儿童脂代谢的关系,揭示了XbaILDL有关,余尚未见相关报导。

apoA1是盘状循环HDL颗粒和不均一HDL的组成成分,众多研究认为,apoA1为主要成分的HDLCVD的负相关因子。同时LDLVLDL的增多可导致CVD发病危险增加,apoB是两种蛋白的主要成分与CVD呈正相关。故apoA1/ apoB比值越高。CVD的危险性越低,本研究结果XX基因型apoA1/ apoB偏高提示XX基因型人群可能不易患CVD,而x等位基因则可能是CVD的危险因子。此外PvuII基因型各型血脂指标无明显差异,但TGLDLppPpPP三组逐渐增高。但无统计学意义,如果扩大样本量,可能会得到确定的结果,这需进一步研究。


降钙素治疗PMO骨密度及骨转换指标的变化

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 内分泌科,上海  200065

张秀珍  韩峻峰  赵家胜  李颖  钱国峰  陈亚青  雷涛  贺铭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ostmenopausal Oeteoporosis,PMO),发病率甚高,约占老年人的25%-60%[1]会人口老龄化后,其发病率还会明显升高,据预测21世纪中叶,我国老年人口总数将超过4亿,预期骨质疏松患病率将近2亿[2],其中主要为PMO的患者。因此,选择有效的治疗PMO的药物十分重要。

降钙素(Elcitonin,益钙宁)为鳗鱼降钙素结构中二硫键被烯键取代的合成衍生物,具有较理想的生物活性和药价疗效,自93年始在我国逐渐广泛应用临床,并被广大医患所接受。为了进一步明确其药代机理,我们选择了5065102PMO患者给益钙宁治疗后,不同时间进行骨密度(BMD),骨碱性磷酸酶(ALP),骨钙素(BPG),I型胶原N末端肽(NTX)的检测。结果显示:益钙宁治疗12周后,各部位BMD较治疗前有所提高。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24周时L2-4较治疗前升高显著(P<0.05),对照组12周后各部位BMD较治疗前有所降低,但无统计学差异,24周时股骨颈(Neck,Ward三角有统计学差异,P值分别为0.0440.028。益钙宁组治疗12周后ALPNTX降低,24周时BGP升高,NTX继续降低,均有统计学差异(P值分别为0.004,0.019,0.040, 0.041)。

绝经后妇女骨形成和骨吸收失偶联,骨吸收的增加更为明显,有骨转换的增加。本文检测了反映成骨细胞活性的血ALPBGP水平和反映骨吸收状态的尿NTX,结果显示益钙宁治疗12周时NTX降低。24周时BGP显著升高,提示降钙素早期主要通过抑制骨吸收,降低骨转换,长疗程治疗可能促进成骨细胞增殖、分化、矿化。

本研究显示使用益钙宁治疗不仅抑制破骨细胞活性,抑制骨吸收,还能促进骨形成,从而起到预防骨量丢失和增加骨量的效果。治疗效果以腰椎松质骨为著。疗程至少坚持24周。由于本研究样本量少,观察时间短,要对降钙素治疗作用做出全面、客观的评估,还需要多中心、大样本、设计更为科学的前瞻性临床研究。


淫羊藿总黄酮对体外培养骨细胞功能影响

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 内分泌科,上海  200065

张秀珍  韩峻峰  杨黎娟  钱国锋  朱志刚

近年来,中药治疗骨质疏松症的实验研究和临床应用得到不断地深入发展。其中,淫羊藿的抗骨质疏松临床疗效已经确定,发挥主要作用的成分是淫羊藿总黄酮。

本研究为深入探讨淫羊藿的作用机制,分别用酶消化法和体外机械分离获得新生SD大鼠成骨细胞(Osteoblast,OB)和破骨细胞(Osteoclast,OC),在培养液中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淫羊藿总黄酮,观察OB的增殖功能(MTT比色法),分化功能(碱性磷酸酶活性ALP)和矿化功能(矿化结节面积/孔)。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染色观察OC数目、形态,Image-Pro Plus图像软件分析骨片上骨吸收陷窝的数目和面积。结果显示,增殖率测定淫羊藿总黄酮从10-10mol/lOD值均较对照组增加,且呈剂量依赖关系。但仅有浓度为10-4mol/l时差异方有显著性(P=0.0003);ALP活性从10-10mol/l浓度起均比对照组增加,也呈剂量依赖关系,且浓度≥10-8mol/l差异有显著性;矿化结节面积/HEF 10-10mol/l组为对照组的2.073倍(P=0.008),10-4mol/l组为对照组的3.147倍(P=0.0001)。高和低浓度用药组OC数目均较对照组减少,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骨片培养3天,吸收陷窝计数的结果显示,各浓度对OC吸收功能有抑制作用,并呈剂量相关性,10-4mol/l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陷窝面积10-10mol/l组为对照组的80.77%P=0.6885),10-4mol/l组为对照组的44.15%P=0.2686)。

该结果说明,一方面,淫羊藿总黄酮对成骨细胞增殖、分化、矿化均具有促进作用。虽然促进增殖作用较弱,但促进分化、矿化方面在较低浓度时与对照组相比即有统计学差异,提示该作用效果明显。另一方面,淫羊藿总黄酮只能轻微减少破骨细胞数量,但能显著减少骨片吸收陷窝数目,有统计学差异。理想的治疗骨质疏松症的药物,应该能在抑制骨吸收及促进骨形成两方面都起作用,以全面调节骨生成的负平衡。本实验显示淫羊藿总黄酮符合要求,而且我国是淫羊藿属药用植物的分布中心,有资源优势。因此,淫羊藿总黄酮在治疗骨质疏松症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初探二级医院在社区糖尿病防治中的方法与作用

上海市杨浦区中心医院  王新巧 金其林 张雪涛

目的:通过在医院所辖社区内开展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掌握社区内糖尿病以及相关代谢异常人群的现患情况。探讨二级医院开展社区内糖尿病防治的模式及作用。

方法:1流调的组织:由二级医院组织临床人员;地段医院组织防保人员;居委会组织宣传落实人员,由街道、二级、一级医院领导全面协调,首先形成一个组织网络。2抽样的方法,采用随机整群的方法,对上海市平凉社区4个区委15-74岁的人群,进行了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共调查了2207人,调查内容包括问卷调查、体格测量(身高、体重、腰围、臀围、血压等)、测定空腹及口服75克葡萄糖2小时血糖、胆固醇、甘油三脂、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等指标。3实施方法:一教育、五落实、一反馈。社区内健康教育,现场登记、采样、体检、问卷、检验分组落实。对流调全部结果分层诊断,通过居委反馈到所有居民。

结果:1社区流调中诊断糖尿病人303人,已确诊糖尿病人182人,其中血糖控制良好44人,占24.1%,合并高血压70.1%、脂代谢异常:TC升高45.3% TG升高42.5% HDL-c降低19.9% LDL-c升高43.6 %,糖尿病知识知晓率61.5 %。新筛出的糖尿病121人,其中血糖均值空腹8.38mmol/LOGTT2h 11.49mmol/L,合并高血压65.2%、脂代谢异常:TC升高46.8 %TG升高47.1% HDL-c降低19.9% LDL- c升高42.6 %,糖尿病知识知晓率 31.9%。糖调节受损353人,合并高血压21.8%、脂代谢异常:TC升高22 %TG升高22.4% HDL-c降低18.8% LDL- c升高22.4 %,糖尿病知识知晓率 18.8%2 对上述结果分层诊断,确立了社区内健康教育,地段医院随访,二级医院分级监测治疗三个人群的防治方案,建立以街道居委为一级网点,地段医院为二级网点,二级医院为三级网点的糖尿病防治网。

结论:1以二级医院为依托,与一级医院、街道居委纵向连线,建点、撒网,可覆盖社区内的防治人群。2制定糖尿病分级管理方案,按级进行不同层面的管理,既可节约卫生经费,又可发挥二级医院技术优势。3糖尿病与多种代谢异常密切相关,建立糖尿病防治网,可一网多用,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因此,二级医院具有开展社区内糖尿病防治的可行性,优越性,和必要性。


  

糖耐量减退人群社区干预的研究

上海市黄浦区中心医院内分泌科  200002

上海市黄浦区外滩地段医院  200002

蔡杏娟  袁毅  徐再霞  周营  杨涛  庄丽英

糖尿病的管理社区探索

上海市杨浦区江浦地段医院

张黎红  刘钧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