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秦金根书法网络展

 老樟xy67896789 2013-12-08
     《屈原<离骚>选句》,写于2008年。我于书法所三年,专心临池,待毕业之后,仍然不间临池,很少能写成一幅字。2005年上下,我异常迷惑,不知道哪里是方向。前冲后突,却只能混沌不清,了无快乐。后仍希望以苏为体,以期成字。然写苏时,常有南宫、北海光顾,亦有羲之、献之偶有探访,往往此一笔为苏,彼一笔为米,又有他书参与其中,仿如大杂烩,不伦不类。此时最期望者乃出以一体,比较纯粹,杜绝非牛非马。2008年之一日,提笔写字,照例笔下有鬼,不能成字。痛苦之余,木然呆望,似绝所想。此时唯余纸头剩墨,左侧摆放有屈原《离骚》,于是再提笔于纸头之上抄写《离骚》,体势右欹,间出侧锋,不出十字,似得苏字之体势、笔法。纸尽而已,心窃喜之。悬于壁上,仔细揣摩,似有所得。临池数年,诸法杂于胸中,难能融会。此时释智遗形,出以简单,以近于自身性情之一家为体,大处求其体势与笔法相合,或能成形。今观此二段,笔法粗糙,体势过于欹侧单调,而结构亦伤于紧密。然不悟上述道理,无此一阶段,亦无日后之再进一步矣。

    《<世说新语>选句》亦是纸头剩墨。久写苏字,伤于欹侧过甚,渐成习气。希望融入其他笔法,却不能于赴之笔下,仿佛以前所临诸家笔法尽数忘却。一日,于纸头上抄《世说新语》,似能仿佛米南宫,而略有晋人意。惜其纸墨尽,唯有罢笔。感觉瞬间来,瞬间走,于是也就不再磨墨裁纸,是亦留其味于唇齿间也。

nEO_IMG_秦金根 世说新语选句 52cm×18.5cm 2010年.jpg (83.92 KB, 下载次数: 1)

nEO_IMG_秦金根  世说新语选句  52cm×18.5cm  2010年.jpg

板桥此《满江红》词一首,上阕起兴,下阕叙事抒情,顺手写来,极为轻松,却有令人回味之意境。板桥才情深得金农称赏,非常人所能道。我喜板桥之才情,常能于平常事情中突兀显现,乍读似刻意而为,标新立异,细味之,却又能出之自然。我了无板桥之才情,然喜抄录板桥诗文。此行书横幅,行笔结字但求朴实,不求起伏,大约以东坡之体势统之,出以舒缓和悦之情,以合于板桥于“绿蕉窗户,碧梧亭阁,暑雨数番,晚夜星一片”之中,“轻看鱼乐”之境。东坡道人书法结构略扁,此幅结构呈长方,略异于苏字,以求挺拔之意旨。笔画注重起讫,交代尽量清楚,然撇捺收笔处仍不免小疵。

板桥长于文章诗词,其《道情》十首广为传唱。其文学之主张很鲜明,不作无病呻吟之辞,这在《板桥诗钞后刻诗序》中表达得很清楚,类于宣言。此幅书法仍出以苏之体势,然加重了欹侧之势,用笔起讫刻厉,行笔加快速度,以侧锋、裹锋为主,字之大小、轻重等对立因素也得到加强。故此书非温润纡徐,乃有约束之奔突与激越之感也,以合于板桥之文学宣言。

板桥早年生活在兴化农村,虽未种过地,但仍然对农村的生活很了解。其后做官到扬州卖画的日子,他都经常回忆起农村时光,并对其闲适的生活很羡慕。此幅录其诗二首,皆表达了对农村闲适生活的向往,大有追随五柳先生之愿望。此横幅用苏、米小行书笔意,起收笔皆轻入纸,交代清楚即可,不作刻意强调。行笔舒缓,笔画中段稳实。章法中有意空大行距,地脚随其参差,以求疏朗空明,合于板桥诗意。

板桥的心性可能还是文人的那份闲适,虽然他也曾想做些官场的事业。此录其七首诗皆为对田园生活的回忆和向往。故在款文中说:“板桥居士曾知范县、潍县,颇有政声,然其亦时时有出尘之想。此七首诗板桥亦曾于潍县任上书之。”今吾以窄四条屏书之,每屏三行,小字行书,苏米之外略有板桥笔意。然注重经营笔画、结构与章法上的变化,笔画起讫稍加魏墓志笔意,略显厚重;结构长短变化,或楷意重,或行书笔意中间入草情;章法中字距、行距相当,然加强错落及笔画轻重,字之大小、宽窄等变化,以求丰富。板桥在潍县任上做过很多事,但他最终也是从潍县任上辞官,故其任上所遇诸多困难与矛盾不免。此幅笔意、章法等的变化正是希望求得起伏,以合于板桥心情。

板桥的写田园生活的回忆和向往。故在款文中说:“板桥居士曾知范县、潍县,颇有政声,然其亦时时有出尘之想。此七首诗板桥亦曾于潍县任上书之。”今吾以窄四条屏书之,每屏三行,小字行书,苏米之外略有板桥笔意。然注重经营笔画、结构与章法上的变化,笔画起讫稍加魏墓志笔意,略显厚重;结构长短变化,或楷意重,或行书笔意中间入草情;章法中字距、行距相当,然加强错落及笔画轻重,字之大小、宽窄等变化,以求丰富。板桥在潍县任上做过很多事,但他最终也是从潍县任上辞官,故其任上所遇诸多困难与矛盾不免。此幅笔意、章法等的变化正是希望求得起伏,以合于板桥心情。

此作乃我确立书法方向时不成熟之作,纪念之意义稍强。抄录板桥题画一则。此则题画乃一美文,描写与情感俱佳,其纸窗、粉壁、日光、月影中作画之板桥老人形象尤为感人。此作体势极欹斜,少变化,单调。笔力殊弱,加之所用纸之纤维疏松,故墨色浮泛,乏神采。其间亦时见轻佻用笔,故作不免,近于俗矣。

古诗十九首很质朴,亦是我常颂之诗。此作写在皮纸上,质量非高,所以发墨时见突兀,不理想。但此作尝试以楷式为主,间插行草,以表达古质无华的特点。魏晋楷书法度并非不严,只是不以法度是求,所以神韵独出。唐楷法度谨严,极为注重藏头护尾之类,所以于意一端让魏晋人多矣。此作虽想追魏晋之风度,但手不能付之,笔下时有宋人笔意。此亦时代压之,心手不能相应也。

我平常亦喜抄录《世说新语》,常感于魏晋士人风流相扇,人品高洁,极为纯粹。此二则记郭林宗、周子居事,自省与向好,皆见胸怀。此作书法以苏为体,笔意则简淡,亦我慕古风之情也。此作乃我少见几件较为满意作品之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