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怎样解古人太极论述

 太极拳养生 2013-12-18

作者练功的地方

 太极拳讲座7:怎样理解古人对太极拳的论述?
 
王重实  著


二、从对典籍的比较上来理解古人对太极功夫的论述

1、王宗岳的《太极拳论》是迄今为止被公认的第一篇论述太极功夫的文章。其中对粘走做了比较详尽的论述,而对于呼吸、情绪、用劲的论述虽然只有一两句,也可谓精妙、准确。其文章从结构上来看,可谓是环环相扣,前后呼应。所以《太极拳论》一直被视为太极功夫的经典和确立太极拳种的开山之作。

近代出版的太极拳方面的书几乎都把王宗岳的《太极拳论》收录在内,但以往对于这篇文章的解释大都是不准确的或者是错误的,其原因是,做解释的人大都没有全面地修炼过王宗岳所传的太极功夫,而只是从字面上来牵强地解释《太极拳论》。

那么本文对王宗岳《太极拳论》解释则是建立在对王宗岳太极拳的切身体验,以及心理学、生理学、力学的理论分析之上的,而且这种解释考虑了文章的结构及文言文造句的形式。


2、《十三式歌》也是论述太极功夫的重要文章,只是没有这篇文章的作者和生成年代的历史记载。与王宗岳的《太极拳论》相比,《十三式歌》是更加侧重于太极拳的内在要求,它所强调的是,练功和格斗时要松腹、松腰以及腹式呼吸,其含义表现在,第二句——‘命意源头在腰际’和第九句——“刻刻留心在腰间”以及第十句——“腹内松净气腾然”上。

那么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气”字在文中出现了三次,但这三个气字的含义都是不同的。其中“气遍身躯不少滞”中的气字含义是“气血”,是含有氧气和养分的血液;而“腹内松净气腾然”中的气字含义是“呼吸之气”,是指“腹式呼吸”;至于“意气君来骨肉臣”中的气字含义是“情绪”,而不是经络中的“内气”。


3、《打手歌》与《太极拳论》、《十三式歌》并列为太极拳的三大经典。但由于其表述过于精简,而使得很多人误解其表达的意义。下面是就对其内容的进行详细解读。

绷捋挤按须认真,上下相随人难进。

任他巨力来打吾,牵动四两拨千斤。

引进落空合即出,粘连黏随不丢顶。

①“上下相随人难进”与“引进落空合即出”中的“进”都是进攻的意思,而并非是进入、近身的意思。其原因是,在“粘走”的过程中,双方的接近是双向的,而不让对手近身也就使自己无法近对手的身,这样也就会犯“顶”的错误而不能够实现“粘随”。

②“任他巨力来打吾,牵动四两拨千斤。”中的“拨”是“博”的意思而不是“拨开”的意思。其原因是,在实战中,以小力并不能够拨开巨大爆发力的攻击,而以力拨开对手爆发力攻击也犯了“顶”的错误而使“粘随”不能实现。

“四两拨千斤”是要追求以技巧取胜,但所有的格斗术都追求以巧取胜,只不过各自的技巧不同罢了。而太极拳的技巧就是“粘走”

[page]

 

③“引进落空合即出”中的“合即出”并非是以发爆发力将对手打出的意思,而是在粘合的过程中将自身重量和惯性加载于对手身上而使对手失去平衡并摔出的意思。其原因是,合是合身的意思但并不代表在合身时以爆发力来撞击对手,其合的本意是符合主动粘走要求的“黏合”

④“粘连黏随不丢顶。”中的“不丢顶”的意思是,要“应”对手的劲但不能以刚劲去“应”对手的刚劲。而不能将“丢”理解为脱离的意思。


4、武禹襄的《十三式行功心解》也是流传较广的一篇关于太极拳的文章,但其中错误的和相互矛盾的观点很多,而下面就对此一一分析。

①.武禹襄的《十三式行功心解》的第一句“以心行气,务另沉着,乃能收敛入骨。”与后面的一句,“全身意在精神,不在气,在气则滞。”中的气字的含义如果相同,则这两句话的意思就是互相矛盾的,因而这两句中的气字含义应该是不同的。那么由于后面这句中的气字是指呼吸,所以第一句中的气字含义就肯定不是呼吸,而只能是内气或气血。但从“乃能收敛入骨”的含义来看,这个气所指的不是血气,而是经络之气——内气。然而,“内气”的运行是不受大脑意识的直接控制,因而此文的第一句和第二句(以气运身,务令顺遂,乃能便利从心。)都是没有依据的虚妄之说。

②.武禹襄的《十三式行功心解》中“精神能提的起,则无迟重之虞,所谓顶头悬也”所表述的观点与王宗岳的《太极拳论》和《十三式歌》的观点都是相反的,其原因在于,“顶头悬”也被称为“虚领顶悬”其含义是,情绪放松而使得脖子上的骨骼肌没有紧张僵硬,从而保证头颅的运动非常灵活就像头颅被悬吊起来一样。所以“顶头悬”是“虚灵”的外在表现,二者所强调的都是放松情绪,而不是振奋精神。至于这样强调的原因则是,在格斗中,情绪紧张是总的倾向,是运用柔劲来连续粘走的主要障隘,而振奋精神则是为格斗激情所必然导致的,是无需特别关注的。

③.武禹襄的《十三式行功心解》中“彼不动,己不动,彼微动,己先动。”的一段话所表述的观点是非常错误的,其原因在于,格斗中的动与不动都是相对,其所谓的静只不过是一种瞬间的姿态保持,因而《十三式歌》中有“静中触动动犹静”的说法,这也就是说,动是绝对的而不动则是相对的。

再者“彼微动”也是动,所以“彼不动,己不动”与“彼微动,己先动。”的语意是相互矛盾的。而这样的表述就是对粘随的片面强调,是只知道“应随”而不知道“引发”的表现。

实际上,所有的内家功夫都追求在没有接触对手的时候,以灵活、快速、连续的运动来调动和迷惑对手,尤其是太极功夫就更加强调这一点——即“引发“,因而“彼不动,己不动”是完全错误的、被动等待的僵化观点,是对太极功夫“以静制动”的错误理解。


5、.武禹襄的《太极拳论》也是流传较广的一篇文章,但与王宗岳《太极拳论》相比,其文章中只字不提“粘走”而且所有论述也与粘走无关,所以可以推论,武禹襄虽然发现并推广了王宗岳《太极拳论》,但其自身并没有领会王宗岳《太极拳论》的“粘走”精髓。


6.历史上流传下来的关于太极功夫的文章是很多的,但其中绝大部分是脱离或背离了“粘走”的太极拳特点,因而这些文章往往是起误导的作用,那么对于修炼太极功夫的人来讲,一定要深刻领会王宗岳《太极拳论》,才能不被那些错误的观点所迷惑和误导。

 

[page]

太极拳讲座8:什么样的拳才能叫做太极拳?


王重实  著


仅就太极拳的名称来讲,太极拳这个名称并非是那家的专利,因而任何人都可以用太极拳来命名某种拳术。但如果就拳术的发展历史来讲,则太极拳的命名就有着非常严格的条件。

长久以来,关于“什么样的拳才是太极拳”的争论一直没有间断过,但一直也没有结果。可谓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而究其原因就在于,以往对于太极拳的论证都是从历史人物的师承关系上来进行的,而在中国的王权时代,武术的事件和人物是不入正史的,因而作为论据的资料大都是不同渠道的民间口头传说,所以,以无法考证的口头传说来论证太极拳的真伪,也就只能引起口水站而不会有任何结果。下面本文作者将从格斗技术的特点和进化的角度来说明太极功夫的独特面貌。

1、  极拳的技术特点

那么由于从狭义上来讲太极拳代表的是太极拳套路,而从广义上来讲太极拳代表的是太极格斗功夫,因而要论述太极拳的特征或定义也要从两个层面来说明。

①.练太极拳的人绝大多数都是为了健身而练太极拳套路的,而练太极拳套路之所以能够健身就是因为,太极拳套路是一种非常好的动态导引术。而所谓的动态导引术就是通过运动来引导人体的神经活动、呼吸活动,从而加强神经对人体基本生理活动的调控。其效果就是使人体的生理活动更加协调而组织结构的修复也更加准确。

那么,作为动态导引术的太极拳套路,其内在要求是,用意不用力、气沉丹田、虚灵顶劲,而要达到这样的内在要求就必须有相应的外在运动形式来导向。而这样的外在形式就是,松腰塌胯,步步太极,其原因是,步步太极就是要求走太极步,而太极步的走法又要求实现松腰塌胯、立身中正、沉肩坠肘等一系列的动作要求,而为了实现这些动作要求则必须用意不用力、气沉丹田、虚灵顶劲。这样也就以动作的形式决定了呼吸和情绪的形式。所以,可以根据是否走太极步来判定一种拳术套路是否为传统太极拳套路。

与其它拳术的套路动作相比,太极拳的套路动作缓慢而又柔和,其外在的形式更像是动态导引术而不是拳术。而实际上,太极拳的套路动作正是由动态导引术演化来得而不是由格斗术演化来的,因而传统的太极拳套路一直就是一种最好的导引术。

②.运用柔劲进行粘走是太极功夫所独有的技术——这在前面的讲座中已经有了很详细的论述。而在这里要通过将太极功夫与其它功夫进行比较来进一步说明太极功夫的技术特点。

㈠.其它格斗术都是要增强人体的发力本能——即收腹提肛以增强爆发力的强度;而太极功夫则要减弱人体的发力本能——即要松腰、松腹、松肛以增强柔弹力的强度。

㈡.其它格斗术的呼吸形式都是以胸式呼吸为主的呼吸形式,而太极功夫的呼吸形式则是以腹式呼吸为主的呼吸形式。

㈢.其它格斗术的武器用法都是通过加速器械的速度,而使器械获得动能,并以动能来击打或格挡;而太极功夫的武器用法则是尽量减小器械本身的惯性而使之成为整个姿态的一部分,从而能够传递自身柔劲于对手的器械上来缓冲与对手的器械碰撞,以实现粘的目的,并进而使得远距离的器械格斗转变为贴身肉搏。


2、太极拳是怎样形成的

在中国古代,导引术(包括静功与动功)与格斗术的发展,都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而在此期间,一些人既要为了修道而要练导引术,又要为了自卫防身而要练格斗术。但原始格斗术的爆发力训练会防隘内气的修炼,而内气的修炼也会减弱爆发力的强度,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导引术的修炼与格斗术的训练是相互矛盾的。而解决这个矛盾,也就成为很多人的愿望。

在将导引术与格斗术结合起来的愿望推动下,一些人在实践中慢慢地将一些格斗的动作融合到了动态导引术之中,同时又将动态导引术对呼吸与情绪的调控融合到了格斗动作之中,于是就逐渐形成了今天的“太极拳”,而如果没有以上愿望的推动,则原始的格斗术并不能自然地进化出太极功夫。

但从根本上来讲,太极拳并没有解决导引术与格斗术之间的矛盾,它只是为解决矛盾而所作出的一种努力。而由此导致的结果是,太极拳的套路既可以作为动态导引术来练,也可以作为太极功夫的一种训练来练。


3、什么样的拳才能叫太极拳

之所以提出“什么样的拳才能叫太极拳?”的问题,其原因在于,现代社会上的太极拳流派很多,但其中绝大部分都是不符合《太极拳论》和《十三式歌》定义的太极拳。因而这里要说明的是,那些太极拳不属于传统的太极拳,是不应该被称为太极拳的。

从格斗意义上来说,现今流传的绝大多数太极拳格斗术不属于传统太极拳格斗术。其原因是:①.通过练“缠丝精”并不能够练出柔劲来,而且传统太极拳的“粘”既不是以手臂或武器去缠绕对手的肢体或武器,也不是以手去抓握对手的肢体或服饰,其传统太极功夫是粘拳、粘刀、粘剑、粘枪——是粘法而不是缠法;②.现代的太极拳流派都没有轻功和柔功的基本训练,而是追求以推手和拆招来获得借力拿、打、摔的技巧,但这样的技巧在所有的外家拳中也都有,并非是内家拳的特技,更不是“粘走”的技巧,其仅凭推手和拆招的训练并不能够获得柔劲和凌空劲,更不可能形成弹抖劲。

而如果从健身的意义来讲,现今流传的绝大多数太极拳套路也大都不属于传统太极拳套路。其原因就在于,这些太极拳套路都不追求太极步的走法,其舒缓圆柔的慢动作也都是故意放慢速度的弧线运动,因而这些太极拳套路的导引功能已经大为减弱。

总之,传统太极拳的定义是非常严格的,其训练难度也是很大的,但其套路的导引功能是非常杰出的,其格斗的粘走技巧也是非常独特的。

 

导航1 - 双丰收 - 双丰收博客小屋
  

 

点击图片进入对应日志


“软件操作”模块代码复制处 - 海珠儿 - 海珠儿 blog

 
“软件操作”模块代码复制处 - 海珠儿 - 海珠儿 blog

 
“软件操作”模块代码复制处 - 海珠儿 - 海珠儿 blog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