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岱庙汉柏院外的碑林碑刻?【3】?泰山石刻碑刻集锦

 昵称15158010 2013-12-19

岱庙汉柏院外的碑林碑刻 <wbr>【3】 <wbr>泰山石刻碑刻集锦岱庙汉柏院外的碑林碑刻 <wbr>【3】 <wbr>泰山石刻碑刻集锦岱庙汉柏院外的碑林碑刻 <wbr>【3】 <wbr>泰山石刻碑刻集锦岱庙汉柏院外的碑林碑刻 <wbr>【3】 <wbr>泰山石刻碑刻集锦

--------------------------------

岱庙汉柏院外的碑林碑刻 <wbr>【3】 <wbr>泰山石刻碑刻集锦岱庙汉柏院外的碑林碑刻 <wbr>【3】 <wbr>泰山石刻碑刻集锦岱庙汉柏院外的碑林碑刻 <wbr>【3】 <wbr>泰山石刻碑刻集锦

--------------------------------

岱庙汉柏院外的碑林碑刻 <wbr>【3】 <wbr>泰山石刻碑刻集锦岱庙汉柏院外的碑林碑刻 <wbr>【3】 <wbr>泰山石刻碑刻集锦岱庙汉柏院外的碑林碑刻 <wbr>【3】 <wbr>泰山石刻碑刻集锦岱庙汉柏院外的碑林碑刻 <wbr>【3】 <wbr>泰山石刻碑刻集锦岱庙汉柏院外的碑林碑刻 <wbr>【3】 <wbr>泰山石刻碑刻集锦岱庙汉柏院外的碑林碑刻 <wbr>【3】 <wbr>泰山石刻碑刻集锦

-------------------------------

摩崖石刻--------泰山石刻三大类:碑碣、摩崖、楹联。

岱庙汉柏院外的碑林碑刻 <wbr>【3】 <wbr>泰山石刻碑刻集锦

 

 

 

 

 

 

 

 

 

中国历代摩崖刻石艺术博物馆:又称“历史书法展“,全国名山之最,泰山石刻现存2516处,其中碑碣1239块,摩崖石刻1277处。

31块名碑名刻:由国务院批准的《泰山总体规划》中规定,全部碑刻中其中有31块是名碑名刻。
即1.秦泰山刻石;2.无字碑;3.衡方碑;4.张迁碑;
5.孙夫人碑;6.经石峪摩崖石刻;7.纪泰山铭摩崖石刻;
8.唐双束碑;9.唐神宝寺碑;10.宋封祀坛颂碑;
11.宋天贶殿碑铭;12.宋东岳天齐仁圣帝碑;
13.宣和重修东岳庙碑;14.宋大观圣作碑;15.金重修东岳庙碑;16.金大定重修宣圣庙碑;17.金重修天封寺碑;
18.元重修嵩里山神祠碑;19.元博罗欢神道神碑;
20.元创建藏峰寺碑;21.元创建七十字记碑;
22.明洪武去封号碑;23.明洪武祭祀碑;
24.明重修泰山之山神庙碑; 25. 明重开山记碑;
26.明高山流水亭记;27.题晒经石水簾诗刻石;28.于慎行诗刻;29.康熙重修岱庙碑;30. 乾隆重修岱庙碑;
31.泰山种柏道里记碑。

  三大摩崖:即唐摩崖、宋摩崖、清摩崖。
    清摩崖:俗称“万丈碑”,是泰山最大摩崖石刻,也是泰山最长的碑。高30米,宽12米,每字1米见方。
    曝经石:在经石峪,三字是泰山最大石刻字,每字1.85米x1.5米,约1.2平方米

经石峪: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的佛经摩崖刻石。刻于1400余年前,2964平方米石坪上由东至西刻有《金刚般若波罗密经》(原经上下两卷三十二篇,5198字)上卷十六篇,44行,2799字,每字 50厘米见方,现存41行,1069字。1961年5月郭沫若断定是“北齐人所书”。被誉为“大字鼻祖”,“榜书第一”。

经石峪五最
一、疑问最多;二、真迹最古;三、选刻最精;四、工程最大;五、价值最高。

    唐摩崖:高13、20米,宽5、30米的岱顶大观峰石壁上刻有唐玄宗李隆基亲自撰文书写的《纪泰山铭》,现存字1008个,下部因受损剥落有明朝人叶彬补书108字。1959年重新贴金。1982年再次重新贴金。

杜甫《望岳》诗刻:泰山有5处古今名人完整书写杜甫《望岳》的刻碑。另还有多处摘自《望岳》诗词句的石刻。其中四块诗刻不知是心灵默契,还是无意巧合,古今四人诗刻地点恰合杜甫诗意,又是真草隶篆各用一书体。岱庙东碑廊内清乾隆年间泰安知县何人麟草书诗刻,在这里遥望泰山,正是“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初步印象。过万仙楼在路西巨石上清光绪年间朝臣、金石学家吴大徵篆书诗刻,刚好品味“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的意境。刚进入十八盘,在对松山东崖,清嘉庆年间山东巡抚、两江总督、书法家铁保真书诗刻,此时登者进入“荡胸生层云,决訾入归鸟”的最佳处。岱顶仙人桥南边巨石上,当代学者李一氓隶书诗刻,“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时地均好,恰如其分。相隔二百年,古今文人神交物合,堪称绝唱。
另一处是诗刻是1963年的郭沫若行草《望岳》诗碑,现在岱庙东御座南墙。
---------------------------------------------------------------------- 

泰山的碑刻艺术

    前些年,爬泰山经常出事,特别是逢节日时,曾几次出现过踩死人情况,主要在台阶较陡的地方如十八盘,人密密麻麻的。无论是上还是下,只要一人倒下后面就是一片。有一次,从十八盘下时我就遇到过一次,将膝盖铁破了,最后下到中天门,害怕了从西路走下山去。
   山水说得那地方是叫舍身崖,那脚下用万丈深渊来形容不过分。 
   言规正传。泰山的碑刻艺术是一大特点。在国内名山中应当是首屈一指。
   在泰山顶上玉皇庙门前立了一块无字碑传说是始皇封禅时所立,是功劳无法用语言形容呢,还是让后人去评说?
   最古老的当属藏于岱庙里的泰二世的残碑,这块碑经过二千多年的风风雨雨,几经磨难周折保存下来仅九个半字。按理说进岱庙的话,不进东御座看看这块碑真是一大遗憾事。东御座是历代皇帝登山时在岱庙里的行宫,一般皇帝登山时必从遥参坊进岱庙,然后出后门从岱宗坊开始登。
  和孔庙一样,岱庙里的古碑在文革中破坏了不少,其中不少是汉唐以来的名碑,在前半部有几座新房子,墙基中会发现有用断碑彻堆的痕迹,是在文革中拆除了几座老宫殿,而建了几间屋子用来做阶级教育展览馆用,现在看来有些碑纯粹是国宝了。
  在泰山上最洋洋洒洒的莫过于唐玄宗李隆基的<纪泰山铭>了,洋洋洒洒的一千零几十个字,经历一千多年的风雨,虽个别字有所损坏外,保存完好。那位于泰山西侧的丈人峰名字的来历也与大唐天子有关了。
  “禹二”,石刻的来历具说是泰安城里的一个店铺的小伙计的杰作,当然这种说法只是我听说的,没有细细考究,破解这一字谜是郭老,郭老是诗人,又是书法家,在祖国的名山大山川中,基本是走到哪里题到哪里了。
  在云步桥上面的远处的山崖上,游人登山时总是看到白亮亮的一方,那是乾隆皇帝的万丈碑。
  在经石峪的石堋上传说北齐人所书的字如斗大的隶书字,经过溪水的冲刷好多已模糊不清了。不知现在保护的怎样了。在旁边的石壁上有“高山流水”几个大字,传说伯牙曾在此弹琴,子期在此听琴,高山流水,知音难觅的故事,自然由此而来。高山依旧,流水长逝,茫茫人海,知音难觅。站在这块碑刻面前,睹物思情。也许,我们今生可能无法再有俞伯牙与钟子期的千古绝唱了。
  在黑龙潭长寿桥的的光滑的大石堋上,有“洗我国耻”四个大字,这一看就是近代石刻,这是二三十年代爱国人士所为。
  在泰山西路的扇子崖处堆着一堆残碑,都是白色大理石的,这些碑不知什么年月破坏的,真可惜,莫非又是破四旧,立四新时砸的。
  还有......
  还有......泰山的古碑真是太多了,很难想象如果缺少了这些古碑,泰山的文化将要打多少折扣。但改革开放以后,一些所谓的名人的字迹也上了泰山,不知是在为泰山增色,还是在抹黑,估计与“到此一游”之类的行为强不多少,用“佛头着粪”来形容不算过分。
 ......这是我登山过程中印象较深的一些碑刻,不能一概而全。在此抛砖引玉了。

----------------------------------------------- 
 八. 古代建筑 ---------
    古建筑群:29处,总建筑面积十四万平方米。
    五寺:灵岩寺、普照寺、玉泉寺、神通寺、光华寺。
    九庙:岱庙、王母庙、关帝庙、孔子庙、玉皇庙、后石坞庙、无极庙、元始天尊庙、天齐庙。
    五宫:灵应宫、红门宫、斗母宫、青帝宫、神憩宫。
    三祠:碧霞词、五贤祠、张良祠。
    三观:三阳观、隐仙观、蓬莱观。
  十九亭:遥参亭、御碑亭(两处四座,均是乾隆诗碑)、五松亭(憩客亭)、
金星亭(药王殿)、倚山亭、对松亭、香亭、悦仙亭、更衣亭、且止亭、茶亭、筛月亭、西溪石亭、长寿桥石亭、洗心亭、高山流水亭、酌泉亭(观瀑亭)、望月亭、寿星亭。
    十四坊:岱庙坊、岱宗坊、一天门坊、孔子登临处坊、天阶坊、红门宫坊、玉皇阁坊、回马岭坊、中天门坊、五大夫松坊、升仙坊、大众桥坊、灵岩胜景坊、莲台胜景坊。
    二楼:摩松楼、万仙楼(望仙楼)。
    五阁:摩空阁、蓬莱阁、壶天阁、御书阁、梦仙阁。
   七塔(塔林):四门塔、龙虎塔、九顶塔、辟支塔、慧崇塔、灵岩寺墓塔林、  四门塔墓塔林。
    十桥:八仙桥、高老桥、过仙桥(登仙桥、东西桥子)、步天桥、云步桥、通灵桥(崇兴桥、大石桥)、明空桥(小石桥)、新石桥、大众桥、长寿桥。
    一百二十八处古遗址:大汶口文化遗址、新泰智人化石遗址、小王庄周代遗址等。
六天门:一天门、中天门、南天门、西天门、东天门、北天门。
    三天胜迹:一天门、中天门(二天门)、南天门(三天门)。泰山自古即被视作“天”的象征,走进一天门就意味着进入了天界,开始登天了。
    坊群:红门宫前列的“一天门坊,孔子登临处坊,天阶坊,”三坊列队,得此称号。
    齐长城:中国历史上最早的长城。沿泰沂山脉蜿蜒凡五百余公里,从今济南市长清区孝里乡广里村附近的黄河东岸开始修筑,至青岛市黄岛区小珠山东徐山之北的于家河庄入海,历经13个县、市、区。“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源于此。
    我国现存最早的石塔:座落泰山北麓的四门塔,创建于隋炀帝大业七年(公元611年),距今1300多年。
    我国最高的文庙:又称“孔子庙”,是明万历年间建于山顶的孔子庙,民国时被毁。1996年重新修复。
    中国最大仿唐建筑群:是位于泰山西溪长寿桥以北盘山公路东侧的“竹林寺”。占地面积47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1600多平方米。
古代修建佛寺宝刹三个重要条件:一是“必去人境远为胜”;二是“必依山之名而尊者胜”;三是“然山作面南观,虽拔地依天,其氛翠变态,终不至奇邃,必之于其阴又绝胜也”。“泰山玉泉寺”是范例。
    泰城庙宇知多少:据史料记载原有五十多座,现仅存五座,1、岱庙、2、火神庙(位于泰城南关)、3、观音堂(位于青年路南即“万字会馆”)、4、灵应宫(位于泰城西南)、5、关帝庙(位于盘道起始处西侧)。
    泰山现有保存完好道观:14处。
    泰山现有保存完好寺院:5处。

------------------------------------- 

岱庙汉柏院外的碑林碑刻 <wbr>【3】 <wbr>泰山石刻碑刻集锦


 
 
 
 
 
 
 
 
 
 
 
 
 
 东岳神府
    华夏名山第一庙 : 是岱庙,旧称东岳庙、泰山行宫,俗称泰庙。全国最大最完整的宫殿式古建筑群。
    岱宗之宗 :指岱庙。
    中国十大古庙 :岱庙是之一。“秦既作畴,汉亦起宫”。南北长405、7米,东西宽236、7米,总面积9、6万平方米。古建筑160余楹。鼎盛时,宋宣和碑记载:“凡为殿、寝、堂、阖、门、亭、库、馆、楼、观、廊、庑合八百一十有三楹”。公元1101年重修一次,竟历时21年。
岱庙城墙 :周长1300米,八个门,南面五个门,由东至西依次是“仰高”、“东掖”、“正阳”、西掖“、“见大”。东西北各一个门,东面是“东华”,又称“青阳”。西面是“西华”,又称“素景”。北面是“厚载”,又称“鲁瞻”。四个角楼按八卦方位分为,西北为乾楼、西南为坤楼、东北为艮楼、东南为巽楼。
    中国三大宫殿式建筑 :岱庙天贶殿是我国三大宫殿式建筑之一,另两处是北京故宫太和殿、曲阜孔庙大成殿。
    中国三大古建筑群 :北京故宫,“有山(景山)无林”。曲阜孔庙,“有林(孔林)无山”。泰山岱庙,“山林俱全,山还是五岳之首”。
    宋天贶殿 :九五之制,重檐庑殿顶九脊,东西长48.7米,南北宽19.8米,高22.3米。殿前八根大红木柱,殿身由60根大木圆柱组成柱网。中国最高级别宫殿,与“北京太和殿”相同,只是规模小,民间传说比太和殿矮三砖,排第二位。“曲阜大成殿”低一个级别,重檐歇山顶,又比天贶殿矮三砖。
    《泰山神启跸回銮图》 :岱庙天贶殿巨型壁画,长62米,高3、3米,计绘有人物697位。画分两部分,东为“启跸图”,西为“回銮图”。
三大铜亭 :岱庙铜亭是我国仅存三大铜亭之一,另两处是北京万寿山西山坡铜亭、昆明北郊凤鸣山顶铜亭。另说“四大铜亭”,还有湖北武当山铜亭。
    三大碑林 :岱庙有誉“古碑如林,石刻成群”,是目前我国三大碑林之一,有碑刻300余块。另两处在西安,曲阜。
    天下第一名刻 :也称“天下第一碑”,《秦泰山刻石》是泰山现存最早的石刻,史称《泰山秦碑》,俗称《李斯碑》。距今两千二百多年。原有222个字,现仅存7个整字,3个残字。有誉“零星两片石,卓越两千年”。另还有一通《仿秦刻石29字碑》。是清泰安知县徐宗干根据梁章钜所存明代“《秦泰山刻石》残存二十九字拓片”复制的,现藏于东碑廊。
    两大丰碑 :宋《宣和重修泰岳庙记碑》,碑阴明人镌刻“万代瞻仰”;宋《大宋东岳天齐仁圣帝碑》,碑阴明人镌刻“五岳独宗”。
    山东第一大龟 :宋《宣和重修泰岳庙记碑》下,龟座高1.85米,宽3米,长5米, 石龟昂首俯卧,重达4万余斤,龟身两侧各雕龙纹,俱呈欲腾之姿。
三美碑 :又称“三美荟一碑”,《大金重修东岳庙之碑》,因是当时三位名人共创,党怀英篆额,杨伯仁撰文,黄久约楷书,故名。
    三体一碑 :《大唐齐州神宝寺碣》,碑额为篆书,碑文为隶书,碑东侧佛经文为行书,一碑三体,书体典雅超逸,为碑中少见,故名。
    七大汉碑 :岱庙所藏《衡方碑》、《张迁碑》是其中两通。另五通均在山东其他地市,具体是《乙瑛碑》、《孔宙碑》、《礼器碑》、《史晨碑》、《鲁峻碑》。
    汉碑双璧 :指《衡方碑》和《张迁碑》。《衡方碑》是泰山保存最早的汉碑,有誉“开颜真卿正书之渐”,“北魏洛阳书风之源”。《张迁碑》有誉“用笔己开魏晋风气”。
    中国古代三大长碑 :因碑文较长得名,《衡方碑》是其中之一。另两通是《曹全碑》、《华岳碑》。
    晋代三大丰碑 :《孙夫人碑》是之一。另两通是历城的《郛休碑》、河南的《太公望表碑》。
最奇特的碑 :唐双束碑,又叫“鸳鸯碑”。有“四奇”:一奇两块相同的石条并立,寓意唐高宗与武则天共同治理天下,空前绝后。二奇碑上有武则天自创的12个新字,武则天当政44年,共创新字20个。三奇自立碑后的137年间历经六位皇帝,不断向上增加内容,成为一块记事碑。四奇是武则天之后的唐朝皇帝,并未因武则天改朝换代而毁掉她的碑文。
    一铭三颂 :“一铭”既唐玄宗李隆基御撰御书《纪泰山铭》;“三颂”是中书令张说撰《封祀坛颂》;侍中源乾曜撰《社首坛颂》;礼部尚书苏撰《朝觐坛颂》。
    三颂碑 :即《大宋封祀坛颂碑》,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公元1009年)东封泰山时仿效唐玄宗而立。
    百碑墙:位于唐槐院北头东墙壁上。1999年岱庙唐槐院复建时,从地下发掘出残碑断碣130余块,乃是“文革”中被砸毁的大量古碑残骸。壁嵌于此警醒后人,莫忘前事。
    汉画像石 :岱庙有62块,是山东四大画像石集中区域之一。
古树名木 :岱庙有212株。
    岱庙两大胜景 :汉柏,唐槐。
    古柏六景 :挂印封侯、百鸟朝岱、麒麟望日、孤柏披衷、灰鹤展翅、云列三台。
    岱庙八景(版本一):汉柏凌寒、唐槐抱子、百鸟朝岱、龙升凤落、麒麟望日、挂印封侯、灰鹤展翅、云列三台。
    岱庙八景(版本二):汉柏凌寒、唐槐抱子、麒麟望日、宁死不屈、孤柏披忠、挂印封侯、灰鹤展翅、云列三台。
    岱庙八景(版本三):汉柏凌寒、赤眉斧痕、群鹰争食、龙升凤落、麒麟望日、挂印封侯、灰鹤展翅、云列三台。
    小六朝松 :位于岱庙后花园。泰山树桩盆景之最,相传为明朝洪武年间遗物,至今巳600余年。它是模拟普照寺那株1600多年的六朝古松,多次参展获奖,誉称“国宝”。
    泰山文物 :1984年在原藏经楼旧址建仿古文物库房楼48间,780平方米,内藏文物12000余件,分为17类。古籍1000余种,计30000余册。,其中一级文物137件,二级文物254件,三级文物2809件。
镇山三宝 :沉香狮子,温凉玉圭,黄釉蓝花瓷葫芦
    七珍八宝 :清乾隆皇帝第四次登泰山,带来的皇太后赐给泰山的十五件器物。“七珍”,又名“七政宝”、“七珍宝”,即金轮宝、女宝、马宝、象宝、珠宝、主兵臣宝、主藏臣宝、。“八宝”,又称“八吉祥”,即金轮、右旋白螺、宝伞、胜利幢、妙莲、宝瓶、金鱼、吉祥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