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摩崖石刻--------泰山石刻三大类:碑碣、摩崖、楹联。 中国历代摩崖刻石艺术博物馆:又称“历史书法展“,全国名山之最,泰山石刻现存2516处,其中碑碣1239块,摩崖石刻1277处。
31块名碑名刻:由国务院批准的《泰山总体规划》中规定,全部碑刻中其中有31块是名碑名刻。
即1.秦泰山刻石;2.无字碑;3.衡方碑;4.张迁碑;
5.孙夫人碑;6.经石峪摩崖石刻;7.纪泰山铭摩崖石刻;
8.唐双束碑;9.唐神宝寺碑;10.宋封祀坛颂碑;
11.宋天贶殿碑铭;12.宋东岳天齐仁圣帝碑;
13.宣和重修东岳庙碑;14.宋大观圣作碑;15.金重修东岳庙碑;16.金大定重修宣圣庙碑;17.金重修天封寺碑;
18.元重修嵩里山神祠碑;19.元博罗欢神道神碑;
20.元创建藏峰寺碑;21.元创建七十字记碑;
22.明洪武去封号碑;23.明洪武祭祀碑;
24.明重修泰山之山神庙碑; 25.
明重开山记碑;
26.明高山流水亭记;27.题晒经石水簾诗刻石;28.于慎行诗刻;29.康熙重修岱庙碑;30.
乾隆重修岱庙碑;
31.泰山种柏道里记碑。
经石峪: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的佛经摩崖刻石。刻于1400余年前,2964平方米石坪上由东至西刻有《金刚般若波罗密经》(原经上下两卷三十二篇,5198字)上卷十六篇,44行,2799字,每字
50厘米见方,现存41行,1069字。1961年5月郭沫若断定是“北齐人所书”。被誉为“大字鼻祖”,“榜书第一”。
经石峪五最: 一、疑问最多;二、真迹最古;三、选刻最精;四、工程最大;五、价值最高。
杜甫《望岳》诗刻:泰山有5处古今名人完整书写杜甫《望岳》的刻碑。另还有多处摘自《望岳》诗词句的石刻。其中四块诗刻不知是心灵默契,还是无意巧合,古今四人诗刻地点恰合杜甫诗意,又是真草隶篆各用一书体。岱庙东碑廊内清乾隆年间泰安知县何人麟草书诗刻,在这里遥望泰山,正是“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初步印象。过万仙楼在路西巨石上清光绪年间朝臣、金石学家吴大徵篆书诗刻,刚好品味“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的意境。刚进入十八盘,在对松山东崖,清嘉庆年间山东巡抚、两江总督、书法家铁保真书诗刻,此时登者进入“荡胸生层云,决訾入归鸟”的最佳处。岱顶仙人桥南边巨石上,当代学者李一氓隶书诗刻,“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时地均好,恰如其分。相隔二百年,古今文人神交物合,堪称绝唱。 另一处是诗刻是1963年的郭沫若行草《望岳》诗碑,现在岱庙东御座南墙。 ----------------------------------------------------------------------
泰山的碑刻艺术 前些年,爬泰山经常出事,特别是逢节日时,曾几次出现过踩死人情况,主要在台阶较陡的地方如十八盘,人密密麻麻的。无论是上还是下,只要一人倒下后面就是一片。有一次,从十八盘下时我就遇到过一次,将膝盖铁破了,最后下到中天门,害怕了从西路走下山去。
山水说得那地方是叫舍身崖,那脚下用万丈深渊来形容不过分。 言规正传。泰山的碑刻艺术是一大特点。在国内名山中应当是首屈一指。 在泰山顶上玉皇庙门前立了一块无字碑传说是始皇封禅时所立,是功劳无法用语言形容呢,还是让后人去评说? 最古老的当属藏于岱庙里的泰二世的残碑,这块碑经过二千多年的风风雨雨,几经磨难周折保存下来仅九个半字。按理说进岱庙的话,不进东御座看看这块碑真是一大遗憾事。东御座是历代皇帝登山时在岱庙里的行宫,一般皇帝登山时必从遥参坊进岱庙,然后出后门从岱宗坊开始登。 和孔庙一样,岱庙里的古碑在文革中破坏了不少,其中不少是汉唐以来的名碑,在前半部有几座新房子,墙基中会发现有用断碑彻堆的痕迹,是在文革中拆除了几座老宫殿,而建了几间屋子用来做阶级教育展览馆用,现在看来有些碑纯粹是国宝了。 在泰山上最洋洋洒洒的莫过于唐玄宗李隆基的<纪泰山铭>了,洋洋洒洒的一千零几十个字,经历一千多年的风雨,虽个别字有所损坏外,保存完好。那位于泰山西侧的丈人峰名字的来历也与大唐天子有关了。 “禹二”,石刻的来历具说是泰安城里的一个店铺的小伙计的杰作,当然这种说法只是我听说的,没有细细考究,破解这一字谜是郭老,郭老是诗人,又是书法家,在祖国的名山大山川中,基本是走到哪里题到哪里了。 在云步桥上面的远处的山崖上,游人登山时总是看到白亮亮的一方,那是乾隆皇帝的万丈碑。 在经石峪的石堋上传说北齐人所书的字如斗大的隶书字,经过溪水的冲刷好多已模糊不清了。不知现在保护的怎样了。在旁边的石壁上有“高山流水”几个大字,传说伯牙曾在此弹琴,子期在此听琴,高山流水,知音难觅的故事,自然由此而来。高山依旧,流水长逝,茫茫人海,知音难觅。站在这块碑刻面前,睹物思情。也许,我们今生可能无法再有俞伯牙与钟子期的千古绝唱了。 在黑龙潭长寿桥的的光滑的大石堋上,有“洗我国耻”四个大字,这一看就是近代石刻,这是二三十年代爱国人士所为。 在泰山西路的扇子崖处堆着一堆残碑,都是白色大理石的,这些碑不知什么年月破坏的,真可惜,莫非又是破四旧,立四新时砸的。 还有...... 还有......泰山的古碑真是太多了,很难想象如果缺少了这些古碑,泰山的文化将要打多少折扣。但改革开放以后,一些所谓的名人的字迹也上了泰山,不知是在为泰山增色,还是在抹黑,估计与“到此一游”之类的行为强不多少,用“佛头着粪”来形容不算过分。 ......这是我登山过程中印象较深的一些碑刻,不能一概而全。在此抛砖引玉了。
-----------------------------------------------
金星亭(药王殿)、倚山亭、对松亭、香亭、悦仙亭、更衣亭、且止亭、茶亭、筛月亭、西溪石亭、长寿桥石亭、洗心亭、高山流水亭、酌泉亭(观瀑亭)、望月亭、寿星亭。
六天门:一天门、中天门、南天门、西天门、东天门、北天门。 古代修建佛寺宝刹三个重要条件:一是“必去人境远为胜”;二是“必依山之名而尊者胜”;三是“然山作面南观,虽拔地依天,其氛翠变态,终不至奇邃,必之于其阴又绝胜也”。“泰山玉泉寺”是范例。 ------------------------------------- 岱庙城墙 :周长1300米,八个门,南面五个门,由东至西依次是“仰高”、“东掖”、“正阳”、西掖“、“见大”。东西北各一个门,东面是“东华”,又称“青阳”。西面是“西华”,又称“素景”。北面是“厚载”,又称“鲁瞻”。四个角楼按八卦方位分为,西北为乾楼、西南为坤楼、东北为艮楼、东南为巽楼。 三大铜亭 :岱庙铜亭是我国仅存三大铜亭之一,另两处是北京万寿山西山坡铜亭、昆明北郊凤鸣山顶铜亭。另说“四大铜亭”,还有湖北武当山铜亭。 三美碑 :又称“三美荟一碑”,《大金重修东岳庙之碑》,因是当时三位名人共创,党怀英篆额,杨伯仁撰文,黄久约楷书,故名。 最奇特的碑 :唐双束碑,又叫“鸳鸯碑”。有“四奇”:一奇两块相同的石条并立,寓意唐高宗与武则天共同治理天下,空前绝后。二奇碑上有武则天自创的12个新字,武则天当政44年,共创新字20个。三奇自立碑后的137年间历经六位皇帝,不断向上增加内容,成为一块记事碑。四奇是武则天之后的唐朝皇帝,并未因武则天改朝换代而毁掉她的碑文。 古树名木 :岱庙有212株。 镇山三宝 :沉香狮子,温凉玉圭,黄釉蓝花瓷葫芦 |
|
来自: 昵称15158010 > 《岱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