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意象对话创始人朱建军:做拓荒者,不当偶像

 天行健1966 2013-12-23

朱建军:做拓荒者,不当偶像

 

  新生事物总是要遭到打击的,朱建军和意象对话也不例外。而在心理学仍旧未被广泛了解的时候进行新的探索,就更困难重重。

 

  有人质疑他是搞封建迷信;有人怀疑意象对话的普遍适用价值;有人甚至污蔑朱建军利用心理学控制人心……很长一段时间,朱建军都很委屈,也很恐慌。他曾经敢于与自己内心最原始的种种原型对话,不管他们美丑善恶,现在却不知怎么样带着自己的理论面对外界。

 

  “我那时经常发牢骚,就是不想干了。哪怕我去做个自由撰稿人也能养活自己。”进入新世纪,心理咨询已经广为人接受,很多人对心理咨询从好奇走向接近,不再觉得心理问题就意味着精神病了。可心理咨询的体系在中国似乎还是没有很好地建立起来,大家都以原汁原味的西方理论为标榜,很少去真正探索这个行业针对中国人的特点应该怎么发展。

 

  坚持还是放弃,朱建军内心煎熬了很久。最终说服他的还是他自己,在他心里,心理学在中国也应该有一个流派。“虽然从我开头,但是是大家的事业,目的是找到一种方法适合中国人。”

 

  意象对话理论逐渐发展,朱建军有了学生;学生陆续增多,他成立了“意象对话小组”。慢慢地,他开始身兼数职。北京林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应用心理学学科负责人、心理学研究所所长,北京林业大学心理咨询中心督导,兼任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心理治疗与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心理学会理事;他要带研究生,还要讲课;他还要写书,“朱建军意象对话文丛”2009年付梓面世……

 

  他不觉得自己累,因为他喜欢。在他看来,把一个工作做好,就要多付出,而惟有自己钟爱的职业,才能毫无怨言。事实正在向朱建军曾经希望的方向发展:意象对话理论成了很多咨询师手里的宝器,越来越多的咨询师加入到学习、发展意象对话理论的队伍中。

 

  而一向爱调侃、直截了当的朱建军,此时却完全不敢高枕无忧。他为自己的书《意象对话心理治疗》所写的后记,标题就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现在意象对话流派每年召开年会,内部设立评审资质,主要目的就是尽量维护队伍的纯洁性。

 

  心理咨询师在中国本来就是一个新行业,“我给自己的定位是一个拓荒者,但绝不是代言人。大家努力,有一天做得好了,意象对话理论将来进入世界心理学流派,也成为一种被应用于世界范围的疗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