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浮生六记(卷一)带讲解——不看不知道,一看真奇妙

 TLB519 2013-12-23
事如春梦记有痕 
---沈复《浮生六记》讲解
引言
卷一 闺房记乐
  余生乾隆癸未[1]冬十一月二十有二日,正值太平盛世,且在衣冠之家[2],居苏州沧浪亭畔[3],天之厚我可谓至矣。东坡云:“事如春梦了无痕”[4],苟不记之笔墨,未免有辜彼苍之厚[5]。因思《关雎》冠三百篇之首[6],故列夫妇于首卷,馀以次递及焉。所愧少年失学,稍识之无,不过记其实情实事而已。若必考订其文法,是责明于垢鉴矣。[7]
余幼聘金沙于氏[8],八龄而夭。娶陈氏。陈名芸,字淑珍,舅氏心余先生女也。生而颖慧,学语时,口授《琵琶行》即能成诵[9]。四龄失怙[10]。母金氏,弟克昌,家徒壁立。芸既长,娴女红[11],三口仰其十指供给,克昌从师,修脯无缺[12]。一日,于书簏中得《琵琶行》,挨字而认,始识字;刺绣之暇,渐通吟咏,有“秋侵人影瘦,霜染菊花肥”之句。余年十三,随母归宁[13],两小无嫌,得见所作,虽叹其才思隽秀[14],窃恐其福泽不深[15];然心注不能释[16],告母曰:“若为儿择妇,非淑姊不娶。”母亦爱其柔和,即脱金约指缔姻焉[17]。此乾隆乙未七月十六日也[18]。
[注释]
[1]   乾隆癸未:乾隆四十二年,公元1703年。
[2]  衣冠之家:由古代士大夫的穿戴引申而来,指士大夫、官绅家庭。《后汉书·羊涉传》:“家世衣冠族”。
[3]  沧浪亭:苏州著名园林之一,风景宜人。苏舜钦曾作《沧浪亭记》,以记其事。
[4]   事如春梦了无痕:苏轼《正月二十日与潘、郭二生出郊寻春,忽记去年是日同至女王城作诗,乃和前韵》,全诗为:“东风未肯入东门,走马还寻去岁村。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江城白酒三杯酽,野老苍颜一笑温。已约年年为此会,故人不用赋《招魂》。”
[5]   彼苍:天之代称。《诗经·秦风·黄鸟》:“彼苍者天,歼我良人。”
[6]  《关雎》冠三百篇之首:《诗经》共三百零五篇。《周南·关雎》是全诗第一篇。描写少男少女相互倾慕爱恋之情。“窈窕淑女,君子好求”出此。
[7]  责明于垢鉴:责,责备;垢鉴,不清晰的镜子。
[8]   今江苏省南通市。
[9]  《琵琶行》:唐代白居易所作。原题为《琵琶行并序》。
[10]  失怙:《诗经·小雅·蓼莪》:“无父何怙?无母何恃”因称父死为“失怙”。
[11]  女红:指妇女所作的刺绣、纺绩、缝纫等事,也称“女功”。
[12]  修脯:本义为干肉。《论语·述而》:“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悔焉。”后来借称致送教师的酬金。又写作”束修”、“修金”。
[13]  归宁:《诗经·周南·葛覃》:“归宁父母。”谓已嫁女子回娘家归省父母。
[14]  才思隽秀:《广韵》:“隽,鸟肥美也”。《汉书·贾谊传》:“吴公闻其秀材,招置门下。”颜师古注:“秀,美也。” 引申为才智出众。
[15]  福泽不深:暗指芸寿命不长之意
[16]  心注不能释:寄情于陈芸身上,不能释怀。
[17]  金约指:黄景仁《绮怀》诗:“解意尚呈银约指,含羞频整玉搔头。” 即金戒指。
[18]  乾隆乙未:乾隆五十四年,公元1715年。

【赏析】
这是《浮生六记》的开篇一段。特别是第一节之“记”字可看作此段乃至整篇文章之文眼。沈复在感叹时间永逝、事实如梦的同时,居然会拿起笔追忆其“实情实事”,这本身就是一种新的自传意识。陈寅恪先生说的好:“吾国文学,自来以礼法顾忌之故,不敢多言男女间关系,而于正式男女关系如夫妇者,尤少涉及。盖闺房燕昵之情景,家庭米盐之琐屑,大抵不列于篇章,惟以笼统之词,概括言之而已。此后来沈三白《浮生六记》之闺房记乐,所以为例外创作。”因此,读此节需了解沈复写作整部《浮生六记》的旨归,那就是夫妇间的伉俪之情是高于所谓封建家庭伦理的。细心的读者以后会发现沈复在为自己写自传的同时,更多的是在为芸作他传。换句话说,《浮生六记》正是因为有了芸,才使得其故事流传后世。

花烛之夕,见瘦怯身材依然如昔,头巾既揭,相视嫣然[1]。合卺后[2],并肩夜膳,余暗于案下握其腕,暧尖滑腻,胸中不觉怦怦作跳。让之食,适逢斋期,已数年矣。暗计吃斋之初,正余出痘之期,因笑谓曰:“今我光鲜无恙,姊可从此开戒否?”芸笑之以目,点之以首。廿四日为余姊于归[3],廿三国忌不能作乐,故廿二之夜即为余姊款嫁,芸出堂陪宴。余在洞房与伴娘对酌,拇战辄北[4],大醉而卧;醒则芸正晓妆未竟也。是日亲朋络绎,上灯后始作乐。廿四子正[5],余作新舅送嫁,丑末归来,业已灯残人静。悄然入室,伴妪盹于床下。芸卸妆,尚未卧,高烧银烛,低垂粉颈,不知观何书而出神若此。因抚其肩曰:“姊连日辛苦,何犹孜孜不倦耶?”芸忙回首,起立曰:“顷正欲卧,开橱得此书,不觉阅之忘倦。《西厢》之名闻之熟矣[6],今始得见,真不愧才子之名,但未免形容尖薄耳。”余笑曰:“唯其才子,笔墨方能尖薄。”伴妪在旁促卧,令其闭门先去。遂与比肩调笑,恍同密友重逢,戏探其怀,亦怦怦作跳,因俯其耳曰:“姊何心舂乃尔耶[7]?”芸回眸微笑,便觉一缕情丝摇入魂魄,拥之入账,不知东方之既白。
[注释]:
[1]  嫣然:美好貌,常指笑容。宋玉《登徒子好色赋》:“嫣然一笑。”
[2]  合卺:卺(jin),古时把瓠分成两个瓢谓之卺。古代结婚礼节。合卺,这里指结婚仪式。
[3]  于归:《诗经·周南·桃夭》:“之子于归,宜室其家”因称女子出嫁为于归。
[4]  拇战辄北:拇战,划拳。北,失败逃跑者。贾谊《过秦论上》:“追亡逐北”此处是说饮酒猜拳总是输。
[5]  子正:十二时辰之一,从夜半十一点到凌晨一点叫子时,一点到三点叫丑时,。后来又把每个时辰分为“初”、“正”,十二点叫子正。
[6]  《西厢》:即《西厢记》,元朝王实甫所作杂剧。故事源出元稹《莺莺传》。写张生与相国之女崔莺莺“人约黄昏后,待月西厢下”之爱情传奇。
[7]  心舂:舂(chong),心跳兴奋的样子。

【赏析】
这是一段大胆叙写闺房私情的难得文字。历来令人称颂不已。我觉得沈复的叙述视角既不同于施耐庵的丑化女性;也不同于李渔的赏玩女性,而是出于一种对妻子的挚爱之情。此节第一句“见瘦怯身材依然如昔”读来一股怜爱之情从心底涌出。值得注意的是,这是自传,是沈复在经历了人生诸多坎坷后的追忆。而事实上,沈复如此追叙怜爱的芸用封建礼教的标准来衡量是有许多缺点的,但是沈复却认为这恰是妻子的过人之处。他从内心挚爱着他的女人。也正是根基于沈复与陈芸间的这种爱情,此段中出现的中国散文里最为“香艳”的文字,不但不觉“色情”反而给人美的享受。

芸作新妇,初甚缄默[1],终日无怒容,与之言,微笑而已。事上以敬,处下以和,井井然未尝稍失。每见朝暾上窗[2],即披衣急起,如有人呼促者然。余笑曰:“今非吃粥比矣,何尚畏人嘲耶?”芸曰:“曩之藏粥待君[3],传为话柄。今非畏嘲,恐堂上道新娘懒惰耳。”余虽恋其卧而德其正,因亦随之早起。自此耳鬓相磨,亲同形影,爱恋之情有不可以言语形容者。而欢娱易过,转睫弥月[4]时吾父稼夫公在会稽幕府[5],专役相迓[6],受业于武林赵省斋先生门下。先生循循善诱,余今日之尚能握管[7],先生力也。归来完姻时,原订随侍到馆。闻信之馀,心甚怅然。恐芸之对人堕泪,而芸反强颜劝勉,代整行装,是晚但觉神色稍异而已。临行,向余小语曰:“无人调护,自去经心。[8]”及登舟解缆,正当桃李争妍之候,而余则恍同林鸟失群,天地异色。到馆后,吾父即渡江东去。居三月如十年之隔。芸虽时有书来,必两问一答,半多勉励词,馀皆浮套语,心殊怏怏。每当风生竹院,月上蕉窗,对景怀人,梦魂颠倒。先生知其情,即致书吾父,出十题而遣余暂归,喜同戍人得赦。登舟后,反觉一刻如年。及抵家,吾母处问安毕,入房,芸起相迎,握手未通片语,而两人魂魄恍恍然化烟成雾,觉耳中惺然一响[9],不知更有此身矣。
时当六月,内室炎蒸,幸居沧浪亭爱莲居西间壁,板桥内一轩临流,名曰:“我取”,取“清斯濯缨,浊斯濯足”意也[10];檐前老树一株,浓阴覆窗,人面俱绿,隔岸游人往来不绝,此吾父稼夫公垂帘宴客处也。禀命吾母,携芸消夏于此,因暑罢绣,终日伴余课书论古[11]、品月评花而已。芸不善饮,强之可三杯,教以射覆为令[12]。自以为人间之乐,无过于此矣。

[注释]
[1] 缄默:闭口不说话。
[2]  朝暾:早晨初升的太阳。暾(tūn),初升的太阳。《楚词·九歌》:“暾将出兮东方。”
[3]  曩(nǎng)之藏粥待君:指陈芸未嫁前藏粥给沈复吃被堂兄嘲笑之事。曩:从前。
[4]  弥月:整月。韦应物《答贡士黎逢》:“弥月旷不接,公门但趋弛。”
[5]  幕府:明清的督抚衙门称为幕府。也泛指地方军政大吏的府署。这里是说沈复的父亲在此做幕僚。
[6]  专役相迓:专门派人来接。迓(yà),迎接。

[7]  握管:握笔写字。
[8] 经心:注意,小心。《红楼梦》:“你看宝玉何尝肯念书?他若略一经心,无有不能的。”
[9]惺(xīng):醒悟。刘基《醒斋铭》:“昭昭生于惺惺。”
[10] “清斯濯缨,浊斯濯足”:濯(zhuó)洗涤。缨,系冠的丝带。《楚辞·渔父》:“渔父莞儿而笑,鼓而去,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
[11]  课:按照规定的内容学习。白居易《与元九书》:“苦节读书,二十以来,昼课赋,夜课书,间又课诗。”
[12]  射覆:这里指一种酒令。俞敦培《酒令丛钞·古令》:“今酒座所谓射覆,又名射雕覆者,以上一字为雕,下字为覆,设注意‘酒’字,则言‘春’字‘浆’字使人射之,盖言‘春酒’、‘酒浆’也,射者言某字,彼此会意也。”


【赏析】此节栩栩叙写出了新婚夫妇“小别”后的相思之苦和“重逢”时的相爱之状,也较有代表性的反映了沈复描情写性之文风:于细节中现真情。沈复生活的时代仍然是“桐城派”盛行之时,有人从否定“桐城派”观点出发,认为沈复不受其影响,事实上,沈复这里的细节传神颇得“桐城派”之神。姚鼐就极力推崇琐事件对文章情趣的作用。他说:“归震川能于不要紧之题,说不要紧之语,都自风韵疏淡,此乃是于太史公深有会处,此文境又非石士所易到耳。”这正是纪实类散文所应追求的目标。

七月望[1],俗谓之鬼节[2]。芸备小酌,拟邀月畅饮,夜忽阴云如晦。芸愀然[3]曰:“妾能与君白头偕老,月轮当出。”余亦索然。但见隔岸萤光明灭万点,梳织于柳堤蓼渚间[4]。余与芸联句以遣闷怀,而两韵之后,愈联愈纵,想入非夷[5],随口乱道。芸已漱涎泪,笑倒余怀,不能成声矣。觉其鬓边茉莉浓香扑鼻,因拍其背,以他词解之曰:“想古人以茉莉形色如珠,故供助妆压鬓,不知此花必沾油头粉面之气,其香更可爱,所供佛手当退三舍矣。”[6]芸乃止笑曰:“佛手乃香中君子,只在有意无意间;茉莉是香中小人,故须借人之势,其香也如胁肩谄笑。[7]”余曰:“卿何远君子而近小人?”芸曰:“我笑君子爱小人耳。”正话间,漏已三滴。渐见风扫云开,一轮涌出,乃大喜。倚窗对酌,洒未三杯,忽闻桥下哄然一声,如有人堕,就窗细瞩,波明如镜,不见一物,惟闻河滩有只鸭急奔声。余知沧浪亭畔素有溺鬼[8],恐芸胆怯,未敢即言。芸曰:“噫!此声也,胡为乎来哉?”不禁毛骨皆栗,急闭窗,携酒归房。一灯如豆,罗账低垂,弓影杯蛇[9],惊神未定。剔灯入账,芸已寒热大作,余亦继之,困顿两旬。真所谓乐极灾生,亦是白头不终之兆
中秋日,余病初愈,以芸半年新妇,未尝一至间壁之沧浪亭,先令老仆约守者,勿放闲人。于将晚时,偕芸及余幼妹,一妪一婢扶焉。老仆前导,过石桥,进门,折东曲径而入,叠石成山,林木葱翠。亭在土山之巅,循级至亭心,周望极目可数里,炊烟四起,晚霞烂然。隔岸名“近山林”,为大宪行台宴集之地[10],时正谊书院犹未启也[11]。携一毯设亭中,席地环坐,守者烹茶以进。少焉,一轮明月已上林梢,渐觉风生袖底,月到波心,俗虑尘怀,爽然顿释。芸曰:“今日之游,乐矣!若驾一叶扁舟,往来亭下,不更快哉!”时已上灯,忆及七月十五夜之惊,相扶下亭而归。吴俗,妇女是晚不拘大家小户皆出,结队而游,名曰:“走月亮”。[11]沧浪亭幽雅清旷,反无一人至者。

[注释]
[1] 七月望:即七月十五日。望,总在农历每月十五日前后,因此常称农历十五日为“望”。
[2]  鬼节:中国传统习俗中的扫墓祭祀先人的节日。时间是农历七月十五日。
[3] 愀然:(qiǎo)容色变动,成凄凉状。《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于是二子愀然改容。”
[4]  蓼渚:(liǎo zhǔ)长有蓼草的水中小洲。渚,水中小洲。
[5]  想入非夷:即所思匪夷。谓不是常理所能想象的。夷,平易、平坦。《易·涣》:“涣有丘,匪夷所思。”
[6]  佛手:果实冬季成熟,鲜黄色,形状象半握着的人手,故称佛手。古人常供奉在室内。退三舍:舍,古代长度单位,一舍三十里。《左传·僖公二十三年》: “晋楚治兵,遇于中原,其辟(避)君三舍”
[7] 胁肩谄笑:敛缩双肩,装着笑脸巴结人。《孟子·滕文公下》:“胁肩谄笑”
[8]  溺鬼:淹死之人。《典略》:“及溺呼船,悔之无及。”
[9]  弓影杯蛇:即“杯弓蛇影”。《晋书·乐广传》:“尝有亲客,久阔不复来。广问其故,答曰:‘前在坐,蒙赐酒,方欲饮,见杯中有蛇,意甚恶之,既饮而疾。’于时河南听事壁上有角弓,漆画作蛇,广意杯中蛇即角影也。复置酒于前处,谓客曰:‘酒中复有所见不?’答曰:‘所见如初。’广乃告所以,客豁然意解,沉疴顿愈。”按《风俗通义·怪神》记应郴请杜宣饮酒,杯中有形如蛇,宣得疾,后于故处设酒,蛇乃弩影。其事相同。后用以比喻因疑虑而引起恐惧。
[10]  大宪行台:清代地方官名。
[11] 正谊书院:该书院建于嘉庆十年。故沈复说此时未启。此处还可证明俞平伯说沈复“卒年无考,当在嘉庆十二年之后”的论断。
[12] 走月亮:苏州地区颇具特色的中秋风俗。今苏州民俗馆中,存有“走月亮”群雕。


【赏析】《浮生六记》本有六记,但《中山记历》和《养生记道》已经失传。此节出自《闺房记乐》,沈复也极力想写出他与芸二十三年夫妇生活中的快乐之事。此节所写“邀月畅饮”“沧浪偕游”不能说不为人生之乐趣。然而,我们在欣赏某一作品时,应从该作品的文体特征出发。只有这样才能更准确地把握其精华。自传写作的特点之一就是作者试图对自己的生平进行解释,并通过构建自我模式以获得人生的本性意象。沈复认为自己的一生始终处于一种被迫害的地位,这是他在《坎坷记愁》主要叙述的内容。但是在此节里,他有意流露了这种情感。“邀月畅饮”居然选在“鬼节”,结果被不明堕水之物吓出了一场病。“沧浪偕游”虽无惊吓,却幽雅得无人游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