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今天想谈的是人体复原工程。我写了两本书,第一本是《人体使用手册》,第二本书是《人体复原工程》。“人体的复原”是这两本书里很重要的概念。每一个人都有经验,当你的皮肤被刀割伤了之后会出现红肿、痒、结疤,这就是我们可以看得到的人体复原过程。但是在复原的过程里会有一些不舒服,表面的复原我们可以看得到,但是体内的复原呢?会不会造成不舒服,应该也会。大家因为胃不舒服去看病,有没有医生会告诉你今天的身体正在修胃?不会,医生一定会马上说你是胃病。现代的医学给大家一些概念,只要身体不舒服就一定是身体出了故障,让大家对身体完全失去了信心,但是在我的康复过程里发现完全不是这样的,在康复的过程里有非常多的不舒服。 我从18岁开始就有过敏性鼻炎,喷嚏打的非常多。刚刚开始的时候吃抗过敏的药,吃一颗就有效。过了没有多久就没有效了,然后就吃两颗、三颗,吃到四颗之后再增加药量就没有用了。于是开始换另外一种药,然后又从一颗、两颗、三颗、四颗吃。前前后后我大概过敏了三十年。什么时候去掉呢?是在我开始学中医的时候,碰到那个推拿师的时候,那个时候我还在打喷嚏,我一天大概要打几百个喷嚏。 我是怎么康复的呢?我每一次去推拿完我就开始打喷嚏,因为他把我的寒气引出来了,然后喷嚏打一个星期,到一个星期的尾声了我再去推拿一次,然后又开始打喷嚏,前前后后我大概打了三年喷嚏,把所有的寒气排光了,过敏性鼻炎就好了。所以过敏性鼻炎并不是鼻子生病发炎,是本来就有很多喷嚏要打,你把它打完了病就没有了,认真的把它打完,而不是用药把它压制下去。打喷嚏是人体正常的机能,根本不是鼻子的病。 中国人有几本很特别的书,一本是《易经》,一本是《黄帝内经》,我一直认为这两本书不太像人写的,人大概写不出这么好的书来,非常完美的书。我在大学刚刚毕业的时候从事计算机和机器人的设计工作,每一个设备设计完成之后就要写一本使用手册,我是经常写那本手册的人,所以我会经常用一个设计师的概念来看身体。当我第一次看到《黄帝内经》的时候,我把整本书大概的浏览了一下,看它的章节,我很惊讶的发现这本书跟我写的设备使用手册其实很像。 开始的时候告诉你人体的结构是怎样的,人有五脏六腑,然后告诉你人跟周围的环境应该怎么搭配,我们买一部电视机回来说明书会告诉你要怎么用是一样的。后来再告诉你如果不按照设计者的要求使用时,可能会出现什么样的症状,出现了疾病怎么治理,这跟使用手册是一模一样的。这就是为什么我的书会使用一个很奇怪的名字《人体使用手册》,因为我本来就是写手册的人,身体真的需要一本手册,而真正的手册实际上是《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的概念也给我自己一个很重要的概念,我正好是从事产品设计的工程师,所以我很习惯看任何东西都从一个设计者的角度来观察事情,同样人体也是一样的,而刚好中医的基本概念、中医的思考方式就是从一个设计者的观点来看身体,这是中医和西医最大的不同,观察的角度是完全不同的。西医是从症状往原因推,出现什么症状往前推,但是现在很多原因推不到了,因为每一个原因往前推一步都要找很多证据,但是现在的科学并不如我们想象的那么进步,现在实际上科学并不是很进步,一会儿我也会讲到。 很多东西科学不能证实,常常是现在的科学能力还在非常有限的阶段,并不一定是那一件事错了,而是我们的科学本身是有问题的。常常有朋友问我学中医怎么办,我就建议他首先要把观察人身体的角度从一个使用者的角度转到设计者的角度,从设计者来思考,假设人体是上帝设计的,这个上帝一定是能力非常高的,设计的过程一定不会犯错,而且设计出来的东西也非常不容易坏。这样的情景你要去假设,所以你要思考当身体有一个症状时,就要想想看到底身体在做什么,它不会无缘无故做什么事,而且身体一定不会害你,它出现症状一定有它的道理,身体一定要处理什么事情才会出现这些症状,要从这些角度思考,你学习中医会比较容易。 中医是一门系统的科学,我第一次看《黄帝内经》时,我一直认为写《黄帝内经》的人一定比我还精通电脑,虽然是在几千年以前,因为他的系统结构是非常完整的。《黄帝内经》一开始就谈到五脏六腑,五脏六腑这四个字每一个中国人都能够琅琅上口,以前从小到大我从来不觉得这四个字有什么特别,一直到我的书想翻译成英文时才发现问题大了,因为全世界只有中国人把器官分成脏腑,没有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种语言把器官分成脏腑的,器官就是器官,没有什么脏腑的。 中国人分脏腑是非常科学的,而且从设计者的观点来看,在脏腑这个角度你就会发现它设计身体时有很多很细微的考量,考虑得非常完美的。通常脏是指哪些东西呢?是心、肝、脾、肺、肾,是指这几个结构比较复杂的,或者是实心的一些器官,还有就是心包,心包其实是心脏的一部分。我们把心和心包放在一起,就变成是五个脏了。六个腑是小肠、胆、胃、大肠、膀胱,再加上三焦,三焦是什么呢?三焦就是我们的胸腔、腹腔,分为上焦、中焦、下焦。 大家可以观察一下脏和腑有什么区别呢?所有的腑全部都是空心的,可以装东西的,脏是里面有机构可以处理事情的,这就是脏和腑中医按照形态分的很清楚,这是第一点。中国人定义这些脏腑是按照经络来的,身体除了任脉和督脉之外,每一个器官都有相应的一条经络,所以有一些器官在中医是没有的独立系统的,像是胰脏,因为胰脏并没有独立的经络,在中医就认为它是属于肝脏的一部分,中医讲的肝和西医讲的肝脏是不完全一样的。任何一个脏是包括器官,比如说肝吧,肝的系统包括胰脏和肝脏,再加上肝的经络,这才是一个系统。总共有12个经络,也就是12个系统。 我从三十几岁就开始从事企业咨询,实际上就是企业的“医生”。在做企业咨询的时候,当企业有任何问题,通常得从公司整体来看,不能只看某一个部门。比如说企业销售出现问题,有时候是销售部门的问题,有时候是产品设计的问题,有时候是产品生产的问题,更多的情景是老板自己的问题,所以企业里的问题都是整体的,没有办法单独看一个部门,做咨询的时候一定是整体看的,而且每一个部门之间的关系都是非常紧密的。 企业是这样,中医看身体也是这个样子,这也是中医和西医不一样的地方,西医把人分科,心脏科的疾病就是看心脏科,心脏科的医生不帮你看肠胃的,心理医生不看你生理的问题。而中医是全部混在一起的,因为身体本身是不能分割的。 我举一个比较简单的例子,有一种病叫重症肌无力,这个病是手无力拿不起东西、脚抬不起来,走路的时候就是两只脚在地上磨的,这个时候他身上所有的肌肉失去力量。人的手和工程上的挖土机是很像的,挖土机上有很多的油压缸,油压缸的力量哪儿来呢?有一个油压泵,如果挖土机里有一个关节不动,其他关节是好的,这个关节不动,应该是这个油压缸出现问题,要检查个别的这个机构是不是出现问题。但是如果每一个机构、每一个缸统统不动时候,哪里出现问题?应该问题在泵了。人手肌肉的运动是血液进入肌肉,心脏把血液打入肌肉,手就有了力量,血进入不了肌肉,这个手就没有力量不能动了。同样的,如果你只有一只手没有力量,问题可能出在某一个关节或者某一个器官,但是如果你全身的肌肉都没有力量,那问题就应该在心脏了。可是现在重症肌无力这样的病在医院里分在运动神经科,心脏科是不管的,其实它真正的病是在心脏。医院里分了科,这种病就很难找到原因了。 为什么今天我们所有的慢性病,包括高血压、糖尿病、中风、哮喘等等,这些疾病如果到网络上去查疾病的原因,大部分都会告诉你“原因不明”,这就是我在学中医的时候很难理解的,因为我们在做企业咨询或者是修理一部电脑时,电脑坏掉或者企业出现问题,你一定要找到问题的根源,把根源的问题解决掉了,这样问题才能解决。可是现在所有的病都不知道原因的话,那医生在治什么?医生下药、开刀,他切的是什么呢?切的是原因还是结果?切的是结果,有用吗?不一定有用,原因还在的话,病还会继续来。所以为什么我们去看病,治疗当时有效,过一段时间病又复发了,因为现在的医学很少去治原因的,因为它根本就不知道原因。 为什么医学没有办法知道疾病的原因呢?因为身体有那么多的器官,每一个器官之间的关系搞不清楚,这些关系是非常非常复杂的,比如我们刚才讲的一共有12个器官,每一个器官都有关系的话,一共有66条关系线,密密麻麻非常复杂。中国人很聪明,于是就去观察经络,发现每一个经络都跟另外一个经络搞在一起,比如说肺经,肺经在手背大拇指这一侧,上面这一根骨头这一侧,它的背面是大肠经,我们扎针的时候扎在中间,大家可以看这张图(见图),两个红点是不是很接近?然后这里有一条经络是心包经,它背后是三焦经,同样的针扎进去的位置也是很近的。这里是心经,这里是小肠经,扎针进去的位置也是非常接近的。中医发现这两个会不会一样,实际的观察,发现每一对器官的变化是同步的,是相同的。我建议大家下次生病感冒时可以自己观察一下,肺经什么时候会有问题呢?感冒的时候就是肺有问题了。当你开始感冒的时候,大便大概就不通了,因为肺热,感冒的时候肺是热的,大肠也是燥热的,这个时候大便是干干的,很不顺畅。当你的大便开始很顺畅,鼻子就开始流鼻水了,这时就是感冒的尾声,要结束了,东西要排掉了。也就是肺和大肠是一起变化的,同样的其他每一个经络都是一样,手上是这样脚上也是这样。 我们讲有12个器官、12条经络,两两相对的话就变成是六对了,马上就从12个系统减少到六个系统,中间又发现心包经是主血的,是让血流动顺畅的,三焦经是让气流动顺畅的,这两个是能量系统的,供给身体能量的,跟每一个器官是相同的关系,再将这两个系统拿掉,就剩下五个了,也就是五个脏加五个腑,心、肝、脾、肺、肾,然后还有胃、胆囊、大肠、小肠、膀胱。 这些身体的经络的分布也是非常有意思的,脏的经络都在什么地方呢?在手的内侧、大腿的内侧、身体的正面,腑的经络在哪里呢?在手臂的外侧、背上、大腿的外侧。为什么这样呢?脏和腑哪一个重要,当然是脏重要了,脏都是主要的器官,所以身体经络这样的安排至是非常有道理的。当外面打来一个石头,只要往地上一蹲,把两个手抱在膝盖上,把头埋在膝盖中间的时候,所有脏的经络全部保护在中间了。学中医就是经常要假设从设计者的角度来看身体,就会发现原来身体设计的非常巧妙,它规划的非常好。 刚才讲到12个系统66条线,脏腑对应中医称为互为表里,因为两个器官病的时候是一起病,好的时候一起好,它是一起的。经过脏腑这种对应下来只剩下五对器官五个系统,那就是十个关系线。十条关系线就比刚才的66条关系线更加容易理清楚,这就是为什么中医需要用五行的方法,并不是用五行来套,而是认为一个复杂的系统要研究它、搞清楚彼此关系时,第一步要做系统简化的工作,这个工作中国人在2500年前已经做完了,但是西医现在还没有开始做,所以中医并不是不科学,其实它是非常科学的,而且未来是很有机会解决各种疾病的很好科学。 过去没有计算机,大家对系统没有什么想法,但是从上个世纪开始计算机开始出现,到这个世纪基本上大部分的家庭都有了,所以每一个人脑子里都已经有了系统的概念。在这个世纪中医有机会拿出来重新整理,因为它可能成为大家都能够接受的东西。那么中国人现在和过去有什么不同呢?我记得我看一部大陆的连续剧《康熙皇帝》,在座可能大部分人都看过吧。《康熙皇帝》里有一个情节,康熙在蒙古打仗,生病了,宫里的太医开了药方要送药到前线去,太医开了药方之后就要交给所有的军机大臣过目,那一个处方才能批准。现在就很难理解了,太医理论上应该是宫廷里医术最好的,为什么还要经过军机大臣批准呢?原来中国古时候所有的文人都懂医术,也就是说中医这一门科学在几百年以前的中国人,是每一个认识字的人都要学习的东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