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的战争:春秋时代——宋楚泓之战(一)

 菊香书屋666 2013-12-26

1、战前一般形势及战争导因
   中原自从齐桓公创霸领导诸侯以来,一面征服戎狄,一面于召陵之会上威服楚国,使楚国不敢再向中原北进。当楚国转其兵锋向淮泗流域之东的夷族部落诸小国进攻时,齐桓公又于周襄王8年(公元前644年,齐桓公42年,宋襄公7年,楚成王28年,郑文公29年,晋惠公7年,秦穆公16年)与宋、鲁、郑、陈、卫、许、邢、曹等九国诸侯会盟于淮,以谋划阻歇楚国势力的东侵。其详细情况已经在《齐桓公的霸业(四)》中介绍清楚了。正当齐桓公制定阻歇楚国东侵的策略并即将展开之际,管仲与桓公突然于次年冬先后相继殂谢。桓公遗体未殓,五公子就忙着争立,国内大乱。中原诸侯因之失去了领导之人,立即形成一片散沙。齐桓公40年来所努力经营的团结,遂呈现土崩瓦解之势。

 

    先来看看中原诸侯中较大的郑国,郑文公娶楚女为夫人,常依违于齐、楚之间。齐桓公既殁,郑文公见中原散乱,无力与楚抗衡,就一心事楚。周襄王10年春,郑文公偕夫人到楚国朝见,以事通好。

 

    中原诸侯中鲁、卫、曹、陈、许、邢等国,以及淮泗流域夷族诸小国滕、邾、薛、徐、淮等,自从齐桓公死后,也形成了散漫而无所适从之况。

 

    处在中原的戎狄诸族,自经齐桓公领导诸侯征讨以后,叛服不常,其生活状况也逐渐转变成农业耕稼,渐渐与中原民族互通往来,并时常加入中原诸侯的混乱中。周襄王8年,戎又寇周及侵晋;襄王10年,邢国联合狄人侵卫,围困菟圃(卫地,失考);襄王13年,狄又侵卫。总之,戎狄在中原频频劫掠肆扰,但还尚无大规模政治性的叛乱发生。

 

    处在中原北部及西部的晋国与秦国,当时在位的是晋惠公与秦穆公。秦穆公纳惠公而平定晋乱,晋饥则输之与粟。但晋惠公却背弃前好,乘秦国饥荒而伐秦,两军战于韩原(今陕西省韩城县西南),晋军战败,晋惠公被俘。秦穆公释而归之。这时晋、秦两国陷于自相混乱中,无力东向与闻中原之事。

 

    周室的襄王,庸懦暗弱,困于王子带之乱及戎难,依赖齐桓公及诸侯之力,才得以保其王位,并无统御诸侯之力。

 

    宋国自襄公在齐桓公时代,因有让国的贤名,常得到桓公的重视;桓公又以其世子昭继位之事相托。到桓公殁,齐国内乱之时,襄公就仗义兴兵领导诸侯平其内乱,拥立孝公。宋在诸侯之中,原来的爵位最尊,而襄公抗楚的意志也最为坚定。在楚国入侵狂潮,而中原又领导乏人之际,宋襄公遂想成为霸主,起而领导诸侯继承齐桓公的遗志,于是与楚造成尖锐的冲突。

 

    楚国自文王、成王以来,其侵陵中原的力度,受到齐桓公的阻歇已有30多年了。今齐桓公既殁,自为其北进中原的良机,又遇上宋襄公的图霸,势必不能甘心坐视,从此退让。所以打击宋国就是其必然的步骤,最终造成了宋楚泓水之战。

 

2、宋国概况及宋襄公的图霸方略
   宋国是殷族后裔微子启始封之国,建都于睢阳(今河南省商邱县),历18世传至襄公(周襄王元年,公元前651年)。当时宋国的军制及地理概况如下:

    (1)宋国军制:宋的军制,当为周初的旧制。太宰主政教文德,司马主军旅。国有税有赋,税以足食,赋以足兵,所以除了市集、山林、沼泽行税之外,其兵赋也用井田之制。至于宋国的兵力,史籍上并无明文记载。周初的制度,天子六军,大国三军,次国二军,小国一军。宋在周代是宾国,封爵为公,当为大国。但太宰子鱼一再称宋是小国,则其军力似乎是一军或二军,因为在春秋整个时代的作战中,未见其运用三军的兵力。

 

    (2)宋国地理:宋国当时的国土,广袤约300多里。东接彭城(今江苏省铜山县),与泗上诸侯的滕(今山东省滕县)、薛(滕县南50里)、曾阝(今山东峄县东南)、逼阳(今峄县西南50里)、萧(今江苏省萧县)、徐(今安徽省宿县符离集)等国为邻。西方则与郑国的东疆接壤于杞国(今河南省杞县)之北,并隔阴沟水(今惠济河)与杞、陈(今河南省淮阳县)毗境相连。南邻于胡(今安徽省阜阳县西北二里胡城)、沈(今安徽省临泉县)两国。北接鲁、曹(今山东省定陶县)、卫(今河南省滑县)三国。所谓襟带河济,屏蔽徐淮,舟车四达,商务辐辏之国。其国土地势平坦,无险可扼,为四战之地。又因其是中原交通的中枢,所以在春秋时代,凡争霸中原者,必先争夺宋国。

 

    宋虽为四战之国,但其都城睢阳,城坚池深,在以后晋楚争霸期间,楚曾多次围攻宋都都无法攻克,由此可以证明其城池的坚固了。宋城东35里有广大低地叫蒙泽,北通漆沟,中有名园叫漆园,史称庄周为漆园史,应就在此地。东与泗水相接,利于灌溉,农产丰富,宋的沃野在东方,而东方又无强国与之争夺。城南濒于潍水,潍南就是睢水,所以宋都叫瞧阳,这都是古代的名川。城西有渔水,其间有大泽叫洪蓬泽。城北有丹水(后来楚国将之改名为漆沟),有五石河,是丹水的一个支流,其间也有大泽叫孟渚泽。孟渚泽周围又有著名的四个大泽,叫:遇泽、逢泽、望渚泽、明都泽等,因此宋都睢阳形成四面环绕沼泽地区的坚城。又因其地势环水,舟楫四通,物产都能适时集中控制于都城之中,所以能久守。宋人之所以敢于抗楚,就是自恃有如此坚城之故。

 

    泓水在商邱与柘城两地之间,距商邱60里,距柘城西北40里,与流经商邱以西的渔水相会。南流而东至商邱之南与亳(今安徽省亳县)之北各70里处,入于睢水。其上游自葛城(今河南省旧宁陵县城)南10里处,更有二源。东源就是出渔水的菏泽大渚;西源出自内黄(今河南省兰封县东)之西陈留故乡的狼汤水。二源会合于白羊陂,自白羊陂流出之后,才称之为泓水。水南有鄢城,城北里许的泓水附近,就是宋楚当年决战的战场。

 

    (3)宋襄公的图霸方略:宋襄公的图霸,其雄心勃勃很是狂妄。因宋是殷商之后,与周室是宾国的关系,其封爵是公,位在众诸侯之上。他看到周室衰微,不能再有所作为;而中原诸侯中,自齐桓公死后,也没有再能继起领导的人才。因此襄公心目中的意图,不仅想继承齐桓公的霸业,而且更想乘此中原空虚之时,恢复其殷商的故业。他在伐郑之时说道:“如天不弃我,商可以兴矣”!可见其图谋的梗概。他既然以恢复殷商为志向,所以不继承齐桓公的“尊王”号召,而是另外提出“仁义”二字为政治号召。襄公先以会盟诸侯平定齐国内乱拥立孝公,作为其领导诸侯的开端。继而俘滕子,杀曾阝子,伐曹国以图立威于诸侯。并以玉帛贿赂齐、楚之君以求诸侯的归附,但是齐、楚之君并未响应,于是就转而与楚争夺郑国。遂形成齐既不愿来援,而与楚的冲突也更为尖锐之况。

 

    另外说几句题外话:楚国围攻宋都睢阳,前后共四次。楚成王两次围宋,一在盂之会后,挟宋襄公以攻宋,会在后面写到。一在周襄王19年,即:公元前633年冬,围至次年夏四月城濮战争之前。后来楚庄王围宋在周定王12年,即:公元前595年秋九月至翌年五月,宋国虽然有析骸易子之惨而不降。到了春秋末期,楚声王围宋也历10个月而不降,由此都可以证明当年宋国都城的坚固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