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病毒性心肌炎(气阴两伤,瘀热未清)

 学中医书馆 2013-12-26
病毒性心肌炎(气阴两伤,瘀热未清)

李某,男,10岁,咸阳某小学学生,1992年5月30日初诊。主诉:胸闷、心慌、乏力、纳差1年余。患者因“心肌炎”在西安某医院住院40多天,多次做心电图示“心律不齐”、“心肌损害”、“心肌供血不良”,病情时好时坏。现除上述症状外,尚易出汗,大便干,数日1次,心率89次/min,律齐,心瓣膜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肺(一),舌尖红,苔薄白,脉沉细。证属:气阴两虚,心血瘀阻,心失所养。治法:补益气阴,化瘀养心。方药:玉竹10 g,麦冬10 g,兀参10 g,太子参10 g,丹参10 g,苦参10 g,炙甘草5 g,三七1 g(冲服),鹿衔草10 g,瓜蒌10 g,生山楂10 g,炒枣仁10 g,当归6 g。6付,水煎,每日1剂,分2次内服。此后每周诊治1次,基本以上方为基础,曾加炙黄芪、薤白、茯苓等数味,服至1992年6月19日胸闷已消失,精神好转,乏力减轻,有时心慌,纳差,口淡无味,汗较多,大便时干时溏,小便可,舌质红,少苔,脉较前有力。继用方:太子参10 g,麦冬10 g,五味子6 g,炙甘草5 g,炒枣仁10 g,白芍10 g,柏子仁10 g,苦参6 g,茯苓1Q g,瓜蒌10 g,鹿衔草10 g,焦三仙各10 g,稍事调理。(《疑难病证治》1996,197)

【按语】本案病毒性心肌炎,病机为气阴两伤,瘀热未清。此证因热毒久留,灼伤气阴,加之瘀血所阻,心失所养,故心肌炎症状未除,迁延年余未愈。用太子参、玄参、丹参、苦参为基础(即“四参安心汤”中的“四参”,改西洋参为太子参),益气养阴化瘀清热,以针对“气阴两伤,瘀热未清”的病机,加玉竹、麦冬以养阴生津;炒枣仁、当归养心安神;瓜蒌、鹿衔草宽胸强心;生山楂、三七助丹参活血化瘀,改善血液供应。坚持用药不及一月而诸症自除。方中苦参一味,能清热、解毒、除湿,现代研究可纠正心律失常;鹿衔草有较好的强心抗风湿作用;生山楂可改善冠状动脉血液循环,故属经验用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