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浅谈摇晃

 清源涵斋 2013-12-30

初练拳术,难在平稳,难在动中求静,而非三摇四晃。因此,在开展中、在运动中,在对抗中保持稳静是练习拳术的第一要务。有了这样的基础,才可以研究摇晃,摇晃也有摇晃的规矩,不能胡摇乱晃,胡乱摇晃在表演上是唬外行的,内行看了要撇嘴,在技击上更是自乱阵脚,自取其辱。那么应该如何摇晃呢?摇有中轴,晃要平稳。

摇有中轴:身体在摇动中要始终以恢复与身体中轴相重合为目的,摇动中的心意和轨迹都要能够体现这一点。这样的摇动才有意义。

常见有练拳数十年者,表演拳术时身体胡乱摇晃,给人咋咋呼呼的感觉,惨不忍睹。

晃要平稳:身体在晃动中要始终保持身体中轴是平行运动,做到运动中变向自如,随时都能扎根。若没有出来这种功夫,就不要过早地练习晃动。

如何练呢?入门还是从无极式、三体式下手。这么多年来,看过不少人的三体式,能做到符合孙氏拳规矩的极少,更不要说从中出来功夫。这个基础没有,谈何劈拳、崩拳?劈拳、崩拳没有出来真味,也就不可能尝到孙氏拳最初步的劲意。

很多人练孙氏拳也就是在外形上比划个大概,就自以为会练孙氏拳,其实连入门的门径都没有摸到。几十年下来,还是昏昏噩噩。

孙禄堂先生在其著作中将每一式都称为“学”是有深意的,以我本人的体会,孙氏拳的每一式都是一门学问,都体现了拳学中某些带有普遍意义的道理和规律。如果你没有体悟到这些,说明你还没有摸到门径,更不要说入门了。这跟练拳的年头无关,而是需要潜下心来,实力做去,用心体悟。

一些同道连拳中一些最基本的道理都没有看到一点儿影子,顶多只会学舌,所述道理多似是而非,或泥古不化,讲用法,更是多为杜撰,所述用法甚是幼稚,通篇大论冠以“孙氏”,实在是有辱师门。然而为了能扬名立腕,急急忙忙地著书立说,到处讲课表演,如此下去必然要误人误己。当年支燮堂先生内功高深,出手如电,几为电人,孙存周先生仍认为他的散手僵而不灵,可想孙氏拳的技击应该精灵到何等程度。仅仅一个最初步的十字打法,不仅涉及到身劲,还涉及到步法、位置、距离以及相对应的态势和时机,其中诸要点,有几人能说明白或示范明白?

孙氏拳是学问道理,来不得半点含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