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把每个睡醒后的早晨都当成一件礼物

 昵称6873769 2014-01-02


 

把每个睡醒后的早晨都当成一件礼物

  贝聿铭

我17岁就到美国宾州大学攻读建筑专业,后转学麻省理工学院,一直成绩优秀,所以1945年尚未获得硕士学位,就被哈佛设计院聘为讲师。31岁的时候我作出了一个让人惊讶的选择:离开哈佛,到一家房地产公司去工作。因为觉得学校里不够自由,希望能学点新东西。当时的公司负责人对我很信任,眼光长远,能给我一点自由,让我自己开展工作。

当时纽约最具吸引力的建筑项目是对一些廉价房屋的利用开发,我说服上司,创造性地用水泥墙代替了砖块墙,采用舷窗式的窗户来扩大屋子的空间,改善采光,并在楼与楼之间留出了空地作为公园。这次设计思路改变了部分市民的生活环境,当时得到了个称号--人民的设计师。

正在叫好的时候,我再次做出选择,离开房地产公司出去发展,因为那里还不够自由,尤其是发展建筑构思非常困难。那时候有25人跟我做,我要退出,这25人怎么办?只好带着这25人一起走,责任非常重大。有人说一个设计师的命运75%来自他招揽生意的能力,我不同意。建筑师不能对人说:“请我吧!”自己的实力是最好的说服工具。怎么表现你的实力?要敢于选择,敢于放弃,决定了的事情,就要有信心进行下去。

64岁,我被法国总统密特朗要求参加卢浮宫重建,并为卢浮宫设计了一座全新的金字塔。当时法国人非常不满,说我毁了“法国美人”的容貌。当时的确有压力,我面对的是优越感极为强烈的法国人,而且卢浮宫举世闻名。不过做事情最重要的是要有十足的信心,必须相信自己,把各种非议和怀疑抛诸脑后。旁人接受我与否不是最重要的,我得首先接受自己。总而言之,建筑设计师必须有自己的风格和主见,随波逐流就肯定被历史淹没了。

后来金字塔获得了巨大的成功,改建之后参加人数比之前翻了一倍,法国人称赞“金字塔是卢浮宫里飞来的一颗巨大的宝石”。那天记者采访我,我仍然保持一贯的低姿态说:“谦恭并不表示我有丝毫的妥协,妥协就是投降。”这么多年,我敢说,我和我的建筑都像竹子,再大的风雨,也只是弯弯腰而已。

我生在中国,长在中国,17岁赴美国求学,之后在大洋彼岸成家立业。20世纪70年代初,我首次回到阔别近40年的中国探亲、观光,心中无限感慨。中国就在我血统里面,不管到哪里生活,我的根还是中国的根。我至今能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平时的衣着打扮,家庭布置和生活习惯,依旧保持着中国的传统特色。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

“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建筑不是服装,可以赶时髦,建起来以后,不能说明年不流行了就立刻拆掉。我从来不赶时髦,你问美法两国的建筑师,他们都知道我比较保守;但我也从来不把自己定位成古典或者现代派。还有人称我是现代主义大师,相当多的作品都是西式建筑,但在设计方面我力争把古典与现代相结合。很多人对此不习惯,不接受。大多数人都喜欢守旧,觉得以前的很好,为什么要改呢?

我曾受邀在日本东京的静修中心建造一个宗教的钟塔,这座钟他的形状很像日本一种传统乐器:底部是方的,往上逐渐变平变扁,越往顶端越锋利,日本人很喜欢。后来再次邀请我为博物馆作设计。博物馆的馆址被选在偏远的山上。当我还是孩子的时候,读过一个中国故事叫《桃花源记》,很羡慕那种世外桃源的感觉。日本人知道这个故事,都说,要是能把博物馆做成那种感觉就好了。博物馆选在山上,在山上修了一座桥,穿过山谷通向博物馆。日本人非常接受这个设计。

我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诠释建筑,注释人生。真正想赚钱的业主不会请我,真正有眼光的人并不多,评论并不是最重要的,要坚持走自己的路。

我从不缅怀过去,而是专注于现在。我把每个睡醒后的早晨都当成一件礼物,因为这表示还有一天可以工作。

人生并不长,我的原则是,只做自己认为美丽的事,创造出有震惊效果的美感。

在我的几十件作品当中,博物馆的项目占到很大的比重。我希望博物馆在人们的生活当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也是担负起自己的一份文化责任感。我尤其喜欢年轻人来看我的博物馆,人越多我越是开心,所以我常常到以前做过的博物馆里溜达,看看观众里面年轻人多不多,因为将来是他们的世界。我一直尽力保持活力。在纽约,人们常常看到我像青年人一样敏捷地冲过第57街,赶着回家。

去年,我86岁,把自己的“封刀之作”选在苏州,想用全新的材料,在苏州三个古典园林--拙政园、狮子林和忠王府旁边修建一座现代化的博物馆。设计方案一出台,又引起了各界强烈的争论。很多人认为,这座全新的博物馆将破坏原有建筑的和谐,虽还这些古建筑的真实与完整,但这并不能改变我的设计初衷。苏州博物馆真正呈现在世人面前时,我想他们会理解并喜欢的。那不仅是人们对贝氏建筑光环的追逐,而且是一个建筑师在年近90岁的一份认真、执著和创新。会给他们一个满意的答案。

没有人能永远风光,但建筑是悠久的,最要紧的事看你的工作如何,工作能否存在,50年以后、100年以后……任何名分都会随时间流逝,真正留下来的只有建筑本身。

【后记】

蒲公英2010-03-06 01:00:13在我的《窗外》一文中回帖:

“苏州博物馆新馆大门,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就是拙政园、狮子林”——因着你第一张照片说明的这句子,我想起并找出记忆中的贝聿铭一篇文章,以下是文中的一段文字:

“去年,我八十六岁,把自己的‘ 封刀之作 ’选在苏州,想用全新的材料,在苏州三个古典园林——拙政园、狮子林和忠王府旁边修建一座现代化的博物馆。设计方案一出台,又引起了各界强烈的争论。很多人认为,这座全新博物馆将破坏原有建筑的和谐,损害这些古建筑的真实与完整。但这不能改变我的设计初衷。苏州博物馆真正呈现在世人面前时,我想他们会理解并喜欢的。那不仅是人们对贝氏建筑光环的追逐,而且是一个建筑师在年近九十岁的一份认真、执著和创新,会给他们一个满意的答案。”

《把每个睡醒后的早晨都当成一件礼物》是这篇文章的标题。也把这个标题作为天亮后送给你的礼物,希望新一天的第一缕阳光带给你平安幸福。
 
 
----今天从网上搜出这篇文章,看到了建筑之外的贝聿铭----内敛、谦恭、坚定,忍不住拿来与大家分享!
谢谢蒲公英带来的温暖、祝福!
在他的新博文《生命列车》中有一段话:“我会感到欣慰:想到在某个时刻列车到达主要车站,伙伴们陆续上车,当时的我们是多么激动;想到我们曾经彼此帮助使旅途变得更加愉快,我们会由衷地感到幸福。”
 
是的,一路有大家,我很愉快,也很幸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