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经验:改变「行动」,「情绪」自然跟着变

 baileej 2014-01-04

自古以来,「理智与情感」就是人们常常挂在嘴边的话题。简而言之,大概不外乎是「理智虽然很重要,但只有聪明的头脑还不够,如果不能同时重视情绪,也无法在社会上过得顺利」这样的说法吧!

例如一时形成热议话题,与素来强调「智商」(IQ)概念对立的「情绪智商」(EQ),开始受到各方瞩目。据说目前在美国,「情商」已经成为企业领导人必备的能力之一。

就这点而言,让我们了解到控制情绪是非常重要的。但人们总以为,这种能力应该是在家庭教育或社会活动当中自然而然就具备的,反而导致很多人几乎完全得不到学习如何控制情绪的机会。

现在不是有很多人因亲身经验而为此感到遗憾吗?因此,我才想要将自己从心理学与精神医学角度的多方理解,并且实际运用在治疗上的情绪控制技巧等知识,整理成书,介绍给读者。

控制情绪时最重要的有两点,即改变看待事物的方式,与掌控自己的行为。

随着情绪的转换,人类对事物的看法也会改变。例如,即使别人对自己打招呼的方式没变,但是在自己不愉快、情绪低落,或心情高昂(high)的时候,所接收到的讯息、与产生的感觉,也都会不一样吧!但是,只要细心留意自己的状况,就可以改变情绪。或是至少可以让自己转换当下的想法,想到或许别的思考方式也是可行的。

最恐怖的情况,就是「把情绪诉诸于行动」。

人们在生气的时刻,怒声责骂或殴打对方的举动,对自己的未来、或社会对自己的评价,都会产生不良的影响。大家都认同,只要受过训练的人,多半可以制止这种事情的发生。

当然,控制情绪的能力不仅与个人的工作有关,也可以用在日常的人际关系上。然而,比起这些更加重要的是,这种能力与精神的健康其实有着直接的关联。

如果因为情绪低落而变得悲观,引发不当的恶性循环,可能会导致忧郁症的发作。万一因此引发轻生的念头、或甚至化为行动,最糟的情况很可能是落入自杀的后果。

人们被不安的情绪反复围绕,因而引起情绪混乱的情况屡见不鲜。这种情况如果再进一步,则很可能导致所谓「焦虑」、「恐慌症」等心理疾病。

改变「行动」,「情绪」自然跟着变

「情绪」很难直接控制。特别是已经发生、变得高涨的「情绪」,是相当难以控制的。

但是如果在情绪产生的过程中,有「行动」要素介入,就比较能够有效地控制情绪。因为有「行动」的介入,因此只要透过控制「行动」,就可以间接地妥善控制「情绪」。

例如,试着思考一下个人发怒的情况。假设在公司里被经理降低评价,心中不断涌上怒气。但是如果就此发怒,既显得不成熟、血压也会上升、对心脏也不好,因此,当下很想把发怒的情绪压抑下去。

问题是,一旦涌上了心头的情绪,可不是那么简单就能压得下去。愈想压抑,心中愈是涌出「那个混蛋经理!」的心情,直到控制不住。

会产生发怒的「情绪」,是属于自然现象,只凭自己的意志力,并不容易抑制。

因此,技巧上就要留意,控制住发怒之后采取的「行动」。

如果任凭怒气左右,对经理大声喊出:「为什么给我的评价这么低?」愤怒的情绪就会继续上升。我想部长给予的回答,也不外乎:「因为你不行,所以评价差呀!」

于是以牙还牙地回答对方:「你的考评很奇怪哪!」或者「你知道大家怎么形容你吗?」等攻击对方的话,就会不断脱口而出。

于是怒气就愈升愈高,有时候情绪会失去控制,然后开始「碰!碰!」地拍打桌子,或是出手殴打经理。如果演变成这样,我想情况就无法挽回了。也就是说,已经被逼入非辞去工作不可的窘境了。

另一种反应是,就算对经理感到非常愤怒,却采取不同的行动。

「那个混蛋经理,绝对要胜过他!」也有些人心中会抱持这种意念,比以往更努力工作,用优异的工作表现让经理无话可说吧。

这一类的人,虽然怒气不会就此消失,但他遵守了规范,操控自己的情绪往社会期待的方向发展,因此产生良性的结果。

于是就会想,「那个经理,让人火大,真受不了。但或许就是因为他在我的心中点燃了一把怒火,才让我把工作做得这么好。」这样一来,原本生气的情绪就会被压抑住了。

本来两者最初的生气和冲动,都是很难控制的。后来因为反应行动的方式不同,一方让发怒的情绪继续升高,另一方则让愤怒的情绪减低。后者也因此间接地完全控制住整个人的情绪。

最近美国正在流行的愤怒控制(anger control)技巧,原则上,重点并非在于「控制愤怒的情绪」,而是在于「控制愤怒的行动」。

愤怒控制也是一样,都是从科学的角度、有系统地控制情绪,即所谓的行动疗法。

只要不胡思乱想,情绪自然可以压抑下来

人类所谓的情绪冲动,并不会长久持续的存在。情绪愤怒的过程是,突然有怒气升上来,这股怒意不断往上攀升,到无法忍受时开始爆发,进入发怒行为状态。但是怒气达到最高点之后,也就开始消散了。

愤怒的情绪,再严重也不可能连续二十四小时维持强烈、极度的冲动。因为人类不具有如此强的能量。肚子饿了,就优先产生进食的冲动;想睡觉时,就优先顺应睡觉的冲动。所以如果不去理会,愤怒的强烈程度自然就会下降。

但是,如果人们想得太多,达到高峰的怒气就会一直持续下去。

「那家伙让人反感,反感到想杀掉他!混蛋!」愤怒达到顶点了。如果情绪可以在此顶点开始收尾就好,如果这时又想到「讨厌,杀不了他,但是这种讨厌的情绪却压不下去。那小子老是这样……」或想到「不可以生气,难道就没有方法可以把这怒气压下去吗?」等多余的事。因此自己的怒气,反而无论到何时都无法消散了。

不安的情绪也是一样的。「怎么办?这样下去,考试一定会落榜。」一直这样想着,反而无法开始用功。这时候只要不去想多余的事情,问题其实就能解决,不安的感觉也能缓和下来。

「如果没考上,家人会让我重考吗?或许我非得出去工作不可呢!」

「考不上东京大学,是否应该再考一次呢?还是如果考上私立大学,我就应该去读呢?那家私立大学的毕业生找得到好工作吗?」

此时满脑子考虑的都是以后,甚至很久以后的事情。

所以应该先克服眼前的问题,倾全力准备考试才对,结果却开始担心以后的事,导致不安的情绪愈演愈烈。

其实只要放下不管,人们的情绪张力就会逐渐舒缓下来。但因为自己很在意,才会导致时间过了,情绪还是很紧张的情形。这种做法,森田疗法称之为「处理」。

情绪这种东西,如果没有多余的刺激,达到顶端之后,就会自然下降并获得控制。但是如果人们刻意设法「处理」这股情绪,有时反而会让不愉快的情绪持续出现。

就像头痛或牙痛的时候一样,愈是注意疼痛的地方,头痛或牙疼的感觉就愈强烈。最好的解决方法,就是把注意力集中在别的事物上,尽量忘掉疼痛。例如:「我牙疼死了,根本无法做简报。痛!痛啊!」如果这样想,感觉就会更痛。

无论牙齿是否痛得厉害,还是练习一下简报内容,「因此,本年度的营业额是……」、「因此,获利是……」就这样反复大声说话,多少应该可以忘掉疼痛的感觉。然后到了真正报告时,上台之后,就几乎完全忘掉牙痛了。

因为太过在意,就会控制不住过度的情绪或心情。因此最重要的,就是别刻意去「处理」情绪才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