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全史:烟酒史

 邹超亚 2014-01-07
    一、葡萄美酒夜光杯

    我国古代的中原地区主要是以谷物作为酿酒原料,而西域地区盛产葡萄,葡萄自然也就成了重要的酿酒原料。以葡萄酿成的美酒即是葡萄酒。萄萄原产于欧洲、西亚、北非,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果树品种之一。七千年以前,埃及人和美索不达米亚今伊拉克一带居民已开始种植葡萄。后来,在中亚和我国西域地区也有种植。葡萄酒起源于五千多年以前的巴比伦和亚述。在巴比伦汉谟拉比法典中,已有关于葡萄酒买卖的条文。我国用葡萄酿酒也有两千年了。据《史记?大宛列传》记载,当时西域地区酿造的葡萄酒质量很高,可存放几十年,而且产量也很可观,富有人家可藏上万石的酒。古书的记载可能夸大了一些,但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西域地区葡萄酒的生产情况。汉武帝时,张骞从西域将葡萄品种带到了长安,并招来酿酒艺人在长安酿造葡萄酒。至此,中原地区有了葡萄酒。但自汉至唐,葡萄酒还是稀有之物。因而。东汉末年,陕西扶风县有个叫孟佗的人,送了一斛葡萄酒给中常侍张让。张让是个掌权的大宦官,他受贿后即授孟佗凉州刺吏的职务。三国时代,黄河流域已经种植了优良的葡萄品种。从出土的古文物可以看到当时的人们把葡萄树编织在美丽的绸缎上,叫葡萄丝缎。把葡萄果刻在铜镜上,叫葡萄镜。随着葡萄的广泛种植,葡萄酒的生产可能比前代普遍一些。魏文帝曹丕在给臣下的诏书中说:“葡萄酒,酒味醇美,说起来就让人垂涎咽唾,何况亲自品尝呢?”唐代是历史上大规模酿造葡萄酒的高峰时期。公元年,唐太宗攻破高昌后,得到了马乳葡萄种子,并且仿效高昌葡萄酒的酿造法,亲自督造葡萄酒,据说,魏征是个酿葡萄酒的能手。太宗曾写诗称赞魏征酿的葡萄酒:“千日醉不醒,十年味不败。”唐穆宗在饮了葡萄酒后,感慨自己真是太平君主!在唐代,除帝王贵族喜好葡萄酒外,民间酿造和品饮葡萄酒也很普遍。唐代是我国文化繁荣时代,吟诵葡萄酒的诗句不胜枚举,如刘禹锡写道:“有客汾阳至,临堂瞠双目。自言我晋人,种此如种玉。酿之成美酒,令人饮不足。”再有刘复的《春游曲》“细酌蒲桃酒,娇歌玉树花。”而其中最著名的要数王翰的《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宋元之际,葡萄酒进一步普及。宋人朱翼中在《北山酒经》中提及酿造葡萄酒的方法,以酸米、葡萄,杏仁等为原料,加入酒曲酿造。宋人刘过的诗中写道:“桃花为曲杏为浆,酒酝仙方得心法。大槽迸裂腥血流,小槽夜雨真珠滴。”葡萄酒流布既广,遂成为酒类家族中的重要一员。元朝初年,皇室祭太庙时,增加了葡萄酒,无疑扩大了葡萄酒的影响。特别是灾荒之年,由于粮食不足,朝廷往往下令禁酒,由于葡萄不是粮食,也就不在禁酒之列,因此,葡萄酿酒更加盛行。元代时,葡萄酒已成为一种重要商品。《马可?波罗游记》中记载:“到太原府城又见到许多好看的田地和大葡萄园,这里生长着许多优良的葡萄树,酿造出大量的酒。”大片的葡萄园及专门的葡萄酒生产说明了当时葡萄酒酿造业的繁荣。人们从饮用葡萄酒的经验中,已经认识到了它的医疗保健价值。明代李时珍认为饮用葡萄酒能温暖腰肾,驱寒气,另外还有美容的效果。他还猜测,北方人身体健壮耐寒,难道是因为常饮用葡萄酒吗?清末,爱国华侨张弼士在山东烟台创办了张裕葡萄酿酒公司,开始了近代化的葡萄酒生产,所产葡萄酒名扬海外。康有为曾题诗:“浅饮张裕葡萄酒,移植丰台芍药花。更复法华写新句,欣于所遇即为家。”年,孙中山先生亲临张裕葡萄酒公司题词“品重醴泉”。年,在南洋劝业会举办的商品陈列赛会上,该公司产品获最高优质奖章;年,在巴拿马万国酒赛会上,该公司产品获金质奖。建国后,该公司产品红葡萄酒,金奖白兰地、味美思曾获国家名酒称号。葡萄和谷物酿酒法不同。谷物酿酒经过两个阶段,一是分解淀粉使之成为葡萄糖的糖化阶段。二是利用酵母菌将葡萄糖转化为酒精的酒化阶段。所以酿制谷物酒须用酒曲来发酵。而葡萄中所含的葡萄糖和果糖,不需经糖化阶段,可直接被酵母菌作用为酒,所以也就不需要用酒曲来发酵了。不过,在葡萄酒的酿造法中,即有不加酒曲的酿造法,也有加酒曲的酿造法。如《北山酒经》中提及用粮食和葡萄混酿,也需酒曲。可能在酿葡萄酒之初,人们用酿谷物酒的方法来酿葡萄酒,而且原料中还有部分粮食;后来发现不加曲也可酿葡萄酒,而且风味不同,因此,很有可能这两种方法在当时都被运用。葡萄酒分类,按颜色分,有白葡萄酒,是以葡萄汁发酵酿制的酒;红葡萄酒,以果汁及皮渣一起发酵酿成的葡萄酒;桃红色葡萄酒,又名玫瑰色葡萄酒,是现代产品。按酒中含糖量分,有甜型,即含糖量百分之五以上;半甜型,含糖量百分之一点二至百分之五;半干型含糖千分之五至百分之一点二;干型含糖千分之五以下。这当然都是现代分法。另外,利用酒的沸点低于水,将葡萄酒蒸馏得到酒液装入橡木桶里陈放,成品即为白兰地,酒度可达四十度至四十三度。法国人在十二世纪开始酿造白兰地。据说,在我国西北地区,唐代已有用葡萄酒蒸制的葡萄烧酒了。

    二、李白斗酒诗百篇

    历史上,酒与文人有着不解之缘,也许酒是激发文人灵感的妙药,也许酒是他们遁世销愁的法宝。历朝历代,酒与文人之间演绎了数不清的故事。唐代,许多文人以酒自命,王绩自称“五斗先生”;诗人白居易被贬江州司马时自称“醉司马”,迁河南尹时自称“醉尹”,又称自己是“醉吟先生”;皮日休称自己是“醉士”;和尚诗人可朋自号“醉髡”,也就是“醉秃”。有些文人经常聚饮,成了著名的酒友集团,如因杜甫《饮中八仙歌》而著名的“酒中八仙”,即贺知章、李,王进、李适之、崔宗之、苏晋、李白、张旭、焦遂;还有在山东徂徕山隐居的李白、孔巢父、裴政、陶沔、韩准、张叙明、被称为“竹溪六逸”。唐朝是我国诗歌发展的最高峰,涌现出许多伟大的诗人,其中李白是最具个性色彩的一位。他的诗作充满了丰富、浪漫的想象力,成为流传千古、脍炙人口的佳作。李白—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被称为“酒星魂”、“酒圣”、“酒仙”。酒的确为李白和他的诗作增色不少。杜甫在《饮中八仙歌》中咏李白:“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生动地描述出李白才气横溢、狂放不羁的性格。在李白作品中,关于酒的诗句随处可见,如“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将进酒,杯莫停,但愿长醉不复醒”。李白写酒的气势大,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会须一饮三百杯”,“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饮三百杯”。虽然他在古代著名的酒人中,酒量不算很大,古人饮酒超过一石的大有人在,李白不过数斗,但李白爱酒的豪气却无人能及。他在《陪侍郎叔游洞庭》中说“,戋刂却君山好,平铺湘水流。巴陵无限酒,醉杀洞庭秋”。他要把湘水和洞庭湖化为巴陵大地上的无限美酒。当李白看到汉水时,想把一江汉水也都化为美酒,“遥看汉水鸭头绿,恰似葡萄初发醅。此江若变作春酒,叠曲便筑糟邱台”。李白这样豪气凌云而又满脑子酒意的诗人,古今中外,难有望其项背者。李白过湖北松滋时,泛舟洞庭湖,饮酒吟诗:“南湖秋水夜无烟,耐可乘流直上天。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李白写酒不仅仅是气魄大,他也很讲究意境,如“春风与醉客,今日乃相宜”;“惟愿当歌对酒时,月光常照金樽里”;“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李白对酒的领悟也是常人难及的,像“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如不是常与杯中物打交道,那是难有这样传神精辟的见解。历史上的文人多有怀才不遇的感慨,于是他们纵情山水之余,酒也成了不可或缺的饮品,“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当然,真正“饮者留其名”的毕竟很少见,李白能留名千古,靠的是诗名,酒名只是增色而已。郭沫若说李白是生于酒而死于酒。这个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一生写酒咏酒,最后又死于酒。据说他是在醉酒以后到采石矶的江中捞月亮,结果落水而死。关于李白醉酒的故事,在后代的文学艺术作品中有相当多的表现。如昆剧中《太白醉写》,京剧、川剧、秦腔中也有李白佯醉痛骂安禄山的故事。美术作品中有“李白脱靴图”、“李白捉月图”、“李白醉酒图”等等。至于后来歌颂李白醉酒傲世、藐视权贵的作品更是不胜枚举。旧时,一些酒店的酒旗或者匾额上有“太白世家”、“太白遗风”的字样,可见,李白酒名与诗名同样得到了后人的景仰。唐诗人中善咏酒的人很多,如元稹曾创作《咏醉》十二首,遍咏各种醉态及对醉酒的态度。名目有:先醉、独醉、宿醉、惧醉、羡醉、忆醉、病醉、拟醉、劝醉、任醉、同醉、狂醉等。其中《拟醉》以下五首是醉后赋诗,如《劝醉》一诗:“窦家能酿销愁酒,但是愁人便与销。愿我共君同寂寞,只应连夜复连朝。”诗人聂夷中也有咏酒的佳句,“草木犹须老,人生得无愁”、“一饮解百结,再饮破百忧”、“我愿东海水,尽向杯中流”。唐代文人中,诗名、文名能及李白的凤毛麟角,而嗜酒如李白者,倒是大有人在。诗人孟浩然曾一心想入仕途,向朝廷的重臣张九龄写诗求荐:“俗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后来,荆州刺史韩朝宗约他一同去长安,准备把他引荐给朝廷。但动身那天,他却与几个朋友痛饮。有人提醒他:“你不是和韩公约好一道走的吗?”孟浩然怒斥说:“现在喝得正痛快,还管得了那么多吗!”初唐的王绩,自号“五斗先生”,可见酒量不小。他常在酒店里打发时间,自叹生不逢时,没能遇见像刘伶那样饮酒的豪客,如能与刘伶在一起闭门“痛饮”,才是人生一大快事。唐高祖武德—年年间,他待诏门下省,他弟弟王静问他,在门下省待诏舒服吗?他说:“待诏门下省薪水很低,但一天能发三升好酒,倒是让人留恋的很哪。”后来,高祖知道了这件事,每天给他发酒一斗,当时人叫他“斗酒学士”。王绩还写过《醉乡记》,说醉乡是真正的大同世界。此人确是酒中痴人。

    三、曲江宴

    以集体进餐为形式的社会活动称饮宴,饮宴是酒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原始社会末期出现了剩余产品,为宴会的出现提供了可能。人们在祭祀时由部落首领将食物分发给部族成员,这可能是宴会的雏形。从虞舜至周代,我国的饮宴制度逐渐成熟。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菜肴更加丰盛,尊卑秩序也有了严格的规定。南北朝以前,宴中人往往席地而坐,贵贱秩序也不分明。隋唐时,进餐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席面由地面升高为桌,吃饭的人要坐在椅凳上,靠近桌子,与现代宴席类似。古代宴席种类很多,朝廷的宴会有:庆贺宴会,如庆加冕、册封、庆功、祝寿、重大节日等,臣僚接驾宴会,还有娱乐性宴会。依时令而设的,如唐代扬州“争春宴”、长安夏季的“避暑宴”。以设宴场地命名的,有秦末“鸿门宴”、汉武帝在柏梁台宴群臣的称“柏梁宴”、唐代皇帝每年在曲江园林宴请百官及新进士,称“曲江宴”。以宴席上食品命名的,如齐文宣帝曾用香菌设宴,称“凌虚宴”,“曲江宴”因用樱桃,又被称为“樱桃宴”。还有以席间所奏乐歌命名的,如“鹿鸣宴”。以餐具命名的,如“琥珀宴”、“玳瑁宴”。按规模大小,有“正宴”、“曲宴”、“便宴”之分。通过唐代最著名的曲江宴,或许可以了解到我国封建社会繁荣时代的宴饮情况,进而认识酒文化在古代社会生活中的影响。曲江池位于今西安市郊的曲江村。秦汉时是“上林苑”中的“宜春苑”和“宜春宫”所在地。汉武帝时凿池西地下泉,名为“汉武泉”。隋文帝时引黄渠水入池,水域扩大,池中芙蓉较盛,名为“芙蓉园”。唐玄宗开元年间,曲江池得以扩建,皇室及亲贵大臣均在曲江建亭台楼榭,曲江成为长安最优美的游宴场所。唐朝新进士的曲江宴,始于中宗神龙年间,至僖宗时黄巢攻陷长安止,历时一百七十余年。该宴有许多别称:因设宴在关试吏部考试之后,称为“关宴”;因宴会地点在曲江池西杏园,又称“杏园宴”;因同榜进士共聚曲江,又称“曲江大会”;因宴后,众进士各奔东西,相聚短暂,还有“离筵”之称。科举制在唐代得到了完善,成为选拔人才最重要的途径。科举设秀才、俊士、进士、明经、明法等科。唐初重视秀才科,高宗起重视进士科,进士出身在朝廷、官僚中被视为荣耀的事。最初的曲江宴是朝廷为落榜士子所设,意在表示安慰。如常建在《落第长安》一诗中写道“家园好住尚留秦,耻作明时失路人。恐逢故里莺花笑,且向长安度一春”。中宗时,赐宴对象由落第士子变为新进士,于是就有了新进士曲江游宴。当然,朝廷的赐宴是想借此笼络人才,让新进士感戴朝廷的恩德。当唐太宗看到天下士子争赴科举时,曾得意地说:“天下人才都进了我的牢笼,为我所用了。”曲江宴规模很大,极其隆重,宴会的前几天,曲江池边就开始热闹起来。宴会之日,新进士、主考官及长安的官僚、公卿、豪富、商人、百姓等倾城出动,汇集曲江。宴会中,主考官与新进士叙师生之谊。新进士的亲友及朝中大臣向这些新贵们道贺。还有许多权贵携带家眷,想从新进士中物色女婿。这一天,曲江园林充满了盛大的节日气氛,人潮如流,乐声荡漾。有时,皇帝也会驾临宴会或命御厨制出精美的食品赏赐新进士,以示恩宠。对于新进士来说,这是平生的首次荣耀,他们乘车马、携僮仆。在宴会上,他们忙于结识权贵,叙师生之情、同门之谊,还要在大雁塔题名留念。新进士的娱乐活动也很多,有结伴而游,切磋学问,即兴赋诗的;有携乐工舞妓,登彩舟听歌观舞的;也有留恋在仕女中调笑嬉戏、卖弄风流的;还有些嗜酒的新进士在草地脱掉衣帽,狂饮酣醉。从流传下来的一些诗歌中也能了解到曲江宴的盛况。如姚合的“江头数顷杏花开,车马争先尽此来”。王涯的“万树江边杏,新开一夜风。满园深浅色,照在绿波中”。刘仓有诗“及第新春选胜游,杏园初宴曲江头。紫毫粉壁题仙籍,柳色箫声拂御楼。霁景露光明远岸,晚空山翠坠芳州。归时不省花间醉,绮陌香车似水流”。许多昔日进士,多年之后还会想起曲江游乐的情景,恐怕此时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韩愈因谏迎佛骨被贬潮州,春日,看到古寺中两株杏花开放,想起曲江杏园游乐的盛况“邻居北郊古寺空,杏花两株能白红。曲江满园不可到,看此宁避雨与风”。诗人刘禹锡被贬十年后,回到长安,在独游曲江后,写成《曲江春望》“凤城烟雨歇,万象含佳气。醉后人狂倒,花时天似醉。三春车马客,一代繁花地。何事独化怀,少年曾得意”。不知是对已逝青春的追忆,还是对当下失意的自怜。

    四、颠张醉素

    书法艺术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是前人为我们留下的丰厚的文化遗产。古代擅长书法的人很多,其中许多人与酒结缘,写下了流芳后世的“醉墨”。永和九年年暮春,书圣王羲之与当时的名士四十余人在绍兴兰亭聚会,他们将清流激湍的溪水引入环曲的水渠中,水流渐缓,大家散坐在水渠边,派人将斟酒的羽觞一种形扁而浅的酒杯从上流泛下,当酒杯在水流缓慢处停留时,坐在近侧的人随手举杯一饮而尽,诗句脱口而出,不能即兴赋诗的则罚酒。王羲之作《兰亭集序》记述了这次野宴的情形。至今,在绍兴会稽山下还有“曲水流觞”的遗迹,这也是书法艺术与酒结缘的一段佳话。唐代是人文荟萃,群贤毕集的盛世,出了许多著名的书法家,其中张旭和怀素可以说是最有特色的。张旭,吴今苏州市人,官至金吾长史,善草书,他的草书和李白诗、斐剑舞被唐文宗李昂称为“三绝”。不过这位书法家的酒名也很大,唐代诗人高适专门写过一首描述张旭饮酒的诗:“世上谩相识,此翁殊不然。兴来书自圣,醉后语尤颠。白发老闲事,青云在目前。床头一壶酒,能得几回眠。”可见张旭常把酒壶放在床头,酒瘾确实不小。然而最难得的是他酒后醉书尤为神奇。杜甫在《饮中八仙歌》中咏道:“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豪落底如云烟。”据史书上说,张旭醉后,一边呼叫,一边狂奔,然后索来笔墨,挥洒自如,有时还以发代笔。用头发写字古今少有,而且他写得还很好,等酒醒看时,他自己也觉得惊异,试着重写,再没有醉时写得好了。怀素受业于张旭的弟子,也喜酒后下笔,擅长草书,喝得兴起时,遇寺院墙壁,衣物等,无处不可以落笔。后人将这两位草书大家称为“颠张醉素”。宋代诗人苏舜钦官运不佳,谪居苏州时,常以练草书消遣,酒酣落笔,比平时更见功力,风格独具,人们争相求索他的作品。宋代书法以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四大家最为著名。他们也都是好酒之人,许多作品可称得上是“醉墨”,米芾还被称为“米颠”。明代祝允明被称为“明代草书第一人”,据说他的名作《草书诗翰卷》,就是在友人聚饮,酒酣之际,即兴所书。古人认为书画同源,讲求书画兼通。有些画家作画得酒力之助,作品更见神奇。秦汉间的“千岁翁”安期生,曾在醉后将墨洒在石头上,成为桃花形状《酉阳杂俎》。唐代画圣吴道子,经常在作画前先痛饮一番。张志和好酒,常在酣醉后击鼓吹笛,泼墨挥毫。王洽在作画之前,先饮酒,喝到尽兴时,将墨汁泼在纸上,手脚并用,根据墨迹的形象画出山石、林泉、云霞,看不出一点墨污的痕迹。宋代包贵、包鼎父子都精于画虎。而包鼎画虎有怪癖,在作画之前,首先要将画室打扫干净,把门窗塞上,仅留一个小洞照亮室内,然后喝上一斗酒,脱去衣服,趴在地上,卧起行顾,感觉到自己真像老虎时,再喝一斗酒,取笔一挥而就。元代画家陈容专精于画墨龙,他常在酒醉之后,大声呼喝,脱下头巾浸上墨汁,信手涂抹,然后用笔稍加修饰就可以了。与陈容同代的画家钱选不喝醉酒不能作画。明代画家吴伟嗜酒,人们要想得到他的画,不带酒去不行。唐寅是江南的风流才子,当时有“欲得伯虎画一幅,径需兰陵酒千钟”的谚语。他在苏州桃花坞常与友人聚饮,酒酣之时,即兴作画。求画者投其所好,常携酒求画。明末“八大山人”朱耷,作画时需酒,往往醉后挥毫。人们为了求得他的作品,摆酒宴请他,将纸墨置于席边。等到酒兴大发时,他一边狂呼大叫,一边挥毫,洋洋洒洒几十幅画,一会儿就画成了。但在他酒醒的时候,就是百万黄金摆在他面前,也别想得到只字片纸。清代郑板桥有诗书画三绝,是“扬州八怪”之首。他的书体被称为“板桥体”,又名“乱石铺街体”。自谓“下笔别自成一家,书画不愿常人夸。颓唐偃仰各有态,常人尽笑板桥怪”。和许多前辈画家一样,郑板桥喜醉后作画,他曾在《自遣》诗中写道:“看月不妨人去尽,对花只恨酒来迟。笑他缣素求书辈,又要先生烂醉时。”传说扬州一个富商求他作画,郑板桥坚拒不作。这个商人听说郑板桥喜欢美酒与狗肉,就乘郑板桥出游时,在他必经之地设酒与狗肉等候。郑板桥吃饱喝足之后,乘醉把商人备下的纸顷刻涂就。黄慎也是“扬州八怪”之一,学唐代怀素草书,画人物常用倏忽往复、满纸飞动的狂草笔法,以表现疏狂豪放的情怀。他经常喝醉,醉后兴致大发,“濡发舐纸”,顷刻之间就画好了。饮酒、诗赋、书画被古代文人视为风雅的事情,一些行为乖张、才华横溢的人可能在酒后尽脱束缚,发挥潜力,更显才情,给我们留下了许多“酒香”扑鼻的作品,这是我国文学艺术史上的一大特色,而酒与书画艺术的结合又是我国酒文化中一道奇妙的风景。

    五、水村山郭酒旗风

    上古的时候,酒还只是少数帝王贵族能够享用的奢侈品,但随着生产的发展,粮食生产的增加,民间也开始广泛酿酒,专门酿酒出卖的酒店也就出现了。春秋战国的史书记载当时的都市中已有酒店了,如《论语?乡党》中记述孔子不喝从市面上买来的酒。另外,《韩非子》中还记述了一个卖酒的宋国人,酿的酒很好,而且把酒旗挂得也很高。说明当时已经出现了酒店和酒旗。酒旗最初不是在酒店中出现的。古代帝王与臣子宴饮时,往往悬挂酒旗以表示对酒神的敬祭。后来,酒店里也挂起了酒旗,当然它的意义已不仅仅是祭酒神了,更主要的是招徕顾客。酒旗又称“酒帘”、“酒望”、“望子”。诗人李中《江边吟》中云:“闪闪酒帘招醉客,深深绿树隐啼莺。”酒旗的颜色有青有白,小的一尺布即可,大的如元曲《后庭花》中所述:“酒店门前七尺布,过来过往寻主顾。”《史记》中记载汉高祖刘邦为亭长时常向王媪、武负妇赊酒喝。可见,当时酒店已很普遍,而且卖酒的多数是妇女。“文君当垆”是汉代才子佳人的故事。司马相如落魄时,临邛富豪卓王孙邀他赴宴,相如得知卓王孙的女儿卓文君新寡,而且喜爱音乐,酒酣之际,相如弹《凤求凰》向卓文君表达爱意,卓文君窥见相如风采,夜间与相如私奔了。卓王孙大怒,不分财产给卓文君,为生计所迫,卓文君与司马相如回到临邛,开了一家小酒店,文君当垆卖酒,相如做下手,洗涤酒器。后来,卓王孙在亲友劝说下,分了一些财产给他们,文君与相如回到相如家乡成都,过上了富裕的生活。隋唐时,酒类商品流通扩大,“酒肆”成为专门卖酒的商店。唐代卖酒业除私营外,还有官营。朝廷设立了分工细致的酿酒管理机关,称“良酿署”。从唐朝一些诗人的记述中可以了解到当时酒肆的盛况。杜牧在《江南春绝句》中写道:“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描述了依山临水的城廓乡村,到处可见酒旗迎风飘扬的情景。刘禹锡《堤上行》有“酒旗相望大堤头,堤下连墙堤上楼”的诗句,说明在堤头渡口也有为旅人提供服务的酒家。陆龟蒙作《怀宛陵旧游》“陵阳佳地昔年游,谢緿青山李白楼。惟有日斜溪上思,酒旗风影落春流”。昔日给诗人留下深刻印象的还是酒楼。宋代酒肆非常发达,反映了城市经济的发展和市民文化生活的提高。北宋的汴京和一些大城市酒楼林立。当时洛阳有“礼乐楼”、“集贤楼”、“宣德楼”、“莲花楼”。相州今河南安阳有“翠楼”、“秦楼”、“康乐楼”、“月白风清楼”等。汴京今河南开封的酒肆更多,规模也更大,大的酒楼进去后有百余步的长廊,南北天井两廊都有小阁子。这样的酒店花费很高,寻常百姓是少有问津的。南宋时临安今杭州市的酒肆很多,著名的有“熙春楼”、“花月楼”、“嘉庆楼”、“聚景楼”等。酒肆分很多种类,有兼卖饭菜下酒的“茶饭店”;卖鹅鸭包子的“包子酒店”;外面装潢如同官宦人家住宅的“宅子酒店”;分布于城郊的“花园酒店”;不卖饭食的“直酒店”;零卖酒的“散酒店”。还有以奏乐招揽顾客的酒店。两宋之时,政府实行酒类专卖政策,建立了许多官办的酒楼。为了销售更多的酒,当地官府往往命令妓女裹上花头巾,充当酒保,以招徕顾客。每当新酒初熟时,这些妓女浓妆艳抹、招摇过市,成群的风流子弟追逐于后,“持杯争劝”。另外,从小说演义中也可以了解一些古代酒店的情况,如《水浒传》中多处提到酒店,张青夫妇在十字坡开了一家黑店,专门在酒中下蒙汗药麻翻过往商旅,掠取钱财。武松在景阳冈下的酒店痛饮十八碗,打破了“三碗不过冈”的惯例,武松为了帮助施恩夺取快活林酒店,还曾“醉打蒋门神”。梁山泊好汉还专门在梁山下的渡口旁设有酒店,作为梁山好汉迎来送往之用。明代朱元璋本来是主张禁酒的,但酒已深入宫廷民间,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禁酒谈何容易。朱元璋为了宣扬他建立的太平盛世,自己身为九五至尊也能与民同乐,就在南京建酒楼十座,洪武二十七年年,又建五座。城中酒楼有“来宾楼”、“鹤鸣楼”、“重泽楼”、“乐民楼”、“醉仙楼”、“淡粉楼”、“梅妍楼”、“讴歌楼”等。全国各地赶往京城出差的官僚、贡使,赶考的文人士子,经常光顾这些酒楼,赏歌观舞,饮酒作乐。在私人酒店里,一些游子、旅人,或借酒浇愁,或以酒解乏。

    六、杯酒释兵权

    酒与政治自古就有很深的渊源,许多末代皇帝因沉湎酒色而身死国灭。夏朝末代君主夏桀嗜酒,曾做酒池,一声令下,三千人伏在池边牛饮。大臣伊尹劝谏,夏桀说自己的统治就像太阳那样长久,伊尹知道夏就要灭亡了,于是逃奔汤,辅佐汤灭了夏,建立了商朝。商的最后一个君主是纣王,纣王曾做酒池肉林,并筑露台,在上面饮酒行乐,他也成为亡国之君。楚汉战争时期的鸿门宴是以酒作为政治斗争工具的典型事例。秦末起义队伍相约,先攻下咸阳者称王。后来刘邦先占领了咸阳,并与百姓约法三章,深得民心。项羽后至,刘邦封关不许项羽军队进入咸阳,项羽大军进驻鸿门,准备进攻咸阳。由于张良与项羽叔父项伯有交情,经项伯从中调解,刘邦至鸿门与项羽会晤。项羽设宴招待,席间,项羽谋士范增命项庄舞剑以助酒兴,意欲刺杀刘邦,项伯舞剑保护刘邦。在这种危急的情况下,张良通知樊哙入帐解围,刘邦找了个借口逃走了。后来,人们把这类别有用心的宴会称为“鸿门宴”。西汉高祖刘邦去世后,吕太后掌权。吕氏子孙占据要职,刘姓宗室大权旁落。一次,朱虚侯刘章进宫与吕氏外戚一起宴饮,吕太后令刘章为酒吏,执掌酒令。刘章说:“我是个军人,请允许我用军法行酒令”,太后说“可以”。宴会进行到一半时,外戚中有一人醉酒想溜走,刘章追出,拔剑斩了他。然后回报太后说有一个逃酒,我按军法把他杀了,太后及左右大惊,但已允许他用军法行酒令,也没法怪罪他。打这以后,外戚都怕刘章,而那些希望恢复刘氏权威的大臣都依附于刘章。历史上有些人则通过沉醉酒乡逃避政治迫害。魏晋之际的阮籍就是个典型。阮籍年—年,陈留尉氏今河南人,“竹林七贤”之一。当时,时局动荡,曹氏与司马氏政治斗争异常激烈,许多名士被卷入了派系斗争,而难有保全,如“竹林七贤”之一的嵇康就是被司马氏诬害致死的。由于阮籍名声很大,司马昭想拉扰他,但他对酒表示出更大的兴趣,每天沉浸在醉乡里,不发表任何政治见解。当时步兵营的人善酿美酒,阮籍就求得了步兵校尉这个职衔,可以时时与美酒为伴。阮籍邻家有少妇当垆卖酒,他经常醉倒在这个卖酒女子的身旁。司马昭想与阮籍联姻,阮籍便大醉六十天,使司马昭无法开口,只好作罢。阮籍是长期纵酒避祸,有些人则靠随机应变,以醉酒避祸。东晋时的王允之是大将军王敦的侄儿,为人机警。王敦当时想反叛,篡夺晋朝的江山社稷,常与他的心腹钱凤密谋。一次夜饮,王允之知道王敦可能要与心腹钱凤商讨谋反的事,于是托醉先睡,果然听到他们密谋反叛。他想王敦肯定会怀疑自己听到他们的密谈,那样的话,自己就性命难保了。情急之下,只得装醉。王敦与钱凤密谋后才想起王允之在隔壁,当即去察看,发现王允之烂醉于地,呕吐得不省人事,料想他不会听到什么。这样,王允之就躲过了杀身之祸。历史上,酒在政治斗争中运用最成功的范例是北宋初年的“杯酒释兵权”。唐末,我国进入军阀混战时期,历史上称为五代十国时期。赵匡胤是后周一个手握重兵的大将,他在开封附近的陈桥驿发动兵变,手下将士将黄袍披在他身上,他一举做了皇帝。根据自身经历,赵匡胤知道大将手握重兵是对皇权的极大威胁,宰相赵普也劝他将兵权收回,于是赵匡胤宴请了握有重兵的石守信、王审琦等人。席间,赵匡胤说:“我靠大家的力量才打下了江山,做了皇帝,但做了皇帝之后又寝食难安。”众人问他原因。赵匡胤说:“这是很容易知道的,谁都想坐皇帝这个位子啊!”石守信等人很惶恐,忙说:“皇上怎么说这样的话呢?我们都是决无二心的。”赵匡胤说:“虽然我知道你们忠心耿耿,但你们手下的将领都是想要荣华富贵的。如果有一天,他们将黄袍披在你们身上,你们不想做皇帝也不行了。”石守信等人涕泣道:“我们没有想到这么多,请皇上哀怜我们,给我指出一条出路。”赵匡胤说:“人生短暂如白驹过隙,你们何不交出兵权,多置田产美妾,歌酒欢度,君臣之间相安无事,互不猜忌,那不是很好吗?”第二天,这些手握兵权的将领都称病交出了兵权,赵匡胤厚加赏赐。这样,兵权都集中到了皇帝的手中,北宋的统治得到了巩固。这就是“杯酒释兵权”的故事。赵匡胤通过“杯酒释兵权”这一招,既除了一块心病,又没有背上滥杀功臣的恶名,比许多帝王都更高明。

    七、酒税

    随着酿酒业的发展,以及民间对酒需要量的增大,古代统治者们意识到政府垄断酒的销售有利可图。西汉武帝采纳了桑弘羊的建议对酒实行官卖制度,政府增加了收入。昭帝始元六年公元前年废除了酒的专卖,改为民间每卖一升酒,抽四文钱的税,这是酒税的开始。两晋六朝饮酒风气很盛,有些朝代在一定时期内实行过酒类专卖。据《陈书?世祖本纪》记载,陈文帝天嘉二年年,大臣虞荔、孔免以国家收入不足,奏请抽盐税和实行酒类专卖。唐朝即抽酒税,又实行地方性的官卖制度。安史之乱后,肃宗以粮食紧张为由禁止京师卖酒,对外地卖酒者提高税率。文宗时实行官府专卖。唐代还实行过酒曲专卖,政府垄断酒曲,依照民间买曲数目收税,另外官府还酿酒出卖取利。宋初酒税收入不多,真宗时酒税有所增加,仁宗时对西夏、辽的战争费用较大,提高酒税成了政府扩大收入的重要来源。后来,索性通过提高酒价来增加收入,南宋时酒价比其他物价涨幅都大。北宋政府对未经官府允许私造酒、曲的,要处以严刑。北宋政府对酒类专卖规定有:城镇地区由官府酿酒出售,乡村百姓买扑酒坊。所谓买扑,就是官府将某一地域造酒卖酒的专利给予某人,由某人按官府规定的数额、时间,缴纳买名钱和净利钱。买名钱可能是购买专利所需的钱,净利钱可能是卖酒所得的净利,要缴一部分给官府。这种买扑制度避免了官办商业的一些弊病。此外,在四京今河南省开封、洛阳、商丘、河北大名等处实行官府卖曲,民间用官曲造酒之法。另外,广东、福建等地山区有瘴雾,当地人有以酒为药的习俗,政府准许民间自酿,但要缴税。北宋官府造酒一般用三种人:士兵、罪徒和雇差百姓,其中以轮差士兵为主。有些地方专设E军清酒指挥。官府所造酒曲除自己卖以外,还批发给一些乡村酒店向百姓出售。南宋初年,金兵南下,军情紧急,军民各自为战,急需筹款。各地方政府纷纷造酒、曲出售。宋金和议后,南宋政府加以整顿,仿北宋实行万户酒法,即将酒税分摊,由百姓分担而允许民间私酿。总体来看,宋朝酒法弊端很多,一是官府造酒低劣,百姓不愿购买,从而百姓因私酿犯法者很多。二是官府想通过酒税增加收入,就会以获利多少为官员升降的标准,官吏们就会设法多售,以致有的官府招娼妓为酒保诱人酗酒。元朝设专官办理酒税,官府每酿一石输钞五两、私人每酿一石缴十两。元代酒税有民族歧视的特点。如汉人酒税“息十取一”,色目人元时主要指在元政权范围内生活的中亚、西亚乃至欧洲地区的人种是“三十取一”。明清两代大致是允许私酿的,政府直接向酿酒者征税。酒税并入商税,无专门管理酒税的机构。明代,酒按商税标准,三十取一。清代规定酒户向政府按月、按季缴纳税钞。对贩酒人专门设关卡查税,如发现酒坛上没有税官贴的“烧锅发票”,以漏税重罚。从酒类官卖和酒税在历代的沿革来看,起初政府往往实行酒类官卖,但一方面由于官办商业弊端很多,如酒质低劣,官吏舞弊等,另一方面民间私酿风气难禁,所以常常官卖与酒税双管齐下,或以酒税为主。再有,就是每朝之初酒税一般较轻,随后慢慢加重,以致百姓不堪重负。如宋朝时,酒税仅次于两税分夏秋两季征收的税、盐税,居政府税收的第三位,可见酒税之重。酒税成为历代政府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由于政府求利心切,酒税往往成为封建社会矛盾激化的重要因素之一。

    八、东篱把酒黄昏后

    汉末以后,酒成为诗词歌赋的永恒主题。唐末五代以词咏酒的篇章大量出现,五代李的词中有:“兰棹举,水纹开,竟携藤笼采莲来。回塘深处遥相见,邀同宴,渌酒一卮红上面。”“春酒香熟鲈鱼美,谁同醉,缆却扁舟篷底睡。”宋代词人咏酒更多,黄庭坚《西江月?戒酒》:“花病等闲瘦恶,春来没个遮拦。杯行到手莫留残,不道月明人散。”王炎吟道:“休将往事更寻思,且为浓香一醉。”南宋辛弃疾不嗜酒,但爱酒,常以酒为词,抒发爱国热情:“休叹黄菊凋零,孤标应也有,梅花争发。醉里重指西望眼,惟有孤鸿明灭。万事从教,浮云来去,枉了冲冠发。故人何在,长庚应伴月。”柳永也有名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宋代词人中,苏轼是集爱酒、品酒、酿酒、咏酒于一身的佼佼者。他在诗词书画方面均有造诣,尤其是他的词,传唱至今,历久不衰。苏轼词的一大特点就是酒意甚浓。乐观旷达的苏轼很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在《采桑子?润州多景楼与孙巨源相遇》中写道:“停杯且听琵琶语,细捻轻拢。醉脸春融,斜照江天一抹红”。琵琶女的醉脸与春意相融,身后是江天斜照,的确是一片亮丽风景。苏轼常在词中借酒表达对亲友的思念。熙宁七年年,苏轼赴密州,途经海州景疏楼,想起早些时同孙洙在此话别,格外思念友人:“别来三度,孤光又满,冷落共谁同醉?”《永遇乐》“恐异时,杯酒复相思,去山隔!”《满江红》。神宗元丰七年年,苏由黄州内迁汝州,秦观从高邮家中赴京口见苏轼,分别时,秦观送苏轼至山阳今江苏淮安。临别时,苏轼作《虞美人》:“竹溪花浦曾同醉,酒味多于泪。”回忆两人在一起宴饮的好日子,感慨当时两人的际遇。苏轼因“乌台诗案”一度过着颠沛流离的谪居生活,而秦观家境贫寒,且屡试不中。苏轼谪居黄州时试图通过酒寻求解脱“梦中了了醉中醒,只渊明,是前生”《江城子》,“夜饮东坡醉复醒,归来仿佛三更。……小舟从此逝,江海寄馀生”《临江仙?夜归临皋》。南宋叶梦得《避暑录话》中记载了这首词的来由。一天晚上,苏轼在江上与客人饮酒。他见月色满天,波平如镜,即兴作词云:“夜阑风静E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当晚与客人高唱数遍,尽欢而散。第二天一早,就有传闻说苏轼昨夜作了这首词,把衣帽挂在江边,坐着小船长啸而去。这事吓坏了地方官,忙派人查看,哪知苏轼正在寓所里呼呼大睡呢。苏轼被奉为豪放派词人的魁首,酒既能引发他委婉沉郁的情感,同样也能激发他的万丈豪情。“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江城子?密州出猎》。借酒感悟人生是苏轼的独到之处,如“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水调歌头》。“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念奴娇?赤壁怀古》。南宋女词人李清照也善于借酒抒情。她的早期作品如“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神”等等。皆体现了名门淑女优雅闲适的生活及多愁善感的情怀。南渡以后,国破家亡,词人饮酒别有一番凄苦的滋味。在《声声慢》中她吟道:“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词,最初称为“曲词”或“曲子词”,经常在酒宴上配乐歌唱,古人以词咏酒,以酒抒情成了很普遍的现象。苏轼、李清照等著名词人生活在词风大盛的两宋,他们要想准确、传神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恐怕还得借助一个“酒”字。

    九、酒神崇拜

    酒神是酒业守护神,保护神,是从事酒业者供奉的用来保佑自己和酒行业利益,并与行业特征有一定联系的神灵。这是随着酿酒业的发展,出现并在从业者头脑中逐步确立的。社会的动荡不安,生产力的不发达,从事酒业者遇到的困难和艰辛,使他们想借助一种超自然的力量来祈福禳灾,这也是他们信仰酒神的目的。酒神崇拜还与祖先崇拜有关,这种传统观念反映在酒行业,就是崇拜、追念对酒业发展有功绩的古人。崇拜酒神,还有加强同行内部团结、约束大家共同遵守行规的作用。酒业供奉的神有仪狄、杜康、刘白堕、焦革、葛仙、李白、酒仙童子、二郎神、司马相如等。其中,杜康、仪狄、刘白堕、焦革四神常被作为酒业祖师祀奉。四神中以仪狄、杜康最重要,是主神,刘白堕、焦革则为配神。杜康被奉为祖师神较早,也普遍被从事酒业者供奉。早在唐代,酿酒业已经尊奉杜康为神。宋代时,苏州酿酒业行会于元丰二年年建立有酒仙庙,祀杜康。明代时,对杜康的尊奉更为普遍,各地从事酒业者大多供奉杜康。山东酒坊常在重阳节祭祀缸神,神为杜康。著名酒乡贵州茅台镇的酿酒业也奉杜康为祖师神。茅台酒坊酿出初酒时,老板要在酒房贴“杜康先师之神位”的地方点烛焚香,还要摆上一只公鸡,陈放一块猪肉,祈祷酿酒顺利。每年正月,镇上各家还要举办杜康会。杜康是传说中的酿酒始祖。关于杜康是什么时候的人,有许多不同说法。有的说杜康即少康,是夏朝第五代君主;有的书上说杜康是汉代酒泉郡的太守,而在民间传说中,杜康是黄帝的管粮官,曾把树洞掏空存粮食,结果粮食发酵渗出水来。杜康一尝,觉得辣涩而又浓香适口,便报告了黄帝,黄帝让仓颉给这种水起名,仓颉则说,此水味敦纯,饮而得神,应称为酒。刘白堕是历史上一位酿酒大师,常常与杜康并称为“刘杜缸神”。北魏杨C674之《洛阳伽蓝记》中记载有刘白堕酿酒的事迹。北魏孝文帝—年时,河东人刘白堕极善酿酒。他酿的酒味道香美,一旦喝醉,经月不醒。永熙年间南青州刺史毛鸿宾带着这种酒去上任,路上遭逢盗贼,这些盗贼也喝了他的酒,结果一饮皆醉,都被擒获。因此这种酒又叫“擒奸酒”。游侠中还流传着这样的话:“不畏张弓拔刀,唯畏白堕春醪。”这个故事虽有夸张,但却生动地反映出刘白堕那高超的酿酒技艺。有的酒店还供奉李白为祖师,显然与酿酒行业祀奉的祖师不同。因为李白是个“金樽清酒斗十千”的嗜酒名人,可能对于招徕顾客有一定的号召力或广告效应吧!一些酒作坊、酒店也祀奉醉仙刘伶。宋代的酿酒业还曾供奉二郎神和祠山神。酒神崇拜对于社会生活习俗有广泛而入微的影响,典型表现是对酒神的祀奉活动往往扩展为社会性、群众性的活动。酒神的祭祀庆典成为民间岁时风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群众性的娱乐活动和经济活动。可见,历史人物是酒神的重要来源。虽然关于酒神的传说往往是附会历史,但它对于研究酒行业的沿革,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酒神崇拜,反映出从业者心中神的面貌,由此可见从业者的信仰心理、迷信意识等。酒神崇拜作为一种民俗现象,还有助于人们了解酒业的行业习俗,从这个角度讲,这也是中国酒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十、《北山酒经》

    古籍中有大量饮酒、制曲、酿酒的记载,许多散见于经、史、子、集及说部、类书中,这里只是介绍关于制曲、酿酒集大成的著作,从中可以了解我国酿酒法的大致情况及其进步的轨迹。我国周代就已掌握发酵的规律和酿酒的工艺流程。《周礼?天官》记载当时已能将发酵过程分成五个阶段即泛齐、醴齐、盎齐、醍齐、沉齐。如果哪个阶段出了问题,可以适当地采取针对性措施,保障整个发酵过程顺利进行。《礼记?月令》中记载了酿酒的六法:一是准备好质量好的高粱和稻子;二是制曲要选好时日和节气;三是浸泡和蒸煮原料都要清洁;四是要选质量好的水酿酒;五是用来酿酒的器具要精良;六是掌握好火候,要使发酵的温度适宜。后人在酒的记述中有一些奇异的事,如干宝《搜神记》中记载中山狄希能造千日酒,有人喝了千日酒结果醉了三年,而闻到酒气的人醉了三月。晋人葛洪著《抱朴子》中列举了前代人因饮酒不节制而导致错乱的事例,提出戒酒的道理,其中有关于黄帝酿酒用谷物、用曲及用水的量。这当然是附会的,没多少依据,但可能反映出晋代的酿酒情况。葛洪虽然劝别人戒酒,自己却常与酒打交道,据说,他与人饮酒,袖中藏着一只酒壶,只能盛一二升,满座宾客饮这一壶酒也饮不完。而且他酒量神奇,饮酒百斗不醉,晚上披发坐在盆里,酒汩汩流出,酒香丝毫没有减少。这当然不足信,不过他可能在饮酒方面有点怪异。贾思勰曾任北魏高阳郡今山东临淄西北太守。他在农书《齐民要术》中专辟一章“造神曲并酒”,详细记叙了九种酒曲的制作法和三十九种酒的酿造法。酒曲:从原料来看,有八种以小麦为原料,一种以粟米为原料;另外,这九种酒曲中有四种加药材,五种不加药材;从原料生熟来看,两种用的是炒过的原料,七种是生的熟的配合使用;从成形的方法看,有用手团成形的和放在框内用脚踏成形的。九种曲分三类:神曲、笨曲和白醪曲。神曲类似今天的小曲,用曲量少,为原料的百分之二点五到百分之五点五。笨曲类似今天大曲,用曲量大,为原料七分之一左右。白醪曲用曲量介于两者之间。除制曲外,还介绍了各季节、月份的酿酒法,如夏天造酒发酵快,成熟易,但不易久藏,必须有特别的酿造;冬天天冷,酒曲中的发酵菌药性慢,需加热,冬酒可保存时间较长。还记载了酒曲、谷物的比例,酒熟后下水的比例。此外,他对酿酒的工序,如选米、淘米、蒸饭、摊凉、下曲、候熟、下水、容器、压液、封瓮等也进行了详细说明。南北朝至隋唐的曲籍中,酿酒法所谈很少。北宋时又出了一本酿酒法的总结性著作,即朱肱著的《北山酒经》。朱肱,字翼中,自号无求子、大隐翁。吴兴今浙江湖州人。曾入仕途,官至奉议郎。后归寓杭州大隐坊,著书酿酒。《北山酒经》分上、中、下三卷。上卷为总论,记述酒的历史渊源,中卷记制曲法,把曲分为三类,共十三种曲,再述各种曲的配料名目、分量,加工及配制方法;下卷记造酒法,如造酒分酢浆、淘米、煎浆等十六道工序,每道工序注明方法及要点,还记载了造白羊酒、地黄酒、菊花酒、葡萄酒等多种名酒的方法。《北山酒经》中记述制曲及造酒法比前代更进了一步。如就制曲而言,制曲原料种类多了,而且大部分原料不需蒸煮,磨碎即可。还可以用旧曲菌种稼接到曲胚上,说明当时已可以人工选种、育种了。在酿酒工序上,《北山酒经》和《齐民要术》相比,不仅更加细致,而且有所改进。如“上槽”即压榨出酒液,“收酒”将榨出酒液澄清后放入瓶中,“煮酒”,将酒液煮沸,起到增加酒度及杀菌的作用。在此书基础上,后来,北宋人李保又编撰了《续北山酒经》。该书分酒法、曲法两类。酒法仅《酝酒法》一篇和思春堂酒等三种酒名。其余为造曲法,录有曲法四十三种,但仅列有名目而无具体内容。前面所提到的酿酒法配制酒度数都在二十度以下。高度的烧酒或酒的制法在《本草纲目》中提到过。明代李时珍的药物学著作《本草纲目》中有专门一章叫做《酒》,总结了世纪以前我国酒的发展情况,对历代酒事都做了详尽介绍。其中《论曲酒》一节,内容分为曲、神曲、红曲、酒、烧酒、葡萄酒等六篇。他认为烧酒在元代时才有,用度数较高的酒与糟一起放入甑中,加热蒸发,由于酒的沸点比水低,气化快,用器皿收集冷凝的被蒸发的酒液,得到的即是高度烧酒。不过,据当代考古发现,认为烧酒可能至迟在南宋的时候就已经有了。年在河北省青龙县出土了一套铜制的蒸馏酒器,根据鉴定,这个酒器铸造年代不迟于年金世宗大定元年,南宋高宗绍兴三十一年。另外有人以北宋诗人苏舜钦—年的诗句:“时有飘梅应得句,古无蒸酒可沾巾”,认为“蒸酒”即为烧酒。总体看来,从《齐民要术》到《北山酒经》,再至《本草纲目》的记载来看,我国的制曲酿酒技术一直都在不断进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