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6.16慢肾汤(赵棻)

 学中医书馆 2014-01-09

慢肾汤(赵棻)

[组成] 淫羊藿15克鹿含草15克川续断15克金狗脊9克潞党参15克稻香陈皮6克麦芽30克谷芽30克土茯苓15克金丝草15克益母草9克紫苏叶6克秋蝉衣 6克粉甘草4克 (功效] 温补脾肾,淡渗利湿。 [主治] 慢性肾炎,脾肾两虚证,表现为反复浮肿,面色白,纳食不香,形神倦怠,腰膝酸楚,小溲不利,脉弱,舌淡等。 [用法] 日一剂,水煎二次,早晚分服。 [方解] 方中以淫羊藿、鹿含草温补肾阳,配合川续断、金狗脊补肾强腰,四药具有强筋骨,祛风湿作用。余认为慢性肾炎始由急性肾炎转化丽来,而急性肾炎为风湿外侵或风水外犯所致,久则留连于经络脏腑,如肾脏本虚,则客于肾脏,形成本虚标实格局。故治疗慢性肾炎,选用温肾药的同时,如能注意选用兼有祛风湿功能的药物,则能提高疗效。党参、稻香陈皮(一种特制的陈皮)、麦谷芽温土暖脾,取后天以助先天,有化源不乏之意。此四味与前四味,相辅相成,不可分割,患者只有在脾运旺健,命火充盛的条件下,才能充分地吸收水谷精微以荣养身体,再则阳和之气一充,与疾病作长期抗争才有资本。金丝草、益母草、± 茯苓均具有利尿消肿而不伤正之功。苏叶、蝉衣、既能驱逐风邪,又能宣开肺气发汗消肿,以利水之上源,能增强消肿利尿之力。粉甘草调和诸药。 [加减] 如遇淋雨沐浴,寒湿束表,症见头重头痛,周身酸楚,胸脘痞满,倦怠无力,脉潇,苔白腻者,酌加制香附、苍术、川朴、藿香之类;如避风邪犯肺,咽痒咳嗽,痰白质稀,脉虚浮,苔薄白者,酌加蜜麻黄、苦杏仁、桔梗、前胡之类;如遇湿热交蒸,症见浮肿溲赤,口干不欲饮,低烧不撤,神倦纳呆,脉濡数,舌红苔厚浊者,酌加连翘、赤小豆、蚕砂、炒苡仁之类;如遇热毒内聚,症见高烧咽痛,溲赤便干,口渴喜饮,脉数,舌红苔黄厚者,酌减温补牌肾药物的份量,加银花、板蓝根、蒲公英、丹皮、火麻仁、六神丸之类。在治疗慢性肾炎的整个过程中,无论出现任何症状与兼症,均需注意慎用苦寒直折,竣攻妄下,宜暖宜温。如非用苦寒泻下药不可,亦须中病则止,再转温补脾肾为治。此外,还可以结合现代医学检验指标,酌情加减。如尿蛋白偏高者,酌加山萸、芡实、鸡内金、怀山药之类,脓细胞偏高者,酌加鱼腥草、连翘、蒲公英之类;红细胞偏高者,酌加仙鹤草、藕节、生蒲黄之类。 (典型病例] 陈××,男,36岁。1981年6月4日初诊。 患者于1969年患急性肾炎,经住院治疗,临床症状痊愈。近十余年来浮肿反复发作,尿蛋白(+~++++),屡经中谣医治疗,顽固性蛋白尿不能消除。近因劳累过度,复感风邪,症见咽痒咽痛,咳嗽痰稠,畏风怕冷,面目浮肿,腰膝酸楚,形神倦怠,纳呆便溏,小溲短赤,眼花头昏,脉濡,舌淡红苔薄腻。血压:150/ 110毫米汞柱。尿检:蛋白(+++),红细胞(+),脓细胞 (+),上皮细胞少许,颗粒管型(o~3)。诊为:风邪犯肺,湿热交蒸,脾肾两虚,水液不行。治宜:疏风宣肺,清热利湿,健脾补肾,佐以消肿。处方:蜜麻黄3克,苦杏仁6克,桔梗6克,连翘9克,制香附6克,苏叶6克,党参12克,麦芽30克,谷芽 30克,川断15克,鹿含草12克,益母草9克,土茯苓15克,赤小豆20克,焦山楂12克,鸡苏散24克。2剂。药后诸症均减,上方续服2剂。外感诸症消失,小溲转清长,浮肿亦消,纳食增进,大便成形,仍见轻度腰酸,倦怠,脉细弦,舌淡红苔薄。血压:130/ 90毫米汞柱。尿检:蛋白(++),红细胞(一),脓细胞(一),上皮细胞少许。外邪已去,宜从根本论治,用”慢肾汤“加味治疗。处方:紫苏叶6克,秋蝉农6克,淫羊藿12克,鹿含草15克, JII续断15克,金狗脊9克,甘构杞15克,潞党参15克,稻香陈皮6克,麦芽30克,谷芽30克,土茯苓15克,金丝草15克,益母草9克,粉甘草3克。以上方出入,前后服药120余剂,蛋白尿消失,随访至1986年,未见复发。 附 赵棻筒介.出哇干1911年.福建福州市人.福建中医学 350003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