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秋瑾是我外曾祖父杀的吗?

 桐城知书 2014-01-09

秋瑾是我外曾祖父杀的吗?

作者:徐福男儿  于 2014-1-8 00:58 发表于 最热闹的华人社交网络--贝壳村

作者分类:祖先的故事|通用分类:文史杂谈|已有60评论

几天前,在其他网站,响应枫树下兄提出晒晒家中藏书的倡议,翻出这套《危言》上下二册。此书出版于1890年,比郑观应的《盛世危言》还早四年,从中可见近代先进的知识分子对于国家民族命运的思考。作者汤寿潜,原名震,字蛰仙,浙江萧山人,清末进士,翰林院庶吉士,中国近代著名的君主立宪派政治活动家,实业家。清廷曾竭力笼络他,授以两淮盐运使等高官厚禄,他都力辞不就,一心以推动立宪为己任。辛亥革命爆发,杭州新军起义,他被拥为浙江省军政府第一任都督。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他受聘孙中山内阁的交通总长。但志不在为官,亦很快辞职离去。晚年在家乡推动水利事业,造福桑梓,乡人至今思之,立碑记德。他的事迹可参见http://baike.baidu.com/view/1231691.htm

这套《危言》为家中旧物,逃过文革大劫,总算幸存到今天。汤寿潜的名言

竞利固属小人,贪名亦非佳士,对于今天在名利场中翻滚跌撞的种种达官名士,宁非一帖醍醐灌顶的清醒剂?

以上两帧照片,是汤寿潜的书信稿本,一为致当时四川总督岑春暄的信,另一为汤寿潜任全浙铁路公司总理时,与副理刘锦藻一起具名的信函,至今都已经一百多年,对于从事历史研究的人来说,是很好的第一手史料了。

关于汤寿潜的一生行藏,近代史上有一则颇具争议的说法。据陶成章《浙案纪略》描述,绍兴知府贵福欲杀秋瑾,先去杭州拜访“巨绅汤某某”,汤怂恿他杀秋瑾,贵福再去请示浙江巡抚张曾敭,张抚再派幕僚张让山去核实汤某某的意见,汤说“是等人不杀何待”,于是张曾敭下了决心,指示贵福下手。这个转弯抹角的咨询过程,陶成章并未亲见,只是得之传闻。不过49年之后的历史界,向来置“政治正确”于历史事实之上,秋瑾既是烈士,一切站在她反面的自然均为罪人。但是陶成章《浙案纪略》又言,秋瑾临刑时所书“秋风秋雨愁杀人”一句“不知系何人造作,登之报上”,认为是伪造的,可是今天的历史界无不认定这句话是秋瑾遗言。同一本书,两个传闻,一真一假,何以采择的标准迥异呢?

我这里想提出一个口述历史的反证:据汤寿潜的女儿说,当年来汤府的是浙江巡抚张曾敭本人,而非绍兴知府贵福。张之拜访,当然也是想听听汤寿潜的意见。据汤小姐回忆,她父亲不想卷入这些是非之中,但巡抚大人造访,自不能不见,于是请进堂来,甫落坐,汤即端茶送客。清代的习惯,主人端茶,客人即当告辞,没有再逗留的道理。汤寿潜即以这样委婉的方式拒绝了卷进政治漩涡里去。我还在国内的时候,知道杭州大学历史系一位郑姓教授,是专门研究浙案的专家,他也觉得陶成章之说站不住脚。可惜去国多年,忘了他的名字,无从查起了。

以我的看法,杀秋瑾最积极的是绍兴知府满人贵福,因为秋瑾以驱除鞑虏为号召。至于浙江巡抚张曾敭,思想并不顽固,陶成章在杭州时,藩台满人宝芬欲缉拿革命党人,张曾敭说:“现今新旧交争时代,人言未可尽信”。既而曰:“如果系革命党,乃是叛逆之徒,应当拿问,但拿到后若无凭证,叫兄弟如何发放,岂不动人公愤乎?”这都是陶氏自己在书中的叙述。至于汤寿潜,一贯力主君主立宪,以宪政代替帝制,与革命党主张民主共和并无太大抵牾,更何况当时没有一官半职,本省巡抚尚且逡巡,他有必要“力主杀之”吗?端茶送客,婉拒卷入应是合理的做法。

那位汤小姐,就是我的祖母。这件往事,是祖母告诉我的母亲,母亲再讲给我们小孩子听的。今天,我想把它公之于众,也为后人留一份重新斟酌历史事实的口述史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