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8倒经

 学中医书馆 2014-01-12
倒经

月经期在子宫以外部位如鼻粘膜、胃、肠、肺、乳腺等部位发生出血,称为倒经,其中鼻衄最为常见。倒经大多是由子宫内膜异位症引起,病因可能和各脏层上皮分化异常相关。治疗方法,局部止血以电灼出血点及子宫内膜异位灶,或服用孕激素假孕疗法,但疗效不理想。

中医认为倒经往往由于过食辛辣,脾胃蕴热,血热妄行;或肝郁气滞,郁而化火,气逆火炎;或阴虚内热,灼伤血分;或瘀血内阻,血不循经所致。治疗以养阴清热,调气降逆,活血祛瘀。引血下行为主


1.[处方名称]倒经组方


[功能主治]功能滋阴降火,清肝降逆,引血下行。主治阴虚阳盛,火热上炎的倒经症。


[处方组成](1)丹参12克,炒丹皮6克、黑山栀9克、郁金9克、牛膝12克、茜草12克、连翘12克、枳壳9克,水煎服。(2)生地15克、元参12克、杞子12克、丹参12克、丹皮6克、玉竹12克、黑山栀12克、牛膝9克、茜草12克、郁金9克,水煎服。


[辨证加减]无


[疗程疗效]治疗21例,20例获效,1例无效。


[处方来源]江苏省苏州市中医医院郑连山。


[处方备注]本方由许建人整理发表。阴虚阳亢,肺胃蕴热,肝火上逆是倒经的主要病机,阴虚阳亢,水不制火,血气错乱,挟火循冲脉上行,月事失其循行之常,治疗以补阴抑阳,清肝凉血清肺之热,同时加入引血下行之品,如牛膝、茜草、郁金三药同用,能获相得益彰之效,若经前、经期肝火肺热者,可加茺蔚子、泽兰、香附、陈皮;阴虚火旺者忌用破气辛燥、炭类涩血之剂,以防伤阴滞血;经期中不宜用炭类及过多的清热凉血剂,防成痛经;经后则宜补阴抑阳。本方名由编者所拟。(


2.[处方名称]顺经方


[功能主治]功能清热降火,引血下行。主治脾胃蕴热、肝经郁热、迫血上溢之倒经。


[处方组成]当归9克、白芍12克、生地12克、黑荆芥9克、牛膝12克、姜半夏9克、藕节12克,水煎服。


[辨证加减]肝郁加柴胡、黑山栀;血热加地榆、丹皮、黄芩,并去半夏;血多加茜草;血瘀加丹参、桃仁、白芍;气逆加苏子;气虚加党参、黄芪,肝肾阴虚加杞子、女贞;阴虚火旺加北沙参、白薇。


[疗程疗效]治疗1例倒经患者,获满意疗效。


[处方来源]俞仲瑜。


[处方备注]倒经之证,常因脾胃蕴热,影响冲任,血热妄行;或肝经郁热、相火内盛、火炎气逆,迫血上溢;或肝肾阴虚,虚火内炎,的伤血分,血热妄行,或瘀血内阻,血不循经,气失宣畅,血遂泛溢。因此血热气逆为其根本原因,清热降火是治疗关键。本方名由编者所拟


3.[处方名称]降逆通经组方


[功能主治]功能养血柔肝,化瘀降逆,滋阴润燥,祛瘀止血。主治倒经。


[处方组成](1)当归9克、白芍9克、生地15克、川芎6克、桃仁6克、红花6克、代赭石20克(先煎)、牛膝9克、蚕砂15克,水煎服。

(2)桑白皮9克(吴萸汁炒)、南沙参12克、麦冬12克、生地15克、白芍9克、代赭石20克(先煎)、淮牛膝9克、丹皮9克,水煎服。



[辨证加减]无


[疗程疗效]治疗2例倒经2年余,多方治疗无效的倒经患者,经用上法治疗后获效,效果满意。


[处方来源]江西省九江市第一医院吴德兴等。


[处方备注]倒经以肝郁化火,挟冲气上逆为主,治疗首重降气安冲,养血柔肝,故方中用代赭石镇冲降逆,求冲气乎、胃气顺,气降而血不上溢,下循其道而归经;并用川芎、桃仁、牛膝活血祛瘀,引血下行,二者配合,相得益彰。

治疗倒经,尚须分别衄血与咳血,衄血属冲脉气盛,肝逆血溢,血不循经,用降冲柔肝,祛瘀通络,引血下行之品;咳血则属肺胃阴虚,虚火上炎,灼伤肺阴,血络受损,以滋阴降火,顺气调经为治。根据临床辨证,应用上述方剂,可得较好的疗效。本方名由编者所拟

倒经   

稍草煎 [药物]  芒硝、甘草各 40~90 克。 [用法]  上药加适量水,文火煎 1 小时,早晚分服。 [病例]杨×\u65292X  22 岁。月经初潮后,即出现倒经,4 年后症情加重, 经期烦躁,平时头晕心悸,失眠多梦,神疲乏力,面白肌瘦,舌边尖红、苔 薄黄,脉细数而尺无力。以芒硝、甘草各 60 克,服 3 剂后痊愈。 [来源]  赵安平.浙江中医杂志 1989;  (1)∶4 注:芒硝、甘草的剂量可因人而异,2 药等量。

治代偿性月经(倒经)秘方

6.1 归经汤

【来源】裘笑梅,《裘笑梅妇科临床经验选》

【组成】益母草15克,瓦楞子30克,川牛膝15克,炙卷柏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引血归经。

【方解】《内经》云:“诸逆冲上,皆属于火。”倒逆之因,多因气火上迫,血随火升而致。故方中以瓦楞子之味咸、质重,有平冲降逆之功,合益母草祛瘀生新,配牛膝助瓦楞子引血下行;更加卷柏清热凉血。方遵“热者清之,逆者降之”之旨,故用之而使经归常道,而无逆行之患。药简效宏,故奏效颇捷。

【主治】倒经。

【加减】临床运用,可随证(如肝血血瘀、阴虚火旺、肝火炽盛或心火亢盛、肾阴下亏等)加味。

【疗效】多年应用,每获良效。

 

6.2 凉血止衄汤

【来源】刘奉五,《刘奉五妇科经验》

【组成】龙胆草、黄芩、栀子、丹皮各9克,生地15克,藕节、白茅根各30克,大黄1.5克,牛膝12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功用】清热平肝、凉血降逆。

【方解】在行经前1~2天或正值经期或经后,出现规律性、周期性衄血、甚至吐血,称为倒经或逆经。多因肝阳亢盛,血热上逆所致。故方用龙胆草、黄芩、栀子清上焦热;配合丹皮、生地清热凉血;藕节、白茅根清血热而止吐衄。其独特之处在于加入少量大黄,取其入血分行血破血,不但泻血热,而且配牛膝又能引血下行,实有釜底抽薪之妙。全方清热平肝、凉血降逆,不但吐衄可止,而且经血自调。

【主治】肝热上逆,血随气上所引起的倒经(吐衄)。

【疗效】凡吐衄倒经,笔者常依本方加三七粉1.5克(分3次冲服)。治疗倒经57例,用药2~3剂,最多5剂均获血止经调而愈。

【附记】已为笔者治倒经首选之良方。

 

6.3 倒经汤

【来源】谢英彪,《千家妙方·下》

【组成】鲜生地30克,丹皮炭12克,焦山栀、荆芥炭、炒黄芩各9克,牛膝炭15克,珍珠母30克(先煎)、生甘草3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日服2次。每于周期性吐衄前服完5剂,不愈,于下个月周期吐衄再煎服5剂。必效。

【功用】清热、凉血、平肝、引血下行。

【方解】方用生地、丹皮炭凉血、活血、止血;入焦山栀、荆芥炭、炒黄芩、生甘草清热止血;再入牛膝炭、珍珠母活血平肝、引血下行。合而用之,共奏清热凉血平肝、引血下行之功,故用之临床,每收奇效。

【主治】代偿性月经(肝火上冲、迫血妄行)。

【疗效】治疗13例,服药5~10剂,最多20剂,痊愈11例,无效2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