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香薷散

 学中医书馆 2014-01-14
香薷散 方剂来源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又名香薷饮、三物香薷饮。 组成与用法 香薷500克 白扁豆250克 厚朴250克 上药研为粗末。每服9克,水煎服。目前多用饮片作汤剂水煎服,各药用量按常规剂量。 功效与主治 功能祛暑解表,化湿和中。主治外感于寒,内伤于湿。身热畏寒,头痛头重,无汗出,四肢倦怠,胸闷泛恶,呕吐,腹痛泄泻,舌苔白腻,脉浮濡。 现代临床 常用于治疗夏季感冒,夏季持续发热,胃肠炎,细菌性 痢疾;也可用于治疗低钾血症等病症。例如: (1)夏季感冒 以本方加金银花、连翘、大青叶、生石膏为基础方,治疗150例。患儿血象检查白细胞总数均属正常或偏低,淋巴细胞大多偏高。其中体温38-39。C者97例, 39.1--40。0 49例,40。C以上 4例。鼻塞流涕,加防风、荆芥;咳嗽,加杏仁、前胡、紫菀,腹泻,加煨葛根、防风、白术;食欲不振、苔白腻,加藿香、砂仁。结果;服药2剂后,体温降至37.3℃以下、1周内不再回升、其他症状消失者139例,无效或疗效不明显11例(《安徽中医学院学报》1989年第2期)。 (2)夏季持续发热 以本方加板蓝根、地骨皮、青蒿为基础方,治疗45例。患儿均持续不规则发热10天以上,体温38—39。a。乏力,加黄芪、人参;无汗,加葛根、柴胡;心烦,加淡竹叶、栀子;尿黄,加车前、冬葵;咽痛,加牛蒡、薄荷;口干,加玉竹、花粉;食积,加神曲、山楂。结果:服药1—3天体温正常者14例,服药4—6天体温正常者16例,服药7—9天体温正常者12例,服药工。天以上无效者3例(《福建中医药》1990年第2期)。本方加藿香、佩兰、苏叶、川连、大青叶、滑石、金银花、陈皮、茯苓治疗。患者寒战高热,体温40。C,每日下午发作2— 3小时,病已1月余。经检查已排除疟疾、伤寒等病证。结果:服药当天,寒战发热不作,连服2天,病愈出院(《广西中医药》1989年第6 期)。 , (3)胃肠炎 本方加藿香、佩兰、黄连、木香、荷叶、焦六曲等,治疗夏秋之间暑湿较盛,伤及肠胃,症见腹痛即泻,泻下急如水注,肛门灼热,粪色黄褐,心烦口渴,脉濡数,效果较好。 (4)细菌性痢疾 本方加黄连、黄芩、当归、芍药、甘草、木香、大黄治疗。患者暑热下利赤白,每日20余次,量少有粘冻,腹痛甚伴里急后重。结果:药后第2天,下利次数减至4—5次,腹痛缓,继进3剂,渐安,半月而愈(《实用中医学}贵州人民出版社)。 (5)低钾血症 本方加六一散、薄荷,治疗24例。结果:服药2— 4剂,痊愈19例,好转4例,无效1例(<中西医结合杂志》1985年第1 期)。 应用要点 主要用于治疗暑天外寒内湿之证。方用香薷解衷散寒,祛暑化湿;伍以厚朴、白扁豆行气宽中,利湿和中,为其配伍特点。临床应用以身热恶寒、头痛且重、无汗出、四肢倦怠、胸闷泛恶、呕吐或腹痛泄泻、脉浮濡、苍白腻,为其辨证要点。 临床如见表邪重,可加青蒿以增祛暑解表之功;若兼见鼻塞流涕,合葱豉汤以通阳解表。 四物香薷饮 (《医方集解》),又名清暑益元散,即本方加黄连组成,功能外清暑热,内除暑湿,主治外感暑热,皮肤蒸热,头痛而重,烦躁口渴或呕吐泄泻。五味香薷饮(《医方集解》),即本方加茯苓、甘草组成;功能散寒解表,利湿和中;主治伤于寒湿之暑气,症见呕逆、泄泻。六味香薷饮((医方集解}),即本方加木瓜、茯苓、甘草组成,功能祛寒解表,利湿舒筋;主治暑受寒湿,腹胀呕吐泄泻又兼两腿转筋。十味香薷饮 (《增补万病回春》),即本方加人参、黄芪、白术、陈皮、木瓜、茯苓、甘草组成;功能散寒解表,益气健脾燥湿;主治感受寒湿,中气虚弱,体倦神昏,头重吐利。黄连香薷炊(《类证活人书》),又名香薷散,即本方去扁豆,加黄连组成;功能祛暑解表.清热除烦,主治暑季吐泻。新加香薷饮 (《温病条辨》),即本方加金银花、连翘,扁豆易扁豆花组成,功能祛暑解表,清热化湿;主治暑季恶寒发热,无汗,心烦面赤,口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