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半夏泻心汤

 学中医书馆 2014-01-14
半夏泻心汤 方剂来源 汉.《伤寒论》。 组成与用法 半夏9克 黄芩6克 干姜6克 人参6克 甘草 6克 黄连3克 大枣4枚 .水煎服。 功效与主治 功能和胃降逆,开结散痞。主治胃气不和,心下痞满不痛,干呕或呕吐,肠鸣下利,舌苔薄黄而腻,脉弦数。 现代临床 常用于治疗贲门痉挛,浅表性胃炎,上消化道出血,十二指肠壅滞症,急性肠炎,慢性结肠炎,胃痛,又用于治疗呕吐,顽固性呃逆,妊娠恶阻,慢性胆囊炎,急性胰腺炎,胃肠型感冒,急性食道炎等病症。例如: (1)贲门痉挛 以本方加旋覆花、代赭石为基础方,治疗41例。胸痛,加桃仁、延胡索;呕吐,加竹茹、茯苓;精神抑郁,加柴胡、香附,阴虚,去干姜、人参,加南沙参、麦冬;便秘,加大黄。日服工剂,病情好转后隔日服工剂。结果:痊愈29例,显效8例,无效4例(《浙江中医杂志> 1987年第2期)。 (2)浅表性胃炎 以本方为基础方,加减治疗30例。呕酸,加海螵蛸、煅瓦楞、吴茱萸;嗳气,加旋覆花、代赭石,热偏重,重用黄芩、黄连,加地丁草;寒偏盛,重用干姜、半夏,合并十二指肠球部溃疡,以中焦虚寒突出者,加炙黄芪、桂枝、白芍。结果:服药1个月显效(症状、体征消失,随访半年未见复发)9例,有效(症状、体征有不同程度改善)18 例,无效3例(《福建中医药》1983年第1期)。 (3)上消化道出血 本方加花蕊石、藕节、白芨等,治疗39例。结果:38例大便隐血试验连续3次转阴,止血时间为3"--6天;1例因胃 穿孔转外科手术治疗(《湖北中医杂志》1987年第3期)。本方加党参,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出血48例。呕血者,以炮姜炭易于姜,加小蓟根;大便隐血试验阳性者,仍用干姜,加阿胶;脘腹疼痛者,加延胡索。结果。服药3剂止血者31例,5剂止血者15例,10剂止血者2例(<上海中医药杂志》1984年第2期)。 (4)十二指肠壅滞症 本方加服云南白药治疗,取得明显效果 ((吉林中医药》1986年第2期)。 (5)急性肠炎 本方加味,治疗100例。腹泻日行5次以上者,黄连剂量加倍;发热,加葛根;呕吐或腹中冷痛,加生姜;腹痛,加煨木香、炒枳壳。结果:服药3天后,治愈78例,好转工4例,无效8例(《浙江中医杂志》1985年第4期)。 (6)慢性结肠炎 本方加减,治疗15例。以1个月为1个疗程。结果。痊愈12例,好转3例;治疗时间最短工个疗程,最长4个疗程 (之江西中医药》198 5年第4期)。 (7)胃痛 治疗50例。其中消化性溃疡22例,慢性胃炎工7例。可疑胃癌3例,未作检查8例。结果:30例服药3剂后疼痛消失、胃酸减少,16例因病程长,反复发作,后期用异功散加调理脾胃药而收效;2例未坚持治疗,2例疑为胃癌,手术后死亡(<陕西中医}1986年第7期)。以本方加川栋、玄胡、丹参为基础方,治疗158例。泛酸,加乌贼骨、瓦楞子;嘈杂,加南沙参、麦门冬;柏油样便,加白芨、云南白药;呕吐频作,加生姜。结果;治愈87例,显效39例,好转22例,无效10例 (《湖北中医杂志,1989年第5期)。 (8)恶阻 本方加减,治疗25例。火盛者,重用黄芩、黄连;痰涎多者,重用干姜,半夏;脾不虚者,去党参;剧吐伤阴者,党参易沙参。结果:痊愈工9例,有效6例(《河南中医》1988年第3期)。 (9)妊娠恶阻 本方加竹茹,治疗工3例。结果、服药4实吐而愈老 6例,服6剂而愈者7例(<黑龙江中医药》1988年第1期). (10)胰头肿瘤 本方加味,治疗2例。结果:1例诸症消失,上腹部肿瘤消失,至今健在5另工例自觉症状消失,随访年余,一切良好(《国 医论坛》1990年第1期)。 (11)啮齿 本方加丹皮、竹茹等治疗。患者顽固性啮齿,持续1个月,终El不止。结果:服药5剂,痊愈(《山西中医》1987年第4期)。 (12)腋汗 本方加枣仁、前胡、扁豆等治疗。患者每日午时(11-- 13点)腋汗。结果:服药2剂,汗止;续进3剂,诸症告愈,随访工年未复发(<辽宁中医杂志》1989年第12期)。 应用要点 主要用于治疗胃失和降,寒热互结之证。方用半夏、干姜、黄芩、黄连苦辛并用,能通能降,足以开结散痞,佐以人参、大枣甘温益气,以补其虚;寒热互用,苦辛并进,补泻兼施,为其配伍特点。临床应用以心下痞满或呕吐下利、苔黄腻,为其辨证要点。 临床如见痞证而体质壮实者,可去人参、甘草、大枣,腹痛较甚者,加木香、乌药等。 生姜泻心汤(《伤寒论》),即本方去干姜,加生姜组成;功能和胃消痞,散结除水;主治水热互结,心下痞硬,干噫食臭,腹中雷鸣,下利等症. 甘草泻心汤 方剂来源 汉.《伤寒论》。 组成与用法 甘草9克 半夏9克 黄芩6克 干姜6克 人参 6克 黄连3克 大枣5枚 水煎服。 功效与主治 功能益气和胃,降逆消痞。主治胃气虚弱,气结成痞,下利日数十行,谷不化,腹中雷鸣,心下痞硬而满,干呕心烦不安,苔薄白,脉细弱。 现代临床 常用于治疗急性胃肠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白塞氏综合征,胃虚便秘等病症。例如: (1)急性胃肠炎 治疗60例。结果:服药1剂而愈者8例,2剂而愈者23例,3剂而愈者l5例,4剂而愈者8例,5剂而愈者6例(《山 东中医杂志》1986年第3期)。 (2)胃虚便秘 临床治疗大便坚而难解、数日一行、心下痞满不欲食者,疗效显著(《北京中医》1984年第1期)。 (3)白塞氏综合征(狐惑病) 本方合重剂板蓝根(100%板蓝根注射液肌内注射,或板蓝根冲剂口服),治疗工3例。结果:经过1—2周治疗后,患者体征、症状均消失。随访结果,3年内复发者5例(8人次), 3N5年复发者2例(3人次);5,---,12年无复发者7例(<山东中医杂志分1989年第6期)。本方加减,治疗60例。不欲食,加佩兰;咽喉溃疡,加升麻、犀角;口渴,去半夏,加天花粉;口鼻出气灼热,加石膏、知母;便秘,加酒制大黄;五心烦热,加胡黄连。同时用《金匮》苦参汤外洗,雄黄散烧熏肛门。结果取得一定疗效(《中医杂志)1963年第11 \期)。 (4) 胃及十二指肠溃疡 治疗20例。结果:临床治愈工8例,无效2例。其中对寒热夹杂型效果满意(《新医药学杂志》1974年第4 期)。 应用要点 主要用于治疗伤寒中风表证,而误用攻下,以致胃虚成痞,或脾胃虚弱,痞利俱甚之证。方用炙甘草、人参、大枣补益胃气;半夏,黄芩、干姜、黄连辛开苦降,降逆消痞,消补兼施,为其配伍特点。临床应用以气虚无力、脘腹痞闷,为其辨证要点。 临床如见不欲食者,加藿香、佩兰;咽喉溃烂者,加升麻、人中白等,口鼻出气灼热者,加生石膏、知母;湿盛者,加茯苓、米仁等;五心烦热者,加胡黄连;目赤者,加赤芍,龙胆草,白塞氏病之外阴溃疡者,加用《金匮》苦参汤外洗,雄黄散烧熏肛门。 黄连汤 方剂来源 汉。《伤寒论》。 组成与用法 黄连3克 半夏9克 甘草3克 干姜3克 桂枝 6克 人参9克 大枣5枚 水煎服。 功效与主治 功能平调寒热,和胃降逆。主治胸中有热,胃中有寒,胸中烦闷不舒,泛泛欲吐,腹中痛,或肠呜泄泻,舌苔白滑罩黄,脉弦。 现代临床 常用于治疗急性、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慢性腹泻;也有用于治疗粘连性肠梗阻。例如; (1)急性、慢性胃炎 本方治疗急性或慢性胃炎所致胃痛:呕吐,均获一定疗效(《江苏中医》1966年第6期)。 (2)慢性腹泻 本方加白术、白芍,治疗脾胃湿热未清、气机升降失调所致的泄泻,取得显著疗效(《上海中医药杂志》1983年第4期)。 应用要点 主要用于治疗胃肠不和,寒热失调之证。方用黄连、干姜辛开苦降,寒热并调;合以人参益气和中,扶正达邪;寒热并用,辛开苦降,扶正达邪,为其配伍特点。临床应用以腹中痛、欲呕吐、舌苔水滑且上罩薄黄色,为其辨证要点。 现代药理研究证实,黄连、桂枝、干姜、半夏合用能健胃止吐,桂枝,甘草协同又能解痉止痛;黄连可促使溃疡周围炎症消退,甘草可促使溃疡愈合;党参、大枣、甘草配合,既有滋补之效,又有强壮作用,配伍得宜,故有调整胃肠机能之效,亦有助于溃疡之愈合。 六和汤 方剂来源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与用法 砂仁30克 半夏30克 杏仁30克 人参30克炙甘草30克 袄苓60克 藿香叶60克 白扁豆60克 香薷120克厚朴120克 上药共为粗末。每服12克,加生姜3片、大枣1枚,水煎服。也可改用饮片作汤剂水煎服,各药用量按常规剂量酌减。 功效与主治 功能化湿消暑,健脾和胃。主治霍乱转筋,呕吐泄泻,寒热交作,痰喘咳嗽,胸膈痞满,头目昏痛,肢体浮肿,嗜卧倦怠,小 便赤涩。 现代临床 常用于治疗中暑,疰夏,消化不良,感冒等病症。例如: (1)中暑、疰夏 本方加紫苏、陈皮治疗。如发热甚者,加银花、黄连,头痛甚者,加荆芥、防风、羌活;腹泻甚者,加黄芩、煨葛根;胃呆甚者,加焦山楂、焦神曲、焦麦芽。 (2)消化不良 本方加焦山楂、焦神曲,治疗夏季感受暑邪所致之消化不良。如呕吐、恶心甚者,加竹茹、豆蔻;脘腹痞胀甚者,加白术、陈皮、枳壳。 应用要点 主要用于治疗中暑、疰夏等症。方用消暑解表之藿香、香薷,配以健脾和胃,化湿理气之砂仁、半夏、厚朴、扁豆、人参、茯苓等,为其配伍特点。临床应用以暑天D区吐泄泻、寒热交作、头目昏痛、嗜卧倦怠、小便赤涩,为其辨证要点。 历代方书中与本方同名者,尚有(卫生宝鉴分六和汤,由砂仁、木瓜,半夏、杏仁、人参、炙甘草、袄苓、藿香、白扁豆、香薷、厚朴组成;功能健脾和胃,清暑化湿,理气畅中;主治冒暑伏热烦闷、气机升降失调,而见呕吐泄泻、胸膈痞满、小便赤涩等症。 缩脾饮 方剂来源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与用法 砂仁120克 乌梅120克 草果(煨)120克 甘草 (炙)120克 葛根60克 白扁豆(炒)60克 上药研为粗末。每服12克,水煎服。也可用饮片作汤剂水煎服,各药用量按常规剂量酌减。 功效与主治 功能清暑除烦,化湿和中。主治暑日湿浊内阻,呕吐泄泻,腹痛腹胀,泛泛欲呕,烦躁胸闷,口渴,酒食伤脾,伏热等。 现代临床 可用于治疗急性肠炎,急性胃炎,急性胃肠炎,夏季低热,疰夏,慢性肠炎,消化不良等病症。 应用要点 主要用于治疗暑日湿阻,呕吐泄泻,伏热烦渴等症。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