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懶惰、性上癮擬列入精神病 减压 做无“压”一身轻的人

 青衣问道 2014-01-15

懶惰、性上癮擬列入精神病
    

[有專家建議將「間歇性暴躁失調症」列為精神病。]

   
    

美國精神病協會出版的《精神失調的診斷和統計手冊》( 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 DSM),逾50年來被喻為精神病學界的聖經,現正籌備出第五版,有專家建議正式確認數十種新精神病,包括性上癮和多種情緒病。


發脾氣變間歇性暴躁失調

專家建議確認的新精神病,包括一般稱為懶惰的「緩慢認知速度失調」;兩人之間難以相處的「關係失調」。孩子經常發脾氣的「情緒失調導致煩躁不安」;青年過份自我中心的「精神失常危機綜合症」;男性渴望有多個性伴的「性慾過度失調」;成人不時發脾氣的「間歇性暴躁失調」等。


這些新精神病已列入新版 DSM的建議草案中,一個國際專家小組將會進行討論。美國精神病協會望新版 DSM更科學化和更易明,新書預料於2013年出版,料會接納大部份建議。



英國威爾斯臨床心理學教授本托爾批評,這些建議的病症大部份毫無意義和沒科學根據,「但精神病種類越多,精神病專家就越多生意」。


英國《星期日泰晤士報》






来源减压――做无“压”一身轻的人




 世间人千万种,有人欣喜有人忧。究其原因只在“压力”二字。这两个字走进内心,心理就不健康;走进大脑,精神就不健康;走进生活,感官统统“不健康”。不管它从哪里来,等待它的只有拒绝、蔑视和摆脱,把它扼杀在摇篮里,让它永远无法干扰幸福的生活。
    
      1. 不为名利所累在求取功名利禄的过程中,还是应该少一点贪欲多一点忍让。只有这样,才不会被名利所累。
    
      “庸庸碌碌”这个形容词是很多人所反感的,甚至超过“无所事事”,因为无事可做和有事做却什么都没做相比,后者更让人郁闷。毕竟,谁也不想默默无闻地活一辈子。
    
      人生在世,匆匆几十年,即使不能创下丰功伟绩让后人景仰,但也至少应该有所作为提升自己的人生价值。自古以来,胸怀大志者多把求取功名利禄当做人生奋斗的目标,因为这些都是衡量人生价值的重要参照。名和利二者能有其一,对一般人来说已经达成所愿。
    
      从唯物辩证法角度看,有取必有舍,有进必有退,有得必有失,就是说任何收获都需要付出代价。问题在于,付出的值不值得。为了公众事业,为了民族和国家的利益,为了家庭和睦,为了自我人格的完善,付出多少都值得。
    
      但是,为了追求名利而产生的压力不一定是值得的。这和一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密切相连。在求取功名利禄的过程中,还是应该少一点贪欲,多一点忍让。只有这样,才不会被名利所累。
    
      尽管求名并非坏事,因为一个人有名誉感就有了进取的动力,同时也就有了羞耻感,会想方设法保全自己的名声,但是,任何事情都有一个尺度问题,如果求名心太切,有时就容易生邪念,走歪路。结果名誉没求来,反倒臭名昭着,遗臭万年。古今中外,为求虚名不择手段最终身败名裂的例子不胜枚举,的确发人深省。
    
      在诱惑面前止步,在名利面前忍让才是我们所提倡的。在不属于自己的美名面前,更要遏制贪念。这不仅是从减少压力的角度考虑,更是为了保持自己人格的清洁。
    
      名利双收的人也许被千万人羡慕,但是他们自己却往往压力重重。所谓清廉之士也未必是无忧之人,只不过比名利双收的人轻松一点罢了。有人追名逐利,什么也舍不得放下;有人脚踏实地,一副无欲无求的模样,但事实上很多人并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或者为什么要这样做。所以说,这两者的生存状态都是不正常的。
    
      人生无利则无以生存,无以养身,进而无法立业。所以不能简单地把求利之人都视为小人,这要看为谁谋利以及怎样谋利,获利后又怎样看待和利用所获之利。今天,获利多少常常成为一个人价值大小的衡量标准。在当今社会中,人人离不开钱,而有钱的人往往与有权有名的人联系在一起。所以考公务员的人与日俱增,认为这个职业待遇好,有前途。殊不知,人们看到的往往只是一个光鲜的表象而已,根本不清楚自己所能承受的压力是多少。
    
      没有钱,活着寸步难行。钱能给人带来欢乐,使人们生活得舒适安逸,免去饥寒交迫之苦;钱也能给人带来自信,不必张口求人,便可能诸事顺利。但是如果过分地追逐金钱利益,人们也会逐渐丧失最真实的自己。所以说,赚钱致富奔小康都是应当的,但切不可财迷心窍。用不正当的手段去赚钱,走歪门邪道去致富,那是不可取的,因为它终将把人拖入万丈深渊。
    
      有一位姓刘的可怜老人,早年丧夫,独自一人含辛茹苦地抚养了四个儿子,实属不易。然而,四个儿子相继成家后,却很少照顾老母亲。1991年刘氏被诊断为肺癌,四个逆子不仅不精心照料,而是围在病床边一再追问金元宝哪儿去了。原来,刘氏结婚时曾陪嫁过来一个500克重的金元宝,但她为了抚养孩子,早已将它卖掉。可是四个儿子却不相信。刘氏一死,四个儿子一致认定老太太把金元宝吞到了肚里,带到“那边”去用了。于是四人想出一个焚尸取宝的“妙计”来,夜里,他们偷偷地来到太平间把汽油浇在母亲的尸体上,点起了火。其结果可想而知,等待他们的将是法律的惩罚。
    
      严酷的事实告诉人们:钱能把人送往“天堂”,也能把人引入“地狱”。只顾发财,不择手段,那是“徒知爱利而不知爱身”的蠢货。与名利相比,人的品格、德行才是最珍贵的宝贝。从古到今,有钱的富翁有多少,人们无从知晓,但是谈起古今中外那些德高望重的圣人,则如数家珍。
    
      再来看看名誉。虚名不是虚荣,虚荣是一种内心的虚幻荣耀感,会使人脱离现实看世界;而虚名则是别人加给自己的一种名誉。一般来说,名与实是相符的,一个人的名声和他实际所做出的贡献往往是相辅相成的。但是,有些人在获得了名誉之后,就骄傲自满,洋洋得意,再也不想做什么贡献了,这时,名誉就和实际渐渐脱节了,由此变成了虚名。
    
      虚名使人沉沦,沉睡在他已经取得的成绩上,不思进取,最后将一事无成。中国古代有一个仲永的故事,说的就是被虚名所误的人生教训。仲永小时候是个神童,过目不忘,能吟诗作赋。一时间他被人们所称颂,成为名人。可是成名之后的仲永,沉醉在虚名之下,不再刻苦努力地学习了,渐渐地就和普通人没有什么两样了。长大后,他的那些天赋异禀都离他而去了,最终无所作为。这就是虚名可以毁掉人生的例子。
    
      还有一些人在取得名誉之后,完全不顾自己的实际情况,拼死拼活地要维护自己的名誉,结果早早地就被名誉累死了,这实际上是得不偿失的。
    
      一位作家朋友极看重自己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以至于得了肝病也不愿意告诉别人,更不去诊治。他将病情当秘密一样守着,唯恐自己给人留下一个弱者的印象,结果到了挺不住的那一天已经晚了,被人送进医院后不到两个月便与世长辞,年龄不过43岁。可以说,他是被自己的虚名累死的。
    
      名誉毕竟是身外之物,尽管它很重要,但是人的生命更宝贵。一个人如果为了追求身外之物,而影响、损害甚至葬送掉自己的性命,那就是舍本逐末的愚蠢行为。
    
      社会上有很多先进人物,他们常常在各种美誉下,活得很痛苦,失去了常人生活的乐趣。他们总想让自己的言行举止都符合所谓的身份,这就像给自己带上了名誉的枷锁,失去了生活的自由,也失去了生命的本真。
    
      不为虚名所累,就是一切以人为本,该怎么做就怎么做,该追求自己的人生目标,就不要被眼前的花环、桂冠挡住了前面的道路。你应该毫不犹豫地拨开一切身外之物,走自己的路,不能因小成就而妨碍自己的大成功,只有这样,你才能获得真正的荣誉。
    
      心中的贪念会给人带来无限的压力,因为欲望是无止境的,所以压力也无止境。我们强调在人生中忍利勿贪,并不是反对人们赚钱发财,只是希望君子爱财,取之有道,通过正当的手段劳动致富。不管是体力劳动还是脑力劳动,只要是用汗水换来的财富,多多益善。这样的钱财,花着自在,拿着心安,心理压力也会相对小一些。
    
      2. 坦然面对现实每天都会有新的困难出现,这就是生活的现实。压力不是我们这一代才发明的,每个时代的人,都有属于他们那个时代的忧虑和压力。
    
      今天的竞争已经和以往大不相同,人们需要面对的问题与压力层出不穷。如何对付眼前面临的压力和挫折对每个人来说是一个重要问题。这一点是没有身份区别的,无论是成功人士还是无业游民都一样。不管是谁,在一段时间内总会遇到一些烦恼,而如何处理这些问题才是关键。
    
      首先一点就是要承认困难和压力是生活中的现实。有些困难会伴随我们一生,有些将会被我们解决,还有一些会自然消失。每天都会有新的困难出现,这就是生活的现实。只有先接受了这种现实,才谈得上在这个基础上采取什么态度,什么举措。
    
      压力不是我们这一代才发明的,也不会在我们这里止步。过去,现在,未来,压力是无孔不入,无时不有的。既然如此,就更没必要用较真的态度来对待压力,白白地为自己做“二次施压”。每个时代的人,都得面对他们那个时代的天灾人祸,如疾病、饥荒、战争,等等。每个时代的人,也都有属于他们那个年代的忧虑和压力,所以面对现实是永恒的时代主题。
    
      美国压力研究领域的先驱塞利博士曾写道:“了解压力绝非为了逃避压力,逃避压力就跟逃避食物、运动或者爱一样不合理。”这说明,逃避是解决不了任何问题的。既然不能逃避那就给自己一个最现实的定位。定位准确了,才不会被压力击垮。
    
      如果想生活得幸福快乐,就必须接受这些问题,把它们当做现实生活的一部分,并且尽力解决这些问题。你不能奢望将所有的问题一次性解决,那是童话中才有的事。只要活在这个世界上,就不可能完全逃避得了压力。
    
      面对各方面的压力,最实际也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学习怎样机智地应对,调整心态,坦然面对,这就是减缓压力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
    
      3. 保持一颗平常心压力来临时必须要用一颗平静的心对待。因为只有内心平静,你才可能化压力为动力。
    
      有句话说得好:生活本身是无聊的,如果连轻松感也失去了,那我们还有什么。生活的烦恼,生存的压力,家庭的琐事……各种各样的压力时时刻刻影响着我们每个人。一般来讲,压力对于人的影响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适度的压力对人的有利影响;二是过度的压力对人的负面影响。适度的压力是一种动力,能促使人发掘潜能。过度的压力则是一种负担,严重时甚至会使人走向崩溃的边缘。
    
      人们常说: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但是压力也不是越多越好的,太多的压力不仅会夺走生活中的很多乐趣,也会遏制人自身潜能的开发。人们在适度压力的驱使下,能使自己的体力和耐力达到正常情况下不可企及的高度。这就是为什么一个处在癫狂状态的人会有很强的爆发力。癫狂状态其实就是一种潜能状态,潜能与压力之间的关系很微妙。压力的刺激能使潜能得到很好的发挥,但是刺激过大又会遏制潜能的发挥,这其中有一个度的把握问题。
    
      人的潜能包括肉体和精神两种,身体上的潜能是有极限的,而人的心理潜力即大脑能量却是不可估量的。一个人只要相信自己,并在面临压力时开发自己的巨大潜能,就会有超凡的智慧和强大的精神力量。但当压力来临时必须要用一颗平静的心来对待。因为只有内心平静,你才可能化压力为动力。
    
      举个常见的例子:高三的学生最期盼的是什么?是高考结束后的自由。而事实呢,在高考结束后的第一个月,或许大家都在使劲地娱乐、休闲,但是绝大部分人在过足玩瘾之后就会猛然发现,现在的生活真没意思啊,于是开始不自觉地怀念在学校里上课的时光。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惯有的压力突然间消失了,人的思想和精神都无法适应。没有压力的生活是自由的,但也是盲目的,毫无意义的。不知道明天该做什么的时候,会产生一种莫名的焦虑与恐惧。所以说,心理压力过低会让人逐渐丧失自我。因此要想办法让自己紧张一点,要有适度的压力来驱使我们向前迈进,寻找生活的目标。
    
      当然,我们也绝对不能否认和忽视过度的压力对人身心造成的负面影响。
    
      人体对压力的每一个反应对自身都是有用的。它们促进身体对面临的挑战作出响应,或坚守阵地,或发动反击,或迅速组织战略性撤退。这种所谓的“打或撤”是神经系统的自动反应阶段,也就是说,这种反应不是我们通过中枢神经系统有意识地支配的。它是无意识的,就像我们的身体对食物的消化,我们的心脏在追赶公共汽车时跳动速度加快一样,对此无须赘言。人体能够根据需要作出反应,用不着我们告诉它该怎样做。
    
      在这种反应的过程中,身体内部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每一次的变化都激发我们迎接挑战。可是,问题在于如果任由自己的身体产生的这种变化而不去管它,久而久之会对我们的身体造成不良影响,因为这些无意识的反应会使我们进入紧张戒备的状态。如果紧急情况消失还不能进行有效的调节,就会产生许多副作用。
    
      过度的压力也会对人的心理产生影响。适当的压力有益于我们的心理成长,激发我们奋进,有助于我们更敏捷地思考,更勤奋地工作。然而,压力一旦超过人所能承受的极限,就会使人心力衰竭,行为混乱。
    
      已故的汉斯舍尔叶曾专门研究过医务工作者和心理学家对压力效应的注意力,推广了我们对压力反应的综合适应症候群(CAS)模式。此模式承认了反应中的三种状态:
    
      (1)警觉反应;(2)反抗阶段;(3)精疲力竭阶段。
    
      这三种状态实际上就是一个生物模式。它描述了我们已谈到的对压力的生理反应。身体被警告(警觉反应),无意识活动被激发(反抗阶段),如果反应持续太长,就会造成危害(精疲力竭阶段)。处于反抗阶段时心理作用会加强,从反抗到衰竭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而一旦衰竭,心理功能就彻底停止作用。
    
      由于生理和心理作用密切相关,生理和心理的能量不可分割,我们在生理上越感到衰竭,对压力的心理反应便越衰竭,反之亦然。有些人只要一发现生理受损迹象,心理上就退却了;而另一些人则相反,他们靠顽强的意志力坚持到超出生理衰竭极限。
    
      过度的压力对人造成的不利影响也是因人而异的,即使遭受最大程度的压力时,也很少有人表露出全部症状。但不论产生何种症状,都将是一个危险信号。
    
      我们已经知道,人需要某种程度的压力来刺激,才能将潜能激发出来,只是这个指数因人而异,每个人在面临不同状况时所衍生出的压力是不同的。人在生活中各个不同层面所展现的压力也是不同的。比方说,某个人在从事休闲活动时喜欢找些刺激,像蹦极,攀岩,然而他在工作上却没有这么大的胆识,随便出一点小状况就可能有精神崩溃之险。
    
      因此,若能将心理压力维持在一个有利的范围之内,让你觉得目前自己所承受的压力是利大于弊的,那么你就找到了平衡点。记住,什么事都不要走极端。太过优哉会让你大错不犯,小过不断;太紧张又可能把你给吓疯了,所表现出来的都是荒唐的一面,因此你该恪守中庸之道。只是这当中仍有太多的学问值得你去探讨。
    
      4. 综合减压锦囊妙计压力八方来袭,智慧多方应对,以多对多,才可能一一化解。
    
      一个人要想获得成功,通常需要天时、地利、人和等诸多条件的配合。一个承受太多压力的人,要想减缓压力过上舒适的生活,同样需要锦囊妙计的多方面配合。以多对多,灵活变幻,才可能一一化解。
    
      如果你是一个有才华有能力的优秀人才,但却被压力所困扰,那么你可能属于以下几种情况之一:
    
      (1)现在成功了,但是以往失败的阴影总像影子一样驻扎在心里,只要一遇到什么不顺利的事情,就会产生坏的联想,而这种想象像虫子一样吞噬着心灵。
    
      解析:几乎每一位成功者的奋斗之路都不是一帆风顺的。成功者不惧怕失败,他们总是重视失败,从失败中总结经验,发现并从中得到其他途径无法获取的宝贵教训和启示。这帮助他们认清自己和所面临的形势,帮助他们及时进行适当的调整,从而一步步走向成功。与失败的压力相比,成功的压力一点也不会减少。成功是对先前努力的一种肯定,这种肯定只有用心维持才能得以延续。俗话说得好:“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维持成功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2)盲目目标下的异常压力。当你没有根据自己的特长选定正确的目标,或者没有为这些目标付出应有的汗水和努力的时候,自然会感到异常的压力。
    
      解析:世上不存在在任何领域都能出类拔萃的全才,每个人的能力和精力都是有限的。所谓的优秀者只能是某一方面的优秀者;所谓的天才,也只能是某个领域内的天才。人应该客观地评价自己的能力,认清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扬长避短。选择自己相对比较擅长的、最有希望获得成功的领域作为奋斗目标,只有这样才可能具有竞争力。假如你被公认为一位出众的优秀者,却没有成功,那么你有必要静下心来反省一下自己所制定的奋斗目标,对你的特长而言是否是合适的,如果不妥,你就应该立即加以改变。
    
      反省后,如果你的特长与自己的目标是相符的,你还要看看自己是否为之付出了必要的汗水和努力。以“我是天才,我怕谁”自居,对辛勤劳动的人都付之一笑,往往是失败的优秀者的通病。因为优秀者往往会因为自己的优势而下意识地认为,自己无须花费与他人同样多的气力,就能获得比他人更多的成果。用这种态度对待你一生为之奋斗的事业是不对的,也不可能获得成功,除非你是这个领域的奇才。但是既然你现在仍未成功,那么你肯定不是奇才,因此你要想获得成功,就必须付出比以前更多的努力。
    
      (3)孤芳自赏造成的众叛亲离的压力。当你无法和别人很好地相处的时候,自然关系僵化,心里也不会舒服。
    
      解析:一个人的能力和才智是有限的,在生产、生活高度社会化,劳动分工更加精细化的今天,成功已经不能仅凭一个人、一双手就能造就了,个人成功离不开他人的合作和协助。如果你无法接受这一点,就只能被团体抛弃和孤立。一旦你没有了自知之明,因抬高自己而伤害了别人,损害了别人的利益和尊严,不要说得到别人的协助,不伺机报复你就不错了。如果你是一个失败者,就更应该收起你那副自命清高、令人讨厌的嘴脸,因为当自己正在被社会所轻视的时候,实在没有资格、没有理由去嘲笑和轻视别人。每个人都要时刻提醒自己: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战胜压力和取得成功一样都必须主动积极。你不能坐着等待机会降临到你头上,而应该想方设法地减少压力的副作用。你必须用心创造、努力寻求种种减压的机会,并挖掘出这些机会的可能价值。只有这样,你才可能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美好生活。
    
      假如你确信自己可以做到,但在现实中却一次次地失败,请不要为眼前的失败而气馁。你需要做的是坚持下去,查看自己在哪个环节出了问题,尽快加以转变和改进。你要不断地给自己打气,反复告诉自己:
    
      “我并不是世上最优秀的人,应当客观地评价自己。”
    
      “每个人都有他出色的一面。”
    
      “我只有获得了别人的支持和帮助,才能成功。”
    
      “只有努力地主动去创造机会,并且很好地把握它,我才能成功。”
    
      最最重要的一点是:“我的成功是在适当压力和积极动力的共同作用下获得的。”事业成功与减压成功同等重要。
    
      5. 轻松面对压力压力并不是洪水猛兽,它取决于我们怎样评价对自己的要求,以及我们对付它们的能力。
    
      生活中,我们常常听到这样的抱怨:活着可真累啊!似乎活得很累已经成为我们的通病。坦白地讲,这就是生活、工作中的压力造成的。
    
      科学家对压力的定义是:包括外部干扰及个体对那些干扰的内部反应的某种东西。从这个意义上说,压力指的是内在、外在事件对精神和身体造成的心理和生理上的压抑感。
    
      压力是由什么决定的呢?压力取决于我们怎样评价对自己的要求,以及我们对付它们的能力。心理压力来自外部世界的客观现实,但取决于我们看待这些现实问题的态度。于是压力就是我们判定一个事件具有威胁性、挑战性或对我们构成危害的过程,也是我们对这个事件作出生理、情绪、认知和行为反应的过程。
    
      在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中,很多事情都不是随心所欲的。我们要知道压力是无处不在,如影相随的。只要你对生活有要求,你就有压力。即使你无欲无求,也同样会有烦恼。所以,如果能够把随处可见的压力当做一种再普通不过的事物,看到它的时候不会紧张,更不会不知所措,那么你的压力就已经减掉了一半。
    
      因为压力是不会“以貌取人”,更不会以地位身份取人,所以不管你是家庭主妇、计程车司机还是大公司的主管,抑或是待退休的老头,都不会逃脱压力的困扰,只不过是程度、种类不同罢了。生活中这样的例子并不少见:
    
      毕业生应聘工作时未能如愿:“我绝对有这个能力可以胜任的,只是在面谈时太紧张,结果还是没有通过复试。”
    
      高三学生面对高考失败时:“我的成绩一向很好,没想到一进考场,手就抖个不停。唉,只好复读了……”
    
      公司白领日常工作时:“干策划设计工作最需要灵感了,但只要一抬头见到老板那副尊容,我就吓得连自己姓啥名谁都忘记了!”
    
      这些症状是否在你的身上出现过?其实,这些林林总总的情况都源于压力。如果把压力按照疾病的种类来划分,恐怕要属于心脏病了。这无疑是“心病”的一种。由“心病”衍生出的货真价实的病痛有很多,比如偏头痛、高血压,等等。听起来很恐怖,但实际上压力并不是洪水猛兽,没有你想象的那么可怕。只要采取正确的应对方法,上述症状都可以消除。而且,适度的压力还能有效地激自己的潜能,在你的工作中形成一股强烈的冲击波。
    
      当你背负重担,感觉已经被压得抬不起头的时候,为什么不尝试做一次“精神上的昂首”呢?要知道,积极的态度和精神,会从心灵上抹去眼泪,化解你对他人,对生活的不满,取而代之的是明亮的眼睛和充满渴望的神情。所以,当你不由自主地想发怒的时候,一定要控制自己的情绪,因为愤怒只会让事情变得更糟糕,而谅解则会创造出辉煌的业绩。如果你不能控制情绪,那么情绪就会来控制你!控制你的情绪,做自己精神上的领袖,这样一来压力就不是你的对手了。
    
      还有一点不能不提,那就是每个人都需要某种“紧张系数”来让自己活得更愉快些。这个系数不仅因人而异,也因时而异。过度紧张会让你弹性疲乏,无论你外表装得有多镇定,都使你难以充分发挥自己的实力。所以我们需要做的是,首先在精神上找回自主权,然后适应适当的紧张感。
    
      众所周知,乌龟很少受伤,因为它有一个坚硬无比的壳。我们应该要向它学习,应该在自己的身边形成一个保护场。如果把生活工作中的要求比作承载着压力的利剑的话,那么这个保护场可以帮助我们以平和的心态面对压力,回归轻松自如的生活。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在接受要求之后学会享受轻松生活。
    
      6. 视压力为转机与其被动挨打,不如主动出击。战胜压力的起点在于感觉,在于精神,在于心。
    
      每个人出生时几乎都是一样的,无忧无虑,自由自在。长大以后,随着环境的变化,有的会变成狮子,有的会变成兔子。一字之差却有天壤之别。这就是竞争与挑战对每个人的自然划分。尽管狮子和兔子承受的压力是不同的,但是有一点是一样的,那就是一定要有跑赢别人的智慧和勇气。这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自然法则,其中包含的智慧适用于人生的各个方面。
    
      压力的感觉实际上是一种复杂的感情、心理和精神反应,这是一种能激起人体许多系统活力的反应。也可以说是你所拥有的与你所期望的东西之间的差距,你所经历的一种感觉。差距越大,这件事对你来说就越重要,压力的潜在可能性也就越大。压力的本源在身体里,是人们对外部事物的感觉和解释所引起的内部反应,是你的身心感受。
    
      压力,在某些人身上表现为动力,在另外一些人身上则变现为阻力,那是因为压力具有可变性和双向性,是一种灵活的隐形的影响力。当你的压力程度上升时,你的个人效率会随之增加;但当压力程度超过了你的最大负荷时,你的个人效率就会随之降低。也就是说,当压力使你更警觉或精力更充沛时,它对人有益,能使人全神贯注和高水平地运作;反之,则会使人心力交瘁、精神涣散,不能正常运作。
    
     









  相信你曾有过几件大事同时发生,或者短期内接踵而至的情形,在这种情况下,人的精神容易过度紧张,负担骤然加重,但与此同时,量的积聚也得到控制、集中。如果这个关键时刻可以妥善解决问题,压力就会产生良好的效果,也就是前文提到的压力转变为动力。实质上,差距虽然创造了压力,但它也可以作为一种促使你采取行动去弥补差距的反应而存在。也就是说:当压力使你在内心感到焦躁、紧张、混乱或失控时,压力是一件坏事;而当你懂得尽力去控制,并在精神上有清晰而坚定的信念的时候,压力也不见得是一件坏事。
    
      压力可以是阻力,也可以是动力,与其被动挨打,不如主动出击。战胜压力的起点在于感觉,在于精神,在于心。你所期望的与你所坚信的行为的相互协调统一,就会形成一种力量的良性循环。好与坏,良与差在压力产生的刹那,就已经分出了胜负。总之,在思想认识领域,不要把压力当成一回事。把差距仅仅视为差距就行了,这一点很重要。或者说,差距的含义完全由你认定。
    
      由于世界并不像你想象的那样,因此在你所期望与所拥有的东西之间必然存在着许多差距,而且永远都会有差距。某些差距是很重要的,于是你会把它们看做是压力、问题,或者是机遇,你会处理它们;而对于某些差距,你会不予理睬;同时,对于另一些差距,你将学会与之共处。你对它们的看法以及你对它们的处理,都是你的选择。
    
      生活中学会抛弃压力,享受资源;工作上学会转化压力,勇敢面对新的挑战。
    
      总之,当你能把压力视为生命中的转机和挑战,而不仅仅是一种负担的时候,你就会更加了解自己的需要,也就能主动培养面对这些压力时需要的有益技巧。一旦掌握了这种技巧,你就能逐渐掌握自己的人生方向,从而能轻松排除干扰,信心百倍地面对未来的工作和生活,迎接新的挑战。
    
      7. 将压力作为“恋人”
    
      一个人身上的担子越重,就越能感受到生活的充实与快乐。
    
      --米兰?昆德拉自古以来,世界各地有不少想法独特、崇尚武学的年轻人,不远万里来到嵩山少林寺,希望可以获得绝学真传。其实飞檐走壁的本领确实存在,但若想练就它却非常人所能忍受。“重量”这个词,在修行者的眼里就是“空”,就是“无”。
    
      过于专注,过于在乎反而会一无所获;果断放弃一切包袱才会有获得。如果说人注定要承担一定责任,创造一部分价值,担起生命的重量,那么与其执着不如释然。担子越重,脚印越深;脚印越深,前行越困难。这样,做起事情来自然缓慢。试着热爱“重量”而不将之视为背负,在心里真正把压力当做朋友的时候,自然就不会感到过于沉重。在不知不觉中,获得也会比别人多。
    
      这不是教人懒散,而是引导人升华自己的心态。慵懒的人无所事事,他们不愿付出只想得到回报。这样的人是否存在,对这个世界都不会有太大的影响。这里说的“放弃”和“释然”是指放下一些有碍自身发展的坏想法和不良情绪,以平和自然的心态面对磨难和考验,只有这样才会使自己获得更多的经验,使意志变得更加坚强。
    
      当然,没有人天生愿意吃苦,但生命赋予人的痛苦和幸福大体等值。如果你无法做到喜爱压力带来的“重量”,那么就想象压力的好处,这样有助于改变自己的心态。“居安思危”,就是一种适当的受力状态,当你享受幸福的时候,应该考虑如何避免可能袭来的痛苦,这绝对不是杞人忧天,而是在合适的时候给自己一个恰当的力量,以防止乐极生悲的事情发生。
    
      如果你是一个强者,就更应该感受到这一点。越是有成绩的人,他们身上的担子越重。他们之所以能够负重前行,就是因为身上有担子,心里有目标。也许一开始,他们也和普通人一样是迫于生存竞争的压力不得不积极起来,但是当一个人功成名就之后常常会发现,压力已经成为生活的一部分,不可分割。一旦压力没有了,就会出现多方面的紊乱。人对于压力的需要就好比世上的恋人一般,相互依存。
    
      一个人要想获得成功,就应该事前做好充分的准备,不仅是准备摘取桂冠,更多的是琢磨怎么来加重自己的负担,这是一种积极的自觉。如果你的内功足够好,背个几百斤不成问题,当然,你可以用很多办法来完成这种操作。阿基米德说:“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动地球。”当然,地球毕竟比担子重多了。想想这些,还有什么压力是不能释然的呢?
    
      生活是一个综合的过程,志向不可以不高远,心态也不能操之过急。一旦过于急躁,你就可能忘记把重要的东西放在肩上,于是,很多事情就会留有遗憾。肩上要有压力,但都是必要的压力,是可以被正确方法转变成动力的压力,不是无所谓的东西。举个例子,如果压力源于目标,那么就把目标定得科学合理一点,过高或者过低都可能使人丧失信心,并最终招致失败。所以应当依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量力而行。由此可见,不把压力当做负担而当做“恋人”,也是需要认真对待的。
    
      8. 及时地自我暗示人生不可能事事如你所愿,但如果内心连愿望都没有的话,就更谈不上美梦成真了。
    
      人应当像调节水温一样调节自己的情绪,适时地给自己一点暗示,让生活之路朝着自己所设想的方向延伸。虽然说人生不可能事事如你所愿,但如果内心连愿望都没有的话,就更谈不上美梦成真了。悲观失落的时候,要学会给自己打一针兴奋剂;得意忘形的时候,要懂得给自己打镇静剂。我们时刻需要自我治愈,以防自己走向两个极端。
    
      自我暗示能够帮助你改变自身世界。心理所能设想和相信的东西,人就能用积极的心态去取得它。这是一种自我暗示的形式,是取得成功的一句自我激励语。
    
      尽管世界上不是每个人都要面临着十分巨大的困难,但是每个人都存在着若干问题和压力。当一时无法找到有效的解决途径时,不妨和自己交谈一番,了解最真实的自己,说不定就可以从中获得启示。要使一个懒惰的人真正努力生活似乎很困难,但是要给自己一点积极的暗示很容易。当你感到疲倦或者想半途而废的时候,问问自己:“你真的已经竭尽全力了吗?”“你还能做什么呢?”很多时候,人只要多努力一点,就可以获取这些能量。感到疲惫不过是进入了“乳酸时间”而已,这只是一个阶段而不是结果,只要挺过去就会舒服很多。多督促自己一些,便会发现自己潜藏着无限的精力。
    
      推动自己的真正秘诀是:穿透疲乏的层面,发掘下面隐藏的潜力,前提是你必须全身心地投入。实际上,我们很少将所有的心力发挥出来,特别是所有的精神潜力。同时也必须承认,我们很少全力以赴地去解决问题。通常只有在遭遇重大困难时才被迫如此。如果你试着用全部心力去应付困难,你会对自身潜在的精神力量感到惊讶。
    
      正是因为潜力的存在,自我暗示才会经常发挥功效。即使没有发挥也不会对自身造成任何伤害,至少可以让一个人的思想充满朝气,因为这是改变消极思想的最佳方法。它利用了潜移默化的概念,摒除存在你思想或言谈间的消极想法。
    
      生活中,许多人都存有类似如下的想法:“我担心也许会来不及”,“轮胎是不是磨损了”,“我想,我办不到那件事”,“这个工作我大概无法胜任,因为我会忙不过来”等。此外,遇到事情有不好的发展结果时,他们就会说:“哦!果然不出我所料。”又如,在抬头望见天空布满乌云时,心情会变得忧虑起来,并说:“我原本就知道会下雨!”
    
      这些都属于“消极心态”。我们千万不可忽略“积少成多”的道理。当你的言谈间充满“消极心态”时,它会不知不觉地渗入你的思想深处,并积存它的影响力量,而这种力量往往会滋长到令人惊讶的地步,甚至会在不久之后使你陷入“无能症”的泥沼中。
    
      所以,你要下定决心,要从自己的言谈间根除这种“消极心态”。因为要消除这种消极的心态,最好的办法是,不论对任何事都要表示积极肯定的主张,比如,事情将有顺利的结果,能够胜任工作,不会招致失败,必会准时到达等。由于这种把积极想法说出来的做法,具有相当于在内心中呼应的积极力量,因此它能使你感到一切都将顺利地进行。
    
      9. 别让“完美”毁了你向往完美没有错,但一味地追求不切实际的完美,等于逼自己走进人生的死胡同。
    
      虽然真正完美的事物谁都没有见过,但人们对完美的想象却从未停止过。生活中不难见到对自己要求很高的人,这种人我们称之为“完美主义者”。
    
      不能容忍美丽的事物有所缺憾,是人的一种普遍心态,也是人的一种典型性格。只不过完美主义者的要求更高更苛刻一些,以至于他们的身边往往容不下什么人。对这些人来说,追求尽善尽美是理所当然的。他们从未想过,正是这种似乎无关紧要的态度,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也给他们身边的人带来重负。
    
      十全十美的想法是禁锢灵魂的枷锁。与其对自己的不完美长吁短叹,倒不如巧妙地利用或淡化它,化腐朽为神奇才是正确的想法。要善待自己,别对自己过分苛求。如果太过苛刻,必定会掉进压力的旋涡。只是欣赏自己的长处,而痛恨自己的短处,那么你对自己就不够真诚。你的自我评价将永远无法获得肯定,你也将永远无法得到真正的幸福。
    
      从心理学的角度上讲,渴望完美的人是出于一种自我保护的需要。根据格式塔心理学,安全感是人最基本的需要之一。也就是说,完美主义者通常是对安全感的需要更为强烈的一类人群。这种安全感成为他们心理的底线,无论是什么样的事情都首先要达到足够安全的标准。事实上,这也正是缺乏自信的表现。他们需要以其他的方式弥补这种不足,所以对自己提高要求,事事力求完美,以获得成就上的肯定。
    
      生活中力求使每一件事都做得完美无瑕的人,并不是一个真正的强者。恰恰相反,这些追求毫无瑕疵的结局的完美主义者,即使结局按照他们的想法实现了,他们也依旧不会满意的。因为他们总是只侧重把自己保护起来,免受他人的指责和讥讽,脸面上的事情直接关系到他们的自尊心。正因为如此,试图达到完美境界的人与他们可能获得成功的机会,恰恰成反比。世界就是这么奇妙。
    
      追求完美没有错,但在这个过程中给人带来莫大的焦虑、沮丧和压抑却是一件让人头疼的事情。事情一开始,他们就担心会失败,生怕干得不够漂亮而惴惴不安,这就妨碍了他们全力以赴去取得成功。而一旦遭到失败,他们就会异常灰心,想尽快从失败的境遇中逃避开去。他们不会从失败中汲取任何教训,而只是想方设法地让自己避免尴尬的境地。
    
      世上存在完美主义者,但真正的“完美主义者”是不会让完美毁了自己的人。客观地说,这样的人少之又少。一般的“完美主义者”之所以不等于成功者,就在于他们的完美并不是着眼于宏观人生的完美,而只是生活细节、工作得失上的完美。
    
      具有这种性格的人,在日常生活中通常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神经紧张,以至于难度不大的工作也会出错。很多时候不是他们不能胜任,而是自己内心苛刻的要求让他们不知所措,所以得不偿失。
    
      (2)不愿冒险,生怕任何微小的瑕疵损害了自己的形象。个人形象在他们的心里就像“第二生命”一样重要,做什么事情都先考虑这个方面。
    
      (3)不能尝试新的东西。因为对安全感有极高的要求,所以他们很少做结果未定的尝试。即使去做了,投入也很有限。
    
      (4)对自己太过苛求。在别人眼里已经做得很好了,在他们眼里总是还差一点点。于是精神总是得不到放松,无法休息。无止境地追求使得生活了无生趣。
    
      (5)人际关系无法协调,得不到别人的合作与帮助。不仅对自己严苛,对别人也吹毛求疵,殊不知没有什么人愿意心甘情愿地听人随意批评教育。
    
      (6)经常把讨论变成辩论,很少采纳别人的意见。这又是古怪的自尊心在作怪。这样的人很容易固执己见。
    
      当你发现自己或者身边的人存在以上诸多方面的情况时,可以劝慰,但不要指望改变什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性格轨迹,让完美主义者一下子转变过来,和把正常人逼疯没有什么区别。改变永远不是人为的结果,是经历与时间的累积在心理发生的催化作用,是一个缓慢的潜移默化的过程。只求完美,害怕失败,只能使我们处于停滞不前的境地。我们应该抱着一种正确而合乎逻辑的态度对待生活和工作,学会知足常乐。我们可以有意地让自己朝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首先,要做到实事求是。对自己的潜能有一个正确的估计,既不要拔得太高,更不必过于自卑。不要把目光一味地停留在自己的短处上,以此与人竞争,而是要在自己长处上培养起自尊、自豪和工作的兴趣,这样事情进行起来也会顺利一些。
    
      其次,重新认识“失败”和“瑕疵”。
    
      失败是悲观者的定义。世上根本没有所谓的失败,所有的都是一种经历而已。况且失败与否也不是衡量一个人价值大小的唯一标准。从某种角度上讲,与成功相比,失败更有价值。因为成功仅仅只能坚定期望的信念,而失败则给了我们独一无二的宝贵经验。而且,世界上不存在未经历过失败就获得非凡成就的人。所以说,我们没有必要因为一件事未做到尽善尽美的程度而自怨自艾。
    
      “瑕疵”也是因人而异的。这就好比一个圆圈在普通人的眼里就是一个圆圈而已,但是在艺术家的眼里它可能代表了很多东西。同样的道理,“瑕疵”在有的人就是一种独一无二的存在,是不可替代的,是更有价值的东西。因此,我们没有必要因为事物存在小的瑕疵,而在心里疙疙瘩瘩的。
    
      再次,学会为自己确定短期目标。
    
      寻找一件自己有把握做好的事,然后去把它做好。这样你的心情就会轻松自然,办事也会较有信心,感到自己更有创造力,更有成效。实际上,当你不追求出类拔萃而只是希望表现良好时,你会出乎意料地取得最佳的成绩。
    
      向往完美没有错,但一味追求不存在的完美,等于逼自己走进人生的死胡同。想让自己的人生道路越走越宽阔,就要学会向往但却不苛求完美。
    
      10. 凡事不必太计较计较是一种放任。放任自己烦恼的堆积,放任自己的愚蠢和无趣。
    
      日常交往中,喜欢斤斤计较的人一般不会有好人缘。因为没有谁愿意每天在别人的计较中过日子。计较别人其实就是在计较自己。对于别人说的话过于敏感并耿耿于怀,就是对自己缺乏信心,对自己在别人心中的形象不够满意。
    
      生活中,许多人的烦恼,并不是由多么大的事情造成的,相反,恰恰是因为对身边一些无足轻重的琐事过分计较而引起的。喜欢计较的人会对周围的一切都过于敏感。别人说的话,甚至一个不经意的眼神,都会使他琢磨半天,对别人犯的错误更是不放过。
    
      这种人每天生活在揣测琢磨中,惴惴不安。实际上,这种人的思维是一种狭隘、幼稚的认知方式,他们不是在享受生活,而是在为自己制造着心灵的羁绊,过于在意自己在别人心目中的形象,以及别人的反应。这种人是为别人而活着,就像很多因外界压力过大而自杀的名人一样,很容易被世人的唾沫淹死。一般而言,自尊心越强,获得成就越多的人,越做不到不计较,不在乎。
    
      人们遇到的事情能否带来不愉快和烦恼,最终并不取决于外界的影响,而是在于自己如何看待和处理它,所谓“事在人为”就是这个道理。因此,通过改变对事物的认识方式和反应方式来避免烦恼和疾病,是相当有效的。这就需要每个人都学会不计较,面对任何事情,都不妨换一种思维方式来考虑。
    
      不计较,就是以一种豁达大度与宽容的心态来面对一切。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只有宽广的胸怀和气度,才能告别琐屑与平庸,才能不去钻牛角尖,不为了面子而耿耿于怀,不把那些微不足道的鸡毛蒜皮的小事放在心上,笑看名与利的得失。不计较,就是自己心灵的一道防护线,使自己不去主动制造烦恼的信息来寻求刺激。即使真正遇到一些负面的信息、不愉快的事情,也会泰然处之,不为一时的损失而不知所措。
    
      不计较,看似非常简单,实际上它体现的是一种修养,一种人格,一种人生大智慧。而那些凡事都与人计较、睚眦必报的人,自以为很聪明,其实是十足的愚蠢,他们会因为关注小烦恼而带来更大的烦恼。只有不计较的人,才是真正能够超越自我的人,也是能够活得潇洒、会享受生活的人。因为他们早已摆脱了琐事的羁绊和纠缠,使自己获得了精神上的解放。但是,不计较并不是让你去逃避现实,去做一个对世间万物麻木不仁,无动于衷的“局外人”,而是要你从容地面对世间的纷繁复杂,在前进的途中采取一种洒脱、豁达、快乐的生活策略。
    
      有这样一种说法:一件事情,想通了就是天堂,想不通就是地狱。这句话虽然极端,却也说明了人心的宽窄会导致截然不同的境遇和感受。既然活着,就要活得潇洒;活着却计较每一件毫无意义的琐事,就是在浪费自己的人生。人只有养成不计较的习惯,才能快乐地生活,才能让健康的心理得到保证。
    
      11. 不能为面子而活面子是无法换算成任何价值的,因为面子本身就是可有可无的存在。人要面子没有错,但不能只为面子而活。
    
      众所周知,中国人有浓厚的人情味,但凡牵涉人情脸面的事情,中国人都做得很周到,有时甚至周到得失去了自我。其实,我们可以对自己好一点。尤其是上了年纪的人,辛苦一辈子,临终还要为儿女操心,这其中除了有爱之外,还有的恐怕就是传统上的面子问题。
    
      曾经看过这样一个对话:
    
      “某某下周要结婚了,你要随礼吗?随多少合适啊?”
    
      “我也不知道呢,400?600?……”
    
      “别人都随多少啊?拿得太少岂不是很丢人?”
    
      当然不是所有的中国人都会讨论类似的事情。不过不得不承认这是大多数拥有传统观念的中国人的经历。尤其是新时代的年轻人,更是擅长把交情换算成纸币,觉得这样够直接爽快也够有面子。
    
      情谊这种东西不比其他,两个人的交情够了,就自然不会讲面子。所谓“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那些为了朋友忙前跑后的人,才是真正值得交往的人。说钱就心疼,不给又不行,给了又难受的人,是只为面子而活的人。这样的人到最后面子给了,交情也浅了,自己心里的压力还挺大,总想着什么时候自己能把损失讨回来。
    
      殊不知,只要生活快乐,只要自己愿意做,用怎样的方式传达自己的祝福都是好的。除了婚礼之外,生活中很多时候,面子都是不应该被计算进来的。因为面子是无法换算成任何价值的,面子本身就是可有可无的存在。人要面子没有错,但不能只为面子而活。
    
      给不同的人展现的自己肯定是不同的。如果说工作中合作伙伴之间需要一些面子是必要的话,那么生活中朋友之间的面子多半都是矫情的。你是愿意摒弃面子好好享受人生,还是为面子承受内心的煎熬,这一切都由自己选择。
    
      认真做自己认为应该做的事情,不做勉强的事,因为勉强本身不仅委屈自己,也委屈了别人。最有面子的人生就是真实状态下有所收获的人生。
    
      12. 过好每一个“今天”
    
      人生只有一个最重要的时间,那就是现在。苦苦追寻生命的意义,不如把握住真实而有意义的现在。
    
      今天有一位孤寡老人在为过年前的大扫除烦恼,明天就有学校组织学生义务为老人服务;今天隔壁的小两口在吵架要离婚,明天可能会手拉手去逛街购物;今天天气预报说明天有雨,明天也许一滴都没下……所有今天看到的都是真实的,但只代表现在,只代表今天,没必要为明天的状况推测和操心,因为明天永远是未知的,可变的。
    
      因为今天状况的不够好而操心明天的问题,这样的日子很难变好。每天都是一个新的起点,那么每天你都可能有新的收获。操心明天的人要明白一点:明天,并不会因为你今天的过分担心就会变得如你所愿,因为,明天的客观存在是不以你的意志为转移的。
    
      据一项调查表明,40%的人因为担心明天可知的或不可知的变化而身处焦虑之中。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听到的最频繁的一句话就是:哎呀,烦透了!这话一旦说出口,我们就会在一定的时期被焦虑所困扰。在不知不觉间,焦虑就像蛇一样慢慢地缠过来,将我们包裹得无法动弹。如果我们每天面临着一大堆焦虑的事情,心情会变得很烦躁,很没有耐心,甚至会大发脾气,认为自己受到了伤害。烦恼如同落叶,扫了依旧会来,随它去吧,就是最好的解决方法。
    
      虽然你在不停地抱怨这、抱怨那,甚至说出“我想改变”之类的话,但是,你往往因为担心改变的后果而犹豫不决,最终除了抱怨外,你并没有采取什么实际行动去改变。于是,一切照旧。该来的总会来,该去的自然去。
    
      不为明天的忧愁而烦恼,不被将来苦闷所羁绊,这样才能过上轻松快活的日子,才能心胸旷达地面对生活!无论你是百万富翁,还是街头乞丐,不管你是位高权重者,或是普通凡人,都无法摆脱焦虑的侵扰。既然无法摆脱,索性“既来之,则安之”。这样一来,你的生活才会变得和谐愉悦。
    
      记住,只有一个最重要的时间,那就是现在,当下是我们唯一能够支配的时间。最重要的人,就是当下与你生活在一起的人,而最重要的事情,就是使你身边的那个人快乐,因为只有这个才是生活的追求。与其担心不可预知的未来,不如充实地过好每一天。做一件对今天有益的事情就已经是在为明天做准备。
    
      不回忆过去,不妄想未来,只过好今天。因为过去已不复来,未来遥不可及,真正抓在我们手中的只有今天,只有当下。苦苦追寻生命的意义,不如真实、有意义地把握现在,把今天过好。
    
      13. 不被流言所左右每个人身后都有是非流言,只是听得到与听不到的区别。和铁定发生的事情较劲的人,才是真正的傻瓜。
    
      所谓“流言”不过是耳边的一阵风而已。即使流言有一千分贝,也可以选择沉默应对。无须分辩和解释,因为流言产生的一瞬早已没有错与对。每个人身后都有是非流言,只是听得到与听不到的区别。和铁定发生的事情较劲的人,才是真正的傻瓜。
    
      世界上没有一个永远不被诽谤的人,也没有一个永远被赞叹的人。当你话多的时候,别人要批评你;当你话少的时候,别人要批评你;当你沉默的时候,别人可能依旧批评你。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人是不被批评的。你能做的只是别太在乎,并且懂得分辨是非。忠言逆耳和侮辱诽谤是有本质区别的。有的话虽然刺耳,但背后却有一颗为你着想的心,所以说,人在乎的是心而不是简单的几句话。
    
      众所周知,流言的多寡轻重是因人而异的。与普通人相比,明星身后的流言多如繁星。这种时候流言除了伤人之外,更形成一种巨大的压力,使所有听说过的人受伤。
    
      每个人都生活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中,尽管每个人的生活条件不同,经历不同,但都生活在别人的视线之下。你的行为、私生活,甚至你的一切,都会有一些人在密切地关注着、评价着。也许你最初并不是很了解,但世界上没有不透风的墙,这些评价难免会传到你的耳朵里。当然,这些评价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如果你的意志力不强,就有可能承受不住外界的压力而感到痛苦不堪。因为别人的不真实评价而改变自己,是再愚蠢不过的行为。足够自信,你才不会轻易失去本来属于自己的东西。
    
      我们不可能时刻堵住耳朵躲避流言飞语,但每个人都有说话的自由,你无法左右别人说话的时间、内容和方式。这时就应该保持一颗清醒理智的头脑。很多时候,大多数人喜欢对别人的生活评头论足也只是因为生活的无聊,以此作为茶余饭后的谈资而已,并没有什么恶意。对这样的评价,完全可以置之不理。即使偶然从他们身边路过听到,也可以一笑了之。
    
      俗话说:事出有因。恶意言论的产生有的是出于嫉妒,也有的是出于怜悯。不管是哪种,都是一种不平衡的心理在作怪。虽然有这样或者那样的评论,但有一点你要明白,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东西可以用数字来计算,但是你的潜能、创造力始终都无法用数字计算。所以,当你听到对自己负面的评价时,千万不要相信他的话,要坚定地走自己选择的路。
    
      一个真正富有创造力的人,绝不会被外在的环境所左右,更不会因为别人的评价就轻易地改变自己的人生规划,放弃自己的人生理想。许多成功者恰恰是在各种反方向推动力的作用下,进入到更高层次的生活状态中。也许就在别人的评价还未闭嘴的时候,你的成果就问世了,生意也谈成了。
    
      从另一个角度看,流言的产生有捏造的,也有捕风捉影,如果涉及自己的言行有失,还是应该注意及时纠正的。当听到一个和自己有关的流言时,要先检查自身是否有类似的情况,如果没有不必去在乎,如果有就应立即更正。如果流言全部都是子虚乌有的内容,而且已经对自身的名誉造成了重大损害,可以考虑以法律的形式加以追究。不过即使是打官司也没必要有压力,因为一切都是人之常情而已。
    
      不同性格的人对待流言的态度也很不一样。如果是胆小懦弱、害怕“众口铄金”的人,就更得谨言慎行。如果是开朗乐观的人,就没必要在这种事情上浪费自己的时间了。因为你的人生是属于自己的,跟别人又有什么关系呢?要知道,每个生命个体从本质上来说,都是独立的。
    
      不知你是否已经发现,真正伟大的发明、创造,基本上都是萌生于战胜环境和战胜自我的过程中,同时不被他人的价值评判标准所左右。明白了这一点,你就可以想到,面对可能遇到的非议,再伟大的人物也会产生忧虑,而平凡人与伟人之间的区别,就在于能否战胜这些忧虑。突破不了这一点,你就真的被环境打败了,你的人生也就无法成功了。
    
      路是你自己的,人生也是你自己的,不必太在乎别人的看法。任何人的看法和建议都只是参考而已,适用与否关键还在于你自己。不管别人怎样评价,都没有必要产生压力,因为压力会影响人做出正确的判断。真正懂得为自己好的人,是能正视流言、有所取舍的人。这样的人也属于容易获得成功的人。
    
      心态是诸多心理品质综合反映出的修养与能力。一个人若被不良心态所左右,那么,他的人生道路便可能步入荆棘之地,从而无法正确发展;一个人若是一直持有好心态,那么,他的人生之路将会越走越宽,生命的景色就会越来越美,生命的价值就会越来越大。
    







心态压力――不怕就不觉沉重





  心态是诸多心理品质综合反映出的修养与能力。一个人若被不良心态所左右,他的人生道路便可能步入荆棘之地,从而无法正确发展;一个人若是一直持有好心态,他的人生之路将会越走越宽,生命的景色就会越来越美,生命的价值就会越来越大。
    
      1. 与快乐并肩前行快乐是灵魂的一种香味,是一颗歌唱的心的和声。
    
      --罗曼?罗兰人生旅途漫漫,有人愁眉不展,有人怨天尤人……人生百态一一呈现。不管怎样,快乐地生活是人们永恒的追求。罗曼?罗兰说:“快乐是灵魂的一种香味,是一颗歌唱的心的和声。”由此可见,快乐并不难获得,有时候,只要稍稍改变对世界的看法,你的人生也可以很快乐。
    
      有人说,快乐是一种潜能,是需要挖掘的。如果不在适当的时机开发,就难以具体化。这个观点恰当与否尚且不论,只是对于快乐的崇尚是毋庸置疑的。快乐也不是凭空产生的,同样需要付出和努力。不管任何事情,如果没有付出努力,是不会有所收获的。
    
      快乐在哪里,有多少,不是别人说了算的。心里有阳光,到处都灿烂。人生中最重要的事,并不是有没有才能,而在于能否快乐地生活。如果真这么想的话,或许你就能够放弃世俗的某些偏见而快乐地生活,这才是最重要的才能。
    
      当我们在致力于解决各种庞大问题的同时,你也可以让“尽可能拥有快乐、健康、关爱、财富”成为自己的一项目标。为自身的生活感动,是你能提供给其他人的最具价值的礼物之一。通过你所得到的快乐,你向世人们证明:欣喜、欢庆与解决问题,是同等重要的。为本身的至高喜悦做出贡献与为其他人做出贡献,其重要性是不分上下的。在某种角度而言,快乐的信仰决定我们所能创造的生活品质。
    
      当你感觉人生压力重重的时候,应该把自己的价值观和快乐的信仰相结合。以你的价值观作为一种明确的、持续的指引,并让你的行动与之保持一致,这是使你实现梦寐以求的生活最有效的途径之一。
    
      2. 保持积极的心态天堂和地狱只存于每个人心中,当你不满、怨恨、痛苦不堪时,你就陷入了地狱;而如果你感到幸福、快乐、满足时,你就升入了天堂。
    
      毫无疑问,每个人都有一颗心,无论是构造还是功能几乎都是相同的。但是每个人心中对生活,对世界的感受却是大相径庭的。积极的,消极的,快乐的,悲伤的……用积极的心态发挥我们最大的潜能,就等于完成了人生的一次蜕变。同样一个世界,在积极者和消极者的眼中却截然不同。积极者看见半杯水会说它满了一半,消极者看见同样的半杯水会说它有一半是空的。原因很简单,积极者往杯子里倒水,而消极者却从杯子里取水。
    
      如果一个人决心争取一种成就,并为之付出不懈的努力,那他就有可能获得这种成就;如果一个人决心获得某种幸福,那么他就有可能得到这种幸福。这就是心态产生的力量。每时每刻我们都不能遗忘在身体里不断跳动的力量。
    
      人生旅途中,不管是亲情、爱情、友情、事业还是金钱,无一不与心态有关。既然心态可以控制和引导,那么我们没有理由不进行自我培养。心态影响压力,压力又作用于心情。如果我们可以把握自己的心态,使之一直处于很好的状态,那么就很少感受到压力的冲击,生活的幸福感油然而生。
    
      一般而言,人的感情在环境刺激影响下,具有多维度和两极性的特点。每一种感情都具有与之相对应的情感,如爱与恨,欢乐与忧愁等。就像跷跷板一样,只有两边的重量相仿才会维持平衡状态。人生本来就是丰富多彩的,喜怒哀乐都经历过的人生,才是成熟而有意义的。所以我们在爱与恨,欢乐与忧愁之间不存在选择,只存在平衡,以避免不良情绪对人生的侵害。
    
      我们不能生活在乌托邦的幻想中,更不能现实到没有一点人情味儿。有些人由于希望永远生活在激情、浪漫、欢乐等理想的境界里面,所以总是心比天高,对别人的刻苦努力不屑一顾。他们的人生不会因为对自己看得起而高人一等,相反,会因为脱离现实过于遥远而最终被社会所淘汰。
    
      由此可见,一个良好的心态不是放任自己,而是要控制住自己,把愤怒、焦躁、颓唐、自卑的情绪都清理干净,待到心情平静下来,仔细反省一番,问问使自己失衡的各类情况,自己是否已客观处置。
    
      你还可以在闲暇时候与朋友谈天说地,或者参加一些有益的社会活动,这些都可以起到缓解压力回归平和心态的作用,而且还会因此结交到不少新朋友,让自己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草木因为修剪有良好的长势,人也因为自我反省和修正而有正确的人生道路。经过如此一番程序,我们便可以整装待发继续前行。这样,才能在日常生活中、工作学习中、人际交往中,从感觉失衡中走出来,摆脱压力,从容面对各种问题,使自己的生活幸福,学习进步,工作顺利,人际关系融洽。
    
      我们的生命应该享受一种简单的快乐。所有无价值的附属品都不能牵绊我们前进的脚步。从今天起,抛却所有没有用的东西,只取你所需要的。还是那句话:天堂和地狱只存于每个人的心中,当你不满、怨恨、痛苦不堪时,你就陷入了地狱;而如果你感到幸福、快乐、满足时,你就升入了天堂。
    
      3. 心理健康才是真健康心理健康是指在心理、智能以及感情上,在与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把个人的心境发展成最好的状态。
    
      说一个人是健康的,不仅仅指的是身体上的健康,还有心理的健康。心理的健康程度虽然不像身体健康那样容易被察觉,但是却是至关重要的。一个不具备健康心理的人即使创造了财富和事业,也不能称之为成功的人,更不会成为别人学习的榜样。
    
      健康的心理应该是正确地了解自己与他人的关系,能够自我评价,清楚自己的生活目标,做到言行一致,并且经常保持开朗、乐观、愉快、满足的心境,同时也能控制自己的情绪,能积极地适应和改变现状,能够以宽容和理解的态度与人相处。
    
      怎样才能拥有健康的心理状态呢?
    
      首先一点就是要在痛苦中学会坚强。具体说来就是,我们应该学会如何勇敢地正视压力。人生在世,压力、困难和挫折都是无法回避的。因此,遇到压力没有必要发牢骚,抱怨命运的不公,因为每个人都和你一样可能遇到这样那样的压力和不幸。从这个角度讲,命运很公平。
    
      压力之所以长期存在,就在于人们把这种不安的感受太当回事了。事实上,越是在乎就会越难受。正确对待压力的态度应该一分为二,要看到压力背后积极的意义。只有这样才能激发个人的生命活力,增长人生经验,从而使自己变得更加成熟。
    
      当然,因为个人的能力毕竟有限,当压力过大、个人一时无法承受时,不妨抱着一种宽容的态度,坚信任何压力与困难都只是暂时的,一切都会过去。生活许多的不如意,大多源自于比较。一味地、盲目地和别人比,造成了心理上的不平衡,而失衡的心理往往使人处于一种极度不安的焦躁、矛盾、激愤之中,使人牢骚满腹,思想压力过大,甚至不思进取。表现在工作上就是得过且过,更有甚者会铤而走险,玩火自焚。当被失衡心理困扰时,采取积极的措施予以化解,或者寻求朋友的帮助,都是可行的。不要怕给朋友增添麻烦,因为真正的朋友在心烦意乱的时候,也会找你帮忙的。
    
      俗话说:“人比人,气死人。”学会正确地比较才不会造成心理失衡。首先要懂得寻找合适的比较对象。总与比自己强的人比,总拿自己的弱点与别人的优点比,当然会感到郁闷。和差自己很多的人比较,又没有任何意义。所有真正的比较是和自己比,看自己的人生究竟是进步了,还是倒退了,对进步或退步的程度,都要做到心中有数。或者把和自己处于同一起跑线上的人当做比较对象,这样的比较更直观,也相对公平一些。只要学会了正确的比较方式,选准了对象,那么生活必定会少一些烦恼,多一些欢乐。
    
      喜怒哀乐完全是自我情绪,你有权发火、哭泣,甚至大喊大叫一通,这都没有什么可忍的。如果心中有气,又一忍再忍,这样迟早会摧毁肌体的正常机能,导致体内毒素滋生,使人变得抑郁、消沉,也就是常说的“气大伤身”。适当的发泄可以排除内心的怒气,重新鼓起生活的勇气。发泄的方式有很多,找到一种最适合自己的,在郁闷的时候好好宣泄一番,有助于尽早脱离不好的状态重新投入到正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去。
    
      还有一点就是自己的生活自己做主。任何时候都不要忘记,命运的主宰是自己,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经常思考、检查自己的所作所为,自重、自省才能享受真正美好的人生。生活是美好的,虽然有时候会和人开个玩笑,让人跌上一跤,但当你爬起来的时候,你会知道下次在哪里要注意,不能再摔跤。
    
      烦闷抑郁不得其解的时候,不妨到外面走走。外面也许正在下着淅淅沥沥的小雨,也许是晴空万里,但不管哪种天气都是自然给予我们的馈赠,细心观察都会收获一种美妙的心情。你的心灵会慢慢趋于平静,快意也会在不经意间涌上心头。
    
      综上所述,健康的心理源于健康的习惯,健康的习惯能够帮助我们把个人的心境发展成为最好的状态。积极面对,用心理解,尽情发泄,所有的一切都为健康服务。
    
      4. 逃脱自卑的魔掌世间最可惜的事,不是自己做不到,而是不相信自己能做到。
    
      每个人都有骄傲和自尊。如果把心比作大海,那么自卑的人把原本拥有的骄傲和自尊深深地埋葬在心海海底,似乎千百万年也不会被人发现一样。殊不知,这是一种最大的浪费。因为如果你不去主宰生活,那么你一定会被生活所主宰。世间最可惜的事,不是自己做不到,而是不相信自己能做到。
    
      自卑的人看不起自己,缺乏足够的自信,对自己的能力、品质等作出偏低的评价,总觉得自己不如别人,时常感到悲观失望。自卑是一种消极的心理状态,是实现理想或某种愿望的巨大心理障碍。
    
      在人际交往中,有些人很想得到别人的肯定,又怕别人的轻视和拒绝,所以常常很敏感地把别人的不快归咎为自己的错误。这种人经常被人误认为是完美主义者,自我苛刻者,但实质上是自卑的人的典型代表。这类人也许年幼时经常受到批评,或者有不愉快的经历烙在心里挥之不去,总之是敏感而好强的。
    
      自尊心人人都有,但自卑的人过于自尊。为了保护脆弱的尊严而表现得非常强硬,让人难以接近。当他们遇到比自己强大很多的对手时,常常会无限夸大别人的能力,刻意拿自己的弱项与别人对比,实际上是与自己过不去,轻视自己。这种严重伤害自我的做法,是许多悲剧的根源所在。
    
      人性中有劣根性的存在,有时候被简化为“奴性”。人们虽然并不十分自愿地甘心于命运的支配,但还是无法摆脱所谓命运的安排。他们的生命中已经充满了被奴役的“人性”,就像被一根无形的绳子牢牢拴住,不敢也不想去做别的尝试,只是理所当然地认为:这是命中注定的。
    
      我们常常抱怨命运把通向成功的大门锁住了,却从来没有想过通过的方法有很多种,你尽可以绕行、爬墙甚至是撬开那把锁,没有什么比接受命运的摆布更糟糕的了。况且,很多人接受的命运并不是真正的命运,只是性格中的懦弱和猥琐强加给自己的精神慰藉而已。这样做的结果只会使自己更加自卑。
    
      自卑的形成有很多种原因,常见的有以下两种:第一种是因某种缺陷或挫折而引起的自卑。如天生或者后天的生理缺陷、客观的经济条件、不幸的人生遭遇,
    
      等等。第二种是因为性格的原因。这种自卑相对而言更具有顽固性,不容易被轻易改变。某些人由于内向、孤僻等性格缺陷,长期不与别人交流,表达能力不佳,于是自认为自己无能。
    
      当一个人的生命中已经充满了被奴役的自卑因素,牢牢地被压力所控制的时候,一定要矫正自卑的心理,把自己从巨大的压力中解放出来。这虽然听起来比较复杂,但是切实可行的办法还是有的。
    
      首先要学会由内而外地改变自己,培养自信心。我们要善于发现自己的长处,肯定自己的优点,不要把别人看得十全十美,而觉得自己一无是处,要意识到他人也同样存在不足。坦然地接纳自身的一些生理缺陷,同时学会不以貌取人。
    
      其次要努力改变自己的生活习惯,尽可能融入到环境之中,与他人和谐相处。要想使自己成为一个交际高手,就要先放低自己的心态,认识到别人的长处,并虚心地向他们学习。这个世界上没有人不喜欢被人肯定与赞美。当你能够自如地发现别人的优点并由衷地赞美他的时候,你也成为一个值得别人交往的人了。一个人如果内心世界充满了阳光,那么整个人就会显得光彩夺目,也就更容易得到人们的爱戴。不过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注意一点,你的肯定与赞美不能具有双重标准,否则就没有任何意义,反而会弄巧成拙。
    
      再次,不作无谓的比较。每个人有属于自己的人生。即使是物质条件等同的人,也不可能收获相等的幸福和快乐。对于生活的满足感和认同感,你需要实事求是地给自己制定标准,而不是依据别人的标准。术业有专攻,每个人的能力、特长不一样。别人能做到而自己做不到时,也没必要伤心,因为相反的情况也会出现。这样一想,就能增强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聪明人在任何时候都不会对自己全盘否定。
    
      最后,善待自己。有人认为对自己没有要求的人是没有上进心的人,但是事实上,要求和计划一样都是善于变化的东西,而且不受自己控制的事情。与其对自己提出过高的要求,不如给自己一点上升的空间和思考的余地。你在选择奋斗目标时,除了考虑其价值和自身的愿望外,还要考虑其实现的可能性。如果一味地追求那些不切实际的东西,那么只会使自己越来越自卑,何必呢?
    
      世上本来多纷扰,如果再自设“牢笼”,那岂不是在“虐待”自己?人活着,应该多相信自己一点,少要求自己一点,常和自己聊天。生命是活给自己的,是在自己的世界里做一些自己的事情,所以在任何时候都不要忘记给自己的人生路备一盏希望的灯。
    
      5. 消除无谓的恐惧心理恐惧是什么?命运不会因为你的恐惧而手软,你却因为恐惧而不得动弹。
    
      众所周知,恐惧不是一种舒心的感受,但恐惧常常会帮助我们认清真正的自己。生活中,我们必然会遇到许多忧心、胆怯、恐惧的事情,然而你越是被这些情绪所纠缠,那么你失去的就越多。
    
      俗话说:怕什么就来什么。似乎倒霉的事情都像敏感而积极的调皮小孩,一招呼就来。例如你刚决定去旅行,第二天就下起了滂沱大雨,交通不便;你害怕考试发挥不出水平,结果果真考得一团糟……恐惧的心理状态,没有多么神奇但却十分耐人寻味,摆脱不掉又躲避不开。它会阻止你迈向成功,它也会折磨你的身心。
    
      难道说没有好的办法可以治愈恐惧了吗?当然不是。恐惧也有天敌,那就是勇气。事实证明,多给自己一些肯定而积极的心理暗示,是很奏效的。
    
      一般来讲,人们所恐惧的事物是真实存在的,例如自然灾害、生意亏本、投资失败、人际关系发生严重问题等。要想把恐惧拒之门外,彻底消除它,只有采取实际的行动,有意识地避开有害、有危险的事物或情景,以便更好地保护自己,避免遭受挫折、失败和意外事故。这种类型的恐惧是一般意义上的恐惧,基本上都是可以有效缓解的。
    
      还有一种不正常的恐惧,那就是最消极的情绪。它会使人的精神经常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这将严重损害人们的身心健康。长期的极端恐惧会使人心力衰竭,甚至失去宝贵的生命。所以,为了自己的健康和进步,有恐惧症的人必须下定决心,鼓足勇气,努力战胜自己的恐惧心理。这种恐惧具有顽固性,不易根除,所以需要采取正确的方法加以处理。
    
      首先,就是学会识别真假恐惧。一位心理学家说得好:“愚昧是产生恐惧的源泉,知识是医治恐惧的良药。”的确,人们对异常现象的惧怕,大都是由于对恐惧对象缺乏了解和认识而引起的。也就是说,世上很多听起来恐怖的事情,事实上都是可以利用科学知识去解释的。其他事物和情景也是如此,只要通过学习了解其相关的知识背景,揭去其神秘的面纱,你很快就会消除对某些事物或情景的无端恐惧。
    
      其次,要经常主动接触自己所惧怕的对象。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在实践中了解和认识使自己感到恐怖的事物,并尝试着去适应它、习惯它,就会逐渐消除对它的恐惧。
    
      在识别和主动接触之后如果效果不明显的话,还可以尝试转移自己的注意力。把注意力从恐惧对象转移到其他方面,以减轻或消除内心的恐惧。就好比,在游乐园里进入鬼屋玩时,把注意力放在同伴身上而不是鬼屋里的内容上,自然就不会感到很害怕了,心情就会变得比较镇静,说话就会比较轻松自如了。如果不正常的恐惧心理没有被及时克服,就可能进一步发展为恐惧症。
    
      恐惧的产生一半是源于自己,所以,克服恐惧也需要从自我开始努力。命运不会因为你的恐惧而手软;你却因为恐惧而不得动弹。这样的状态是最要不得的。记住一点:不怕就不会觉得沉重,不怕才会发挥自己的正常水平。
    
      6. 尽量敞开胸怀人生最宝贵的获得,是思想上的而不是物质上的。把头脑放空,等待收获。
    
      “心病还须用心药医”,这本是再明白不过的道理,但我们却常常会因为人生中遭遇到一些不顺心的事,诸如事业的失败、失恋丧偶、亲朋反目……而陷入忧愁的牢笼不能自拔。
    
      人生有如剧场,如果你对上演的剧目不感兴趣,那么人生也是索然无味的。每个人都受欲望和好奇心的驱使,才能在每天清晨醒来,精力充沛地开始工作和学习。在各种矛盾充斥着的社会中,在巨大的压力下,你如何才能笑对人生,如何快乐开心地度过每一天呢?
    
      (1)制定合理的目标目标不宜定得太高,过高的目标,可能会招致失败,使人唉声叹气,对生活失去信心。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要量力而行,这样实施起来成功的几率就会大得多。即使小小的成功也会给你带来喜悦,增强你的自信心,即使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也应该乐观地对待。
    
      (2)让思想充满朝气一个能够征服精神的人没有什么是无法征服的。如果一个人想改变外部世界,那么就应该先从改变自己的精神世界开始。清除头脑中的错误思想,让自己的思想充满朝气。这样,不但会使一个身处逆境中的人头脑中的颓废和自卑的念头都被祛除,还会治愈各种心病。
    
      (3)知足者常乐快乐是一份喜悦,一份对生命执着的信念,它能使人满怀信心地迎接每一个挑战与考验,使人在困惑中依然精神抖擞,向着目标前进。乐观之人,即使在苦难中也不忘仰望苍穹,轻轻哼唱,感激阳光雨露,赞美它的神奇和无私。
    
      世界如此之大,世事纷繁复杂,人应当自信自强,选择好自己所扮演的角色,确立好自己的抱负、目标和理想,一旦失败降临,也能处变不惊、运筹帷幄,勇敢地东山再起,准备做最后的赢家。



  1. 1第1章 认清压力――揭开压力的面纱(1)
  2. 2第2章 认清压力――揭开压力的面纱(2)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