焚书疑案
秦始皇三十四年,由仆射周青臣与博士淳于越的一场争论,导致秦始皇下令焚书。焚书之举,蓄谋已久,非一时冲动所为。促其实施者,丞相李斯。《史记》曰:“臣(李斯)请史官非《秦记》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郡、尉杂烧之。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见知不举者与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烧,黥为城旦。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若欲有学法令,以吏为师。”始皇制曰:“可。”焚书活剧便毕毕剥剥地演将起来。 入汉后,百家语大体还在,除齐人辕固、鲁人申培、燕人韩婴、鲁人毛享四家传《诗》,分别称为齐、鲁、韩、毛诗;伏生(胜)传《尚书》,伏时年九十有三,眼盲手颤,语音模糊,只能由女儿通传口授,供人笔录,是为今文《尚书》;张苍献《左传》等外,百家语,包括众多儒家经典,何人所传? 汉初重黄老之术,行无为之治,黄老学之著述必然存在,传自何人?除《离骚》出淮南一系,百家典籍浩繁,不可能由汉初诸生编造,不可能凭其记忆录出。伏生传《书》,与孔壁所出之古文《尚书》,不仅文字有差异,篇目也有很大不同(《古文尚书》传佚于晋室东迁后,此亦疑案);四家诗也必有差别,否则不能并存。东汉郑玄据毛《诗》作笺注,流通渐广,其它三家诗逐渐湮灭,遂无从比较。 博士官所职之皇家图书馆馆藏图书未被焚烧,全部转入汉宫?刘邦先项羽进入咸阳,萧何曾经收集秦宫图籍。当时兵荒马乱,萧何重视的是户口簿钱粮册国库档案,凭借它可以课税派捐,得现银子。何况项羽尾追而至,能不把所掳之物,除了美人,项将军不二色,只爱虞姬,献给西楚霸王?即使项羽不要,刘沛公随即被赶去当汉王,车马载美人金银粮秣之不给,还能运成捆成垛的竹简帛书到汉中?“而翁马上得天下”,汉王深知刀把子里面出政权,修成正果之前,诸子百家著作除了当柴烧,顶屁用;即使修得正果,别了名更了姓叫汉高祖,除了向叔孙通学穿衣坐殿摆谱当皇帝,对百家之学视之蔑如,摘儒冠撒尿就是绝好说明。学书不成的霸王也不会看重百家语,那些竹简正好给他烧阿房宫当引火物。史官所记包括《秦记》,倒真给烧掉了,始皇帝没有料到秦火后会有楚火,在他龙驭宾天后两三年。 焚书令为始皇三十四年所颁,三十八年始皇上宾于巡游中,二世上台龙床未坐热便天下大乱,还有心有力捉人烧书?且最初雷厉风行,时间稍长难免禁弛令缓,百家传人觑得机会,将先师著述贮之深山,藏于秘府,秦纲解组,浩劫躲过,便从窖藏里将典籍翻出来。 何以《诗》须四家传,《书》须伏生传?焚书令谓:“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郡、尉杂烧之。”《诗》、《书》与百家语对举,故《诗》《书》为专指,即儒家经典《诗》《书》。“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未闻语百家语者弃市。《诗》《书》为焚之首,语《诗》《书》为惩之极,很快禁绝。其它各书,令下三十日不烧,不过黥为城旦,还可逡巡观望。 秦始皇何以对《诗》、《书》特别恼恨?《论语·述而》:“子所雅言,诗书执礼,皆雅言也。”《诗》、《书》虽为儒家典籍,先秦诸家莫不言诗,“引古惜兴亡”为辩士陈法,淳于越与周青臣驳议中,必然引用《诗》中章句,《书》中故实,企图用先王之道说服秦始皇,惹得老爷子大动肝火,演出了“焚书坑儒”这幕震铄千古的活剧。 为两部书,四百多诸生坑死咸阳,经营数代建立的秦朝,转眼葬送在焚毁阿房宫的烈火中,百万生灵在秦、楚、汉相争中化为尘土,为诸生不值,为秦不值,为百万生灵不值。诸生已矣,秦已矣,楚、汉已矣,都化作另一部书中的几段文字。不过我们现在还能读到《诗》、《书》,不能不说是陈胜、吴广的功劳。如果秦朝维持一百年,先秦文化将成一片空白,中国历史真要从秦朝写起了(2005、1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