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老的卜术传奇

 易真颜 2014-01-21

[转载]古老的卜术传奇

1、最古老的卜术
  赠君一法决狐疑,不同占龟与草蓍。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需得十年期。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下士时。
  倘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有谁知。
  相传此诗为我国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所作,讲的是知人辨材之法和对人应盖棺论定之智。诗中提到的"占龟"和"祝蓍。是两种最古老的占卜方法,也是我国远古时代预言本的最早形式,占龟称"卜",即将经过钻、凿的龟甲或兽骨置于火上灼烤,卜人根据龟甲或兽骨裂出的兆象,预言人事休咎;祝蓍称"筮",即将蓍草按一定程式排列组合,得出由一组数字构成的卦象,据以推测未来的吉凶,后世又用这两个字统称一切占卜。商周时期是我国卜筮预测的鼎盛时期。当时,人们认为龟筮有灵,"龟生三百岁,大如钱,游于莲叶之上;三千岁青边缘,巨尺二寸。蓍生七十岁生一茎,七百岁生十茎。神灵之物也,故生迟留;历岁长久,故能明审。(王充《论街·状留》),普普通通的龟甲,牛肩胛骨和蓍草被当作传达未来信息和天意的中介,人们决定国家大事,从事重大活动,都要事先求得天的旨意,预知行动的后果,才心安理得地去做。
  商场时代,曾出现七年大旱,汤用尽方法,仍得不到甘霖,于是使用了许多牺牲作祭品,并举行卜祭仪式,用龟甲求问鬼神。把牛血涂于色甲上,再钻孔凿槽刮光;然后烧灼凹面,使龟甲正面裂纹,呈卜形,龟甲发出"卜卜"的爆裂之声。此法仍未奏效,汤只得亲自到桑林(商邱,祈雨,沫浴更衣,剪去指甲,以自已为牺牲,并且引咎自责,据说终于祈到了雨,解除了连年大早。周武王病危时,周公曾设三个祭坛,祈祝以自身替武王的生命,然后令卜人卜了三卦,均为上上吉卦。武王便把祝辞用金膝(用金属封起来的匮)封存起来,周武王死后,周公摄政,殚精竭力地辅佐成王诵。不料周公的哥哥管叔等人对他心存嫉妒,放出流言说周公架空成王,图谋篡位,迫使周公离开镐京,到了洛邑。这就是上文所说"周公恐惧流言日的由来。后来,镐京一带连降暴雨,危及年成。成王率全体公卿打开装有当年周公卜辞的金膝,才明白了周公的忠诚,决定迎周公回镐京,此时天气放晴,云收雨停,周人保住了收成。由此可见,卜筮在当时发挥右左右王室,预测乾坤的重大作用。以上是我国商周时代有关占小预测的两个著名的故事。
  筮卜是一种以计数成卦的方法进行预测的术数,八卦即最为著名的筮法。早在商朝武丁时代就己经有不占筮活动。筮卜是龟卜的补充和发展。龟卜的结果比较简单笼统,对所求问之事只能显示吉凶两种预后,但是求问之事往往事关重大,不能一卜定之,于是只好一卜再卜.社会生活以及人们的思维日趋复杂,对占卜结果的要求也相应提高,因此,卜具和卜法都趋向复杂。在象的维度上加上数的规定,卦象由数十种增至数百种,使预言者在解释未来时有了更大的回旋余地和更多的变通方法。这不但巩固了预言在人们心中的地位,而且也有利于扩大预言者的社会影响。筮卜的数字已经不是指数量,而成为未来某种趋向的象征了。商周时代北方的筮卜多用蓍草,南方则用竹枝等物。古人认为芳香的蓍草和长寿的神龟一样有灵。到春秋战国时代,筮法逐渐取代了单一的龟卜。
  
2、姜子牙与文王父子
  周代的一位著名预言家是姜尚。相传周文王姬昌一日外出打猎前:先卜得一卦,说将得到贤明辅佐而成就大业。在渭水兹泉的水潭边见一长须飘拂的老者垂钓。一问才知此人姓姜名子牙,乃尧时四岳之后。姬昌想到先祖太公曾预言将来定有一位圣人到周国,会使周国强盛兴旺起来,于是加号给姜子牙,名太公望,称师尚父,和他一起回到周都。姜子牙此时己经八、九十岁,依然精神矍烁,足智多谋,精通文稻武略。
  周武王姬发即位后,积极准备伐纣,至于说姜子牙曾坐在武王的辇上,让武王拉车八百零八步,才预言周朝江山将持续八百零八年。这当然姓后世民间对姜太公的神化。今人也不愿相信姜子牙才有这般神通,否则,倘若武王一时高兴,拉着姜太公走上三里五里,恐怕我们今天还周天子的臣民。


3、陈胜吴广的妙计


  有圣王用预言立国,有昏君弃预言而妄为,就有英雄以预言揭竿而起,青史留名。《史记·陈涉世家》载;""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内书,因以怪之矣.这位卜者深知陈胜、吴广的意图,暗示他们成事之道。在当时竹况下,造出个假预言,利用人们对预言的迷惑,鼓舞军心,坚定义军斗志,不可不算魔高一丈,计高一筹。据说当年姜太公·曾钓得一尾大鱼,鱼腹中有一块帛,上面写着他将遇到文王的预言。陈胜,吴广的妙计是否受了这个传说的启发,也末可知。


4、樊英的遥视功能


  《后汉书·樊英传》载,南阳鲁阳人樊英擅长占卜不少人从各地慕名而来向他学习秘术。一天,樊英正在讲课,西部刮起了大风,他对听课的人们说:"成都的街市上着起大火来了。"说着含了一口水向西方喷去,并且叫人将当天的日期及时间记录下来。后来,一位从四川来的人说,"那天的确起了大火;从东方飘来一块乌云,倾刻间就下了场大雨,这才把火扑灭。"从此人们对樊英的高超技术无不称道。"从今天的角度看,樊英可能具有某种时空遥视的特异功能,国外有关资料中也能见到类似记载,但说他能用一口水扑灭遥远异地的大火,则超越了现代科学的常识,很难令人相信。


5、预言名家管辂


  三国时期出了一位著名预言家,名叫管辂。他相貌奇丑,不修边幅,八九岁时就喜欢仰观星辰,后来拜郭思学《易》,不久便青胜于蓝,成了郭恩的老师。管辂精通天文和《周易》,每占必中,《太平广记》载:"管辂洞晓术数。初有妇人亡牛,从卜.曰:'可视东丘墟中,牛当悬向上。'既而果得。妇人反疑辂,告官按验,乃知是术数所推。
  管辂预言天气的变化也十分准确。一次,清河郡境大早,倪太守请管辂预测雨期;管辂一占便中。当天半夜就下了暴雨。原来,他白天看见树上已略有西风,树间又有阴鸟和鸣,后来又见东北风起,众马和翔,所以作出了推测。
  管辂还能预言人的死期。一次,何晏请管辂为他占梦,说:"我梦见鼻子上停着十几只青蝇,挥之不去,这是凶是吉?"管格根据卦象预言何晏的死期已至;十几天后,何晏果然被诛。管辂甚至准确地预言了自己的寿命。他说,"我这种相貌的有百余人只活到四十八岁。天有常数,我命中注定要死于四十八岁。"管辂果然四十八岁而终。
  他预言的依据主要是卦象,但也包括气象,面相方面的知识,这些依据不能都算迷信,其中包含着科学知识和直接或间接的经验。人们熟知的诸葛亮草船借箭,借东风火烧战船的故事,实际上也反映了卧龙先生渊博的天文与气象知识,而并非妖术作法,呼风唤雨的逸事。


6、预言与魏忠贤之死


  明代有一位预言家郑仰田曾预言阉宦魏忠贤的死。郑仰田是泉州惠安人,年少时十分鲁钝冥顽,父母很不喜欢他、后来他逃到岑南,从师一位老和尚,学会了各种占卜秘术,以能作出准确的顶言而闻名遐迩,奸宦魏忠贤把郑仰田叫来为他预言命运。魏忠贤指着"囚"字问事,侍立两旁的魏党都吓得目瞪口呆、脸色发自。郑仰田慢慢答道:" 囚字是国中一人,其实,他这是用朽妙的回答"以逃死耳"。他后来对人说,魏才是是真正的囚犯;他还向登门讨教的俞少卿预言魏忠贤将被吊死。不久,魏忠贤果然自缢身亡。
  
7、多尔衮与预言
  有关卜者预言奇准的记载史不绝书。相传清摄政王多尔衮当年入关时也曾遇到一位未通报姓名的预言者,于是向他求问自己命运吉凶。卜者回答说:"吉,但恐不终。"多尔衮又问为什么。卜者说:"得之者摄政王,失之者亦摄政王也。"多尔衮问:"是不是自我得之,又自我失之呢?卜者回答:"以后自会应验。"多尔衮问:"究竟天下是谁的呢?卜者回答:"寡妇孤儿得之,寡妇孤儿失之。"据说,多尔衮自得到了这个预言之后,就知道了自己的命运,迎接康熙及其母后进了北京,并且不敢再存篡位之心。逮及辛亥革命时,隆裕皇后和末代皇帝溥仪逊位,正应了三百多年前那位无名预言者的预言。
  这则预言应验的故事显然是后人编造附会上去的,清王朝的覆灭绝非出于"寡妇孤儿"的运数己尽,而是社会变革的必然结果。如果说,早在清朝建国初期那位无名预言者就"算"出清朝必然灭亡,那他则堪与《圣经》中的先知相媲美了。然而从这则预言应验的故事里,今人不难窥见唯心史观在人们心中的深层影响。


8、聪明的马敬六
  自古以来,对预言应验的调侃也时有所见,清代有个名叫马敬六的进士,据说他"精数学,朝风夕雨,推测而知",连家中的器物,他也预先知道什么时候会损坏。有一天,他预言家中珍藏多年的瓷器将在当天中午被打碎,但不知是什么原因。于是,他把那件瓷器摆在桌上,亲自看守。这时,夫人叫他吃午饭,这位马先生正全神
  贯注地监护心爱的瓷器,"无暇他顾。催之再四,竟若闰闻"。这下夫人可发了火,拿起瓷器摔在地上,那东西立时碎成了百来片。马敬六忽有所悟,大笑着站起身来说:"我的预言应验了 "这桩趣事使人想起法国十六世纪的预言家卡丹努为证实他给自的算定的死期而届时跳楼身亡的壮举。预言本是大部分不准,但多言亦可有准的。旁人姑妄听之,以性命作抵押,实在愚不可及。还是马敬六聪明,届时预言失灵,自已狠一狠心,拿起瓷器摔碎就是了。


9、十二灵棋卜和火珠林法


  以卜筮为手段的预言在汉魏以后逐渐衰落,其原因是社会天命观的转变,但也有古代本数自身的原因。商局时期的卜筮方法颇具神圣色彩,仪式也极为庄重,一般百姓更难以问津。《周易》及八卦形成以后,便成了古代预测未来的经典。但其义理艰深,方式繁复,爻辞内容宽泛,歧义频生,这一切特点都限制了预言的传播和影响。因此,人们开始在卜具和卜辞上进行改革。实际上,这是预言本的普及。
  卜筮活动的终极目的是预测未来,人们简化卜具和卜辞的尝试正反映了追求这一终极目的的热望。六朝时期出现了"十二灵棋卜",标志着古代卜筮发展的一个新阶段。此法的卜具是十二枚棋子,一面列有上中下字样,另一面为镘。随意掷出棋子,便能成卦。然后根据卦象翻检《灵棋经》中的爻辞和注释,即可预言吉凶。"十二灵棋卜相传是汉时黄石公传授给张良的,后经东方朔流传于世。筮具从"有灵"的天然物演变为人造的"灵物",另外,卦的爻辞也更加具体,书上与有现成的预言,以不变应万变。
  到唐宋年间,流行一种名为"火珠林法"的预言术,其方法比十二棋卜更为简单,只用三枚铜钱在竹筒里摇,倒出后看铜钱正反两面的组合情况来判定封象,再查签书上的词句预言未来。此法俗称"文王课",也叫"六爻卦法",是《周易》之后在我国影响较大的预言术。此法一直到明代刘基集之大成,有《黄金策》传世,被明清术士奉为圭臬."


10、今人的自卑
  纵观古代预言术的历史,我们会看到自《周易》之后的预言术已经很少有所创造,后人只是在修补,完善和解释前人的成规定法。传统的民族情性使人们满足于祖宗的成果,宁肯抱残守缺也不愿有所作为。这就象我国古代四大发明在我国的命运一样。
  我国古代青史留名的预言家虽然大都精通卜筮之术,但其言中的预言其实并不全归功于卜筮术。他们掌握当时较先进的知识,善于总结前人的经验,占有大量现实的和历史的资料,所以才能言而有中。例如对未来的天气,政局内部对抗的趋势,乃至战争胜负的推测,无一不是经过缜密思索而得出的,其中并无龟蓍卦象的作用。
  从最积极的意义上说;卦象和爻辞也仅仅为预言者提供了既定的思路和某些或然性的预后结果。对这些结果的显示并未取代预言者的主观选择和变通的解释;换言之,卦象和爻辞在卜筮者眼里是一种借以预言未来的代码。正象人们见到猫头鹰、乌鸦之类就以为不祥一样。它们本身只是普通的动物,但被赋予了某种观念。卦象仅仅是"象",却被赋予了某种或吉或凶的属性,而这种属性与一定卦象的联系最初可能来自一次偶然的巧合,或者干脆就是任意而武断的,但久而久之,其间的联系便固化了,后人并不深究其所以然,有时也无从探究。由此可见,预言未来并不一定要借助于某些占卜术,迷信占卜术是毫无道理的。


11、《落山风》与《蛊》卦
  行文至此,忽然想起台湾作家汪笨湖的名作《落山风》的篇名,似乎也与《易经》里《蛊》卦的卦义有几分瓜葛。这篇小说的中心情节是年轻的大学生与尼姑庵中一位少妇的悲剧性恋情,正合于《蛊》卦卦义中"长女惑少男"的义项。按照卦义,艮为少男,巽为长女,所以被认为是淫奔之象。又艮为山,巽为风,取其义而将小说命名为《落山风》,实在是十分贴切。从《左传·昭公元年》当中也可以看到对《蛊》卦的相同解释,晋侯求医于秦,秦伯使医和视之,日:"疾不可为也,是谓近女室,疾如蛊。"赵孟日:"何为蛊?对曰:"淫溺惑乱之所生也。于文皿生为蛊;谷之下亦为蛊;在《周易》女惑男,风落山谓之《蛊》,皆同物也。"虽然可以肯定作者本意绝不在于演绎《易经》《蛊》卦的卦义,而是对礼教摧残人性的谴责,是对真诚爱情的讴歌,但是《蛊》卦卦义所预言的不幸确实成了小说男女主人公恋情发展的必然结局。不知作家构思《落山风》时是否曾受到过《易经》《蛊》卦的启发",如若不然,以上的断想就成了"形象大于思想"或"收讯者主动参与创造代码"现象的又一则实例。
  
12、《易 》圣公黄贺
  唐代还有一位著名的《易》术预言家黄贺,因为其占卦奇准,而被人誉为"《易》圣公,叶城镇将段诲丢失了自己的坐骑,几天都找不到,于是命人到黄贺那里占卦。黄贺占得《睽》卦,就根据"诲亡,丧马,勿逐自复"的卦辞断定段诲丢失了一匹马,还预言主人不必去找,自会有人将马送回。段诲的部下还没有回去复命,早已有人把那匹马送回去了。这段被收入《太平广记》的故事使人想起法国十六世纪大预言家诺思特拉达穆斯初露锋芒时为皇宫时一名仆役找狗的事。在今天看来,这种奇准的预言术如果不是后人的杜撰,那识能有两种解释:一是易卦预测术的确不同凡响氵二是那匹马碰巧被黄贺捡到了。我们宁可相信前一种解释,因为这可以为代表中
  华传统文化的《易经》锦上添花;而后一种巧合恐怕只在舞台和银幕上才会发生。
  预言家之所以出名;往往还是要有几番出色的表现,只需不多几次言而有中,就会名传四方,而成了《易》圣公"以后的黄贺,即便表现不佳,也不会见诸史传了。将应验的卦例记录下来,传诸后世,将未说中的卦例淘汰掉,·这可以说是社会心理学中的"马太效应"在预言问题上的表现。
 
13、《易》不为小人谋


  这段历史给人两点启示;首先,易卦预测的结论是客观的,它对占筮者一视同仁,既不照顾脸面地位,更不懂趋炎附势:它是吉说吉;是凶言凶,不买长官意志的帐:它的结论大都带有条件的限制,而不是笼统的暗示;因为在一定条件下吉凶可以相互转化,例如《随》卦的卦辞就是如此,要想"无咎",必先具备。元,亨',利,贞"四种美德.,否则就不会泰平无事。也许这样的限定是占筮者为万一预测失灵埋下的伏笔,体现了古人的狡狯,不过我们宁肯相信这是一条对占卦者的道德规约。"由此引出了易卦预测本的一个重要性质,即《易》不为小人谋,它不服务于恶人恶事。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从事恶事甚至犯罪活动,这在九十年代口经不算什么新闻了。科学的智慧树上也已经结出了原子弹,化学武器,生物武器,致幻剂,催眠术犯罪,乃至电脑作案等毒果。如果说,易卦是远古时代人类借以预测未来的一门神秘学,那么。其服务的对象和适甩的领城应该没有善恶之分。好人可以利用它来为人类造福,恶人也能够利用它来为非作歹。然而,古人却似乎并不这样理解《左传·昭公十二年》上说"易不可以占险","忠信之事则可,不然必败,就说明了易卦的这一特点。《左传·囊公九年.》记载的穆姜占卦,实际上是一个野心勃勃又放荡邪恶的女人预测自己的归宿,因此居于恶人占恶事,所以绝不可能得到使她满意的结果。这段历史还给人另外一点启示:易卦预言的准与不准大却要看占筮者的理解,在这个方面;易卦爻辞的象征性和中国汉字的表意性及多义性都为解H者提供了极有利的方便条件。可以说,卦象和爻辞仅仅是预言者借题发挥的依据;而不就是结果本身,或吉或凶,全在于预言者的判断,联想,参悟,有时甚至可以叫做直觉或者特异思维。按照卦理和占筮规则,人人皆可成卦,在这一阶段,筮者无分高下,只要遵循卦理,严守规则,其余的事交给潜意识去完成即可。但这还算不上是预测。真正能够区分预言家高下的,在于根据卦象和爻辞,结合实际对象以及综合的条件,对未来之事作出吉凶推断的能力。易卦预测术并不能使人人都成为预言家,成功的预测也不仅仅在于占筮者熟练掌握此本的操作方法,更重要的是在于占筮者运用正确的思维方法,对未来做出符合实际的判断.


14、八卦救文王
  商朝末年,酉伯侯姬昌(即后来的周文王,以《易》术出名。姬昌既是位贤君,也是一位精通家数的预言家。他曾根据八卦的兆数预言商纣王必然灭亡,不得善终。朝中的佞臣费仲等人告发了姬昌,纣王大怒,要处死姬昌。姬昌说:"先天神农,伏羲演成八卦,定人事之吉凶休咎,非臣故捏。臣不过据数而言,岂敢妄议是非。"于是,纣王就让姬昌占筮一卦,预言朝中吉凶,若说得准就免其死罪。姬昌占卦,预言第二天太庙将会失火。次日果然应验了。纣王免去姬昌死罪,将他囚禁起来。姬昌被囚期间,将伏羲八卦演变为六十四卦,并作《象辞传》,对《易》术的发展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这就是司马迁所说的"文王拘而演《周易》的由来。易卦先是使文王险遭杀身之祸;后来又使文王转危为安,这恰恰反映了预言术在社会生活中的双重作用,也代表了预言家两种截然相反的命运。在不同的环境里,预言家或因预言而获罪丧命,或因预言而立命存身,这完全要看预言的内容是否符合统治者的口味。这种现象在西方预言史上也屡见不鲜《圣经:旧约》中的先知们在以色列国和犹大国亡国前的遭遇,就是如此。而令人悲哀的是,在商纣王的暴虐淫威之下,《易经》通神明之德","类万物之情","弥纶天地之道。的精深妙道却只能预报火灾了。
  古人对应用《易》本的利害得失也早有痛切的认识。宋人曾有言《易》有上中下三术,"上者不可言",中者犹足不死生,证心地,下者知象数休咎。所谓“上者不可言,说《易经》能够预测国家兴亡和社会的治乱,但这种预言往往会被统治者加上”妖言惑众","煽动民心"的罪名而遭到禁止,重者甚至还会引来杀身之祸,因此这预测术的上者。不可言。。也许,这正是古人从周文王的遭遇中总结出的存身要术吧?从我国古代预言史上看,运用《易经》中,下二术的人为数众多,而操其上术者为数廖廖,原因也就在这里

15、几经沧桑的《易经》
  历史上不计其数的《易》学家,预言家和研究者皓首穷经,韦编三绝,钻研《易经》的预测术,在世界预言史上,这是罕见的现象,足以证明易卦的确是我们祖先千古独步的创造,是中华古代预测术发展的第一座里程碑。《易经》一经问世,就因为它在历史上的特殊命运对中华传统文化发生着重要的影响,也造就了一大批预测术名家。《易经》的发明权首先被归在神农,伏羲等半传说半神明的远古圣人名下,又经过三圣(周文王,周公和孔子,的发展,更逃过秦始皇焚书之劫难。到两汉时期,《易经》虽然受到儒家青睬,被尊为儒家经典,但已经失去了昔日左右王室诸侯动静行止的威力。到了魏晋时期,《易经》由于经历了自大雅到大俗,从上层到民间;由繁琐到简明的自我更新,才获得了新的生命力。及至唐宋再度风靡朝野,而到明清以后便一路衰落,成为街头巷尾卦摊相士门的糊口饭碗。本世纪中期以来,《易经》又被今人重新认识,被誉为中华文化的瑰宝,甚至与当代最新的科学攀上了远亲。《易经》今天能具有如此殊荣和如此分量,这不单要念及我们祖先的福荫,也要归功于今人的加倍推崇和鼎力弘扬。在中国预言史上,《易经》几度沉浮,历尽沧桑,先从卜筮专著被扩充为哲学体系,又曾被上层术士曲解阉割,至今又被人们奉为至宝。《易经》惊人的生命力和繁衍力证明了其体系的深刻性,开放性,多元性和包容性,也有力地说明了预测术是古今社会当中与人们生活密不可分的实际需要。对《易经》的研究,其中包括对易卦预测本的研究,早已汇成一条源远流长的大河流入了人类智慧文明室库的汪洋大海。
  
16、孔子不愧是孔子


  我国春秋末年的大思想家孔子对《易经》推崇备至。他晚年发奋研究《易经》,留下了。韦编三绝"的美谈,流传至今。部分研究者认为对《易经》最早的权威注释"十翼"(系辞上下,象传上下,象传上下,文言传,说卦传,序卦传和杂卦传共十篇,是孔子所作,因而"易更三圣"里第三位对《易经》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的圣人就是孔夫子,对这种见解尽管仍有争议,但作为儒家的创始人和先秦思想的集大成者,孔子对《易经》体系形成的贡献是毋庸置疑的。孔子曾运用易卦成功地预测了一次战争的胜败。东汉王充的《论衡》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鲁将伐越,筮之,得折足,子贡占之以为凶。何则,鼎而折足,行用足,故谓之。孔子占之以为吉,日,"越大水居,行用舟不用足,故谓之吉,鲁伐越,果克之。(《卜筮篇》)鲁国讨伐越国之前占卦预测战事的吉凶,占得《鼎》封(上离下巽),其第四爻由老阳变阴,得《蛊》封(上良下巽)。按照筮法规则,一爻变则占本卦变爻之辞。《鼎·九四》爻文辞说:"鼎折足,复公疏,其形渥,凶。"(鼎足折断,倾覆王公的珍饿美味,弄得汤汁狼藉,乃凶险之光,孔子的学生子贡由此得出鲁伐越后果为凶的预言。然而,孔子不枕是孔子,他根据"越大水居,行用舟不用足"的实际情况,断定爻辞指的是越人的命运,预言鲁军必胜。事实证明,孔子的预言是正确的。这个故事提出了一个与预测的准确性攸息相关的问题:仅仅掌握了易卦预测本的基本规则,而不会辩证地分析实际情况,宥于成规定法,就不足以保证预言的准确性。由此还可以看到,卦象能够象征万物、卦辞能够包罗万象,这固然是易卦体系的长处,但其模糊性与歧义性同时就是它的致命伤。它既会使占筮者误入迷津,作出与实际情况风马牛不相及的判断,也给一些占筮者留下了信口开河,牵强附会的可乘之机。


  
17、善操《易》术的淳于智


  晋人淳于智,字叔平,济北卢人(今山东长清县南,,"少为书生,有思议,能易筮,善厌胜之术",是一位以《易》术出名的预言家。他的事迹见于《晋书》的晋人干宝的《搜神记》。谯人夏侯藻一天王想为母亲的病请淳于智占卦.,忽见一只狐狸对着他家的门嗥叫。他跑到淳于智那里,淳于智对他说:“这次灾祸十分急迫,,你赶快回家去,在狐狸嗥叫的地方按着胸口啼哭,使家里的人惊奇,大大小小都从门里出来。只要有一个人没出来就别停止啼哭。那样这场灾祸才可以免除。"夏侯藻回家后照淳于智的话做,连他生病的母亲也出来了。一家人则聚在门外,他家的五间堂屋就象被拉到的一样坍塌了。淳于智不但能预言他人祸福,而且会预知自己的死期。他常常"自言短命",还说;"到了辛亥年天下会有事,到时候会有巫医挟道术者死去。我遵循《易经》的大义而行动,其实不该有此下场。"后来到了晋惠帝司马衷即位的永平元年(公元291年)临晋侯辅政畅峻被诛灭三族,而淳于智由于"有宠于畅峻"也被株连,遭遇到了杀身之祸,应验了他对自己的预言,这一年正是农历的辛亥年。


18、邵雍的预测奇术


  北宋的《易》学大师邵雍(1011-1077)是中国古代预言史上的又一位奇人。他的《易》术突破前人定法;自成一家,对后世的预言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i他创造的预测术以先天象数学为核心,从探究世界的构成模式出发,指导日常的预测活动。可以说,邵雍的《皇极经世书》是他独特的宏观预测理论,而他的《梅花易数》及《一撮金易数》则是他创造的微观预测术。《梅花易数》运用《易经》的原理,结合五行学说,将年月日时的时间维度引入了预测术体系,又以"数"的概念作为起卦的基本参照,兼用《易经》的卦爻判断未来吉凶。由于这种预测术突破了前人起卦封和摇卦封的操作程式,给操作者和求问者带来了空前的便利,而人类懒惰的智慧天生就欢迎方式简化而效果如前的改革,所以这种方法方直流传至今,甚至在海外也产生了影响。《一撮金易数》是以汉字笔划数起卦取爻,另有一套占辞,有的研究者认为它是测字算命本的起源。
  邵雍在《皇极经世书》里提出了二种以时间为纬,以.卦序及先天八封方位为经来推断吉凶的宏观预测理论。这种理论采用自《易经》推演出来的先天卦序和方位,又描绘了一幅历史及万物的发展图,作为对社会治乱,王朝兴衰的预测依据。.邵雍将129600年作为一"元",一年分为12月,一月分为30天,一天分为12时,一时分为30分,一分又分作12秒。一"元"之下又分成"会"厂运","世。,一“世。方30"年。每个卦支配吉凶360年至2160年。他据此考察了尧之后三千余年的社会风气,发现大约·30年左右就会发生变化,正与他在书中提出的30年为十世的理论相吻合。他的社会发展观实际上是一种历史退化论,他认为一"元”之中有四个阶段,君主分别以道,德,功,力为统治手段。只要确定了某一朝代在这个体系中的位置,便能够对其前后的社会变化作出宏观的解释和预测了。


19、太后的自知之明


  《易经》的卦爻辞具有不以占筮者的好恶为转移的客观性,除非卜人曲意逢迎,违背占筮规则,或对卦辞加以曲解,否则它的内容是不会讨好权势的。
  据《左传》记载,鲁囊公的祖母穆姜淫秩放荡,想推翻自己的儿子,立奸夫为国君,阴谋败露后,被囚禁在东宫里。穆姜刚被囚禁时,曾用《易经》占了一封,预测自己的下场如何。史官占得《艮》之《随》《随》卦是由《艮》卦的五个爻画变化而成的。按照筮法,五爻变要占之卦的不变爻辞,而《随·六二》的爻辞无异于对穆姜的谴责:"系小子,失丈夫"("追随小人,失去君子"。或解为"捆绑儿子,失掉丈夫)。熟知爻辞含义的史官哪里敢斗胆直言,于是显出了奴才本家,早把卦理和筮法的规定抛在了脑后。他看到《随》卦的卦辞有机可乘,就拿来给穆姜当定心丸,说:"是谓《艮》之《随》,《随》,其出也。君必速出。"原来,《随》卦的卦辞是"元;亨,利,贞。无咎"。乃大吉大利之辞,他就据此预言穆姜很快就能获释。但深知自己罪孽深重的穆姜并不领史官的情说:"今节妇人而与于乱,固在下位,而有不仁,不可谓元;不靖国家,不可谓亨;作而害身,不可谓利;弃位而饺,不可谓贞。有四德者,随而无咎;我皆无之,岂随也哉!我则取恶,能无咎乎!必死于此,弗得出矣。"意思是说她自己根本就不具备《易经》卦辞中要求的四种美德,所以绝不敢存"无咎"的奢望,而必定会老死东宫,一辈子也出不去。看来穆姜也粗通《易经》,只是她回避了之卦《随。六二》那句最具针对性的爻辞,而根据自己的实际处境对自己的结局做了预测。后来的事实证明,穆姜的预测是准确的:她的罪孽没有得到宽恕;她终于在囊公九年"死于东宫"。


20、一行和尚奇术报恩
  唐玄宗时代出了一位与大星象家李淳风齐名的天文学家一行。一行,生于公元673年,卒于公元727年,俗名张遂。据唐人段成式在《酉阳杂Z》一书中记载,一行自幼就聪颖过人,具有惊人的记忆力。能够过日成诵,因此后来被唐玄宗称为"圣人"。他二十一岁出家,。师事普寂于嵩山",后来为研究大衍历而"访求师资,不远数干里"。他先到天台国清寺学得术数,又在汉代洛下闵大衍历的基础上创制了当时最先进的历法,主持了最早的大地测量,并在汉人扬雄《太玄经》的基础上撰写了《太衍图及义诀》。《酉阳杂Z》里说一行"博览无不知,尤善于数,钩沉藏往。当时学者莫能测",在开元年间(公元713一Ro年)"承上敬遇,言无不可",说明了一行的说术之深和皇帝对他的信任。·一行幼年时期家里很穷,邻居王姥姥曾经大力接济过他家。后来王姥姥的儿子犯了杀人罪,她就找一行帮助救她的儿子免于死罪。一行虽然久蓄报恩之心,但也不愿S私枉法,就对王姥姥说。"姥要金帛,当十倍酬也。明君执法,难以请求。"这下惹得王姥姥寒了心,指着一行大骂,认识这个僧人有什么用!。后来,一行让浑天寺数百名工役搬出室外,并叫人抬来一只大瓮放在屋子里,又给两个下人一个布袋,说,"某坊某角有废园,汝向中潜伺,从年至昏,当有物入来;其数七,可尽掩之,失一则杖汝。当夜这两个人果然逮到了七头猪,带给一行。·一行高兴极了,叫人把猪装进瓮里,再将瓮口封起来;次日唐玄宗上朝后马上召见一行。说:"据太SB奏,昨天夜里北斗星不见"了,请问这是什么征兆?大师有没有办法消灾免祸呢?一行答道:。北斗星不见了,这是上天将对陛下发出警告的征兆。百姓如果不得其所;就会发生自然灾害,皇上只有用自己的德行才能消灾免祸。以贫僧之见,陛下最大的德行,莫若大赦天下了,"玄宗听从了一行的建议。这样做果然奏效,七天之后,北斗星又回到了天上这段故事没有提到王姥姥的儿子在不在大"赦之列,反正一行是不会凭白无故地怂恿皇帝大赦的。他为报恩已经作了努力,至于王姥姥的·儿子是否能活命,那就看他的运气了。此事十分荒涎不经,连段成式都说"成式以此事颇怪,然大传众口,不得不著之"。一行是唐代著名的天;文学家,即便无力回天,至少能够对某种星象异;常作出准确的预测,而他置瓮捉猪的把戏很可能是故弄玄虑,在众人当中造造声势的障跟法。众人也果然上了当,不然这段奇闻戏不会被"大传众口",更不可能被写进《酉阳杂Z》里了。
  
21、易卦为什么不能使人人都成为预言家?


  易卦预测的原理并不神秘。天文学能够准确预言慧星的出没,日食月蚀的发生,气象学·能够准确预报未来的天气变化,人们对此己经习以为常。古代的易卦预测术固然也包括天象和气象预测,但最令人不解的是它对人事的预测。如果说,今人还无法从"道"的角度对这种预测术进行论证,那么,至少可以从"术"的角度探究其准确的原因,· "·《易经》的爻辞所揭示的并不是具体的预言,只是一种"可能如此?的或然判断。它提供的是思路和几率铰高的预后结果;可以说,《易经》本身仅仅完成了准确预测的前一半工作,即提供了思想素材和思维方法,而只有高明的卜筮者才能以此完成后一半的工作。领悟了这一·点,就能够明白《易经》何以不能便人人都成为预言家了:易卦预测本的具体操作有成规定法,人皆可学而知之;但准确预言未来还需要更重要,并且是无法模仿的操作,那就是对《易》术的正确掌握和灵活运用。后者不但要求卜筮者精通《易》术,而且也在于经验的积累和总结,甚至要求突破成规。并非人人都能够具备这样的创造性,所以不可能人人都成为预言家。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将预言称作一间最高超的艺术,其原因也许就在于此。
  
22、预知人与物的劫数
  邵雍在《梅花易数》中提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微观预测法,并列举了一些经典性的卦例,被传为中国古代预言奇准的佳话。.其中一例说:已年三月十六日卯时,邵雍正与客人一同观赏盛开的牡丹花,客人间道,"这么繁盛的花朵也会遭到意想不到的灾祸吗?"邵雍回答说:"万物都有劫数。"客人又问:"可以预测出这些牡丹的劫数吗?"邵雍便开始起卦推算起来。'他根据起卦的年月日时求出卦象和动爻;得到《鼎》卦,就说:"明天午时(中午11点到下午1点),这些花将会被马踏毁。"客人都不相信邵雍的预言。第二天中午,几位官员骑马来观看牡丹,他们的两匹马互相咬啮,跑进花丛,把所有的牡丹花都踩坏了。
  另一例说,已丑日卯时,邵雍在路上见到一位面带忧色的老人往东南方向去,就问他有什么担忧的事,老人说没有;邵雍心中奇怪,就为老人占了一封。他根据时间,方位和占封对象以数起卦,得变爻而成《巽》卦,由此判断老人五天之内将会因为与鱼相关的事情而道致重大的灾祸。他告诉老人五天之内要谨慎行动。然而,老人似乎也对邵雍的预言半信半疑,五天当中他去赴了一次宴席,结果竟被鱼骨卡住了咽喉,一命呜呼了。


23、诸葛亮的"六壬课"


  《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常有掐指一算,料事如神的表现。虽说经过文学典型化了的诸葛亮集中了古人的智慧和谋略,不免使人产生其"多智而近妖"(鲁迅语,之感,但仔细想来,诸葛亮的军事天才并不是什么旁门左道,而是对天文地理乃至知人料事等实际知识的出色运用。空城计;联环计等锦囊妙计说明他是一位杰出的心理战和情报战专家:草船借箭,借东风火烧战船等战例说明他是一位通晓并善于利用天时的指挥家,而"八阵图,和"六壬课"则说明了他的道术与《易经》八卦封的关系;诸葛亮的"六壬课"用于预测推算军事行动中的天时、地理及与胜负攸关的随机情况。这是一种简捷的预测法,与易数有着内在的联系。将"大安","留连","速喜,,"赤口","小吉","空亡"六种判辞分布在食指,中指和无名指上下两节的位置上,先推月份,日期和时辰,再从判辞中寻找有关提示信息。例如"小吉"的判辞是:。人来喜时,属禾六合,凡谋事一,五,七,贵人西南,冲犯东方,小孩婆姐六畜惊,大人无主家神。断曰:小吉最吉昌,路上好商量,阴人来报喜,失物在坤方,行人立便至,交易甚是强,凡事皆和合,病者褥上苍"。据说此法源于另一种年代久远的预测术六壬术,主要机理是将天干地支联系起来,结合《易》卦和阴阳五行术,依据时辰和方位推断未来吉凶。实际看来:这种预测本与易卦预测术的联系已经相当模糊了。


24、做一次事后诸葛
  我们试从易卦预测术的体用关系来分析孔子预言鲁伐越的卦例,也能够收到殊途同归的效果。这里,让我们也来做一次事后诸葛亮,目的在于证明易卦预测本的严密和孔老圣人的圣明。
  鲁伐越之前,鲁人占卦得《鼎》之《蛊》;其卦象由离上巽下变为艮上巽下。分析体用关系,《蛊》卦的下卦为体卦,代表占筮者一方,即鲁人:《蛊》卦的上卦为用卦,代表占筮的对象,即越人。参照五行关系,巽卦五行属木;而艮卦五行属土。根据五行相生相克的道理,体卦属木,用卦属土,木克土,是为"体克用,诸事吉",失败者必为用卦所代表的越人。由本卦《鼎》变化而成的之卦《蛊》,就是战争的结局。再从卦义分析,《蛊》卦的下卦为巽,巽为风:《蛊》卦的上卦为艮,艮为山。《左传·信公十五年》卜徒父为秦穆公占卦时分析这种卦象时说:"蛊之贞,风也:其悔,山也。岁之秋矣,我落其实,而取其材,所以克也。实落材亡,不败何待!体卦为风,用卦为山,由此也可以得出鲁军将如同劲风过山,摧枯拉朽,横扫越军的结论。运用不同的卦理,竟能够得出大致相同的结论,易卦预测术奇就奇在这里。这并不是任何预测术都能做到的。《易经》的预测术之所以引人入胜,之所以受到推崇,其体系的严密性和逻辑性不能不说是一个重要原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