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谈谈用指与用腕

 率我真 2014-01-22

 

作为初学者,在实践中,我感到:用指,因为指很灵敏,毛笔触纸调峰,写横画摆动,写竖画勾一下,似乎也都可以,而且都很便捷,发力也很迅速,不足是如果字写的大,觉得力量到底还是不够。用腕,会用指了,指不动,就能把发力感觉调整到用腕发力,我初学,手腕不太灵活,所以觉得发力有个时间差,比如下笔调峰,心里想到了,腕力还没到,有点心急手迟的感觉,用腕调峰总觉得迟钝一些,相比用指,用腕力最大的感受是,腕力到底强大,把毛笔能铺按的很实在。老师提到了,掌竖的太狠,写字很难受,竖掌的好处,我体会是确实能保持平,铺豪平稳,因为不熟,我也不知道,熟练后,灵活性到底怎么样,这样执笔写字,容易毛笔与纸面能保持垂直,我在考虑,即使熟练了,灵活度也不算高。因此我以为,用笔高手,指,腕应该都能灵活运用的,根据所写字的大小、所需力度,自己调控。掌竖,也要把握一定的分寸,确保手腕不僵,保持一定的灵活。再我觉得铺豪,铺按的程度,似乎也不是一定的。

就算是用同样的执笔法 ,在反复练习适应之后,各人也会有一些细微的差异,这些差异可能会造成一些局限或者便利。如果是经验丰富的人,也许从执笔就能模糊看出一个人的水平。执笔是会在临摹当中获得改进的。因为有不得力的时候才会不断的调整姿势。其实只是一些细小的细节问题,周鸿图先生基本上说清楚了,更小的细节如果有机会向人求教,见到亲身示范会容易掌握得多。初学者非常需要就近有一位老师常常提点,最好可以有时间在一起盯着写字。可能未必要一个月就能少受好几年的苦,虽然执笔未必获得了足够的磨练,但是这段时间的教导至少能让人知道需要改正那些东西,日后也就有一个大概的方向。有更长时间时间自然更好,比如3个月半年或者1年。这之后就好办多了。 我在周先生主题帖里提到的也只是比较容易出现的差错,已经听过很多人说掌根疼痛了。有的可能是与熟练度有关,但是有些人已经做了很长久的努力,有的都超过了3个月,疼痛却越来越严重——这一般都是自学者吧。 以前我也曾经疼过,后来看到书中提到笔杆略向左前倾,又因为好奇翻了洪钧生先生的《实用太极拳》,看到手型里的“钩手”忽然就明白了原来执笔图中看上去有点虚弱无力的执笔姿势是怎么回事。笔杆在虚提的时候不是纯粹正直的,而是略向左前倾,这样手掌就不需要太过竖直,而手腕可以平行不用时刻都强行外翻。手掌不竖到掌根绷紧,就还有更多转圜的余地。不过现在很多人笔尖在前,笔杆反而后倾,这样虽然可以让手指不那么收紧,掌根也能相对放松,但是手指未免太松了,而且因为行笔本是从上到下,如果笔尖在前,笔杆后倾,也许会因为偃卧而平薄无力。 于是迂缓描画好像很沉稳,速度稍微正常就难免让人觉得太平了。道理确实像有人说的“用笔高手,指,腕应该都能灵活运用的,根据所写字的大小、所需力度,自己调控。掌竖,也要把握一定的分寸,确保手腕不僵,保持一定的灵活。”但是这并不那么容易。都是一些很小的细节,而且各人会有一些差异。

沈尹默先生的执笔法,大概可以把手臂看成有几个骨节的蛇,不大能上下起伏,但是可以灵活的左右平滑弯曲蛇行。手腕就像蛇头一样,后面的小臂大臂都要就着手腕的动向来带动用力。可以参考常见的竹节蛇玩具。这种玩具手执尾部就能整条都提到几乎水平。 这种执笔方法的灵活范围相对一般方法来说更依赖小臂, 所以如果不悬肘的话用起来并不那么舒服。还有一个方法就是依法帖笔迹来更正执笔法,即便到最后姿势千奇百怪,但是效果应该都是差不多的。这其实是最本质的方法。对于有了一定鉴赏力的人来说可能会更快一些也不一定。当然这个对于真正的初学者完全不适用。

执笔是需要临摹的过程来不断自己调试纠正的,要有合适的执笔方法只能靠这个。一般的文字说明也只能是个大概。所以有老师盯着一起写是最好,没有的话只好了解了基础的姿势之后靠自己了,只不过这样事倍功半甚至会直接失败。所以能做的大概有2项:1极其繁琐详尽的执笔规范姿势和基本运笔方法,而且要有最平易浅显的说明 (如果用人体运动捕捉模型来做可以随意调换视角的3D呈现并且附带文字解说当然最好) 2 有非常详尽的运笔注释说明的法帖范本。这个恐怕用前面那个技术都很难直接表现,精微的部分只能靠文字了……毕竟古人已经死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