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桓公三年

 传统文化网站 2014-01-26

 

【原文】三年春,曲沃武公伐翼,次1于陉庭。韩万御戎2,梁弘为右,逐翼侯于汾隰,骖34而止。夜获之,及栾共叔。

会于嬴,成昏5于齐也。

夏,齐侯、卫侯胥6命于蒲,不盟也。

公会杞侯于郕,杞求成7也。

秋,公子翬如8齐逆9女。修先君之好,故曰公子。齐侯送姜氏于讙,非礼也。凡公女嫁于敌10国,姊妹则上卿送之,以礼于先君;公子则下卿送之;于大国,虽公子亦上卿送之;于天子,则诸卿皆行,公不自送;于小国,则上大夫送之。

冬,齐仲年来聘11,致12夫人也。

芮伯万之母芮姜恶芮伯之多宠人也,故逐之,出居于魏。

【译文】三年春,曲沃武公征伐翼国,靠近了陉庭。韩万驾御兵车,梁弘为车右,追逐翼侯到了汾隰之地,直到骖马被绊住才停止。夜里俘获了翼侯,及栾共叔。

桓公与齐僖公在嬴地会见,是因为要和齐女成婚。

夏,齐侯、卫侯在蒲地等待命令,没有结盟。

桓公在郕地会见杞侯,杞国人请求平定。

秋,公子翚去齐国迎接齐女。重修先君之友好,所以称为公子。齐侯送姜氏出嫁送到讙地,不符合社会行为规范。凡是公室之女嫁到同等国家,如果是国君的姊妹那么由上卿护送,以表示对先君的礼节;如果是国君的女儿则由下卿护送;出嫁到大国,虽然是国君的女儿亦由上卿护送;嫁给天子,那么所有卿大夫都要去送行,国君不亲自送行;嫁给小国,那么就由上大夫护送。

冬,齐仲年来访问,是送姜氏来的。

芮伯万的母亲芮姜厌恶芮伯的宠妾太多,所以把他赶出家门,芮伯于是居住于魏地。

【说明】本篇所记之事发生在公元前709年,周桓王十一年期间。主要记述了曲沃与翼国的战争,以及鲁桓公与齐僖公的会见,与杞侯的会见。齐国姜氏要嫁到鲁国,作为国君,齐侯再怎么不舍,也不应该亲自送到讙地。

——————————————————

【注释】1.次:(cì刺)《易·夬·九四》:“臀无肤,其行次且;牵羊悔亡,闻言不信。”《易·姤·九三》:“臀无肤,其行次且;厉,无大咎。”《书·泰誓中》:“惟戊午,王次于河朔。”《左传·僖公十九年》:“夏宋公使邾文公用鄫子于次睢之社。”孔颖达疏:“次,谓水旁也。”《论语·述而》:“多见而识之;知之次也。”《广雅·释诂三》:“次,近也。”这里用为靠近之意。

2.戎:(rong)《诗·秦风·小戎》:“小戎俴收,五楘梁辀。”《诗·小雅·六月》:“元戎十乘。”传:“夏曰钩车,殷曰寅车,周曰元戎。”《左传·僖公三十三年》:“梁弘御戎。”这里用为兵车之意。

3.骖:(cān)《诗·郑风·大叔于田》:“两骖如舞。”《诗·秦风·小戎》:“骐駵是中,騧骊是骖。”《诗·小雅·采菽》:“载骖载驷,君子所届。”《荀子·哀公》:“两骖列,两服入厩。”《楚辞·九歌·国殇》:“左骖殪兮右刃伤。”这里用为驾车时在两边的马之意。

4.絓:(guà挂)通“挂”。《左传·成公二年》:“逢丑父与公易位,将及华泉,骖絓于木而止。”《韩非子·说林下》:“君闻大鱼乎?网不能止,徼不能絓也,荡而失水,蝼蚁得意也。”《淮南子·兵略》:“飞鸟不动,不絓网罗。”《史记·齐太公世家》:“车絓于木而止。”《玉篇·糸部》:“絓,止也。有行碍也。”这里用为绊住、挂碍之意。

5.昏:(hūn)古同“婚”。《诗·邶风·谷风》:“宴尔新昏。”《诗·小雅·我行其野》:“昏姻之故。”《管子·八观》:“故昏礼不谨,则民不修廉。”《左传·隐公十一年》:“如旧昏媾。”《左传·昭公二十五年》:“为父子、兄弟、姑姊、甥舅、昏媾、姻亚。”《礼记·昏义》:“昏礼者,将合姓之好,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也。”《荀子·礼论》:“大昏之未发齐也。”这里用为婚礼之意。

6.胥:(xū须)通“须”。《管子·法法》:“四者备体,则胥时而王不难矣。”《管子·君臣》:“胥令而动者也。”《荀子·君道》:“狂生者,不胥时而落。”《韩非子·解老》:“胥靡有免,死罪时活。”《韩非子·六反》:“治所刑也者,是治胥靡也。”《史记·扁仓传》:“胥与公往见之。”《史记·赵世家》:“太后盛怒而胥之。”这里用为等待之意。

7.成:(chéng)《书·毕命》:“康王命作册毕,分居里,成周郊。”《左传·成公十一年》:“会于稷,以成宋乱。”《国语·越语》:“遂使之行成于吴。”这里用为平定之意。

8.如:(rú儒)《管子·轻重甲》:“今每战舆死扶伤如孤。”《左传·隐公四年》:“厚从州吁如陈。”《尔雅》:“如,往也。”《史记·项羽本纪》:“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以一仪而当汉中地,臣请往如楚。”这里用为去、往之意。

9.逆:(nì溺)《书·顾命》:“以二干戈、虎贲百人逆子钊于南门之外。”《管子·大匡》:“鲁庄公兴师逆之,大败之。”《左传·成公十四年》:“宣公如齐逆女。”《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晋侯逆夫人嬴氏以归。”《国语·周语上》:“上卿逆于境。”《荀子·大略》:“霜降逆女,冰泮杀内,十日一御。”《说文》:“逆,迎也。关东曰逆,关西曰迎。”这里用为迎接之意。

10.敌:(dí笛)《左传·桓公三年》:“凡公女嫁于敌国,姊妹则上卿送之,以礼于先君。”《尔雅》:“敌,匹也。”《国语·楚语》:“且夫自敌以下。”《战国策·秦策》:“四国之兵敌。”《孙子·谋攻》:“敌则能战之。”《说文》:“敌,仇也。”这里用为匹敌、对等之意。

11.聘:(pìn)《诗·小雅·采薇》:“靡使归聘。”《周礼·大行人》:“凡诸侯之邦交岁相问也,殷相聘也。”《周礼·占梦》:“季冬聘王梦。”《管子·小匡》:“以极聘頫于诸侯,以安四邻。”《尔雅》:“聘,问也。”《礼记·曲礼》:“诸侯使大夫问于诸侯曰聘。”《荀子·大略》:“聘人以珪,问士以壁,召人以瑗,绝人以玦。”《韩非子·十过》:“昔者戎王使由余聘于秦。”《说文》:“聘,访也。”《后汉书·冯衍传》:“聘申叔于陈蔡兮。”这里用为访问、探问之意。

12.致:(zhì志)通“至”。《书·尧典》:“平秩南讹,敬致。”《诗·卫风·竹竿》:“远莫致之。”《管子·大匡》:“卒先致缘陵。”《庄子·外物》:“然则厕足而垫之致黄泉。”这里用为到达之意。按:至,兼有迎、送,来、到这两个相反的意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