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农村市场不应成为山寨商品的天堂

 指间飞歌 2014-01-26

农村市场不应成为山寨商品的天堂

每日图文精选创建于:2014-01-20 

  在四川省金堂县赵镇弯弯街批发市场一家主营副食的店铺,记者发现既有正品的大白兔、徐福记,也有山寨的“小白兔”、“徐记”,包装极其相似。记者在走访中发现,像“娃恰恰”、“康帅傅”、“奥立奥”等山寨商品,还有过期食品、三无产品等假冒伪劣商品,在一些农村集市商店寻常可见。


  山寨商品的存在本身就是市场发育不完善的结果,而山寨商品背后存在的巨大安全隐患,则是山寨现象最大的问题所在。之所以山寨商品大行其道,就是因为不良商家看中了其中巨大的利益链条。任由山寨现象泛滥,最终伤害的则是广大消费者的生命健康。


  长期以来,农村消费市场发展的不成熟,成为山寨商品生存的土壤。一方面广大农村地区交通不便,导致农村群众外出购物不便利,仅有几个小商店、小超市经营者一旦贪图便宜,在巨大的利益诱惑之下,购进相关山寨商品,造成消费者不得不买山寨商品的买房垄断局面。


  另一方农村消费市场的发育迟缓,零售业经营主体单一、甚至匮乏,工商、质检、食药监部门监管不到位,为假冒伪劣商品提供了大肆其道的机会。只要不出问题,消费者依然会继续购买,形成典型的“劣币驱逐良币”的经营困局,这都给广大农村群众的生产生活埋下安全隐患。


  山寨其实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这些商品背后的生产环节、质量标准的安全监管主体缺乏。一些批发市场、农村市场、城郊结合部、校园周边此类问题更是异常突出,过期食品、假冒伪劣商品泛滥成灾,而作为市场监管的工商、食药监部门的工作重心和重点则是城市,形成农村市场监管的真空地带,导致群众“知假买假”的困局没法破解。


  杜绝山寨商品在农村地区的蔓延势头,工商、质检、食药监部门的工作重心应该逐渐下移,将工作力度和人员安排逐渐向广大基层、尤其是农村地区倾斜,形成打击制假售假、打击假冒伪劣商品的高压态势,真正让商家的经营行为得到规范,还广大农村消费者一个健康的消费环境。


  当前,构建并发展农村商贸物流体系是根治山寨泛滥的根本之策。长期的城乡二元体制下,农村的重心是从事从业生产,而商贸物流体系仅仅是保证正常生产生活所必须的一个微小环节。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现有的商贸物流体系远远不能满足正常需求。因此,农村连锁超市的建立和发展,应该是重中之重。


  打击农村地区假冒伪劣商品,需要市场监管的各方联动,从源头入手,疏通商品从厂家进入农村市场“最后一公里”的道路障碍,让合格产品有市场、有销路。只有真正铲除山寨产品,特别是农村市场销售的山寨电器产品、山寨食品药品、山寨农机器具、山寨生产物资,确保广大农村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得到保障,才能让“不合格商品”和“傍名牌产品”的山寨现象彻底得到解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