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吃姜留不留皮功效大不同 姜皮利水治大便干结

 還舊樓主. 2014-01-28
 
吃姜留不留皮功效大不同 姜皮利水治大便干结
 
        到了冬季,感冒便秘的患者也多了起来,有没有一种食物能解决这两种疾病的问题?最近微博热传的“便秘吃姜皮 感冒吃姜肉”似乎为这个问题找到了答案,但是中医专家可不这么看,如果弄错了可能适得其反!

       这则微博中提到:姜有“留姜皮则凉,去姜皮则热”之说。如果表现为便秘、口臭、口腔溃疡等体内有“热”症,最好只吃姜皮,这样既可发挥姜皮的利水功效,又可避免“火上浇油”。但若是患了风寒感冒,想喝红糖生姜水缓解病症,生姜最好去皮,只食姜肉,以发汗。
 
       对此,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肛肠科副主任中医师王元钊介绍说,中医认为姜皮的确有利水消肿的功效,一般用于治疗水肿胀满、小便不利等病症。对于便秘来说,理论上,表现为大便干结、腹部胀满、口干口臭等症状的热结便秘患者比较适用于姜皮辅助治疗,因为《医林纂要》中已有记载“姜皮辛寒”,但是姜皮主要以祛皮肤风热为主,肛肠部位的热邪一般用其他的中药治疗,比如决明子茶。所以“便秘吃姜皮”的说法对虚寒、气虚、血虚等证型的便秘都不适用。即便是热结便秘的患者如果症状比较严重也不适用。
 
        那么“风寒感冒吃姜肉”的做法是不是对的呢?该院治未病科副主任中医师夏公旭介绍说,老百姓常用的“生姜红糖水”防治风寒感冒时有道理的,因为生姜性温,其特有的“姜辣素”能使血管扩张,血液循环加快,进而达到驱寒的功效。需要指出的是,这种方法用来预防和辅助治疗风寒感冒初期的患者是可以的,但是中重度的寒性感冒患者则不适用。因为生姜主要用于解表,发汗作用较弱,临床上常配合麻黄、桂枝等同用,能增强发汗力量。至于是不是一定要去皮才能有驱寒的效果倒也未必,只是说去皮之后效果更好一些罢了,总体上影响不大。

       
如何吃姜赛参汤?

        一、早吃姜,胜参汤

 
        讲到药食同源,有一样东西是不能不提的,那就是姜。姜真是上天赐给人类的宝贝。中国的老百姓谁家的厨房少得了姜呢?而中医的药方中以姜为君臣佐使之药的也比比皆是。
 
        孔子说“不撤姜食”,至理名言。居家过日子,是不可一日无姜的。家里不论老小,谁要是着凉受风,马上一碗姜汤伺候。出点汗,散掉表寒就没事了。
胃寒,胃口不开,喝两天生姜红枣茶,暖暖胃就好了。
 
        如果是日常保健吃姜,一定要在早饭时吃,所谓“早吃姜,胜参汤”是也。
 
        早上吃姜,保健养生的效果最好。原因是姜最擅宣发阳明经的阳气。早晨正是气血流注阳明胃经之时,此时吃姜,正好生发胃气,促进消化。而且姜性辛温,能加快血液流动,有提神的功效。 怎么吃法呢?最好是早饭的时候准备一碟子泡姜,就着米粥吃。泡过的子姜口感脆嫩,入口有一丝丝的酸、辣、甜,加上粥的清香,微妙地调和在一起,简单,清爽,细细地品来,却是世间至味。也可以切几片姜加入适当的红糖,煮成红糖姜水饮用。这是最养人的饮食,功效远远胜过参汤。

       
二、午吃姜,疾病来
 
        很多人都知道晚上不宜吃姜。其实,不仅是晚上,中午以后就应该不吃姜了。过午不食姜,否则容易伤肺。 中国人养生,特别讲究顺应天时。大自然的阳气在中午到达顶峰。盛极必衰,午后阴气开始升起,阳气开始收敛。生姜是生发阳气的,午后自然不宜再吃了。
 
        正午时分,心经的气血最盛。此时吃姜,对于本身心火旺的人来说无异于是火上浇油。心火会烧得更旺。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咱们的肺就是这个池鱼。心火过旺,肺就会遭殃了,会引起咳喘痰热各种症状。 午吃姜,疾病来。阴虚火旺体质的人切记。

       
三、晚吃姜,见阎王
 
        为什么晚上不能吃姜?姜是宣发阳气的,夜晚人体应该养阴,收敛阳气,吃姜是适得其反,违背天时。此时吃姜,有几大害:
 
        第一、 使人兴奋,无法安睡。
 
        第二、 刺激神经,影响心脏功能。
 
        第三、 郁积内火,耗肺阴,伤肾水。
 
        仅仅如此,还不足以说明晚吃姜的危害堪比砒霜之毒。最关键的原因是:人们一般都在晚上喝酒,这时如果以姜菜下酒,大害!
 
        姜酒同食,百日烂心。姜酒都是大热之物,姜借酒力入经络,酒借姜性入脏腑。晚上用姜菜下酒,等于吃慢性毒药。民间流传的公案中,就有用姜酒百日烂肺来谋害人命的故事。其实,姜酒同食,何止伤肺。日积月累,五脏六腑都会受伤。说到底,还是酒害人。与其闻姜生畏,不如戒酒养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