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2、明、清时代佛塔(二)

 猎鹰个人图书馆 2014-02-09

 22、明、清时代佛塔(二)

 

 

1、 楼阁式塔(浙、皖、赣、鄂) 

 

11、明、清时代佛塔(二)
                                  浙江平湖报本塔 清末出版的明信片)

 

报本塔在嘉兴平湖当湖镇沙盆圩(鹦鹉洲)上。明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邑人陆杲在洲上建报本塔,共七层。报本塔自建成后至清顺治十六年(1659年)突然倾圮,同年十二月二十一日大力重建。因软基地的缘故,至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塔又倾危,又修复,改七层为五层。此后,乾隆、道光间又多次修葺。 193711月,日寇自平湖白沙湾登陆入侵,报本禅寺被毁,古塔迥廊、曲欄也未能幸免。2003年修复报本塔。恢复了塔檐和木结构回廊,添补了少量砖块和平座条石,浇铸青铜塔刹更换了原来的铸铁塔刹。

 


11、明、清时代佛塔(二)

   浙江嘉兴三塔 清末外国出版的明信片)

 

三塔位于嘉兴西门外京杭古运河畔,起航标作用。三塔始建于唐代,镇潭中白龙而建。 后塔塌。清康熙十六年(1677年)铸铁重建。清咸丰年间兵毁。清光绪二年(1876年)重建,三塔均为九层砖塔,中间一座稍高,约 15米,塔实心,不可攀,每层壁龛嵌铁制浮雕佛像,饰白黑红三色。文革年间(1971年)塔寺俱毁。20003月在原址上重建三塔。

 


11、明、清时代佛塔(二)
                            浙江海宁占鳖塔 清末外国驻华机构出版的明信片)


11、明、清时代佛塔(二)
                            浙江海宁占鳖塔 1995年中国邮政邮资明信片)

 

占鳌塔又名镇海塔,是一座为镇服潮神而建造的楼阁式佛塔。塔始建于宋代,重建于明万历四十年(1612年),明末重修过此塔,清康熙十五年(1676年)又复重葺,并建塔院。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再修,道光十九年(1839年)海宁知州李超成主持重修塔为砖身木檐楼阁式,外观六面七级,内部八层,有石磴通塔顶,通高50米。

 


                   11、明、清时代佛塔(二)
                         浙江绍兴应天塔 (上世纪八十年代绍兴文化局出版的明信片)

 

     应天塔在绍兴城内塔山之巅,为六角七层砖木混合楼阁式塔。通高约45米左右。各层设火焰形门和佛龛窗。塔内设楼梯可盘旋至顶。乾符元年(874)重建应天寺,因寺名塔,叫应天塔。应天塔大的毁而重建有两次,一次在北宋乾德初年(963968年),一次在明嘉靖三年(1524年),现存的应天塔便是嘉靖三年那次重建的遗物。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七月三十日,地藏王菩萨生日,香客不慎,塔楼起火,木结构全毁,仅存砖砌塔身。1985年重修此塔,遂成今貌。

 


11、明、清时代佛塔(二)
                      杭州灵隐寺理公塔 上世纪三十年代中华书局出版的明信片)

 

灵隐龙泓洞口之理公塔为纪念灵隐寺的开山祖师慧理而建。是一座石结构的楼阁式塔,高8米余,六面七层。据载:北宋开宝三年(970年),这里曾有一座埋葬慧理和尚的坟塔,明万历十五年(1587年)倒塌。明万历十八年(1590年),又动工重建理公塔。第一层中空,六面皆辟拱门,第二层的正南面镌有“理公之塔”碑记一方,第三层的每面也镌有碑记,第四至第七层的每面,或刻坐佛,或作门窗式样,塔顶装有葫芦形塔刹。

 


                 11、明、清时代佛塔(二)
                         杭州香积寺塔 (2006年杭州源正广告公司出版的明信片)

 

香积寺石塔,原为东西两塔,座落在湖墅香积寺巷,1968年东塔被毁,仅存西塔,基本完整。该塔建于清康熙五十二年(1713),八面九层,仿木构楼阁式,高约12米。除二层以上平坐用青石外,其余均用湖石砌筑,须弥基座刻有仙鹤、凤凰等飞鸟嬉戏图,塔身雕有陀罗圣经、壶门与佛像。香积寺塔修长挺拔,仿照灵隐寺双塔,并采用了经幢的一些做法,

 


11、明、清时代佛塔(二)
                          安徽安庆振风塔 上世纪三十年代日本出版的明信片)


11、明、清时代佛塔(二)
                            安徽安庆振风塔 1988年黄山书社出版的明信片)

 

振风塔位于安庆市迎江区沿江东路北侧的迎江寺内,建于明隆庆四年(1570年)塔为楼阁式砖石结构,八角七层,高60.86米,各层面阔与层高按比例自下而上逐层收分,整体轮廓呈圆锥体形。底层建有宽大的基座。每层皆有腰檐平座。塔内有穿壁绕平座拾级盘旋而直达顶层。每层塔门虚实交错,平台上围以白石栏杆,每层檐角均悬以风铎。塔刹由八角形须弥座、园形覆钵、球状五重相轮和葫芦形宝瓶构成。该塔还具有导航引渡的功能。

 


11、明、清时代佛塔(二)
                                安徽芜湖中江塔 清末出版的明信片)


               11、明、清时代佛塔(二)
                                       安徽芜湖中江塔 (网络照片)

 

中江塔耸立于青弋江与长江交汇处的江堤上,始建于明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但“工未竣”,“折损二层”。清代康熙八年1669年)“重建,乃落成”。一、二层建设于明代,三、四、五层建设于清代,前后跨越了60年。形成五层八角风水塔,“以镇水口”,塔为砖石结构,高35米,当时建成的时候,中江塔是有刹有檐的。每层每面均有一门,门两边各有一窗,专供夜间置灯,导航来往船只。

1987年修复后的中江塔八角五层,塔高43.7米。恢复了塔的出檐部分。其中塔刹高10.16米。每层四窗,错置相间,每窗左右各设一灯龛。塔内结构一至二层为壁内折上式,石梯盘绕。

 


11、明、清时代佛塔(二)
                    安徽巢湖姥山文峰塔 1986年安徽巢湖邮票公司出版的明信片)

 

文峰塔位于巢湖姥山之巅,为八角七层的砖石塔,高51米,层出飞檐,每层悬有响铃8只,塔内有砖雕佛像和石刻匾题词。文峰塔始建于明崇祯四年(1631年),建成4层时,因农民起义而辍工。清光绪四年(1878年),李鸿章倡议捐募钱款,委托江苏补用道吴毓芬又续建3层。建此塔为了显示人文之胜,也是为了姥山尖起来。

 


11、明、清时代佛塔(二)
                          江西瑞金龙珠塔 1965年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明信片)

 

龙珠塔,俗称白塔,是典型的水口塔。古塔位于瑞金绵江河畔,是绵江河的重要航标。传统的风水学说中,水口塔有镇水作用,水积则财聚,寓示佑护民丰物阜、百业兴旺。该处因塔建寺,塔下寺今毁不存。

龙珠塔始建于明万历壬寅年(1602年),清道光十八年(1838年)重修,一九三四年再次维修。该塔为九级六面,壁内折上式,可沿阶梯至塔顶;塔高34米,为砖石结构。古塔遭受百年风雨剥蚀,除外壳出檐部分长有青草、灌木,塔檐回旋阶梯局部脱落损坏,塔内所置石碑及各层楼梁楼板被人拆毁,塔刹宝葫芦顶部缺失外,整座塔体基本完好。2007年,开始进行了维修。

 


                 11、明、清时代佛塔(二)
                        江西永丰报恩寺塔 1983年北京外文出版社出版的明信片)


                 11、明、清时代佛塔(二)
                           江西永丰报恩寺塔 2005年中国邮政贺年有奖明信片)

 

报恩寺塔位于且城西郊的恩江河畔。始建于明洪武二年(1369年)。该塔为青砖结构,九层四面,每层高约3塔平面呈四方形,而最上层为圆柱形,每层向上递减,比例适度。塔身通高29余米。第七层以下,正面各层均有佛龛1孔,龛内有造像,出檐用叠涩13重。塔顶为圆柱形铁刹,塔刹为3重。1984年进行了维修。

 


11、明、清时代佛塔(二)
                          江西宁都水口塔 2001年宁都邮政局出版的明信片)

 

水口塔又名“风水塔”,又称“文风塔”。它位于宁都城南外一公里的梅江之滨。塔始建于明万历壬辰年(1592年),塔身八面重檐,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塔顶被毁坏,乾隆四十三年(1778)维修,修后为七层高39米。1996年重修。塔内铸有真武大帝神像,意在塔有真武大帝镇守,保风调雨顺、太平昌盛、荫福万家。

 


11、明、清时代佛塔(二)
                       江西九江锁江楼塔 上世纪三十年代日本出版的明信片)


                  11、明、清时代佛塔(二)
                            江西九江锁江楼塔 上世纪四十年代出版的明信片)


                11、明、清时代佛塔(二)
                 江西九江锁江楼塔 (上世纪八十年代九江对外文化交流协会出版的明信片)

 

锁江楼塔(文峰塔)位于九江东北郊一公里处的长江南岸。始建于明朝万历十三年(1585年)。塔为楼阁式砖石空筒仿木结构,共有六面七层,高35米。全部建筑为古代青色厚砖砌成。极为坚固。每层檐口,为石刻斗拱,塔内壁画有小型空龛及远眺拱门。塔内各层有梯可上塔顶远眺。为倡导文风在锁江楼南建了这座文峰塔。

 


                 11、明、清时代佛塔(二)
                                武汉洪山宝塔 清末比利时出版的明信片)


              11、明、清时代佛塔(二)
                   武汉洪山宝塔 (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国图书进出口总公司出版的明信片)

 

洪山宝塔原名灵济塔,始建于至元十七年(1280),为纪念开山祖师灵济慈忍大师而建。明清两代曾维修数次。咸丰年间毁于战火。现塔为同治十年至十三年(1871--1874)重修。1953年整修一新。1981年又维修。塔为砖石砌成仿木结构的楼阁式,八角七级,高456,塔顶有文笔峰式铸铜宝刹,高出洪山主峰。自下而上、逐层收分,每层各面均有窗口,窗外环以铁护栏。塔身内空,有石级盘旋而上,可通达各层。

 


                11、明、清时代佛塔(二)
                               湖北宜昌天然塔 清末日本出版的明信片)

 

天然塔在宜昌市南部长江北岸。相传为晋代郭璞始建,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重修。砖石叠砌,八角七层,高约42米,层层出檐,其下皆有斗拱装饰。塔座八角,有石雕八大金刚负塔。底层塔门西向大江,石额刻“天然塔”三字,边框饰二龙戏珠及云纹图案。塔内有石梯盘旋至顶。

 


                11、明、清时代佛塔(二)
                         湖北沙市万寿塔 (上世纪三十年代日本出版的明信片)


                 11、明、清时代佛塔(二)
                         湖北沙市万寿塔 1988年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明信片)

 

湖北荆州沙市万寿塔,建于明嘉靖二十七年(1548年),建在荆江大堤之上,有镇锁江流、降伏洪魔,保一方平安的寓意。塔八面七层,楼阁式砖石仿木结构,通高40.7。塔基八角各有一汉白玉力士为砥柱。塔内一层正中有接引佛一尊。塔体内外壁嵌佛龛,共有汉白玉坐佛87尊,神态各异。部分塔砖烧制独特,成正方形,图文并茂,品类繁多,计有花卉砖、浮雕佛像砖、满藏回蒙汉五种文字砖共2347块。塔身中空,内建石阶,可盘旋而上至各层,每层向外洞开四门。塔顶为葫芦形铜铸鎏金,其上刻有《金刚经》全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