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坏疽中医临床诊断治疗方; 一,发病原因:
肺痈病位在肺。邪热犯肺,蕴结不解,是引起肺痈的主要原因。而正气不支,卫外不固,或
素有痰热蕴肺,或嗜酒太过,恣食肥甘等,以致湿热内盛等,是使机体易感邪毒及化脓成痈
的内在因素。其病理一般可分为初期、成痈期、溃脓期、恢复期等演变过程。初起多为风热
邪毒外袭卫表,内壅肺气,或风寒郁而化热入里。邪热蕴肺,肺气壅滞,肺络瘀阻,以致热
壅血瘀而蕴酿成痈。继则热势亢盛,血败肉腐而化为痈脓。脓毒不尽,正虚邪恋,或脓溃热
退,气阴受损,肺坏疽常为后期的病理表现。
二,诊断要点:
青壮年多见,男多于女。或可有口腔手术、昏迷呕吐、异物吸入、皮肤痈疖等病史。起病急
骤,病情多重。
初起恶寒发热,继之壮热,或有寒战,咳嗽,咯痰,胸痛,气喘,一般起病10日左右后咯
出大量脓痰,气味腥臭,甚至咳吐脓血。
或可于患病部位叩诊呈浊音或实音,语颤增强,呼吸音减弱,或闻及干、湿啰音。
三,实验室检查:
X线检查肺部可见大片浓密模糊阴影,或见透光区及液平面。
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显著增高,痰培养有致病菌。
四,疾病辨析:
肺热病:初起颇似肺痈,但一般历一周左右,多在气分而热降缓解,无腥臭脓血痰形成。
肺痿:病程长,病势缓,形体瘦弱,多继以于其他疾病,仅咳浊唾涎沫,无发热,无腥臭脓
血痰。
肺络张:病程较长,一般无发热,咳嗽、咯痰以早晚为甚,病变多在两肺下部。
五,治疗方法: 1,初期;风热犯肺证; 证候:恶寒发热,咳嗽,咯白色粘痰,痰量由少渐多,胸痛,咳时尤甚,呼吸不利,口干鼻
燥,苔薄黄或薄白,脉浮数而滑。 治法:疏风清热宣肺。 主方:银翘散 ,2,成痈期; 痰热蕴肺证 ; 证候:身热转甚,时时振寒,继则壮热,汗出烦躁,咳嗽气急,胸满作痛,转侧不利,咯痰
呈黄绿色,自觉喉间有腥味,口干咽燥,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肺化痰宣肺。 主方:复方鱼桔汤 3.溃脓期; ,脓毒蕴积证; 证候:咳吐大量脓血痰,或如米粥,腥臭异常,胸中烦满而痛,甚则气喘不能卧,身热,面
赤,烦渴喜饮,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热排脓解毒。 恢复期; 4,正虚邪恋证 证候:身热渐退,咳嗽减轻,咯吐脓痰渐少,臭味亦减,痰液转为清稀,精神渐振,食纳好
转,或见胸胁隐痛,气短,自汗,盗汗,低热,午后潮热,心烦,口燥咽干,面色不华,形
体消瘦,精神萎靡,舌淡或红,脉细或细数无力。 治法:益气养阴、清肺化痰。 六,其他疗法:
急性期应卧床休息,食物应富于营养而易消化,鼓励饮水。
引流排脓:脓成后一般可用体位引流,使脓肿部位处于高位,在患部轻拍,每日2-3次,
每次20分钟。 1,单方验方: ★ 陈芥菜卤半茶杯,每日2-3次,炖热服,亦可用沸豆浆冲服,至脓尽为止。 ★ 鲜薏苡根适量,捣汁,炖热服,每日3次,或加红枣煨服,能下臭痰浊脓。 2., 针炙疗法: ★ 体针疗法:主穴合谷、尺泽、大椎、曲池、外关、鱼际,配穴期门、内关、膻中,用泻
法。气阴不足者选肺俞、气海、尺泽、太溪、云门、复溜,用平补平泻法。 ★ 耳针疗法:肺、大肠、神门、气管,针双侧,中等刺激,留针10-20分钟。或耳尖
放血。 3, 根据痰培养或药敏试验选用抗生素。
评 介:
治愈:症状及体征消失,实验室检查恢复正常。
好转:症状及体征减轻,肺部病灶部分吸收,或脓腔范围缩小。
未愈:症状及体征未见改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