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厉家菜

 兰之道 2014-02-15

厉家菜
厉家菜

    这是一家名副其实的私房菜馆。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小院门楼,外接临建住房。院门楼的外墙上挂着一只小灯箱,上书“羊房11号”,夜晚亮着灯。说是门牌也罢,说是个对外宣称营业的幌子也可以,只有内谙其道的人心里知道,陌生人从门口路过,决不会认出来这是一家赫赫有名的私家餐馆。1985年开始营业,历经二十多个春秋,厉家菜馆像朵茉莉花一样静悄悄地在京城的胡同里暗香浮动,孤寂地花开花落。

    直道有一天美国总统克林顿的来华访问,才惹出来“想到此处就餐却因没有提前预订而抱憾离去”的传说成为了街头巷尾的趣闻和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使得大家仰望高楼广宇的目光一下子投射到这所老旧而底蕴深厚的厉家小院来。一时间,境内的海外的游人食客齐向“羊房11号”涌来,凡到北京旅游的客人自以品尝连克林顿都没吃上的厉家菜为旅游一大目的。食之者,不论内容好坏均以尝鲜而沾沾自喜;不知者,则显得老土而面目无光。

    而此后的厉家菜,无论游客如织,还是名声鼓噪,小院依然是小院,菜品依然是这些菜品,规矩依然不变,想吃饭,必须提前电话预订。每日里照旧只做这么几桌,全部是预定的。心血来潮,突然袭击,冒失而来者,绝对没戏,说出大天也没用,克林顿就是个例子。

    掌柜的是对老夫老妻。老爷子厉善麟,首都经贸大学的数学老师,老夫人王晓舟是个医师,两位老人都跟餐厅不搭嘎,却偏偏以嗜好美食而昭示天下,这一切其实和厉家的家传渊源密不可分。厉家,满族人,属正白旗。祖父厉子嘉在大清同治和光绪年间出任过内务府大臣,总管着大内的衣食住行。近水楼台,近朱者赤,厉子嘉耳濡目染,自然是对皇家御膳的菜品和技艺早有心得。况且,清末年间官宦家宴已成为一时风尚,身为内务府大臣岂可自甘落后,家中自然是另有一番天地了。

    由于家传的原因,从小受其熏陶的厉善麟自有不同俗类的品味和真知灼见的口感,再加上本人酷爱烹饪,自是一往情深地扎进了厨房。而夫人王晓舟除医师的本职外,也是对烹饪情有独钟。夫妻二人兴趣相投,双燕相谐般地出双入对,双双下厨,真可谓天造地设第一般,夫唱妇随地将生活中的美食乐趣发挥至极致,并影响到自己的下一代。1984年10月,二女儿厉莉在“国庆宴会邀请赛”中荣获冠军,这才让厉善麟老爷子狠下决心在自家的小院内开设“厉家菜馆”。

    到过厉家小院的人第一感觉便是“这里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私家菜馆”。进入门楼,左手是个月亮门,门洞里面像是后来分割出来的一所小院。小院不大,一溜南房和后砌起的几间北房便是“厉家菜馆”的营业厅了。屋里四白落地的墙面和漆成白色的木柱是典型的北京平房的内装饰,墙面挂有装裱在镜框的工艺品和饰有“福”字的挂历,以及家庭用的可折叠的简易桌椅,便是厉家菜馆的室内陈设。

    有菜谱,但不能点菜。菜品是由厉家主人早已拟定好的,冷拼热炒荤素搭配,山珍海味一应俱全,由200元一位起价,至2000元一位,分十多个档次,任凭客人挑选定度。然后再按客人确定的档次进行选料配菜。首先上桌的是十味京味小碟,有炒酱黄瓜、炒咸食、北京熏鱼、芥末墩、翡翠豆腐、酱肘花、炒麻豆腐、炸茄盒,等等,别看碟子小,然而品质精细,应是风味地道的北京小吃精品。待客人冷拼用完之后,随之而上的便是一道道碟盘碗盅的热菜了。热菜也按每人的定量配送,比如糖醋排骨、油焖大虾,每人只一支,绝不多送。菜品大多数的味道属淮扬菜口味,咸甜适中。有些菜品微酸微甜,入口感觉精妙。黄焖鱼翅配以米饭,均按鱼翅捞饭惯例配送。

    值得一提的是“虎皮肘子”。陶瓷盅内只一片炸成虎皮色泽的肘花肉,佐以白菜,汤色略清。从品相上看,并不被人看好,但是入口的感觉软糯香滑,口感味道绝不比鱼翅差。可见后厨下料的功夫,汤肯定是整鸡整鸭等猛料吊的高汤,火候绝对是鱼翅鲍鱼的功夫。味道鲜美,但又没有酒店饭庄的霸气,客人坐下来慢慢的品嚼,让人感觉到的是心平气和。再加上家庭中的简约环境和亲和力十足的家人气氛,让人品尝美食的时候,会感觉到你的身后便是你的家人在为你忙碌着。

    这应该是你用餐时的最大感受:这是个名副其实的私房菜。

厉家菜

厉家菜

厉家菜
冷碟十拼
厉家菜
青松鲜贝
厉家菜

糖醋排骨
厉家菜
黄焖鱼翅
厉家菜

原汁鲍鱼
厉家菜
清蒸哈什蟆

厉家菜
浚油鱼
厉家菜
虎皮肘子
厉家菜
油焖大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