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山八友”作品鉴赏及其他 任何一种艺术的盛衰过程,都有一定的规律。在一个意念的萌芽期间,这一活动充满创意和动力,随着创意期的过去,后来者能开拓的空间变得颇有限。工作者立足在既定的传统上刻苦经营,注意力往往只能集中在细节之上,直至最后变得烦琐卑微而走向衰亡。中国陶瓷的历史过程,也如出一辙。创意期早在新石器时代即已诞生,中国陶瓷的基本造型,例如盘、碗、杯、罐、瓶等等式样,在3000年前已经确立。到了宋代,陶瓷艺术达到—厂巅峰,不论瓷胎的硬度,釉料的配方,造型的变化,都远远地超越了前代。宋代陶瓷装饰,又出现了多彩的色釉、加彩、刻花、绞釉、印花、贴花、油滴、木叶、剪纸、剔地、飞白等等史无前例的发展,把陶瓷素材的特性推到极限。烧造技术上,又兴起了覆烧、仰烧、钉烧、两度烧等等工艺,奠定了中国烧窑技术的基础。这个时期的成就,是后世任何一个朝代难以比拟的。宋代窑业兴旺,各地出现了不同风格的名窑,从土大夫崇尚的官窑、哥窑、汝窑、定窑、钧窑、龙泉窑,到生产民间日用器物的越窑、邢窑、建窑、磁州窑、耀州窑、吉州窑、霍州窑、饶州窑(即景德镇窑)、同安窑、怀仁窑、西村窑、介休窑等等多不胜数的民间瓷窑,都独立生产各具特色的瓷器。这个时期的作品,都是陶瓷艺人各自独出心裁的成果,艺术家掌握了整个设计和生产过程。同—种式样或母题,有不同的艺术制作,不论是刻花或铁绘,都有不同的细节和演绎方法,并且罕见雷同,可以算得上是较为接近纯艺术创作的模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