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是交流会,其实是德国和荷兰的广州领事馆搞定广东省政府替他们的企业打广告。来了4家公司和一个科研机构。比亚迪当然也派人参加的,而且是两家比亚迪都在。我因为之前做过一个水电解制氢的课题,所以领导也派我参加。上图(有比亚迪的牌子):

几家公司里面估计大家有点兴趣的是德国的PM公司,94年成立,06年上市,是德国唯一的高端氢燃料电池质子膜制造商,当然,氢燃料电池也是可以提供的。基本上,PM公司能代表德国的最高水平吧,不知道这家的技术水平和日本的丰田比起来怎么样。这里有几个指标,有懂行的人可以比一下:
单个堆的功率在8-30千瓦
轿车上使用的燃料电池循环寿命为5000次
公交车使用的燃料电池为15000次
转换效率大约50%

会上广汽的专业人员资讯了下价格,光只是一个堆的价格是4000欧元/千瓦时,折合人民币就是3万多(国产的大概是1.5万),是锂电池的十倍都不止了!
另外,氢燃料电池如果装在车上是一个系统,除了燃料电池堆外,还需要配备一定数量的锂电池,有一张图片我没有拍下来,但使用的锂电池真不少。
燃料电池只是一个电能转化装置,如果装在车上,还需要携带氢燃料的,目前储氢技术多种多样,但最经济最成熟的还是钢瓶压缩,什么氢泄露、氢脆都顾不得了。这个问题我刚好之前做课题的时候做过作业,目前国内比较推荐的是200个大气压。计算一下:要携带锂电池电动车60度电所需的氢气:200*0.0899(密度)*2(效率50%)*60/33.3(热值)=64.8升。 ,再加上钢瓶的体积,这个数据已经比比亚迪的60度电铁电池还要占地方了。
由于氢燃料动力系统太过占地,太重,所以德国人推荐外接拖车的应用方式:

氢燃料电池的实用性如何?估计了解这些的应该有个数了,即使燃料电池技术能够做得完善、廉价,氢气的生产、运输和储存都会是一个比电动车充电烦恼得多得问题!就电动车利用而言,我觉得这种电池的优点不能掩盖它的缺点,或者说,从长远看来,我更看好金属空气电池,比如锂空气电池。
分组讨论的时候,我找了水电解制氢公司那一组,广汽、宇通还有陆地方舟的代表和我是一组(有一百多家公司参会),看得出来这些公司对氢能有一些研究;比亚迪的代表在另外一组,那一组有一家世界顶级的轮毂电机公司,据说还禁止对中国出口来着,所以没有见识到比亚迪代表的风采,或许我大比亚迪对轮毂电机有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