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于颜真卿的笔法研究

 爱雅阁 2014-02-24
关于颜真卿的笔法研究

       古代的研究-----论述颜真卿的笔法 

       清周星莲认为:“颜鲁公古钗股、屋漏痕,皆是善使笔锋,熨贴不陂,故臻绝境。”(《临池管见》)

       明项穆说:“颜清臣蚕头燕尾,宏伟雄深,然沉重不清畅矣。”(《书法雅言正奇》)

       元郑杓、刘有定指出:颜真卿“善楷书、行草。盖古书法,晋、唐以降,日趋姿媚,至徐、沈辈,几于扫地矣。而鲁公蔚然雄厚蠲雅,有先秦科斗、籀隶之遗思焉。”(《衍极》并注)

       朱长文用比喻的手法描绘出颜书笔画的特点:“点如坠石,画如夏云,钩如屈金,戈如发弩,纵横有象,低昂有态,自羲、献以来,未有如公者也。”(《续书断》)

       颜真卿的笔画有如“古钗股”、“屋漏痕”、“蚕头燕尾”,是他敢于创新的结果。正如苏轼所指出的:“鲁公变法出新意,细筋入骨如秋鹰。”( 《题孙莘老墨妙亭诗》)姜夔认为颜书笔法是改革“晋、魏之风轨”的结果:“颜、 柳结体既异古人,用笔复溺于一偏,予评二家为书法之一变。数百年间,人争效之,字画刚
       劲高明,固不为书法之无助,而晋、魏之风轨,则扫地矣。”(《续书谱·用笔》)

       “屋漏痕”,是对点画用笔的要求和艺术效果的形象比喻。传为唐代颜真卿所言。唐代陆羽《释怀素与颜真卿论草书》云:“素曰:  ‘吾观夏云多奇峰,辄常师之,其痛快处如飞鸟出林,惊蛇入草。又遇坼壁之路,一一自然。’真卿曰:‘何如屋漏痕?’素起,握公手曰:‘得之矣’。”

       关于“屋漏痕”,古今均有不同的理解。宋代姜夔《续书谱·用笔》云:“屋漏痕欲其横直匀而藏锋。”清代朱履贞《书学捷要》云:“屋漏痕者,屋上天光透露处,仰视则方、圆、斜、正形象皎然,以喻点画明净,无连绵牵掣之状也。”《书法三昧》云:“屋漏痕者不见起止之迹也。”近代书家沈尹默说;“‘颜清臣以屋漏痕譬喻中锋’。‘雨水渗入壁间,凝聚成滴始能徐徐流下来,其流动不是径直落下,必微微左右动荡着垂直流行,留其痕于壁上,始得圆而成画,放纵意多,收敛意少,所以书家取之’……。”

       沈尹默先生的解释比较明确。以“屋漏痕”来比喻行笔时刁;能一泻直下,应该既自然生动,又涩而有力,这种效果体现在笔法中就是:首先用笔不可平滑直下,缺少自然生动的韵致,要使笔尽量和纸面产生较大的摩擦,涩笔而进,使线条有凝重而又富于韵味。其次,要藏锋不露,象“屋漏痕”一样深沉含蓄。

       颜真卿书法艺术概述(转自《颜真卿书法艺术及其影响》)

       唐继隋祚,享280余年。玄宗朝以前国家统一,政治进步,军事强大, 经济繁荣,中外文化交流频仍,使唐代文化不仅达到中国封建文化的高峰,也达到了当时世界文化的高峰。文学艺术的各个领域,都有伟大的成就和杰出的代表人物。书法艺术在继承汉魏六朝的基础上,从观念衍进、法度建设到意境表现,都取得了划时代的重大进展。唐代书家之众、书作之盛、书论之深,超过以往任何朝代。各种书体都有开宗立派的大家,其中最杰出者当首推颜真卿。
       颜真卿以超古铸今的气魄、积极进取的姿态,依托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在隋唐之际诸名家的基础上,对“二王”书法体系加以研究、整理,依据笔势、笔法、结体、篇章等书法基本原理,灵活通变,推陈出新,创造了符合盛唐审美追求的刚健雄浑的“颜体”,成为中国书法史上继王羲之之后的第二个高峰。颜真卿诸体书作传世最多,诚为中国书苑的一大宝库、百代楷模。启功认为:“以艺术风格言,钟繇古矣,而风致尚未极妍;六朝壮矣,而变化容犹未富。至于点划万态,骨体千姿,字字精工,丝丝入扣者,必以唐人为大成焉。”“鲁公书,非独为有唐八法之宗,亦古今书苑不 之祖。其铭石之作,上下千年,纵横万里,莫不衣钵相沿。”(《启功论书绝句百首》自注)

       第一辑  楷书
       从总体成就来看,唐朝书法最为出类拔萃者,当属文人楷书。而颜真卿创造的“颜体”楷书,正是文人楷书的卓越代表。
       楷书经隋代的迁延,唐初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薛(稷)四大家的加工改造,虽然各具面貌,但并未脱出王羲之父子的胎息。时至中唐,文学艺术新思想勃起,才人辈出。书学也如日中天。颜真卿革故鼎新,融会秦汉的郁勃神韵、两晋的古朴优美、北朝的雄浑气质、唐初的秀逸风雅、中唐的肥劲宏博,转益多师,博取众长,祛尽虞、褚娟娟之习,一改以秀劲取姿、欹侧取势的圣教书风,创造出大气磅礴、雄强博大、丰伟遒劲、浑厚朴茂的“颜体”,把楷书书法艺术推向了新的高峰。“颜体”集魏晋以来诸家之大成。所以苏轼说:“颜鲁公书雄秀独出,一变古法,如杜子美诗,格力天纵,奄有汉、魏、晋、宋以来风流,后之作者,殆难复措手。”(《苏轼文集》卷六九《书唐氏六家书后》)又说:“君子之于学,百工之于技,自三代历汉至唐而备矣。故诗至于杜子美,文至于韩退之,书至于颜鲁公,画至于吴道子。而古今之变,天下之能事毕矣。”( 《苏轼文集》卷七○《书吴道子画后》)

       “颜体”楷书有以下特点:
       在笔法上,除运指外,悬腕时加强腕力、臂力的作用,使用外拓笔法,贯注篆籀气息,巧妙运用藏锋和中锋,着力于点划的起止,使点划更具节奏感。转折时提笔中含暗过,造成“折钗股”、“屋漏痕”的笔画形态,如锥划沙,如印印泥,以显笔画的厚重感和力量感。横轻竖重、横细竖粗,轻细者笔画圆劲,粗重者筋骨内含,给人以浮雕感。

       在结体上,唐初以前各家都有左紧右舒、右肩稍耸的特点,字形呈欹侧之势,以表现灵巧潇洒的风姿。“颜体”改变了欹侧的结构,平划宽结,左右对称,字字都以正面形象示人,力求饱满,因而具有庄重正大、浑厚雄伟的气度。左右的重点竖画,向内略带弧形,呈包围之势,似拉满的弓弩,包含了巨大的弹力,使得整个结构更加圆紧遒劲、气势开张。所以米芾说:“颜真卿如项羽按剑,樊哙排突,硬弩欲张,铁柱将立,昂然有不可犯之色。”(米芾《海岳名言》)颜书的结体还有不同的意趣:一是重心居中,形体多为方形;一是重心偏上,字形多偏长。前一种如《麻姑仙坛记》、《颜氏家庙碑》。后一种较多,如《东方朔画赞碑》、《颜勤礼碑》等。重心居中的,视觉上感到重量下压,显出较多的拙朴意趣;重心偏上的,形体高大俊美,于雄浑中显出妍丽之色。

       在墨法上,唐初各家不论正楷、行书,一概追求高华秀润,显得灵动姿媚。颜书运墨却苍润兼施,行草书更间有渴笔,很能表达质朴而豪迈的气概。清王澍评论颜书时说:“魏、晋以来,作书者多以秀劲取姿,欹侧取势。独至鲁公不使巧,不求媚,不趋简便,不避重复,规绳矩削,而独守其拙,独为其难。”(《竹云题跋》)

       颜真卿传世的碑版文稿,大、中、小三样字体俱全,正、草、行三种书体齐备,风貌种种,各不相同。其楷书风格因时因地因情而变。一般说来,《颜勤礼碑》丰神饱满,用笔奇伟;《大唐中兴颂》意气风发,宏伟浑厚;《颜氏家庙碑》大书深刻,庄重遒劲,综合成颜真卿刚健雄浑的代表书风,然而其中也不免时时透露出风雅秀逸的气韵;《宋广平碑》宽博疏朗,方正虚和;《麻姑仙坛记》虽无雄浑之气,却持重舒和,秀逸超举,神采顿殊。这既说明颜真卿的书法艺术,是不断地随着他年岁的增长、笔力的老劲、技艺的熟练、书写经验的积累、表现手法的丰富而逐渐炉火纯青,人书俱老,也说明颜真卿的书法艺术风格常常因为书写内容的不同,书写情绪和目的、对象的差异,产生着各种不同的艺术效果。
       同时,还有由于书写方法的不同所产生的差异。颜真卿善写大字,撮管悬腕,粗锋饱墨,如意挥洒,各具神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