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二章神气病医案

 昵称8532635 2014-03-02

 第二章    神气病医案

一节 喜气病

1.     暴喜气散证

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世皆有之,人皆有之。《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三因》云:“七情,人之常性,动之则先自脏腑郁发,外形于肢体。”由此可见七情致病往往直接影响脏腑气机的生理功能,导致人体气机紊乱,使阴阳气血失调,而造成“七情内伤”的神志病变,是谓有之于内而形之于外。

人的情志变化与人的五脏有密切关系。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忧、思、恐”,并将喜、怒、忧、思、恐分别归属于心、肝、肺、脾、肾五脏之志,即心在志为喜,肝在志为怒,脾在志为思,肺在志为忧,肾在志为恐。”把精神活动极其变化与五脏功能相对应,将人的情绪变化归为脏腑生理活动的表现。因此,笔者认为,当五脏精气充足,气机条畅,人体对外界的各种刺激所作出适度的“七情”反映就正常;若人的精气不足,气机不顺,对外界的各种刺激无法适度承受,就会产生“七情”的病理状态。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喜伤心,怒伤肝,忧伤肺,思伤脾,恐伤肾。”这些情志为病之病机关健在于导致人体气机的紊乱,从而引起气之运行升降失调。《灵枢·寿夭刚柔》云:“忧恐忿怒伤气,气伤脏,乃脏病。”因五脏各自生理功能和气机升降出入的形式各异,其不同的情志刺激对脏腑气机的影响也不相同。如《素问·举痛论》曰:“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矣。”情虽分五脏,然心为主,故七情所伤,以心为本。《灵枢·口问》曰:“心者,五脏六腑之主也,……故悲哀愁忧则心动,心动则五脏皆摇。”又《类经》云:“是情志之伤,虽五腑六腑各有所属,然求其所由,则无不从心而发,以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而总统魂魄,兼赅志意,故忧动于心则肺应,思动于心则脾应,怒动于心则肝应,恐动于心则肾应,此所以五志惟心所使也。”由此可见,各脏情志均与心有关。“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心气主血脉而藏神,故心为情志之源。

喜为心志,在正常情况下,喜是一种良性情绪反映,既能缓和精神紧张,又可让心情愉悦舒畅。如《素问·举痛论》云:“喜则气和志达,营卫通利,故气缓矣。”不过,凡事不可过度,暴喜过度就伤心。《素问·本神》云:“喜乐者,神惮散而不藏……喜乐无极则伤魄,魄伤则狂。”也就是说,暴喜过度会出现心气涣散不收,心神不宁、心悸怔忡、失眠健忘,甚则心神散乱不敛之狂、癫、痴、笑不休等精神失常之诸症。这在中学语文教材里的《范进中举》的主人公范进就是一个十分典型的例子,他从十几岁参加科考,一直考到花甲之年,才考中举人,当接到喜报之时,范进暴喜过度,而致心神涣散,神志不清,胡言乱语,四处乱跑。这个因暴喜而致神经错乱的典型例子,就是暴喜气散致癫的典型病案。

2004年,7月16日,笔者接诊一湖南永州市患者,黄x x,女,60岁,农民,精神病人,据患夫介绍,约十五年前,他们村从没出过一个大学生,他在村小学当校长,夫妻俩生一双胞胎,一男一女,那一年,兄妹俩同时考上大学,辛苦半辈子的妈妈,双手攥紧两张录取通知书,放声大笑说:“考上了,两个都考上了!”拿着两张通知书就往外乱跑狂喊,”考上北京了,考上天安门了!”因此就暴喜气散而疯了。从此,每天偷笑说:考上了,考上了,有时昏睡,有时劳倦静坐,自言自语,精神恍惚,寢少梦多,常梦中叫醒,醒后困倦无力,平时饮食减少,面色萎黄,舌质淡嫩,苔白腻,脉沉细缓无力。

查:体温35.9℃,血压:95/58mmHg

初诊:精神病——暴喜气散证。

初投:补中健脾养心汤以健脾敛心,而益气安神。

处方1:炙黄芪150     党参50       白术30      茯神30

远志30      酸枣仁30     夜交藤50    五味子30                当归30           熟地50       附子60(先煎2小时)

肉桂20(后下,煎15分钟) 炙甘草30    5剂,

煎服法:附子打开盖先煎2小时,余药加盖住药的水浸泡着,2小时后将浸泡的中药倒进所煎附子里同煎40分钟,煎成约100ml药计,倒出来,暂不喝;再加水文火煎20分钟,入肉桂再煎20分钟,取汁100ml,两次混合共200ml,平均分4次温服。

处方2:猪心一个,切开再割成细瓣,用2克朱砂匀撒在猪心中加点盐,蒸吃,每天一个,连续5天。

处方3:因病久正气不足,选针:鸠尾、神门、太冲、涌泉、心俞、肝俞、间使、足三里等穴,用补法,每日1次,每次30分钟

处方4:猪肚一个,山药20克    莲子30克     龙眼30克     红枣15枚煲汤喝。

2004年7月21日复诊:体温:36.4℃,血压105/65mmHg,缓脉消除,脉沉细稍有力。舌仍淡嫩,但白腻苔消除,饭量增加,梦中叫喊消失,人精神好多了,脸色萎黄转为有正常光泽,精神恍惚消失。但仍语无伦次,神志不清。

二诊:精神病——暴喜气散证。

二投:益气健脾养心汤,以健脾敛心而益气安神。

(原方续用5天,煎服亦同前)

处方2、3、4续用5天。

处方5:据患者暴喜致癫之病因,应予“恐胜喜”的“以情胜情”之疗法。事先安排好,当着患者面,请两个民警把她丈夫上了手铐且气汹汹地说:“你小孩没考上大学,你考试作假……要把你关进公安局,缴回假通知书,这一恐吓,竞把患者吓过全清醒了,她说:”警察同志,你们放了我老头,通知书我放着,我还给你们……”

处方6:输液:(1) 9%生理盐水150ml

黄芪注      60 ml

(2)5%葡萄糖注  150ml

参麦注    50ml

(3)0.9%生理盐水150ml

黄芪注     60 ml

(4)5%葡萄糖注  150ml

参麦针     50ml         (静滴5天)

2004年7月26日三诊:体温:36.8℃  血压:112/70mmHg脉弱,舌质舌苔均正常,神志清醒,诸症消除,但心存胆怯。再和她解释说,你家儿女经查实还是自己考上的,但你们村考上很多大学生,她一下就心胸开阔,心情愉快地说:“感谢党,感谢政府,感谢公安局和医生。”后以益气健脾养心汤,续用15天,以巩固疗效,并嘱要带她去外面看看玩玩,让她开心生活。

点评:神气致病,情志所伤。《证治要诀癫狂》曰:“癫狂由七情所伤。”凡外来强烈而持久的刺激,超过其耐受限度,就会引起神气病变。这类神气病,除采用中药治疗外,更重要的是要根据《内经》五行生克乘侮规律,顺着情志相互制约关系,并“以情胜情”来达到治疗目的,《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恐胜喜。”恐为肾志,肾主水,喜为心志,心主火,肾水可制心火。暴喜气散证,是因喜太过则“神惮散而不藏”,神气外散而不能藏收,就利用“恐则气下”的规律,将气之下夺去抑制神气的惮散不收。以制情志之平衡。如上文所讲“范进中举”的范进,暴喜神志错乱之后,是他平时最惧怕的岳丈胡屠夫,一巴掌就把他打清醒了。本案患者黄××,亦被公安之恐吓而完全清醒了,这都是情志病“恐胜喜”的典型病案。

何为癫狂?《难经·五十九难》曰:“狂癫之病何以别之?然,狂疾之始发,少卧而不饥,自高贤也,自辨智也,自居贵也,妄笑好歌乐,妄行不休是也。癫疾之始发,意不乐,切切私语,僵仆直视,如痴若呆。”癫狂之因何为?《素问·至真要大论》曰:“诸躁狂越,皆属于火。”内经以“火”立论。《素问·病能论》中用“生铁落饮”以治之;《丹溪心法·癫狂》曰:“癫属阴,狂属阳……大率多因痰结于心胸间。”提出“痰”为之病。以“顺气导痰汤而治之”(顺气导痰汤《类证治裁》:半夏、陈皮、茯苓、甘草、生姜、胆南星、枳实、木香、香附。功:燥湿化痰,顺气宽胸。治:痰症,痰结胸满)。《医林改错·癫狂梦醒汤》云:“癫狂一证,哭笑不休,骂詈歌唱……乃气血凝滞脑气。”提出以“瘀”致病的观点,用癫狂梦醒汤化瘀而治之。(癫狂梦醒汤《医林改错》王清任。桃仁、柴胡、木通、赤芍、大腹皮、陈皮、桑白皮、香附、半夏、青皮、苏子、甘草。功:活血化瘀。治:以瘀致癫狂;)《景岳全书·七情内伤》曰:“过于喜者,伤心而气散,心气散者,收之养之。”介宾提出过喜伤心,而气散致狂的观点。治以收养已散致乱之心气。经云:“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又说:“邪之所凑,其气必虚。”这就符合《气病论》“百病皆生于气”的观点,故拟“益气健脾养心汤”以治之。药用炙黄芪、党参、白术、炙甘草,大补脾、肺、心诸脏之气,以益气安神为君药;以远志、酸枣仁、茯神、夜交藤、五味子诸药养心安神为臣药;当归、熟地补血滋阴,合附子、肉桂温里生阳,使阴阳平衡而定志安神为佐药;炙甘草补中气、去附毒、缓急补而调和诸药为使药。诸药合用,共凑敛心健脾益气安神之功效。

另加大量参麦注对中枢神经系统具有速效调节作用;大量黄芪注能加强学习和记意功能,亦对神经系统具有特效调节作用;再用朱砂蒸猪心吃,吃猪心,以脏补脏,朱砂重镇安神。整个治疗过程以中药输液、食疗、针炙、心疗及情志疗法六方合用,于临床确有意想不到的疗效。

根据“益气健脾养心汤“的立方宗旨,笔者认为:癫狂的病理本因为气虚,除补气求本之外,应考虑本虚致标的病机,因气虚气化功能减弱,未能将人体废水液气化为汗液与尿液,停留于人体就化饮生痰,痰阻清窍,神明受阻,乃为癫发狂,故在临床应兼去饮化痰以治其标;又癫狂为病,多为情志所伤,或谋为所失,或屈无所伸,或怒无所泄,或思虑郁结均致肝胆气逆,木火合邪,酿为东方实郁,郁则化火,火炽发狂,治以清火为标,补气为本。故治应标本兼顾,如狂火旺盛,先清火以治其标,已时(调脾经)至未时(调小肠经),选服抽薪饮(黄芩、石斛、木通、桅子、黄柏、枳壳、泽泻、甘草)或黄连解毒汤(黄连、黄芩、黄柏、山桅)或三补丸(黄芩、黄连、黄柏),酉时(调肾经)至子时(调胆经)服益气健脾养心汤以治其本。若癫痫痰壅清窍,应先化痰通络以治其标,寅时服生铁落饮(贝母、天竹黄、胆南星、橘红、连翘、黄芩、山桅、龙胆草)清火涤痰以调肺经,已时至午时服益气健脾养心汤以调脾心两经。以此标本兼治,泄补合用,方可相得益彰,药到病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