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病例】病因推断:重度低钾血症和酸碱平衡紊乱

 看书学习198 2014-03-06

病例摘要

        患者女性,37岁,因摆摊烧烤时吸入烟雾诱发急性呼吸困难入院。

  3年前被诊断为干燥综合征,2年前被诊断为甲状腺功能减低并应用替代治疗。患者应用药物包括每日1次左甲状腺素钠88 μg,每日4次人工泪液治疗慢性干眼症。

  患者诉最近几周全身不适、肌肉无力和劳累性呼吸困难。无咳嗽、发热、寒战、恶心、呕吐或腹泻。

  体格检查 血压116/84 mmHg,脉搏90次/分,呼吸34次/分,体温36.5℃,体质指数(BMI) 19.5 kg/m2。

  患者表现为轻度呼吸困难,无急性呼吸窘迫。双肺呼吸音清,心律齐,腹软,四肢无水肿。全身皮肤未见急性皮疹。

  实验室检查 血钠138 mmol/L,血钾2.6 mmol/L,血氯126 mmol/L,碳酸氢盐 6 mmol/L,血尿素氮(BUN)7.14 mmol/L(20 mg/dl),肌酐 53 μmol/L(0.6 mg/dl)。

  室内基础动脉血气(ABG)为:pH=7.21、PCO2 =21 mmHg、PO2 =98 mmHg (不吸氧)。
        病例分析与讨论

  酸碱平衡紊乱及代偿情况的判断方法

  患者表现为重度低钾血症和酸碱平衡紊乱。通常当我们分析酸碱平衡紊乱时,首先想到的是亨德森-哈塞尔巴尔赫(Henderson-Hasselbalch) 方程(图1)。注意,公式中的pH值是由HCO3-(碱)和PCO2(酸)的比值来表示的。在病理条件下,一个变量向一个方向变化时(上升或下降),另一个变量将代偿性地向相同方向变化(上升或下降),使比值的改变最小化,从而减少血pH值的改变。记住这些,我们就可以开始分析这例患者了。

  首先,我们来看看血pH值。这例患者的血pH值是下降的,提示存在酸血症。其次,我们看看PCO2和HCO3-这两个变量中的哪个变量与血pH值的方向相同。在这个病例中,患者的血清碳酸氢盐(HCO3-)水平下降,与血pH值的变化方向一致(低HCO3-和低pH值),提示存在代谢性酸中毒。最后,我们来看这例患者的代偿程度。如果完全代偿,提示存在单纯代谢性酸中毒,无其他酸碱平衡紊乱;如代偿过度或失代偿,可能存在其他呼吸性酸碱平衡紊乱。例如,如果PCO2水平较原发性代谢性酸中毒的预计代偿值低,提示在原发性代谢性酸中毒的基础上合并了原发性呼吸性碱中毒;如果PCO2水平较预计代偿值高,提示在代谢性酸中毒的基础上可能合并了原发性呼吸性酸中毒。

  关于预计呼吸代偿值(PCO2),我们可以选择下面2种最常用方法中的1种来计算。

  Winter公式 (预计)PCO2 = (1.5×HCO3- +8) ± 2,本例患者应为23 ± 2 mmHg。这一公式适用于血清碳酸氢盐值下降至<20 mmol/L的患者。

  “15”规则 (预计)PCO2 = HCO3- + 15。 如果患者仅存酸中毒并且完全呼吸代偿,PCO2(本例患者为25)值应与pH值的小数点后两位相等。“15”规则相对简单,适用于HCO3-在10~40 mmol/L之间。

  根据上面的计算,本例患者为单纯非阴离子间隙性酸中毒合并完全性代偿。

  非阴离子间隙性酸中毒的病因

  导致非阴离子间隙性酸中毒原因很多,包括肾小管酸中毒、腹泻(患者可以有HCO3-的胃肠道丢失)、慢性肾衰竭的早期(可发现血肌酐升高)、输尿管乙状结肠瘘(肠内氯- HCO3-交换),以及应用如碳酸酐酶抑制剂(乙酰唑胺)等药物。

  其中,肾小管酸中毒(RTA)包括两种(二者常见的临床特征见右表),一种是远端肾小管功能不全导致集合管泌氢障碍,另一种是近端肾小管碳酸氢根重吸收障碍[病因包括先天性基因缺陷、重金属中毒,但在成年人肾脏病方面,临床上最常见的病因是多发性骨髓瘤和AL型淀粉样变相关的副蛋白血症或药物(如异环磷酰胺)中毒引起的继发病变] 。

  患者的最终诊断与处理

  这例患者① 有自身免疫病病史(干燥综合征、以及可能与桥本甲状腺炎相关的早发甲状腺功能低下);② 酸中毒属于单纯非阴离子间隙性且合并完全呼吸性代偿;③ 尿钠=80 mmol/L、钾=30 mmol/L、氯=42 mmol/L,尿阴离子间隙是正值,提示远端RTA;④ 其肾乳头区可见肾钙质沉着(图2),符合远端RTA表现。

   

        在治疗上,应补充钾和碳酸氢盐。予以枸橼酸钾和氯化钾,患者血清电解质和酸碱度恢复正常,继续口服小剂量碳酸氢盐,患者的临床症状完全缓解。

 
知识点:肾小管酸中毒
 
        肾小管酸中毒(RTA)是由于远端肾小管管腔与管周液间氢离子(H+)梯度建立障碍,或(和)近端肾小管对碳酸氢盐离子重吸收障碍导致的酸中毒。部分患者虽已有肾小管酸化功能障碍,但临床尚无酸中毒表现,此时则称为不完全性RTA。依据病变部位及发病机制,至少能将RTA区分为近端肾小管RTA,低血钾型远端肾小管RTA,及高血钾型远端肾小管RTA。
临床表现
1.高血氯性代谢性酸中毒
由于肾小管上皮细胞泌H+入管腔障碍或管腔中H+扩散返回管周,故患者尿中可滴定酸及铵离子(NH-)减少,尿液不能酸化至pH<5.5,血pH下降,血清氯离子(C1-)增高。但是,阴离子间隙(AG)正常,此与其他代谢性酸中毒不同。
2.低钾血症
管腔内H+减少,从而钾离子(K+)替代H+与钠离子(Na+)交换,使K+从尿中大量排出,导致低钾血症。重症可引起低钾性麻痹、心律失常及低钾性肾病(呈现多尿及尿浓缩功能障碍)。
3.钙磷代谢障碍
酸中毒能抑制肾小管对钙的重吸收,患者出现高尿钙、低血钙,进而继发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导致高尿磷、低血磷。严重的钙磷代谢紊乱常引起骨病(骨痛、骨质疏松及骨畸形)、肾结石及肾钙化。
诊断
出现AG正常的高血氯性代谢性酸中毒、低钾m症,化验尿中可滴定酸或(和)NHl上减少,尿pH>5.5,远端RTA诊断即成立。如出现低血钙、低血磷、骨病、肾结石或肾钙化,则更支持诊断。
对不完全性远端RTA患者,可进行氯化铵负荷试验(有肝病者可用氯化钙代替),若获阳性结果(尿pH不能降至5.5以下)则本病成立。另外,尿与血二氧化碳分压比值(尿Co/血Co。)测定、中性磷酸盐试验、硫酸钠试验及呋塞米试验等,对确诊远端RTA均有帮助。

治疗

病因明确的继发性远端RTA应设法去除病因。针对RTA应予下列对症治疗:
1.纠正酸中毒
应补充碱剂,常用枸橼酸合剂,此合剂除补碱外,尚能减少肾结石及钙化形成。亦可服用碳酸氢钠。
2.补充钾盐
常口服枸橼酸钾。
3.防治肾结石、肾钙化及骨病
服枸橼酸合剂后,尿钙将主要以枸橼酸钙形式排出,其溶解度高,可预防肾结石及钙化。对已发生严重骨病而无肾钙化的患者,可小心应用钙剂及骨化三醇治疗。
来源:百度百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