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图文详解二战前后日本兵的真实伙食:别让电视剧忽悠了

 衡山之径 2014-03-17

 

旧日本军队的三种主要伙食就是糙米、味噌和盐这三种战略物资。

只经过一次脱壳工序的糙米,由于颜色呈棕黄色,因此也被称为“玄米”。这种米在碾去去掉颖壳之后仍然保存了一些皮层组织(也就是俗称的“糠”),其中包括糊粉层和胚芽等,所以煮的时间比较长,而且吃起来口感不如经过精加工的白米。但是糙米的矿物质、维生素和纤维素等营养成分却比白米高出很多。

 

味噌有些类似于中国的酱或者豆豉(但是不完全一样),是用米、豆、麦等谷物蒸熟后发酵制成的咸味调味品。

味噌汤,日本“和食”料理中的必备品之一。基本原料包括味噌、柴鱼粉、豆腐盯海带这几样东西。韩国菜里面的“大酱汤”乍看上去与其相似,但原料不一样,通常还要加上牛肉、贝类、豆芽菜等辅料,口味偏咸偏辣。

日本的军粮主要是稻米,以及味噌、盐,通常在打仗时每人每天的食粮是米四合五勺到六合、盐一勺、味噌二勺,以及水一升。

一合是一升的十分之一,相当于十勺。战国时代之前日本各地的度量衡标准并不统一,织田信长和丰臣秀吉在统一全国的战争中出于向各地领主征收年贡的需耍,逐渐统一了升的标准。在明治时代的口本,一升大约等于1.8039公升,因此一合约等干180.39毫升。按照这个标准换算的话,一合稻谷的重量大约是110克,初碾之后可以得到生糙米0.5合、稻壳0.5合;一合生糙米的重量是156克,再度精碾之后可以得到六分之五合的生白米(约125克)和六分之一合的糠(约31克);一合生米为150克,做成白米饭之后的重量在330克左右,折合中国的重量大约是六两六钱。

文化十四年(1817年)三月二十三口,江户两国柳桥的“万八楼”酒屋店主万屋八郎兵卫曾经举办过一次所谓“大酒?大食大会”比赛,主食部门冠军为41岁来自三河岛的三右卫门,他的记录是一口气吃下米饭六十八碗,外加酱油两合(360毫升);亚军是来自浅草的73岁老头儿和泉屋吉藏,他一气吃下米饭五十四碗、辣椒五把

据记载,当时果子部门的冠军为56岁的丸屋勘右卫门,吃下馒头50个、羊羹7条、薄皮饼30个、茶19杯;亚军为45岁的安达屋新八,吃下今坂饼30个、煎饼200个、梅干1壶、茶17杯;65岁的伊予屋清兵卫吃下馒头30个、莺饼80个、松风煎饼30个、泽庵萝卜五枚。荞麦面部门的纪录为来自上野池之端的山口屋吉兵卫,“二八平盛”的大碗共计吃下63碗。酒类部门的冠军为30岁的鲤屋利兵卫,饮下三升的大杯清酒约六杯半(约25公升),随即晕死过去,醒过来之后再喝下17杯茶

 

日本的军人野战食品被称作“阵中食”,可以简单地分为三大类:

第一类是预先大量加工好、可携带的即食食品(携行食),主食有握饭团和晒干的米饭,以及各种饼类。日文汉字的“饼”其实是和中国的糯米粘糕、团子类似的东西,比如萨摩一带的“灰汁卷”(用植物灰腌渍过的米团,竹叶包裹,食用时蘸蜂蜜、麦芽糖水或酱油),岐阜、三河、信浓一带的“五平饼”(串成一串、用酱油、味噌、胡麻油调味的糯米团子),冈山一带的“吉备团子”和熊本一带的“朝鲜饴”(都是糙米磨粉加黑糖做成的软质食品),还有用糯米和红小豆粒蒸成的“牡丹饼”、用小麦粉和油做成的“煎饼”(食用时通常用水煮成糊状)、用柚子果肉加味噌、山椒、胡桃制成的“柚饼子”,以及各种寿司等等。

 

至于副食,则有盐渍或原味的干梅子(梅子泡水还可以用于伤口消毒),以及鸡蛋、柿饼等物。古代日本将柿饼列为“阵中食”,不光是因为它可以充饥、补充热量和维生素、可以止宿醉,而且由于柿饼中含有很高的糖分,因此也可以利用渗透压的原埋,作为止血物;此外鸡蛋壳上的那层膜也可以覆盖在伤口上、防止感染。“携行食”还包括日本酒(清酒、浊酒)和传自中国的烧酌(烧酒)等酒类,其中烧酒可用来消毒或者保存敌将首级。

 

高野豆腐

“阵中食”的第二类是作为辅料的各种干制调味品和腌渍品,包括味噌玉(干味噌块)、豆腐干、高野豆腐(冻豆腐)、千切大根(干萝卜丝)、柴鱼、芋茎,以及酱、酢(醋)、辛子(芥末)、酱油、砂糖、蜂蜜、麦芽糖、酒糟等调味品。

(编辑:dq1111)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