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习,需要理由吗?

 张勰 2014-03-19

     学习,需要理由吗?

 

  孟子把得天下英才而教之当成人生一大乐趣,作为老师,我坦言,对于学习好的孩子还是出于本心的喜欢,因为自己所付出的劳动在他们那里是可以看得见的,他们的成功多少也印证了老师的付出是有价值的。

  但是一个班级有学习好的学生,就必须存在学习不理想的学生。依照我们现在的教育关系,老师不能选择学生,学生也不好任意选择老师。试想,如果老师能够自主选择学生,我想大家该和孟子的想法是一致的吧。

  不能选择,就要面对差异。以往遇到过这样的老师,眼中只存留那些学习好的孩子,对于程度差的常常不会上心。心理虽然可以理解,但是更多时候还是提醒自己不要用这样的眼光和态度来对待自己的学生。或许是责任心使然吧,总是感觉每一个孩子都是家里的希望,他们和自己的相遇是偶然的,我们是彼此生命里的偶然。何不尽心尽力让这样的偶然多一些美好的因素呢?故此,在心灵的天平上愿意谨守公平公正。在实际的教学中,发现程度好点的孩子是叫省心的,你布置的任务他们会及时的完成,上课也相对专注,思维不会脱开课堂。而那些不甚理想的孩子确实让人抓狂。自己在他们身上所消耗的精力是远远多于好学生的,但是效果却微乎其微。我知道造成他们落后的因素可能有如许差异,但是在一定程度上又共性十足。

  比如,上课,这个获取知识的最主要的阵地,三闲集中在这些学生身上,闲思,闲话,闲呆。闲思就是人在教室心却云游四方去了,闲话就是你一个转身的机会他们马上和周遭切切擦擦,耳语甚欢,闲呆就是啥也不干,连想都懒得想。就那样耗着,累了,就把脑袋搁在桌子上管他春夏与秋冬,睡他一觉再说。

  另外就是,书上干干净净,不做笔记,提醒一下,拿起笔,却不知道该记下什么。听课完全是断裂的。

  这些孩子没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对学习没有任何兴趣,如若班级里有人插科打诨一句,他们就会没完没了的接话,说的都是低俗的东西,好像只有这些才能撩拨他们的兴致。作业要么不交,你催急迫了,胡乱写一通,让人觉得写和不写没有什么区别,稍好点的话,给你面子,今天是千呼万唤始上交,明天依旧故我。和这样的孩子相处,如同猫与耗子间的游戏。遵循教育的跳一跳,够得着的原则,给他们减少任务,或者把大块的任务分解成小块的,例如,背诵,一段段来吧,也是不能很好完成,明天又难以为继了。听写订正,前面一课订正好了,转天回顾一下,再冷不丁报三两个,早已忘得一干二净。

  我得承认自己对学生的教育是乏力的,他们成为今天这个样子往往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天长日久,积弊难返,成为了习惯,加上自我的管束能力非常弱,学习的目标又不明确,所以就恶性循环了。我不是在和他这一刻一时作斗争,而是和他们背后的强大学习恶劣习惯做较量,毕竟精力有限,多日不见成效,心中燃起的热情之火慢慢就矮了。这种无力感直入骨髓,窃想,就是大教育家孔子面对大白天睡觉的宰予也懊恼地斥责“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而面对愚钝的学生,他也颇为头疼,干脆说,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翻译过来就是如果教给他一个方面,他却不能以此来说明另外三个方面,就不再教他(她)了。

  而我们大多老师呢,还是得教,这是无可逃避的。无论怎样,不想彻底缴械投降。

  思想想罗素在《我为什么而活着》一文中说:三种单纯而强烈的激情支配了我的一生: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催肝裂胆的同情。想要告诉这些孩子我们活着总得有个追求才好。对于学生来说,学习求知当是眼下紧要的任务。不要对学习心怀厌恶啊,你们当明白学生学习的真正目的不是为了考得多少分数,读了怎样的学校,而是在于储备知识,锻炼思维,进而增强能力,获取更多你身边人不具备,不会,不懂的知识。因为是这样,你可以从做父母,身边人,周围人做不了的事情,你积累的越多的知识,掌握越多的思维技巧,你就会脱颖而出。学习就是对自我的历练,让你感觉到自己的力量。

  在学习的过程中你们还要理解这样一个事实:学习的目的是淘汰不学习的,学习好的目的是淘汰学习不好的。教育,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研究生,一级一级实际上是个完美的淘汰制度。这是严峻的现实问题,绝大多数的学生是逃不开的。对你们陈述这样的事实,意图是警示你,你只要有心向学,想要改变自己,有这个迫切的念头,正年少,时间是不晚的。

  年近古稀的晋平公还想学习呢,只是他唯恐迟暮,盲人乐师师旷回答说: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我听说,少年时喜好学习,就如同初升太阳的阳光一样灿烂;中年时喜好学习,就像正午太阳的阳光一样强烈;晚年时喜好学习,就像拿着蜡烛照明,人生哪有不拿着烛火照明的时候呢?点上火把走路和摸黑走相比,哪个更好呢?”这些道理使多么朴实而生动啊。

  任末临终告诫曰:“夫人好学,虽死犹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这真振聋发聩,醍醐灌顶啊。孩子,生活在当下,知识的更替日新月异,不学习者,你要真切输掉自己了,请苏生自己那颗蒙昧的心灵吧。学习,应该是不需要理由的。(作者:程予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