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南通名刹——掘港国清寺

 双月楼书斋 2014-03-26


           南通名刹——掘港国清寺                                                          

                                                                    陈有清

       

        如东掘港,古称蠙山,历经两千多年的沧桑洗礼,呈现出一派生机尤其是蠙山之阳,耸立的那座庄严雄伟、金碧辉煌的国清寺,更令世人瞩目!

据史料记载,当年“掘港环大海中”,是黄海与长江支泓交汇之处的渔村,设有煎盐亭,亦为重要的海上门户。唐朝初年,崇敬佛教,唐太宗曾下旨:“交兵之处,各建寺刹,招延僧侣。法鼓所振,变灾火于清莲;清梵所闻,易苦海于甘露。”一时寺庙大兴。元和年间(806820),浙江天台山国清寺法师行满,奉命依该寺建筑风格,于掘港择选东营建寺。据传“祖庭”初建时,开山大师曾于梦幻中见到佛祖, 佛祖告诉他“寺若成,国必清”,故取名“国清寺”。掘港寺成,亦以“国清”为名,以求镇土宁邦、国势清平。

荡荡海疆,新寺高耸,十分气派!从山门进入,全寺三进。第一进是天王殿,中供弥勒,背负韦驮。东西两侧为四大天王,其造型独特,为一般寺庙所罕见。出天王殿,天井两侧各有一井。东井水甘,称“江井”;西井水咸,称为“海井”。据说地下水脉各与江海相通。二进是大雄宝殿,飞檐复宇,气势磅礴。殿内,中心莲花座上端坐释迦牟尼金像,上方高悬“唐来盛像”横匾。背后是海岛观音,佛像、海浪、仙岛、鳌鱼,组成一幅少见的佛教艺术图。大殿两侧是十八罗汉,姿态各异,流光溢彩。三进是藏经楼。楼前由行满手植银杏两株,挺拔繁茂,绵延千载;楼内藏书由简而丰,曾藏有明永乐刊本《大方广佛华严经》81卷、《宋碛砂藏经》影印本一部,591,均十分珍贵。

公元836,日本组建第18次遣唐使团,高僧圆仁和尚随团而行。因多次遇险,直到公元839,圆仁搭乘大使藤原先生的1号船才在风浪袭击之下到达掘港海岸,随后4号船在严重破损的情况下也跟踪赶到。掘港守备及军民人等见“有朋自远方来”,克服语言不通的困难,热情迎接他们到国清寺住下,供给淡水、酒饼、饭食,并帮助他们洗涤衣物 、医治疾病。日本水手长佐伯全继因病去世,掘人送以棺木,将他安葬在国清寺旁。圆仁及使团一行200多人,休整半个多月后要西行扬州、长安,掘港僧民组织了十多条船为他们送行,并击鼓护航。后来,圆仁返回日本,写了一部《入唐求法巡礼行记》,其中第一卷就叙述了入唐之初住在国清寺的情况。她不仅有对当时掘港的物产,特别是盐业生产状况介绍,也有对当地军民僧众迎宾好客的称颂,为中日友谊留下一段佳话。她与玄奘的《大唐西域记》、马可·波罗的《东方见闻录》一起被称为“东方三大旅行记”,在世界文化史上享有盛誉,也是国清寺的荣耀。

国清寺禅室宽敞,环境幽静,也成为历来文人雅士聚会的场所。

清代乾嘉年间,掘港著名诗人江干(片石)组织“香吟社”,常与吟友管涛、徐邦殿等一班人在国清寺讲经说法、评诗论词,不仅这“蠙山三家”创作成果丰厚(江干著有诗集《片石诗抄》7部、《片石余诗》1),还为掘港树立起良好诗风。那时“扬州八怪”中的郑燮(板桥)、罗聘(两峰)、李方膺(虬仲)和诗人袁枚(子才)亦常来国清寺与江干等酬唱,留下了很多诗画佳作。

国清寺历来也是企业家心目中的殿堂,自唐以来,前来参拜、观瞻的盐商粮贾不记胜数。民国年间,民族实业家张謇先生与乃兄张詧常到国清寺驻足,或品茗小憩,或诗文会友。当发现殿宇需要修理,便慷慨解囊,在邑人金献卿先生与心持和尚主持下于民国十五年修葺装饰,历时三载,使古老的庙宇焕然一新。

历史的风雨变幻无常,千年古刹,几经兴衰。1946年冬,因战争拆除了部分天王殿、藏经楼与西厢。1968年秋,大殿被拆除,全寺片瓦无存。但国清寺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没有磨灭,大家都希望早一天恢复重建。俗家居士、时为如东缫丝厂工人汤成刚,约同几位信笃志坚的三宝子弟,踏荆棘、拓慌蛮,拜访丛林,四方求助,呼吁古刹重兴。1991,中共如东县委、如东县人民政府为贯彻党的宗教政策和顺应民意,决定重建国清寺。在寸土寸金的规划区内,政府从芳泉村划地30亩开工兴建。省市县宗教局领导亲临前线现场办公,筹建人员日夜奋战,上下一心,历经十载,终于大功告成。

新建成的国清寺较原寺规模更加宏大,造型更加雄伟山门牌楼上国清寺三个金色大字由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著名书法家赵朴初题写, 古朴端庄,遒劲有力殿内佛像慈祥,栩栩如生整体布局,行家称为三绝”。寺中收藏的三件古宝同样为世人所珍重

所谓“三绝”者,一是东寺西园的整体布局东寺,从南向北按中轴线,依正子午,相继建成三大殿: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楼。西园以圆仁纪念堂担纲,配以放生池、九曲桥、廽廊、假山、宝塔、素斋馆……东西两院,一庄一谐?一静一动,既相映生辉,又兼容了道家的阴阳合璧,诸山长老高僧大德见了,都双手合十,口中连称“善哉!善哉!”二绝是大雄宝殿的结构,根据居士多年来苦心研究,既继承传统,又加以出新,表现在飞檐宽出50厘米,遮蔽风雨能力更强,使四周迴廊不湿、不滑、不生青苔,方便行人。又表现在重檐向上高出了40厘米,改善了殿内采光,减少了素有的阴森之气,增添了祥和开朗的氛围。更表现在殿顶的藻井。一般寺庙,或有图案而含义不清,或含义虽明而图案不美。居士凭借丰富的阅历与深厚的文化底蕴,借鉴西藏的布达拉宫,通过刻苦自学藏文,写出“观音菩萨心咒”,以形神兼备的艺术图景,表达着祈求民族团结、国泰民安、佛光普照、世界和平的深意。第三绝是大庙含小庙,庙中有庙。掘港自古有“九桥十庙”之称,四乡八镇大小庙宇更多,鉴于当时历史状况,一时还难以恢复,主建者以殿代庙,在国清寺两厢建起东岳殿、地藏殿、文昌殿……俨然成了寺庙总汇。这种别出心裁的设置,不能不叫人拍手称绝!

   寺藏“三件古宝”,指明代香桌、清代长联、清代铁謦。香桌系硬木打造,明崇祯十三年置,143厘米,108厘米,70厘米。浮雕墩弯拐,圆角宽帮,稳实大方。全桌鲜红色,正面有“国清古刹”四个金色大字,为如来佛像前香案。长联即抱柱长对,木质漆制,蓝底金字,525厘米,35厘米。上联为:“驻慈月于西迦 念当年玉柱安澜 毕竟有锡杖千寻 方许兜率灵花 飞来天上” ;下联为:“布祥云于东海 看此日金瓯奠鼎 若不是新香一瓣 那得曹溪滴水 流到人间”。由当时名家杨伯玉书于乾隆三十九年仲夏中浣(民国年间心持和尚重修)。这两件明清古物,“文革”初期,县文化馆抢在“破四旧”大举行动前拆之馆藏,一盖被为“床”,一混在杂木中架于展览室大梁上,才得掩人耳目,逃过一劫。铁磬铸于清乾隆四十三年,40厘米,上径48厘米。造型古朴,音质浑厚,曾一度流落民间,返而复得,同样更显珍贵。

新供奉的千手玉佛观音,2.8,4,由整块优质缅甸玉雕刻而成,技艺高超,法像精美,她与日本杨鸿飞先生赠送的《大藏经》同为镇寺之宝。 

掘港国清寺历来又是培养佛门子弟的优秀摇篮。开山祖师行满成为天台宗传法第十祖。不少僧侣游山讲学,声名远布,有的还被名寺古刹聘为住持或国立大学中教授。现担任佛教协会会长并主持国清寺工作的汤成刚先生,通过与同仁舍生忘死的努力将寺建成后,又与寺内诸位同修孜孜不倦地弘扬佛法。他发动与组织僧侣为香港奥门回归、为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举行法会,祈祷世界和平;为遭受战乱、海啸、地震的难民、灾民做水陆道场,超度亡灵并捐资救助。还在庙内传教义于各界僧众“人心向善,福虽未至,祸已远去; 人心向恶,祸虽未临,福已远离”……此等种种善举,教化无量!笔者因与之交往频多,感受特深,常在内心高呼:“君家即是当世佛,朝佛何必到名山!”

善缘所系,掘港国清寺得到全社会、全世界的肯定与推崇。台湾虚明、绍严与美国通理、法尘、印海等法师先后来访,日本圆仁踪迹寻访摄制组、中央电视台《直播中国》摄制组都来寺拍摄并向全世界播出,大大提高了国清寺的美誉度。不少高层领导与市县负责同志也亲临教诲,要求他们正如在建的九级浮屠,稳稳扎根,从基而起,从实从严,级级升高。


                   原载《南通窗》2011年第2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