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注重细节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执行力

 紫色梧桐318 2014-03-30

注重细节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执行力

阅读:402012-12-15 23:36
标签:杂谈
注重细节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执行力

 摘要:教学细节处理是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因素,也是教师课堂教学执行力的重要表现。通过合理的课前细节预设、灵活的课堂细节处理、高效的课后细节反思,可以显著提升教师的细节处理能力,从而增强课堂教学执行力。

  关键词:教学细节;化学教学;教学执行力;课堂生成

  教学过程就是由一个个“教学细节”组成的,并通过细节来实现培养人与完善人的教学目标。同一优秀教学设计,不同教师使用,其效果却不尽同。究其原因,关键就在于教师“课堂教学执行力”的差异。只有通过教师在课堂上对众多细节的演绎而转化为深刻影响学生思维和接受的力量,教学才可能成功[1]。关注教学过程的细节,有利于教师提高“课堂教学执行力”,使自己的专业水平得以不断提高,让自己的教学能力跟上课程改革的步伐。

  1 教学细节的涵义与作用

  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具体情况,巧妙地在不知不觉中作出相应的变动。教学细节是构成教学行为的基本单位,如果说有什么样的教学理念就会有什么样的教学行为,那么教学细节的生成与处理则集中而鲜明地体现了教师的教学理念。

  关注细节,其实就是关注新课程的理念能否落实到位,就是关注我们的课堂教学能否根据新课程要求重新塑造。关注细节,也是追求教学的合理化、智慧化,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教学细节是透视教学理念的放大镜,研究教学细节,应该成为教学实践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

  教学过程的细节问题包括细节的设计、教学过程的实施、课堂“突发”状况的处理、教学细节的反思等。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师应该起主导作用。要达到教学的目的,教师要善于引导,要设计精巧、智慧的细节,帮助学生达到学习目的。

  例如,在“元素周期律”的“主族元素同一周期中,原子半径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而减小”的教学中。教师甲引导学生阅读课本数据得出结论;教师乙在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后追问:“你能不能用你学过的知识理解这一规律?”进一步引导学生从原子核与核外电子的相互作用理解这一规律。有此作为铺垫,元素金属性与非金属性的变化规律的理解也就水到渠成。可见,高质量的细节设计可以显著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2 教与学细节的生成与处理的方法

  教学过程细节的生成与处理决定于教师的执行力,教学过程中存在哪些细节?如何通过细节的处理提高教师的执行力呢?笔者认为可以通过以下三个方面来实现。

  2.1 预设细节,预约精彩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设计文本是由一个个细节组成的,精彩的课堂需要精彩的细节,只有“未雨绸缪”,才能预约到精彩[2]。教学设计并不仅仅是知识点的整理,更重要的是设计某些情境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突破知识重难点,认清一些迷思概念原理。在教学预设中应把握好每个知识新授点、能力训练点、情感体验点。
  案例1 在“化学能与电能”的教学设计中,为了让学生理解“原电池原理及其形成条件”,笔者设计了以下细节:
  [思考与交流]
  (1)电流的形成条件是什么?
  (2)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与电流有何联系?
  (3)如何让氧化剂与还原剂之间得失的电子定向流动,形成电流。设计实验以实现设想。
  在这一案例中,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以及电学、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和氧化还原反应等知识,调动学生主动探索科学规律的积极性。通过实验探究,引导学生从电子转移角度理解化学能向电能转化的本质以及这种转化的综合利用价值。
  有些教学细节表面上看似信手拈来,实质上却是教师的匠心独运,蓄意安排[3]。精彩的细节设计并非一挥而就,需教师运用教育理念、学科经验、人文素养,对文本进行积极感知、理解、评价、创作。俗话说:“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教师知识的积累很大程度决定了细节设计的成败。

  2.2 捕捉细节,生成精彩

  课堂教学不是预设教案的机械执行,而是课堂上重新生成、不断组织的过程,是使个性不断张扬、发展、提升的过程。在具体的教学中,就需要我们的教师具有一双“发现”的慧眼,善于捕捉有价值的细节,抓住教育时机,生成别样的精彩,使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

  案例2 在必修2“化学键”的教学中,课本中给出共价键的概念是“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所形成的相互作用,叫共价键”。大多老师都是通过H2、HCl、Cl2等分子的形成加以说明,但有一次我讲完学生对这个概念还是不太理解。

  生:这种相互作用怎么理解?
  师(我指着坐在第二组第一排的两位同学——A和B):A和B怎么会在一起,C怎么就没跟他们在一起?
  生:A和B他们两个是同桌所以在一起,C没跟他们同桌所以不在一起。
  师:对了,同桌之间因为共用一对桌子所以只能在一起,如果想不在一起就只能换同桌。同样的道理,Cl2分子中的两个Cl原子由于共用一对电子,所以只能如影随形,乖乖待在一起。若不想在一起,只能通过反应进行重新配对。
  在这一案例中,我按原教学设计未能达到教学目标,我及时根据学生的反应,将教室位置分布作为生成性资源,采用类比的教学方法,促进了学生理解,提升了教学效果。
  新课程倡导在互动中,教师、学生的思想和教学文本不断交汇碰撞,创造火花,不断迸发喷射。新的信息、新的学习需要不断涌动产生,通过讨论、辩论、争论,认识不断提高,体验不断加深、情感不断升华,这就是生成性的课堂。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拥有了创造的机会,获得了全面的发展,教师的劳动也闪耀着智慧的光辉,闪烁着五彩的生命原色,这才是课堂教学的理想境界。

  2.3 课堂教学细节的反思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即强调通过反思来促进自我的发展。教师要想实现自身的专业发展,成为一名科研型教师,也必须每日反省自问。每一节课都有其优点,也肯定存在不足。通过教学过程细节的反思,才能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执行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美国学者波斯纳认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如果教师仅满足于获得的经验,那么他的教学水平的发展将大受限制”。为此,波斯纳提出一个教师成长的公式:教师成长=经验+反思。

案例3 在“氧化还原反应”的复习课中,我选择了以下这道习题:
  (09广东化学·17)常温下,往H2O2溶液中滴加少量FeSO4溶液,可发生如下两个反应:2Fe2++H2O2+2H+= 2Fe3++2H2O,2Fe3++H2O2=2Fe2++O2↑+2H+,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H2O2的氧化性比Fe3+强,其还原性比Fe2+弱
  B.在H2O2分解过程中,溶液的pH逐渐下降
  C.在H2O2分解过程中,Fe2+和Fe3+的总量保持不变
  D. H2O2生产过程要严格避免混入Fe2+
  利用同一反应中氧化剂和氧化产物氧化性的强弱、还原剂和还原产物还原性强弱的判断,马上能得出答案。但有一同学提出疑问。
  生:老师,两个反应中Fe3+、H2O2的氧化性强弱不一样,怎么回事?
  因为这个问题我没考虑过,当时被学生这么一问就愣了一下,就以要求学生课后自己思考的方式随意搪塞过去,结果失去了一个拓展知识的好时机。在写教学反思时,我深入思考了这个问题,发现其关键在于溶液酸碱性的影响。为此,我又补充设计了以下试题:
  常温下,往H2O2溶液中滴加少量FeSO4溶液,可发生如下两个反应:2Fe2++H2O2+2H+=2Fe3++2H2O,2Fe3++H2O2=2Fe2++O2↑+2H+
  依据以上反应比较Fe3+与H2O2氧化性的强弱,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原因可能是什么?
  通过分析以上试题,学生更深入地理解了反应条件对化学反应的影响。

  当然,细节的反思既包括授课反思,也包括听课反思。通过参与听课、评课,换一种视角思考,既可以吸收授课教师的细节处理亮点,也可以优化细节处理的不足。长此以往,不仅会极大提升细节处理水平,也会显著增强反思能力。

  总而言之,关注细节,就是追求教学的合理化、智慧化、精确化。只有通过合理的细节预设,灵活的课堂细节处理,对教学执行过程的反思,才能提高教师的执行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