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的模块教学思想

 怡蘭轩 2014-04-02

唐山市丰南区教研室主任、特级教师/李万岭

学习是每个人自己的实践活动,是别人不可替代的。“模块教学”能充分让学生完成学习实践活动,能很好地体现“自主体验学习”的教学实质,是值得倡导的课堂教学模式思想。

“模块教学”这一概念,是针对“线式教学”而提出的。所谓“线式教学”就是教师把问题串成串,教师一个问题一个问题的问,学生一个问题一个问题的答。问完了答完了,一节课上完了,回答问题不给学生思考的时间;解决问题不给学生自己学习分析的实践机会。知识是在灌输中获得,能力只是停留在理论上。这样的课堂模式反映的教学实质是“问答灌输式学习”。

一、“模块教学”的基本框架和模块

一节课或一篇课文,用“模块式思路”来安排教学,一般由三至六个“模块”进行结构。“模块式思路”表现出两个方面的含义。第一,课堂学习思路,清晰的学习活动表现为“一步一步地向前走”,目标意识、问题意识、探究意识,表达意识,一个个践行,一个个向前推进。第二,课堂教学的具体内容构成完整的教学板块,即“一块一块地来落实”,将全课的教学模块连缀起来看,呈现出一种层进式的教学造型。此类教学设计,不管是三步、四层,还是五块、六点,都显现出鲜明的“分层推进”的特点,都显得思路清晰,目标扎实。

1、“模块教学”的基本框架

这个基本框架是自主高效课堂在操作中的一个主魂,从整堂课来看,是课堂整体的三大部分,从一个教学环节来说,也是问题处理的三步,是基于认知规律来确定的。因此要透彻领会,灵活运用。基本框架如下:

 

目标、问题定位引出

互动、合学自主体验

交流、共鸣拓展应用

目标、问题定位引出。教学目标和导学问题设计,是指教师在整体理解把握教材的基础上,制定出具体可操作的教学目标,并设计出有思维含量的问题来导出教学目标。可以教师提出问题,可以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更可以让学生提出问题。总之是通过老师的引领培养学生提出目标和问题,培养学生捕捉信息的能力。

互动、合学自主体验。这个环节重在突出四点:自主学习、亲历体验、互动交流、合作共进。中心是让学生根据问题主动思考,经历体验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通过生生的互动,师生的互动,在思维碰撞中修正和完善自己的观点和见解,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交流、共鸣拓展应用。这里的“共鸣”,是指教师针对学生阐述的观点,进行有效地引领和更深入的思考,最终使大家的观点达成共识,使所有的人都知晓正确的观点。关于拓展,不仅是对知识在深度和广度上拓展,也要在活动和积淀上扩展,使知识融会贯通,举一反三,丰满丰厚。对于“运用”,指的是学生能够运用所学解决学习中的实际问题,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以致用”落到实处。

2、一堂课的重点五个模块:

第一个模块--------“整体感知,提出问题”

第二个模块--------“自主学习,解决问题”

第三个模块---------“交流表达,汇报收获”

第四个模块--------“整体收获,收获整体”

第五个模块--------“扩展链接,迁移应用,”

“模块教学”要反映“自主体验学习”的教学实质。它的表现形式为按认知规律把课堂分几个模块,基本上是提出学习问题模块、解决问题模块、交流汇报模块、收获升华应用模块。每个模块放手让学生体验学习,交流互动。让学生自己实践解决问题,体验学习获取知识的过程;体验情感在内心的变化;体验能力形成的磨练。

按认知规律构建课堂教学模块,有的学科可能涉及到三个模块,有的可能涉及到四个模块,不要僵化,要根据学科不同确定模块,要根据教材不同而确定,依据实际情况设计一个完美的圆。但是最基本的几个模块不能丢,这是我们的坚守。

二、“模块教学”的主旨思想

学习问题让学生提出、发现;遇到的问题、疑惑让学生动脑动手解决;认识、感悟让学生自己体验表达抒发;这是是模块教学的主旨思想。

要改变课堂串问式的模式,就必须把学习交给学生,诸如: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汇报表达。让课堂呈现:学生自主探究发现问题----学生合作解决问题----小组汇报表达收获的阶段性模块学习过程。

教师心中一定要清楚,自主学习、体验表达,是教学的目的,是目标;合学、交流是过程,是方法,是手段。我们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捕捉问题(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体验、形成正确的情感、价值观。

三、对“模块”的准确理解和使用

“模块”是整个认知过程中一个个阶段块,它反映的是一个学习阶段。是认知学习过程中,阶段性呈现的模块。

“模块”是一个相对完整的学习块,它相对完整地完成一个学习过程,每一个块都有相对的任务、目标。是一个或一组问题的集中学习解决或体验表达。

“模块”是相互关联、递进的块,模块之间相互关联、顺次递进,共同完成学生认知结构的构建,打造学生的思维品质,落实学习目标。

课堂中“模块教学”的使用,“模块”的拟定、组合,要遵循认知规律并结合本课学习内容实际进行。基本上的“提出学习问题”、“解决问题”、“交流汇报”、“收获升华应用”四大模块,每节课都应该进行周延的塑造,但结合具体的课堂情况,模块也可增可减,不求僵化。“模块”的学习,要体现学生自主学习,交流、汇报为主要形式及内容。通过“模块教学”,把课堂由教师的“教堂”,真正变成学生的“学堂”。

四、“模块”学习要成功的完成三个任务

“模块”学习要完成以下三个任务

1、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实现。学生把学习变成了自己的事,通过自学自悟,合学交流,请教补充,完成学习目标。

2、是学生学习思路、学习方法,捕捉信息能力的实现。学生通过模块教学,能形成自己的学习思路、学习方法,逐渐提升自己的捕捉信息能力。

3、是学生体验理解表达的实现。

对人物的认识,对学习目的的理解,对事理的感悟,对情感的抒发,要通过模块的教学,通过自主学习让学生完成。实现在学习中吸收养料,在学习中成长。

五、“模块教学”的几个操作点

(一)关于自主合学

新课程改革提倡了三种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这就要求我们要全面、正确的来理解学习方式,不能机械的、片面的把学习方式理解成就是小组合学,整节课都是小组合学。基于这样的现象,我们首先要弄清学生学习的基本流程:

个体自主学习、感悟-------人人学习、思考、感悟、理解,记录自己的体会、问题。

组内交流合学补充---------相互倾听、展示、补充、评价。

班内展示、提升、共鸣------各组进行重点展示汇报,达到共鸣共识。

组内各人重复记忆巩固-------个人巩固、再现学习结果。

 

接下来我们再要回答怎么学,学什么的问题:

怎么学,教师必须教给学生具体的学习方法,也是具体的学习实践活动,这些实践活动有:读、悟、勾画、批注、理解、质疑、感悟、倾听、交流、抒怀、认同、补充、辩论、完善。

学什么,教师要辅导学生知道学习的内容有如下方面:整体感知;提出学习问题;解决具体问题;整体概括;感悟抒怀;应用扩展。

以上这些流程和学习实践,老师一定要教,一定要训,接班的头一个月要反复培训,直至学生形成能力。

关于课型问题

学习的内容是综合的,学习的方式也必须是综合的,我们外出学到的,看到的,很多都是一两个亮点,一两个特色的展示,我们不能因此就断定那是人家的全部,那是我们要学的全部,要学会窥一斑而知全豹。从看到的一种课型,设计出自己教学的种种课型。

围绕课程、学习内容综合设置课型为:

习惯培养课、学法指导课、基础知识课、总结梳理课、阅读活动课、实践探究课。

以单元为单位设置课型:

自主学习指导课、前置学习交流课、基础要点互评课、阶段复习梳理课、阅读实践展示课。

(三)关于教师的主导问题

有的学者公然让教师在课堂上退出,什么有困难找学生。让学生当先生,一节课教师就说4、5句话,认为这样把学习交给学生了,这是典型的教师无用论。

我们说强调自学,主张让学生去实践去学习。但不是不要教师的主导。教师在关键处的点拨、提醒、升华、纠错,时刻关注学情,把握理解学习的方向和深度,是学生情感得到培植,生命得到成长的重要因素,这点往往仅靠自学自悟是完不成的。

教师是学生进行个性化阅读的导师,这就意味着教师要积极为学生营造一种宽松和谐的个性化阅读氛围,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把“启发”“点拨”“引导”“激励”,留给自己,把“阅读”“理解”“领会”“体味”“品味”“感悟”还给学生,切实的让学生展开阅读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潜心会文”,“切己体察”,把握文本的蕴蓄,得到思维的启迪,情感的熏陶和智慧的引领。教师的主导作用应体现在如下具体方面:

学习问题的得出,既导出本课的学习目标。

时刻对学情的关注,随时进行帮扶、纠错。

对学生交流的方向、深度做适时、适度的引领。

对问题共识的提升、对情绪感染的助燃。

一点一滴处关注孩子的一生成长。

(四)关于整体意识与学习思路问题

我们的课堂又出了一种现象,由过去的老师问问题,变成了老师答出问题。学生是在一个个的问题中找答案,至于为什么学这个问题不知道,按怎样的思路学习的也不知道。只注重学习方式的的变革,只注重一个个问题的研究,而忽略了问题从哪得来,不关注整体意识的培养,不关注学习的思考线路,不研究问题之间的联系。如朗读背诵时就是朗读,不考虑理解感悟,就是单纯的读背。读就是读,背就是背,不参与理解,不参与感悟,不纳入整体的多元的身心成长的整体生命教育推进中。

这里提出的“整体意识”,我们强调的是------整体教育,生命教育。可以用五种意识来具体体现:

一、整体意识------生命意识、成长意识、发展意识。

二、学习意识------问题意识、研究意识、感悟意识。

三、程序意识------整体──部分──整体的顺序教学,且讲练相融。

四、实践意识-------听、说、读、写、看是一个整体,应同时抓。

五、人格意识------习惯、情感、意志、性格的综合培养。

教学思路,也可以说是学习思路,是指教师对课堂教学所酝酿、所设计的教学流程,即这节课从什么地方出发,怎样一步一步往前走,就像文章作者动笔之先所勾勒出的一个大致框架一样。就阅读教学来说,我们用“思路”一词来概括对学习进行思考、进行安排的过程,也用它来分析已经完成的教学过程表现了一种什么样的思维走向。

教学思路,有2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指在组织学生学习过程中教师的教路、导路;二是指在接受知识、掌握知识和运用知识过程中学生的学路、思路。

“教学既是科学又是艺术”就往往体现在这教学思路上。由于教学思路讲究教学过程的流畅之美,讲究教学内容的组合之美、讲究教学时空的造型之美,讲究教学双方的活动之美,所以不管是从“科学”还是从“艺术”的角度,我们都应该从“思路”上再现我们教育者的水平、风格、特色,并时时的给学生以思维和方法的培养,让学生的智能健全发展。

六、“模块教学”的操作

一节课的每一个点,每一个块,单看、孤立地看,可能都对,都没有错。肯定师生都在围绕一个问题活动。就如同人的五官一样,单看一个人的眼、嘴、耳,都很好看,都是没有缺陷的。但组合在一起,就形成了各色各样的人,就有的好看,有的不好看,上课亦如此。把各个模块,各个点组在一起,有的就很成体系,很有框架,很有思想。而有的就很不成体系,很没有框架,很没有思想。

一节课的教学目标,除学习本课提供的知识、价值观外,还要完成对学生认知的培养,做事的培养,做人的培养。要完成对学生学习思路的引领;思维方法的引领;情感变化的引导。

这里我提出一个基本操作思路:整体抓----抓整体----整体感知。

1、整体抓:体现认知结构的构建规律。是指带着整体观去思考、观察、发现问题的方法和思路。思考一件事情要先谋大局、谋框架、理关系、理思路,而后才是研究具体的操作点,研究细节。参观一个景点,要先看景点分布图和游览路线,才能不丢重要景色,不走冤枉路。去一个大商场购物,只有先看或问购物指南,才会省时省力,准备购到自己想要的东西。从小训练学生认知思维框架,知道按整体到局部的规律去思考问题,就会养成严谨的思维品质,说话、办事全面,有思路、有逻辑。不会不知大局,抓不住重点,思维混乱。

2、抓整体:是指对问题解剖研究的实践行为。有了整体认知思维,那么,无论是学文章、办事情、解决问题,就应该遵循先抓住事物或事情整体的思路。如读一篇文章,就应该先从文章的人物、事件入手,先抓住人物的品质,事件的主旨,抓住其要领、要害;写文章,确定了主题,不要拿起笔就从头开始写,而是先构思,先布局谋篇,先构想整篇文章的写作提纲和写作结构。办事前先把握事件的主流方向。

3、整体感知:是指理解、感悟问题的全面性、深刻性、要害性。做到有联系的感悟,有本质的认识,有全面的综合。整体感知是捕捉信息能力的再现。人捕捉信息有的很准,很深刻。而同样的信息,有的人捕捉不到,捕捉歪了,不够深刻。这都表明一个人捕捉信息能力的不同,水平不同。所以,整体感知要训练学生要联系中心想问题,联系重点想问题。要站在大局看问题,站在高处看问题。教师要抓住整体感知这个环节,进行强化训练,让学生能发现问题,能概括问题,能思考问题。提出学习的目标,提出学习的思路。问题的出现可以有三种形式:学生自己提出学习问题,教师引导学生提出学习问题,教师给出学习问题。但我们最终是通过一定过程的训练,让学生自己提出学习问题,实现学生捕捉信息能力的提升。

张素兰老师说过,课堂教学要“走走,停停,知识落坐”。我以为,走走----体现的是思路;停停----体现的是自主学习;知识落坐----体现的是汇报、表达、体验、吸收。反过来,思路------就是走走;自主学习------就是停停;汇报、表达、体验、吸收------就是知识落坐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