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海闲话研究 046 里外有别 上下分明 — 梅玺阁之幸福生活

 江苏常熟老李 2014-04-06

  场景一:陕西路长乐路某小店,打扮时髦的中年店主对正在犹豫的姑娘说“小阿妹,侬放心好唻,搿点衣裳侪是从里厢弄出来呃,帮外头一模一样呃,有点花头,只有外头有呃,全上海就阿拉一家有,侬穿穿看,勿要忒洋气噢”。

  场景二:某高档写字楼,几个清洁女工正在背后议论同事“侬勿要看伊是下只角来呃,伊拉倪子嘞外头呃,据说混得老好呃——”

  关键词:里厢 外头 洋气 下只角

  “里厢”是很普通的上海话,最最常见的搭配是“屋里厢”,“屋里厢”就是“家里”的意思。既可以是家中屋顶下的任何东西,“阿拉屋里厢有三间房间”,也可以是家庭成员的无限外衍,“阿拉屋里厢,外婆讲了算”,由于这样的特征,弄得上海的小朋友一开始学英语,老是搞不清“home”和“family”的区别。

  “里厢”就是“inside”,可以是物理或者逻辑上的大多数范围,小到“饼干听”,大到一个国家,都可以是“里厢”。然而,再大的话,上海人就不叫“里厢”了。万事总有个界,过了界,性质就变了,出了国界,上海人一律称之为“外头”。

  “外头”本来也是极普通的上海话,指的是一个范围的外面,“学学外头”、“屋里外头”等等。

  但是,若上海人略带神秘,把“外”字拖长一点,重音落在“外”字上,这个“外头”就是特指“国外”了。所有的国外,不管是日本、英国、美国乃至新几内亚,上海人一律称之为“外头”。

  但凡家中有孩子在国外,就是“伊拉倪子嘞外头呃”,而舶来品则是“外头带来呃”。在场景一中,老板娘很得意的就是她的衣服都是国外才有的款式,而她说的“里厢”是指专门生产外贸产品的厂家,在国内不做零售,所以要靠本事去“弄”来。

  有一段时间,上海有许多卖衣服的都号称自己的东西是“专门帮外头做呃”,多做了几件就在她的店里卖,再看看铭牌,都是“外头”数一数二的名牌,于是生意颇好。

  其实,那些外贸尾单“根本就是假货”。由于工作的关系,我接触到了一些“外头”在中国设厂的公司,其严格的科学化管理,不要说从里面“弄”出成箱的产品来,就是“边角料”的处理,也有严格的规范制度。

  再有些定牌生产的厂家,就是中国的厂家为外国品牌生产东西,有些店家说“外国人定了三万件,伊拉自家多做两件,拿出来卖呃”,这其实也是不可能的,没有一家民营企业会看重“多做几件”的小利而去冒丢失订单的风险的。再说了,现在的制衣厂,完成订单尚且来不及,哪有空来“多做两件”?

  场景一中,还有一个词叫做“洋气”,如今已不常用了,这个词曾经在八十年代初的时候风靡一时。那时,评价一个女孩子的好坏,不像现在说“气质好”,那时最高的评价是“老洋气呃”。洋气的人首先要皮肤白,皮肤白了再配以带有西式元素的服饰,就像一个小洋囡囡了,若是还能说上几句洋文,可是“洋气十足”了。

  许多人可能会觉得“洋气”并不是件讨人喜欢的事嘛,还有点“崇洋媚外”之嫌啊?

  可能是有点的,但是上海从十九世纪以来,一百多年的洋风浸淫,对此并不为忤?。

  场景二中的下只角,就是由于租界而来,旧上海从1845年11月起设立租界,到1943年8月止,期间近百年的租界史,形成了东起外滩西至静安寺的上海租界。由于租界的设施、管理乃至生活水准,都要较华界更胜一筹,所以在上海话中,租界也被叫做上只角,而华界则是下只角,只因最早的上海老城厢在地图的下方所致也。

(写于2008年3月17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