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人修改文章的点睛之笔

 闲之寻味 2014-04-09

古人写诗作文十分重视锤炼字句,至今流传着许多精心修改诗文的佳话。但是,也有一些改笔是弄巧成拙的,给世人留下了笑料。点击阅读苏轼修改文章“点铁成金”的败笔】苏轼修改…

弈者对垒,高明的棋手往往只需搬弄一子而使满局皆活。诗词炼字也同此一理,有时,虽是只字之易,却能点石成金,妙手生辉。

古人修改文章的点睛之笔

                   姜卫华/

弈者对垒,高明的棋手往往只需搬弄一子而使满局皆活。诗词炼字也同此一理,有时,虽是只字之易,却能点石成金,妙手生辉。

一字千金成美谈。钟嵘《诗品》说:“文温以丽,意悲而远,惊心动魄,可谓一字千金。”确实,我国许多著名的文学家和诗人都在文字上下过苦功。有时为了一个字的增减却不惜花费大代价,据《史记吕不韦列传》记载,吕不韦为了树立自己的威信同一批儒生编了一部《吕氏春秋》,书成后,“公之于咸阳市门,悬千金其上,延诸侯游士宾客有能增损一字者,予千金。”这“一字千金”的故事一直传为美谈。

一字增补非易事。南庆巍庆之《诗人玉屑》中有这样一则故事:“陈舍人以易偶得杜集旧本,文多脱误;至送蔡都尉云‘身轻一鸟’,其下脱一字。陈公因与数客各用一字补之,或云‘疾’,或云‘减’,或云‘起’,或云‘下’,莫能定。其后得一善本,乃是‘身轻一鸟过’,陈公叹服。余谓陈工所补四字不工,而老杜一过字为工也”,诗作的一字增饰删改不能所欲从心,也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清人袁枚认为,“改诗难于作诗”,他说:“作诗兴会所至,容易成篇,改诗兴会已过,大局已定,有一二字于心不安,千万力气求易不得”。

一字改动满篇活。唐代有个诗僧名叫齐己,写的诗清逸隽永,耐人寻味,在当时的诗坛上享有盛名。有一回,他写了一首题为《早梅》的诗,其中有这样两句:“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恰巧诗友郑谷来访,看后认为梅花数枝开不能算早,就提笔改了一个字,将“数枝”改为“一枝”,突出其独在百花之先绽开。齐己看了,佩服得五体投地,叩地膜拜,并尊郑谷为一字之师。真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改一字而全诗活。

一字吟安数须断。唐代诗人卢延让有两句诗说:“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为了“吟安一个字”,何惧“拈断数茎须”,诗作修改就要有这种坚忍不拔的毅力。不仅要能经得起琢磨之苦,而且,还要有持之以恒的韧劲。

古诗文的鉴赏是一种高层次的审美活动,要达到识其象外之象、悟其韵外之致、辨其味外之味的最佳境界,鉴赏者需有一定的文化修养和古诗词知识积淀,方可成为古诗文的知音。

刘勰《文心雕龙.章句篇》中说:“夫人之立言,因字而生句,积句而成章,积章而成篇。”字、句、章、篇的关系如此密切,所以,对诗句中的某一个字的增补或调换就不仅仅是个别文字的调整润色,它同样需要作者有雄厚的生活基础。【姜卫华邮箱:jwh1166@163.com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