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1上半年十大“毒食品”事件

 老刻刀 2014-04-19

2011上半年十大“毒食品”事件

(2011-08-02 16:57:39)

2011上半年十大“毒食品”事件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事关人们群众的生命健康与安全。近些年来,食品安全问题频频出现,特别是2011年以来,“毒食品”事件一再发生,引起了上至党和国家领导人,下至普通老百姓的共同关注。这里,盘点出2011年上半年具有代表性的十大“毒食品”事件,一者让我们具体感受到当前食品安全的严峻形势,二者让我们充分认识到进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1.河南济源:双汇“瘦肉精猪肉”事件

    2011年3月中旬,消费者熟悉的双汇集团旗下济源双汇食品有限公司被央视315特别节目曝光其售卖的产品含“瘦肉精”,河南省济源市政府在全市的7家双汇连锁店和59家双汇冷鲜肉专营店现场封存双汇冷鲜猪肉1877.9公斤,共抽样46个,其中6个确认为阳性,34个阴性。同时,济源市政府对济源双汇公司的收猪、屠宰和生产猪肉制品等活动全部停业整顿,济源市畜牧局对库存的689头生猪进行尿液检测,发现19头“瘦肉精”检测呈阳性。
    遭曝光后,3月16日,双汇集团就媒体广泛报道的的“瘦肉精”猪肉事件作出回应,该公司采购部业务主管承认,他们厂的确在收购添加“瘦肉精”养殖的所谓“加精”猪。3月底,处在“瘦肉精”危机中的双汇集团在河南漯河召开“万人职工大会”,集团董事长万隆再次向消费者致歉。至此,双汇因“瘦肉精”事件受损超过121亿元。
    记者调查发现,河南孟州市、沁阳市等十几家养猪场,都在养殖这种肌肉发达的“健美猪”,和普通的猪肉相比,这种猪肉几乎没有什么肥肉,且能多卖几十元钱,在河南孟州市、沁阳市、温县和获嘉县,生猪养殖环节使用禁止使用的“瘦肉精”几乎成了一个公开的秘密。食用这种猪肉产品,将严重危害消费者的身体健康。

    2.重庆:“三聚氰胺雪糕”事件

    2011年3月25日,重庆警方封存扣押了重庆吉喜达食品有限公司库房的16.25吨原料奶粉,顺藤摸瓜查封了储存于重庆外运储运公司仓库内的10.475吨剩余奶粉。原来这批奶粉生产于2009年10月。
    2009年,这批由内蒙古扎赉特旗威力斯乳业有限公司生产的多达3万公斤的“问题奶粉”被用于抵债,交给广西八旗商贸有限公司。这批奶粉明显可疑,它用简陋的白色编织袋包装,包装袋上无厂址、无生产日期、无品名,且部分奶粉板结严重。但它却畅行无阻,先被运至河南漯河市一处种子市场仓库存放,一年后又转移到重庆一处仓库存放,辗转数千公里。2011年3月,喜达食品有限公司以低于市场价近万元的价格购入这批“问题奶粉”,“问题奶粉”险些被制成儿童喜爱的冰糕进入市场。
    幸运的是,重庆吉喜达公司在购进“问题奶粉”后不久即被查。此后,重庆警方分赴广西、内蒙古等地调查取证,对广西八旗商贸有限公司、内蒙古扎赉特旗威力思乳业有限公司奶粉购销情况进行调查,斩断了流向市场的渠道。

    3、河南南阳:“毒韭菜”事件

    俗话说:“正月葱二月韭。”然而,本该补气健脾的韭菜却让河南南阳4个家庭的10口人中毒住进医院。2011年3月25日下午,河南南阳市城区中州路中光厂职工甘某一家中午吃了点韭菜炒鸡蛋,3人随即上吐下泻。同样,城区工业路桐树庄居民曲某、王某及张某3家共7口人午餐吃完韭菜饺子后,也呕吐不止。根据几人的病情,南阳医专附属医院急诊医生初步诊断为有机磷中毒,也就是说韭菜上的残余农药严重超标导致中毒。有机磷中毒的症状有:心律减慢、恶心呕吐、出汗、瞳孔缩小等,如中毒较深会出现肌肉颤动甚至昏迷。
    自3月25日晚11时接到报告称有市民因食用韭菜中毒后,南阳市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立即对韭菜进行了拉网式排查。南阳市农产品检测中心一位姓彭的科长说,从拉网式排查的情况看,韭菜农药残留超标主要发生在一家一户小规模种植的地方。
    韭菜农药残留超标不止发生在南阳市,从近几年汇总的情况看,食用韭菜后中毒的不在少数,有地方还出现食用后中毒身亡的案例。

    4.上海:“染色馒头”事件

    “我不会吃的,打死我都不会吃,饿死我都不会吃。”上海盛禄食品有限公司分公司的一名工人一语道出了真相。2011年3月29日,在上海市宝山区南大路380号,有关部门捣毁了一个专供上海各大超市制作“染色馒头”的窝点。
    这个窝点收集从超市里退回来的馒头再加工利用,将这些回收的馒头重新和面加工成新馒头。在这些馒头的标签上人们能看到白砂糖和维生素C,可实际上,盛禄分公司添加的也不是白糖而是甜蜜素,没见专门添加维生素C,却见加进去了防腐剂山梨酸钾,而这两样添加剂根本就没有标注出来。在制作玉米馒头的时候,工人也同样是把回收回来的白馒头、玉米馒头倒进和面机里。在向和面机里倒水之前,工人先是往机器里倒了一碗玉米面,随后他又拿出一罐橘红色的粉末,挖了两勺倒进了和面机。工人说把这种柠檬黄着色剂加在和面机里,白面就变成了玉米面的颜色。两袋足有100斤的白面、一小碗儿玉米面,再加上“柠檬黄”和超市退回的馒头,白面被染成黄色,漂亮的淡黄色“玉米馒头”就出炉了。
    这家制作“染色馒头”的窝点日产3万问题馒头每天销往联华、华联、迪亚天天等30多家超市。上海“染色馒头”案经媒体曝光之后,上海各超市问题染色馒头全部下架。同时,温州各地均发现“染色馒头”的踪迹并得到有效查处。

    5.安徽合肥:“猪肉变牛肉”事件

    2011年4月,安徽合肥市工商部门在查处一批劣质肉松时发现,一些小作坊竟然能将鸡肉加工成“牛肉”。原本味道完全不同的鸡肉,如何会有地道的牛肉味呢?原来,这是“牛肉膏”的“功劳”。这种“牛肉膏”不仅在小肉松作坊中使用,在一些小吃店也是“公开的秘密”。这种“牛肉膏”还能将猪肉变成牛肉。而且,猪肉变“牛肉”更普遍。
    “牛肉”的制作也很简单,买来新鲜的猪肉,将其一分为二。将其中一块猪肉用牛肉酱和增香剂腌制30分钟,腌制好后,肉的表面已经呈现出与牛肉相似的颜色,闻起来也是十足的牛肉味。然后加水用小火慢炖1.5个小时,待锅内的液体呈现出浓稠的糊状,“牛肉”也就大功告成了。业内人士透露,这早已不是什么秘密了,在冷冻食品以及烧烤类食品中,这种肉膏早就是造假的手段之一。通常而言,一瓶一斤装的“牛肉膏”可以让50斤猪肉全变成“牛肉”。以猪肉为例,目前市场上,新鲜猪肉的价格为每斤13元左右,卤牛肉每斤35元,羊肉每斤要30元左右。一次腌制50斤猪肉来冒充卤牛肉,就可直接省下近千元的成本。

    6.山东青岛:“福尔马林小银鱼”事件

    2011年4月12日,青岛市城阳区质监分局查处了一处黑作坊非法加工小银鱼。记者闻到黑作坊里满屋子弥漫的都是福尔马林的气味。作坊的另一个屋里,执法人员发现了标有“工业用氢氧化钠”的袋子,也就是俗称的工业烧碱,具有漂白的作用。现场发现有3个7平方米左右的浸泡池,池内浸泡的小银鱼有1.6吨左右,同时发现装福尔马林的容器4个,2个已用完,2个装有100公斤的福尔马林。福尔马林是甲醛的水溶液,具有防腐、消毒和漂白的功能,医学上常用来保存器官、存放尸体。执法人员从池子里捞出了一些泡好的小银鱼,个个鲜亮,而且很有弹性,已经没有了冰冻小银鱼的那种黄颜色。
    不法分子使用福尔马林和工业烧碱浸泡,是为了让小银鱼更好看,体积增大,有弹性,不容易腐烂。市民食用这种小银鱼后会造成消化道灼伤,严重的可以导致消化道穿孔,甚至休克。特别是长期接触甲醛会导致植物神经紊乱,生殖能力缺失,甚至是白血病。

    7.湖北宜昌:“毒生姜”事件

    2011年4月15日,湖北省宜昌市万寿桥工商所执法人员在辖区一座大型蔬菜批发市场内查获两个使用硫磺熏制“毒生姜”的窝点,现场查获“毒生姜”近1000公斤。黑心商贩利欲熏心,为了让生姜看起来颜色比较光鲜,卖出一个好价,把品相不好的生姜用水浸泡清洗,然后密封,用化工原料硫磺进行烟熏。用硫磺熏制的生姜显得水嫩黄亮,看起来像刚出土的新姜,因此在市场上,消费者很容易被“毒生姜”的鲜嫩外表所蒙骗。
    硫磺具有很强的漂白作用,可破坏生姜表面的细胞和酶的氧化系统,阻止生姜表皮在空气中氧化,因此用硫磺熏制的生姜颜色要比一般的鲜亮。并且硫磺中还会含有重金属,长期食用硫磺熏制的生姜,毒素会在体内越积越多,硫磺熏制食品会发生一系列化学反应,容易对人的肠胃造成一定的刺激,严重影响人的肝肾功能,对人体健康构成更为严重的威胁。若经常食用这类食品,无疑是在食用慢性毒药,且消费者还往往不知道根源在哪里。

    8.辽宁沈阳:“胖豆芽”事件

    2011年4月17日,辽宁沈阳警方端掉一黑豆芽加工点,黑加工点使用了至少4种添加剂,其中尿素严重超标,恩诺沙星是一种兽用药,6-苄氨基腺嘌呤是一种激素。加入尿素和6-苄氨基腺嘌呤可使豆芽长得又粗又长,而且可以缩短生产周期,增加黄豆的发芽率。市场上管这种豆芽叫“胖豆芽”。这种豆芽被人食入后,会在体内产生亚硝酸盐,长期食用可致癌。使用了添加剂的豆芽在生长过程中不会腐烂,它们能长到10多厘米长,个头均匀,颜色白净,长相漂亮,感官效果极佳,只是它们有“毒”!
    老板称这种豆芽“旺季每天可售出2000斤”。一斤黄豆的批发价是2.4元,而照“胖豆芽”生产商家的这种生产方式,1斤黄豆至少可生产10斤黄豆芽。也就是说,1斤黄豆芽的成本价约3角钱,每斤盈利3角钱,按每天销售2000斤计算,一天的净利润约600元,半年就可盈利12万元。“胖豆芽”有毒,可是还没有那些生产者的良心“毒”啊!

    9.广东广州:“回炉面包”事件

    “有5款产品夹杂回炉货,工厂回收铺内到期的面包,混入其他材料重新加工,当作新鲜面包再度上架。”广州甜心客(Honey Cake)面包店的内部员工小文向记者爆公司黑幕,他每天都与到期面包打交道,帮助它们“重新组合”,“再生”成其他的热销产品。2011年4月,记者进入甜心客车间暗访,发现大量回收的到期面包,由工人统一重新切片,拌匀后另行再用。不锈钢操作台上,林林总总的面包堆积如山。其中一张照片里,包装袋上褐底白字的“Honey Cake”标志赫然入目。“丹麦芝士苹果包”、“蓝莓芝士面包”、“奶香芝士片”、“凯撒大帝和法式三明治”等产品应有尽有。小文说,甜心客把到期面包回炉再造“已有3年历史”。
    目前甜心客已自行关闭其15家门店。对于该企业,海珠区有关部门将按违反食品安全法最高罚额进行处罚,没收该店非法所得和生产设备,并建议市质监局吊销其生产许可证,并处以货值约11.5万元的十倍罚款。

    10. 广东中山:“墨汁粉条”事件

    2011年4月21日,广东省中山市质监人员取缔了一家生产染色粉丝的黑作坊祥明食品有限公司。它的生产厂房极为隐蔽,附近亦有一片树林作掩护。执法人员来到这家作坊时,机器正轰鸣作响,作坊内一片狼藉。一位工人正将调兑好的黑色液体大勺地加入淀粉搅拌机内。盛装黑色液体的水桶边蚊蝇乱飞。厂房外的空地上搭有上百根竹杠,竹杠上晒满了粉条。十几个水池内则泡满了半成品,呈乌绿色,池内液体则发出阵阵恶臭。原料仓库内存放的食用玉米淀粉原料堆积如山,仓库墙角有十多袋半精炼石蜡,包装袋上印有“仅用于工业用途”字样。现场还有大量墨汁、柠檬黄60、果绿等添加剂,这家黑作坊的工人用这些配料调合后,把白色粉条染色成绿粉条。
    在作坊内,执法人员还查获了1万多斤已包装好的“纯红薯粉条”成品,还有大量半成品在晾晒或浸泡。这样的“墨汁粉丝”从2011年2月开始至4月已卖出45吨。中山市西区工商分局组成执法检查组在金叶广场查获标称“中山市祥明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墨汁粉条”及其他无厂名厂址的红薯粉条265袋,合计1325公斤。公司法人代表等3人已因涉嫌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被刑事拘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