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生喜欢什么样的教师

 智夫勤 2014-04-19

教师,曾几何时,人们把他们比作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孩子把老师比作父母亲,所谓一日为师,终生为父。

殊不知,比作蜡烛,有些悲观,教师也是人,他不可能以毁灭生命的代价来实现自己的教育理想,毕竟,人活在世上,他除了岗位的角色,在社会上还充当着许许多多的角色,谁也没办法否认。

比作父母亲,可实际上,如今的许多父母好高骛远,总是把自己的孩子看得比其他人高,所谓登高必跌重,往往不切实际的目标,带来的是喋喋不休的唠叨,孩子如果把老师比作父母,恐怕也不是完全好到哪儿去了。

也有人把教师说成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实际上,教师如果不能把握好自己的角色,这方面的作用小得可怜。人的发展离不开环境,有人说,5+2=0,为什么呢,不就是说,在学校里那么多老师进行教育,可一旦走出校门,来到围墙外,什么教育效果都荡然无存,可以想象,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又有些过于夸大其词。

至于说成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在我们这样的国度也不尽然,只有在企业经济不景气,政府部门过于冷静的时候,人们才会往教师行业挤一把,实际上,这样的情况几乎没有,为什么呢,人一旦选择了这样的职业,完全凭着良知在干事,千万不能与企业的蓝白领和政府的公务员相比较,那是自寻烦恼。

我认为新时代的教师需要充当什么样的角色,那是建立在良知的基础之上,是相对于孩子们而言,如果没有良知作为基础,下面的话,在外人看来就是一种理想主义,没有实际的意义和价值。

首先,教师应该是实实在在的导师,关注孩子们的生命成长的全过程。我们的教师在自己的岗位上,往往把自己的角色规定为知识的传授者,整日里把目光局限在考试上面,似乎学校只要搞这样的东西,其他东西免谈。殊不知,一门心思搞教学,那不是完整的教育,更不利于学生全面的发展。一个出色的校长,他知道孩子成长过程中德智体美劳,一样都不可缺少。如果因为要抓考试成绩,放弃了其他方面的发展,那是目光短浅,不值得社会去欣赏。问题是,社会往往只关注结果,就是不愿意关注一个孩子成长的过程,为什么许多孩子不愿意与家长进行交流,问题就是,家长张口、闭口都是成绩怎么样,就是不愿意问这些天生活怎么样,有没有伤心的事儿需要排解。家长如此要求,老师也跟着如此的问来问去,结果嘴里的语言就变成了一个意思,成绩怎么样了,怎么这么差,这样的说教者显然不是孩子们所希望的。我们完全可以做个试验,到班上坚持一周,不要问孩子学习怎么样,多关注孩子的情绪如何,生活怎样,问寒煦暖,可以肯定,你的学生未必就不再努力学习,反而会更加的拼命,说不定,因为你一两句有人性的话,孩子会觉得老师平易近人,知道自己的心灵世界,这比什么都重要。实际上,许多奇怪的现象背后都可能隐隐约约地隐藏着什么秘密,只要我们的老师把角色定位孩子成长的精神导师,都在学习、生活上帮助他们,给他们的人生知名方向,给他们的习惯提出完美的建立,给他们的不良行为提出合理的规范,这样的导师角色是时代所需,也是每个人成长所必须的。

其次,我们的老师应该是出色的导游,时刻带领孩子们在知识的海洋里享受学习带来的快乐。到外面旅游的人都知道,同样的风景,不同的导游会给你带来不同的感受。有时候,一个平淡无奇的景物,因为导游的三两句点睛,你会豁然开朗,在疲倦的旅途中得到物外之趣。事实上,导游要成为游客的欢迎者,那就需要做足功课,不能一知半解,还希望游客快乐非凡。作为教师,我们也应该把自己的学科作为一项旅游景点,胸藏丘壑,知道何处精彩,何处需要点拨,何处需要鼓励加油,只有你本人享受到知识带来的快乐,才会感染孩子们一样的喜欢自己的学科。许多老师带孩子进入自己的学科,都会强调自己的学科有多重要,在考试中占据多大的分量。我就有些纳闷,为什么不向孩子们介绍自己的学科有哪些趣味性的东西,在生活中哪些有趣的现象需要本门学科来解决。试想想,一个导游老是在跟游客说,我们这个景点是国家几级,有多少重量级人物到场,就是不愿意把优秀的景点推出来,又有几个游客愿意跟在后面。其实,导游不仅要介绍风土人情,还需要身先士卒,与游客共享快乐。经常会出现这样的场景,游客们在玩一样东西,导游在一边面无表情,这时候,再玩得尽兴的游客也会觉得无味,旅游不仅是游客的事,还是一个旅游团队共同的事儿,这是每个导游都必须遵守的原则。作为教师,我们不仅要学生享受学习的快乐,自己也应该主动参与进去,一同探讨,共同分析,仔细研究,说不定,在相互交流中,生成一些特别的东西,这是需要教育人都希望得到的。教师不是学习的外人,他也是知识学习的主体,这种知识学习者的定位有利于自己更好地参与到学习中去。孙维刚先生为什么能成就教学的奇迹,有一点不可忽视,那就是在帮助学生学习的同时,自己首先是知识的学习者,孩子要学一条题目,他要做十条以上的题目,正因为如此,他的课堂可以不做笔记,课后可以不布置作业,孩子照样考得非常出色。

最后,教师还应该是一流的导演,给足孩子精彩展现的时间和空间。传统意义的教师,不愿意与孩子平等的对话,自认为比学生掌握的东西多,就眼高手低,麻木地指责别人,挖苦别人,殊不知,这样的教师往往与学生的关系特别的尴尬,教育效果也好不到哪儿去。我们许多人喜欢看电影和电视剧,实际上,优秀的导演,他能够认真地揣摩剧本,选择合适的人扮演剧中的各个角色,从而创造出神一般的效果。作为教师,我们也应该全方位的了解教育对象,不要以抽象的学生来组织教学,那是不利于孩子正确地掌握知识。课堂上,我们看到需要环节都是完美无缺的,就是没有问问学生到底有没有掌握,就是不愿意进行课堂反馈,如此的课堂,教师不了解学生,学生写出出格的作业也就不奇怪了。我们知道一流的导演,他往往在揣摩剧本的同时,还会及时与演员进行交流,探讨剧中人的心灵世界,让剧中的人的一颦一笑都展现在观众面前,为什么会有一些演员,观众特别崇拜呢,原因往往就在这里。许多演员在回忆自己演艺生涯时都会谈到导演是如何帮助自己,是怎样让自己的演艺潜能挖掘出来的,如果我们的教师也能让孩子在成长成熟之后,不忘老师是怎么给自己机会成就精彩,是如何帮助自己走出困境,取得一流的成绩,显然这样的老师才是幸福的,值得人尊敬的。导演与演员的关系有时候把握得当,不仅能够成就导演的一流,还能够造就演员的神奇,这也是许多观众特别关注的地方。同样的,教与学的关系也是相辅相成,失去了任何一方,另一方都没有实在意义,到底是学生第一,还是教师第一,这样的问题本身就是假命题,没有实际意义,教学相长,这样的教育原则就决定了师生之间需要共同合作,相互成就精彩。

    时代在发展,教师的角色也在相应地发生变化,有人说得好,过去的私塾先生,只要读了几年的四书五经,就可以在学堂生活一辈子,曾几何时的老师,只要到师范去学习几年,在平日里在参加一些进修,就完全可以把孩子带好,只不过,如今的教师,如果不随时学习,你就有可能成为学生讨厌之人,你的课堂自然会重难点把握不清楚,孩子学得如何也会含含糊糊,这样的老师学生要想尊重都比较困难。学海无涯,人生苦短,我们有什么理由选择停滞不前呢?(来源:智夫勤的博客—中国教育新闻网 阅读原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