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太极功法(入门训练)

 宇宙精神力量 2014-04-22

太极是武功,也是气功。所谓秘传都不在外形动作的套路上(因为没法保密,一动便知了),所以有志于练好身体的朋友,有点格调不仅是要学会太极操的朋友,必须知道太极有阴阳,阳为动作,阴为气使。动作可以观察知之,运气无形无相,没有师傅何以得知?所以一定有秘传,而且是国家机密!

有条件的朋友,少抽包烟,也一定要买本魏树人老师的《杨式太极拳述真》,才可以入门。否则,对年轻的朋友就是耽误时间,不如跑堂去赚钱。

顺便说一句,强烈建议国家将此书用社保基金支付,人手一册,发给全国公民,同意的朋友请帮忙顶起!

下面摘录的初级功法,供入门指引之用.

太极拳基本功法(转)  

身体70%为水,想象自己是喷泉,整个身体像是封闭的水管,体内有很多连通管。中定就是由脚涌泉到头,自会有一条大水管,气就在那儿游走。  

中定姿势

1. 两脚平行与胯同宽:

以地板上的直线条为轴线,确实地把脚尖及脚跟的正中央都放在线上,脚跟有略微向外踏出的感觉就对了。但要以胯宽为标准,而非肩宽。

2. 曲膝坐胯:

膝盖略微向前弯曲并外张,以便对正脚尖(但不超过),大腿骨与胯之间也要外张,可以加大大腿骨与胯的空间,有利于坐骨的坐下。此时裤文件不为Λ字型,而呈∩字型,称为圆文件;腰不要弯曲,尾闾向下,但微微内缩。可一手按胯(鼠蹊部),一手抚腰以便确实的折曲胯而不是弯腰。

前进与后退

做好中定姿势之后,左脚脚尖向左拨30度,右脚沿脚尖、脚跟的直线向正前方踏出一脚步,即脚跟放在脚尖正前方,身体左转,两胯面对正前方,屈膝坐胯,全身重量落到左脚,尾闾要在左脚跟的内侧;从正面观,身体中心线左移到1/4处。这时,中定松身,全身重量落入左脚涌泉,重量作用于地而产生反作用力,这就是以心行气了。

以手背按着屁股尾闾处,来指示、感觉力的运动方向。当身体姿势中定时,以意识松身,当重量落入地面,立即以手背将坐骨向前推送。即将反作用力送到尾闾,再将坐骨连同上半身向前推出。身体中心线由位于左后侧1/4处,前移到右侧前1/4处。两胯要维持平准,这时,左右胯、膝、踝的六个关节都要放松,不主动作功,六个关节才能灵活地做不等距离的运动,如此,也才能做好由脚而腿的反序运动,这时的动作就是以气运身了。

左右转

两脚平行与胯同宽,左脚脚尖向左转30度,右脚向前移一步,坐实左脚,放空右脚,上身中定。注意力放在右胯,此时右胯是空的,不受力,再用比较法,放松左胯,直到左右胯都一样的松。这时全身重量就会落入左脚涌泉,此即作用力。由此产生的反作用力,借着专注于尾闾及坐骨右侧,导引力的方向,而得以将坐骨向左转,转时以左胯为圆心,左脚不得有任何晃动;右肩则因坐骨的转动而得顺势转,此即为左顾。坐骨右侧向右转回即为右盼。

顶劲之练法

藉错误的动作来鉴知正确的反应。中定姿势,自己或别人用手压自己或对方的头顶,一面加压,一面颈部用力,当感觉到手压下来的力量作用在颈部时,颈部不用力但胸部用力,这时可感觉到手压下来之力落在胸部;依此方法逐一由头到脚改变用力点,最后力道落入涌泉。

手与脚一贯之劲.........

原理 :1.  左右脚重心转移要经过尾闾。

2.  两手间气之转移要经过夹脊,尾闾与夹脊的轴线要中定,自身才能平衡。

3.  左脚之反作用力作用于右手,反之,右脚在左手。

因此,当重心由左脚转移到右脚时,反作用力要经由尾闾到右脚;同时部份反作用力上达夹脊,再到左手。当然部份反作用力要达百会,才有顶劲。

作法:中定姿势,坐实左脚;双手合掌立于胸前,如童子拜观音。

1.  前进:由左脚往前移到右脚,此时视右掌为墙,左掌的气压向右掌。两掌的合气回撞到夹脊,以练拔背。

2.  后退:视左掌为墙,右掌之气压向左掌,如上法。

太极拳热身练习

太极拳是气功,也是武功。练习时要同时注意这两个特点,才能事半功倍。太极拳十三式「掤、、挤、按、采、、肘、靠、进、退、顾、盼、定」,其中前八式四正四隅;后四式练前进、后退、左顾右盼,以脚为主;最后一式为定,是为中定。拳论之说「太极拳不动手,动手非太极拳」,又说「太极拳是由脚而腿而腰」,这样看来,太极十三式,前八式可说是辅,后五式才是重点,尤其是中定,更是一切的根本。中定并非只是站着固定不动,而是动静中都要符合中定到禅定的层次,即自身要先稳定,所以,练拳首要练中定,其次练进退,再练左右转,最后才加上手。  陈章波教授钻研太极拳,将是气功也是武功的太极拳法科学化。  

放松要领 - 依中定姿势要求站好

1. 称重松身法:  

由脑意识直接下手,告诉自己要像懒猫一般全身放松,但仍然维持中定的姿势。肌肉要像早上起床或生病般的无力感,但精神上不可萎靡不振,亦不可过于兴奋,要中和。这时因为肌肉放松,全身重量会落到脚底,所以脚底会感到越来越重,而有麻、热之感。这种用重量感的变化来练松的方法,称为称重松身法。

站着就用脚底涌泉来称重,坐着就用屁股,躺着可用背、头等接触地板的地方来称重;同理,左手可以称右手的重。全身放松可由头、眼、耳、口腔、腹等一路下去,一路感觉重量变化。这样就能训练加强大脑中感觉区和运动区的连结。

2. 气感松身法:

藉由身体感觉到体内液压的变化,即气感,来增强松身的方法。气感可有热、胀、麻等。

松柔延展练习

有了初步、基本的中定及松身体验之后,就可以进一步练松柔延展了;随着松柔能力的增强,也就更能做到中定的姿势。

身体可大体分为三大部位:脊椎、手及脚,每一部位根据太极拳的健身及自卫需求,而做如下的简易训练。在练习过程中要特别注意中定,「以心行气,以气运身」,即先注意脑部,放松神经、肌肉、韧带,再注意脚底涌泉,之后做其它动作,才不会落入一般的松身运动。一般民间的运动,如八段锦,也是很好的松身运动,可依个人状况选项练习。  

脊椎五节棍

脊椎主要有五个部位可动,分别为头颅与颈椎间的环椎、颈椎与胸椎间的大椎、肩胛骨附近的胸椎、腰椎及坐骨的尾闾。为了确实做好弯身动作,可用手来指示哪儿要动及哪儿不要动。例如要弯曲环椎,可用左手按环椎,右手按大椎,左手处为动处,右手为不动处,如此一来,就能确实动到环椎而不会动到大椎;反之,左手处不动,右手处为要动的地方,就是练大椎了。

在放松的情况下,用双手当作指挥官,逐一弯动每一可活动的部位,由头至尾闾做五个部位的延展。

环椎可动的为前后左右,可抬高下巴,下上左右环绕之;

做大椎运动时,也要放松肩部肌肉;

胸椎不易弯曲,要一手抚胸膻中,一手按背部夹脊,做前后运动,最重要的,绝对不要弯了腰及大椎,而自以为是弯了胸、腰最容易,拍命门,放松背部而后弯腰;

尾闾运动是竖直腰干,行90度的大礼。

蛙形脚  是练习松胯的另一有效动作,两脚平行与胯同宽,左脚脚尖向外转90度,右脚向外转90度,两脚膝盖对正脚尖缓缓坐下。之后,反复做起立坐下的交互动作。

萝卜蹲  是脚踝、大腿的运动,可弯曲之处有胯、膝、踝、涌泉及趾。

踩水车  太极拳是由脚而腿而腰的反序运动,因此要有脚劲,脚跟、足踝要松,练习方法为踮起脚跟,重量落入涌泉,注意力集中在涌泉及头顶所形成的铅垂线,放空腰、胯、脚跟,但维持铅垂线的位置不变,再慢慢且轻轻地放下,一再重复这一个动作,此时,注意力要放在足踝上,放松之,以便延展脚腱,增加脚跟的伸缩运动能力。

孔雀开屏  是手部的延展训练,整个手臂可弯曲处有:

1.胸脊的膻中,要像门的蝴蝶夹一般,做内外的翻动;

2.肩膀,可做内外上下环转,像车轮般地前后转动;

3.肘;

4.腕及五指,先由胸部膻中与背的夹脊为铗炼,向内、外翻动之,全心专注于胸部的膻中,翻动到酸痛了才把注意力移往肩膀处;如是,再将注意力移到背部的夹脊。同理,逐一到肘、腕及掌、指各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